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崛起大明
64574400000013

第13章 干旱危机!(求收藏!求推荐!求投资!)

被李张氏这么一叫,王采薇才是醒悟过来自己和李家哥哥的姿势。

光滑如玉的小脸上顿时腾起一抹浓浓的红晕。

赶忙从李淳罡怀里钻了出去。

李张氏接着招呼道:“采薇啊,吃早饭没有?”

王采薇坐在她边上,甜甜一笑:“吃过了,婶婶~!”

看着她们两人聊天聊得起劲。

李淳罡一边吃着,一边时不时的也插句嘴。

一时间,三人看上去还颇为其乐融融。

。。。

吃了饭,李淳罡去找父亲大人求教刀法。

李明衡今日其实还有一些事情要做,昨日王同(王采薇父亲)带着队伍回来之后,虽然士兵们都安排下去休息,但是武器什么的可都堆在了后院,还没有入库。

况且这几天一直没有下雨,屯堡里这些军户们的田地已经有点干旱的迹象。

前一件事儿倒是好说,他自己盯着把武器都入了库就成。

但是田地干旱这件事儿可真没什么办法。

青山堡所在之处,并没有河流经过,所有的田地收成可全部都是要看天吃饭。

若是从水井中打水浇灌。

一来屯堡中的水井离着比较远,太过于麻烦,二来土地相对较多,完全浇不过来。

对此,李淳罡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办法。

李明衡上午要去察看一下土地,没有时间。

李淳罡只好陪着王采薇这丫头玩了一上午。

中午时分,才把她送回了家。

在王家,李淳罡再次见到王同和他夫人王刘氏。

上前老老实实的打了一个招呼,喝了一杯茶,这才是告辞。

。。。

回到家中后,李淳罡看了眼空荡荡的院子。

结果得知郭峰他们一行人被李明衡拉着一道去了屯堡。

对此,李淳罡无语之极。

回到自己房间,李淳罡坐在书桌之后的太师椅上。

看了看面前的这些书籍,没有一点儿的兴趣,不知不觉的开始思考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

也就是所谓的思考人生。

在这个年代。

自己和那些手中一贫二白就穿越的妖艳贱货可不一样,胜利号和启程号两艘战舰,完全可以帮助自己驰骋大海。

不过,在这个年代,东亚南海和东南亚海域可不是势力真空的地带。

在这片海域盘踞着一位枭雄——郑芝龙。

自崇祯六年,即1633年芝龙于福建沿海金门海战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此,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据估计,兵力有:包涵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高达廿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成为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后来,在福建省内发生旱灾之际,提出了移民台岛的建议,并给予移民十分优惠的资助条件,有人认为其为开创了大规模移民台湾之先河。

如此庞大的势力,李淳罡虽然知道自己的两艘战舰强大无比,但是也不会傻到真的和对方现在就杠上。

低调发育才是真理。

至于如何发育?

李淳罡觉得不妨自己也做一次海盗。

要知道东南沿海的那些省份的商人可都不是什么好鸟。

就是他们扶持的东林党将朝局搅成一片乱局。

海禁的政策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屁,虽然不一定家家户户都有船队,但是船队绝对不少就是了。

所以,自然要从他们身上薅一些羊毛了。

目前南面有郑之龙。

自己在北方发育不就好了。

打劫一些东瀛商船、朝鲜商船也没关系。

再或者,除了郑芝龙之外,其余的那些海盗,除了规模稍大的,其余都可以陆续剿灭。

既是练兵,也方可壮大实力。

...

呆坐书房一下午。

途中李张氏还来过一次,结果看到李淳罡伏案看书无比投入。

便悄悄退去了。

晚上,李淳罡吃饭的时候,询问了一下李明衡今天外出巡察的事情。

李明衡叹了一口气:“说起来也奇怪,去年可没有像是今年这样干旱半月之余也不下雨!”

郭峰闻言,也点头道:“确实如此,现在地里面庄稼看着勉强还行,若是日后还不下雨,怕是真要颗粒无收啊!”

李淳罡听他们两人一唱一和。

不由的挠头。

李淳罡还真没什么办法,要说后世的庄稼可能经受住一月半月的干旱,那是因为种子本身培育出来抗旱性,但是现在除了用水浇地可没什么别的好办法。

三人接着聊了一阵儿。

而李淳罡多少有一些心不在焉。

因为他想起了今日自己中午送王采薇那丫头回家时,路上看到那些穿着粗布衣裳的农户们。

他们一个个面色愁苦,惶惶不安。

说起来这么大的一个屯堡,如果今年粮食收成不好,这数百人口可如何活命呢?

想到这里,李淳罡看向父亲问道:“爹!今年若是收成不好,那我们可以贮存足够多的粮食?”

李明衡闻言,面上浮现一抹无奈,说道:“咱们家和屯堡库房里面都有一些粮食,家中库房存粮三十石。屯堡库房不过也才五十石,都是麦子。”

李淳罡对于一石这个单位不太了解,不过,随后在查了库房之后,便清楚这些粮食绝对不多。

一石麦子接近一百六十斤。

但是这是带壳的,若是换成不带壳的小麦,一石也就将近一百三四十斤。

八十石将近一万一千斤,仅仅这些要想让屯堡内的百姓度过这个冬天,明显不可能。

就算是一个人一天一斤粮食,也只够二十日左右,若是再减少一些,加上百姓家中存粮,一月之余勉强可行。

李淳罡放下筷子,面色严肃:“如果只有这些粮食,今年地里面收成若是不好,这个冬天可不好过!”

李明衡闻言面色也沉重了几分。

“不行的话,家中还有一些银两,买一些粮食借给百姓们吧!”

李淳罡闻言,顿时一愣,真没想到李明衡有如此觉悟。

看来往日有人说他仁义的那些话,也不全是因为李张氏的耳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