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6459200000018

第18章 舰载导弹武器(16)

“快鹰”导弹的弹体外形比较特殊。最初,人们设想沿用“战斧”对地攻击导弹的外观设计,但多次风洞试验表明这种弹体不适于在高超声速条件下使用。最后波音公司经反复电脑仿真和论证,提出了一种梭镖式气动外形方案。弹身通体均呈圆柱形,直径稍有变化,既无尾翼也无弹翼,飞行阻力大大减小。弹体材料为单层钛质合金(重要部位采用复合材料),外表面涂有雷达吸波材料,雷达截面积只有0.01m2,隐身性能极佳。

作为一种主要用于攻击“时间紧迫目标”的“随机”武器,“快鹰”导弹最初曾设想不装战斗部,而单靠其高声速产生的巨大动能摧毁目标。后来,考虑到在攻击加固硬目标和深层地下目标的侵彻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又决定配用整体式穿甲战斗部,内装锥形钝感炸药和触发引信,具有强大的侵彻和爆破能力。波音公司还计划为后继型“快鹰”配装子母弹战斗部、高能炸药战斗部、大功率微波战斗部以及反生物防化战斗部等,以对付不同种类的目标。另悉,后继型“快鹰”头部还计划加装战损摄像机,可以拍摄并向指挥人员发送导弹接近目标前瞬间的最后一帧图像,供发射人员进行作战效果评估。如是,“快鹰”将最终拥有类似“战术战斧”的飞行中重新瞄准的能力。

“快鹰”导弹可由美国海军的舰载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导弹装在与该系统相兼容的改型Mk-14储运发射箱内。发射后,助推发动机持续加速,将导弹推至3000m高度时,助推器燃尽分离,与此同时,冲压发动机点火进入工作状态,继续推动导弹爬高,直至其最大巡航高度21.3km为止。18min后,导弹飞至1200km 外,随之以 45°~ 90°的动力编程角度向目标发起攻击,命中目标的速度为1220km/s。由于导弹从发射至击中目标均处于有动力高速飞行状态,所以有极强的突防能力。

自1997年以来,“快鹰”导弹的子系统已经进行了多次实验:弹体进气口的几何结构、制导系统在马赫数4高速下的工作性能、推力矢量控制装置样机与冲压喷气发动机的配合性等均已进行过成功的试验。2002年中期,波音公司又用喷气发动机燃料成功进行了“快鹰”的地面飞行试验,证明其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马赫数4以上,末速可达1100m/s以上。按原定计划,2004年春天又进行了动力飞行试验。

由于美国海军近期又推出了一些超声速对地攻击巡航导弹项目,以至“快鹰”的研发进度有所减缓。不过,美国工业界有官员宣称,美国海军有可能在近期内将“快鹰”转入工程研制和生产阶段。由于“快鹰”高速对地攻击导弹造价低廉(预期单价在30万美元左右),因而可大量装备部队。美军事专家认为,“快鹰”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将使其成为“零伤亡”、“非接触”战争中的理想武器,将极大地提升美国海军的对地支援作战能力。

六、海基型Scalp对地攻击导弹

Scalp(全称为“远程自主攻击巡航导弹”)是法国海军目前正全力开发的一种对地攻击导弹,可说是继美国“战斧”之后又一种(但纯属欧洲“血统”)先进的多用途(舰载和潜载)远程对地攻击武器。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的“战斧”对地攻击导弹犹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1999年的科索沃“盟军行动”中,英国海军又用潜射“战斧”导弹摧毁了塞族军队的多个目标,取得了骄人的战绩。1999年末,法国正式向美国政府提出引进“战斧”对地攻击导弹的要求,但遭到拒绝。此举激怒了法国人,同时也促使法国海军下决心研制本国的海基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法国海军正在开发的这一项目之所以称为海军型(或海基型)Scalp,是因为它是在空射型 Scalp EG(通用型远程自主攻击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法国海军之所以选中 Scalp EG 导弹为“蓝本”研制海基对地攻击导弹,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经济上的原因。法国人认为,要开发一种像美国“战斧”那样全新的对地攻击导弹不但时间上旷日持久,而且经济上耗资甚巨,这不但是法国国力难以承受的,而且也会使法国拥有海上对地攻击能力的时间大大滞后,而 Scalp EG 导弹是一种基本成熟的武器,移植它的某些子系统或加以改装,则可收到降低开发成本、缩短装备时间的双重功效。二是技战性能上的考虑。Scalp EG 导弹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空射型对地攻击导弹,被欧洲军事专家誉为美国“战斧”的替代者。作为一种纯欧洲“血统”的远程对地攻击武器,Scalp EG 具有卓越的技战术性能,其中主要有:①采用全新的制导方式,载有惯性导航/全球定位系统/景象匹配(非数字地图式的地形匹配)多模制导系统,具有精确的导航与制导功能,加之导弹头部装有高清晰度的红外成像传感器,因此可以极其精确地识别和跟踪目标;②可在敌防区外发射,可全天候作战,具有“发射后不管”的智能特征;③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具有强大的突防能力,载机可出其不意地突然发射,导弹可在距地面数十米的超低空飞行,被敌方雷达发现或被敌机截击的可能性极小,而且还具有先进的电子抗干扰性能,被称为“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隐身巡航导弹”;④装有两段贯通式战斗部,非常适于攻击地面上的敏感目标(如指挥控制中心、通信设施)和防卫严密的目标(如掩体、燃料库、桥梁、弹药库等)。可以说,Scalp EG 的这些独特性能正好与法国海军对海基对地攻击导弹的要求不谋而合。

在 2001 年的巴黎航展上,法国马特拉公司在首次展出 Scalp EG导弹的同时,公开宣称将开发海基Scalp对地攻击导弹。2002年2月,法国武备总局和MBDA公司正式签订合同,要求对海基型Scalp对地攻击导弹开始先期预研和风险论证。据悉,技术论证和风险研究工作已基本结束。据公司项目负责官员称,Scalp导弹与载舰的接口和整合问题、潜载发射时的导弹密封技术、舰射型和潜射型的火箭助推器通用化问题等均已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据称,拟议中的海基Scalp对地攻击导弹将是一种防区外发射的远程常规战斗部型精确打击武器,既可由水面舰艇发射(采用法国研制的“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或美国研制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又可由潜艇发射(采用533mm鱼雷发射管)。导弹全长8m左右,重量1500~1700kg,战斗部为整体式高爆破甲型(重400~500kg),射程为500km(舰射型)和400km(潜射型);导弹外形呈通常的圆柱形,水平弹翼设置在近弹尾处;战斗部下方配装有推力强大的TRI60-30型涡喷发动机,尾部装有火箭助推器;导弹采用GPS全程导航,飞行前段(即接近海岸前的海上高空飞行段)采用惯性制导,飞行末段(即飞过海岸后的30~40m低空陆上飞行段)采用数字式景象匹配制导,最后再由红外成像导引头进行末制导并对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制导精度在2m以内;命中目标前,导弹可实施“跃升”机动,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仅为1m;导弹有可能使用单向或双向数据链,从而具有飞行中重新瞄准目标的能力;导弹将可与现役的舰载作战规划系统相配用,而且将具有作战效果评估和指示能力;导弹内部大量融入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在最后关头未能成功捕获并确认目标,导弹将飞向另一预定点爆炸,从而避免误炸。

海基Scalp导弹将是继美国“战斧”之后世界上第二种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将使法国海军首次拥有远程对地精确打击的能力。由于该弹是在空射型“风暴幽灵”/Scalp EG 对地攻击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所以研制进度很可能加快。2003年末,Scalp已制造出一枚技术演示样弹,2004年技术方案设计阶段正式开始,2006年10月工程研制全面启动,2007年签署生产合同,2012年前后将正式装备部队,整个项目的经费投入估计将高达12亿美元。

根据法国海军的计划,未来的海基Scalp对地攻击巡舰导弹将优先装备目前正在加紧建造的17艘FMM级多用途护卫舰(其中9艘用于对地作战,8艘用于反潜战)和6艘“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届时,法国海军的远程对地攻击能力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另悉,意大利的新一代护卫舰装备计划也已看好海基Scalp。

七、垂直发射自主攻击导弹

在2001年初华盛顿举行的美国海军海空展览会期间,美国海军宣布,将在现役垂直发射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基础上开发一种对地攻击用的垂直发射自主攻击导弹,以满足水面舰艇对陆上时敏目标(如装甲车辆、移动式导弹发射架、面空导弹发射场等)发起精确攻击的需要。除此而外,该弹也可用于对付水上目标。

美国海军之所以选中“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作为自主攻击对地导弹的研发“蓝本”,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可以原封不动地借用“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弹体、数字式导航设备、推进系统等组件和完全成熟的系统技术,从而大大减少研制费用;其二,可以利用久经实战考验且已大量装备海军舰艇的Mk-41系统实现垂直发射,从而缩短整个武器系统的配套周期;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海军早已看好的、可以移植用来取代“阿斯洛克”鱼雷战斗部的“低成本自主攻击(弹药)系统”。说到底,计划中的这种垂直发射自主攻击对地导弹就是除战斗部之外的“阿斯洛克”弹体部分和“低成本自主攻击弹药”结合在一起的“混血儿”。那么,被美国海军青睐已久的低成本自主攻击(弹药)系统究竟是什么呢?

低成本自主攻击系统(LOCAAS)是一种介于传统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之间的新型弹药,性能上同前者相似,使用上同后者接近,兼有两者的优点而无两者的不足,可以说是一种小型轻量、装有弹翼、可在空中巡逻飞行的巡航导弹。该系统是由美国空军提供资助、由洛 马公司于1998年开始研制的,最初目的是供空军战斗机携载投放,后来引起了美国海军的强烈兴趣,并由此催生出垂直发射自主攻击对地导弹。LOCAAS弹长0.78m,重量36.8kg,翼展1190mm,自带动力装置(TJ-50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1.3kN,持续工作时间30min),飞行速度650km/h,射程185km,搜索高度228m,装有GPS接收机和激光雷达导引头,采用多模式战斗部(重7.7kg),可在战区上空待机飞行,最后由弹载目标自动搜捕系统跟踪并识别目标。该自主攻击弹药具有通用性强、智能化程度高、攻击目标多样、造价低廉(估计成本为3.3万美元/枚)、战争中可大量使用等特点,因此颇受美国军方所推崇,研发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中。

早在洛 马公司为空军开发LOCAAS之后不久,美国海军就要求洛 马公司为其研制海军型LOCAAS,以便在“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基础上推出舰载垂直发射自主攻击对地导弹(VLAAS)。2001年,美国海军先期注入1000万美元资金,并于2002年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两次LOCAAS的风险论证飞行试验。按照海军的要求,海军用LOCAAS将不但可用于攻击移动目标(如陆上装甲车辆、水上小型快速巡逻艇),而且可用于攻击固定的硬目标(如陆上飞机掩体、坚固工事、发电厂和港内舰船等)。2003年,洛 马公司又获得美国海军的第二次投资,2004财年进行了先进技术演示(包括海上飞行试验)。

垂直发射自主攻击对地导弹将沿用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蛤壳式弹体结构、推进系统和推力矢量控制装置,但战斗部部分将用装有4枚LOCAAS的战术型布撒器取代原“阿斯洛克”的 Mk-46 Mod5 型鱼雷。经舰载 Mk-41 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后,自主攻击导弹即以890km/h的速度迅速升空;飞至6000~7600m高度时,布撒器释放出4枚LOCAAS;经过一段时间的滑翔后,LOCAAS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点火,然后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制导控制下以650km/h的速度进入巡航飞行;一旦飞临目标区域,LOCAAS便下降至240m的高度,随之以370km/h的速度在面积达85km2的范围内作待机飞行;与此同时,弹载激光雷达导引头开始搜索、跟踪并识别目标,最后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