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6459200000031

第31章 舰载火炮武器(8)

为进一步提高 Mk-38 Mod1 型“海蛇”的作战能力,美国海军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对其进行升级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包括换装稳定型炮座,增加自动遥控工作模式,加装炮载光电火控系统等。1994 年 10 月,改进后的 Mk-38 Mod1 型样炮在海军装备展上首次亮相,不久被定名为 Mk-38 Mod2 型 25mm 舰炮。改型炮由原来的外能源链式自动机和全新的炮座组成,新炮采用了M242型“大毒蛇”25mm自动机、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的“台风”稳定型炮座和新型光电指挥仪,可以配用美国海军的所有25mm弹药,具有优良的技术性能。炮载光电火控系统由前视红外传感器、微米激光测距仪和电源等组成,可相对于火炮独立转动,捕获目标后可投入自动跟踪,支持全自动和手动两种作战方式。Mk-38 Mod2 型 25mm 舰炮全重 850kg,炮位备弹量 168 发,射速从单发至175发/min五挡可调,有效射程2.5km,主要使命除防空外,还用于在浅海水域和锚泊或行进中对付小型水面快艇的“打了就跑”式威胁。

从2004年6月起,美国联合防务公司和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开始联手为美国海军试验并生产 Mk-38 Mod2 型舰炮。目前,已有 7 套系统安装在“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上,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已要求承包商在2009年6月之前再提供67套系统,计划装备美国海军驱逐舰、两栖登陆舰等水上平台。据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也对该小口径舰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意向美方求购,以装备其各自的海岸巡逻艇和多用途快艇。

七、澳大利亚“金属风暴”超高射速小口径舰炮

随着反舰导弹的速度更快,机动能力更强,传统小口径火炮“结构复杂、射速和初速基本上已达极限”的固有不足使其在与导弹的对抗中日益显现出“力不从心”之势。为了克服这一固有缺点,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全新概念的小口径火炮武器,试图以新的发射机理突破传统火炮的射速极限,夺取近程反导作战的绝对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人提出了“金属风暴”超射速小口径火炮概念,其极具创造性的炮管组件、全新的点火机制和计算机发射控制技术终使传统火炮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展。

作为小口径火炮发展史上迄今最重大、最彻底、最具突破性成果的“金属风暴”超射速火炮是由澳大利亚枪械师迈克 奥德怀尔率先发明的。这位澳大利亚人潜心研究枪械技术逾20年,终于在一次观察“乌贼遇险时可在瞬间高压喷出浓墨”的情景中爆发出创新灵感,进而研制出了和传统火炮结构设计完全不同的超射速小口径火炮。在首次样炮发射试验中,该火炮的单管射速竟不可思议地达到45000发/min,令观摩专家们惊叹不已,遂被称为“金属风暴”。

“金属风暴”超射速小口径火炮仍然采用传统******作为发射能源,因而严格说来不像电磁轨道炮和电热化学炮那样是一种纯粹的新概念武器。但是,该火炮彻底打破了传统火炮的概念,完全称得上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火炮。与现有的近程小口径火炮相比,“金属风暴”具有多种绝无仅有的特点。

(1)发射率极高

试验表明,“金属风暴”的单管射速高达45000发/min,36管样炮的理论射速高达162万发/min,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超高射速使现有的任何一种速射型近防武器系统(最新“密集阵”6管转管炮的射速为6000发/min;“守门员”7管炮的射速为4200发/min;“万发”7管炮的射速接近10000发/min;AK-630的6管最大射速为5000发/min)都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惊人射速在来袭目标的航向上可以形成一堵名副其实的钢铁弹幕,轻而易举地突破一切阻挡弹丸飞行的障碍,瞬间摧毁一切来袭目标。

(2)杀伤威力强

由于射速极高,加之初速也不低于常规火炮,所以在使用相同弹药的情况下,“金属风暴”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动能是任一种小口径火炮都无法比拟的(据计算,“金属风暴”的“弹幕”对目标的冲击动能是“密集阵”“弹雨”动能的378倍),这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动能足以使来袭目标顷刻间灰飞烟灭,取得意想不到的作战效果。

(3)作战方式灵活

“金属风暴”虽采用传统******,但弹丸发射采用了电子点火,由计算机软件进行程序控制的方式,射速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电子点火脉冲的频率。这种全电子化的控制方式可使其根据不同的目标特性、威胁程度和距离选择不同的射速(单管射速可为1~45000发/min)和火力密度,从而灵活选择“非致命性针刺式打击”、“密集火力的面式打击”和“绝对集火的点式打击”这三种不同的作战方式,以可控的射速实现对不同目标的最大杀伤。

(4)使用安全可靠

“金属风暴”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以下两点:其一,火炮身管内虽装有多发弹丸且用******隔离开来(这在火炮发展史上是首创性的),但绝不会因发射的高膛压和高膛温而失控。一旦最接近炮口的弹丸发射出去,其******产生的燃气压力就会立即作用在紧随其后的第二发弹上,起到临时“闭锁”作用;一旦第二发弹丸“解锁”射出,第三发弹又处于“闭锁”状态,如此依次重复,有效地防止了身管中后置弹丸产生殉爆的可能性。其二,火炮发射系统除弹丸外没有任何活动部件(其结构之简单令传统小口径火炮黯然失色),完全不存在传统火炮的开闩、闭膛、供弹、退壳、后坐和复进等动作,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

(5)成本低廉,生存力好

“金属风暴”系统除身管外,******和弹丸都和传统小口径火炮的一模一样,并非新能源和新材料,而身管使用一次后还可用预装弹架重新装弹(当然亦可弃之不再用),这就大大减少了造价和维护保养费用。另外,该武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可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战场生存力好。

(6)适装性好

“金属风暴”系统的组装灵活方便,任一适当的相似组合即可构成简单的箱式多管发射器。该箱式发射器装舰时无需在甲板上开孔,也可直接安装在原有舰载小口径火炮的基座上,大中小型水面舰艇均可列装。另外,该武器还可装在陆上移动平台上,用穿甲弹和高爆榴弹摧毁永久性防御设施和装甲车辆。

十多年来,澳大利亚国防科技局和“金属风暴”公司一直在对“金属风暴”系统进行全力攻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也为其注入大量经费,促其尽快进入工程研制。目前,有关技术(如滑膛炮管/线膛炮管兼容技术、电点火和激光点火技术、密封防潮技术及炮管组快速更换技术等)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或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金属风暴”系统已进行过多次试验性发射。1996年初,3管“金属风暴”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射速达13.5万发/min,试验之成功令研制者深受鼓舞。几个月后,36管的原理演示样炮又以6万发/min的射速进行了试验,以检验其点火安全性和电子/机械系统的协调性。2001年11月,多管滑膛炮管组进行了概念演示试验,采用电子击发方式,使弹丸初速达到800m/s,击发延迟时间20ms。2003年5月,“金属风暴”进行了靶场射击试验,用16管滑膛和线膛炮管组(箱式发射器)分别发射了64发40mm榴弹。2003年7月,又在同一靶场以6000发/min的低射速发射了30发弹,以1.5万发/min的低射速发射了15发弹,以2.4万发/min的射速发射了15发弹。2003年10月,24管线膛炮管组以3000发/min的低射速,用电感应点火方式发射了96发40mm榴弹。2005年1月, 40mm“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在美国匹卡汀尼兵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弹射击演示,用高爆弹对模拟目标(人员、步兵装甲车、掩体等)实施攻击。这次演示是将“金属风暴”安装在一部无人车辆上进行的。2006年,美澳双方进行了机载“金属风暴”系统的飞行射击试验和演示。试验中,无人机挂载了由1200个发射管组成的“金属风暴”系统,每个发射管内装6发弹丸。在对地攻击模拟战斗中,“金属风暴”将大量弹丸准确无误地投向预定攻击目标,一次连续发射的弹药可以覆盖长3200m,宽46m的区域。

目前,“金属风暴”的研发工作正加紧进行,从单管到36管的11种演示样炮(包括舰载型、车载型、机载型)已经推出,样炮上还加装了双轴调节的目标光学搜捕系统,以确保武器瞄准和射击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可供使用的各种40mm弹丸(包括惰性弹、闪光弹、榴弹、穿甲弹、高爆弹、环状弹翼弹等)已研制成功或接近成功;除电子感应点火之外的电气线路连接点火方式和激光点火方式也在研制之中。面对“金属风暴”武器的良好发展势头,美国国防部已决定其“十字军战士”火炮系统将转而采用全新的“金属风暴”技术。

“金属风暴”超射速小口径火炮武器系统虽然目前仍处于概念演示和技术验证阶段,但进入工程研制乃至形成实战装备已经为期不远。武器专家们认为,“金属风暴”这一完全突破传统火炮射速极限的划时代兵器终将彻底改变现有防空反导的作战模式,在未来海战的面防御、护航和近程火力支援等方面起到“终极杀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