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四卷)
6432600000037

第37章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十六世纪后期,李朝统治下的朝鲜,党派很多,内讧激烈,国力衰弱。与此同时,日本却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完成国家统一,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是一个尚武的国家,武家政治和武士道精神支配着好战的封建主阶级。刚刚在内战中取得胜利的丰臣秀吉,迎合封建主掠夺和扩张的欲望,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海峡对岸的中国。

1592年4月,丰臣秀吉派遣17万陆军、3万海军大举入侵朝鲜,侵略军从釜山登陆,兵分两路,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目标直指朝鲜首都汉城。由于朝鲜政治腐败,国防松懈,日军得以长驱直入,致使汉城、开城、平壤连连失守,朝鲜国王相继逃往平壤和义州。两个月后,朝鲜半壁河山全被日寇占领。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晋州一地就杀死6万多朝鲜军民。

正当日军在朝鲜半岛横行之时,朝鲜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全罗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创造了第一流的“龟船”,在海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什么叫“龟船”?它是人们对朝鲜人很早发明的一种战船的通俗称呼。因为这种船身上覆盖着一个外壳,形状有些像龟背,所以有人就叫它做“龟船”。到16世纪下半期,这种战船经过朝鲜爱国名将李舜臣的改进,具有很大的攻击力量。

李舜臣生于1545年,他原是朝鲜一个小县城里的狱吏,后来升为水师将领。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造船家。李舜臣监造的“龟船”,长10余丈,宽1丈多,甲板之上有厚木制成的顶盖,并且裹上铁板,可以掩护船上水军避免敌人火器投射。顶盖上和甲板旁,装着许多尖锐的大钉和铁钩,敌人很难攀登上船。船头上安装着一个龙头,龙头上穿有两个炮眼;头尾都装有金属尖杆,必要时可以用来冲击敌船。船身前后左右有74个枪眼,射手可以伏在内部施放火器。船舱两侧装有十对船桨,全部划动,急驰如飞;加上船身很大,可以装载很多淡水和粮食,能在水面上作较长时间的战斗。

日本海军从未见到过这种船。远远望见时还不知是什么东西。李舜臣利用“龟船”的优势指挥战士英勇地冲向日军。

这次战斗,日船被击沉和烧毁40余艘,士兵伤亡不计其数。残余士兵攀上了一座荒岛,躲在草丛里,总算侥幸逃了命。朝鲜水师,仅有一名负伤。战斗结束,李舜臣把缴获的许多武器用来武装士兵,又将缴获的300多石粮食和许多被服分发给士兵。

在这以后,李舜臣的水师又打了好几次胜仗,击沉了几十艘日船。这时,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派来了援军,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并且很快收复了平壤、汉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朝鲜北部。丰臣秀吉被迫同朝鲜进行停战谈判。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陷害李舜臣的阴谋开始了。日本侵略军头目丰臣秀吉,派遣了一个间谍分子潜入朝鲜政府内部,散布谣言说,李舜臣和日本人有勾结,私自放走了被俘的日本高级将领。当时朝鲜内部派系斗争激烈,一些嫉妒和仇恨李舜臣的奸臣听到这个谣言,纷纷向国王告发。昏庸的国王不分青红皂白,立即以所谓“欺瞒国王、放走敌将”的罪名,逮捕了李舜臣,并把他投进监狱。

李舜臣的受诬去职,为日本侵略者拔除了一根眼中钉。1597年2月,丰臣秀吉借口和谈破裂,再次派遣14万大军侵犯朝鲜。当时的形势对朝鲜极为不利:陆军在四年和谈期间丝毫没有加强;新任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昏庸无能之徒。结果,在很短时间内,朝鲜陆军被击败,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大片国土又被日军占领。

在这国破家亡的严重关头,朝鲜举国上下都希望李舜臣能出来领导抗日。许多爱国将士联名上书,要求恢复李将军原职。朝鲜政府在全国舆论压力下,只得重新任命李舜臣为水师将领。

李舜臣复职以后,留给他指挥的只是残存的12只龟船和100多名士兵。李舜臣重新整顿水师,团结坚持抗日的将士,开除和惩罚那些胆小怕死的军官,吸收忠勇的农民加入水师,并且动员大批人力物力,加紧制造龟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支强大的水师队伍又成长起来了。

与此同时,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再一次派来了大批援军。由陈、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师,奉命与李舜臣将军会合。朝、中水师联合作战,屡败日本侵略军。

1597年冬,朝、中联军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决战。先是朝鲜陆军分成左中右三路,向日本的三个大据点进攻,很快形成了紧密的包围圈。日本陆军向海军求援。李舜臣得到消息后,立即将朝鲜和中国的水师布置在日本海军必定要经过的露梁海面上。

这天夜里,500多艘日本兵船驶抵露梁海面。李舜臣一声令下,朝、中水师立即发起进攻,几十条龟船猛烈轰击,并用尖杆撞破敌船。海面上烈火冲天,如同白昼。有许多战士还勇敢地跳上敌船,杀得敌人横尸满舱。

日本海军损失了40多艘战船,准备逃跑,朝、中水师紧追不放。李舜臣亲自率领10几艘龟船,命令桨手全力划动船桨,准备超过敌船,截住敌人退路。敌人见难以逃脱,便集中火力向李舜臣的指挥船射击。

在密集的炮火中,李舜臣镇定地指挥作战。忽然,他发现中国水师将领邓子龙的指挥船被敌人围困,就立即驶船去解围。不幸途中左胸中弹,鲜血直往外涌。将士们见他身受重伤,赶紧围了上来。

“将军,怎么啦?快到后舱去!”两个士兵抢上前去,用手扶住将军。

“战斗正紧,不要管我,也不要声张,免得影响士气。你们要继续奋战!”说罢,他把军旗交给一个部下,嘱他代施号令,然后安详地合上眼睛,永远离开了人世。

在这次战斗中,70多岁的中国水师将领邓子龙也英勇牺牲。

“誓向敌人讨还血债!”朝、中将士个个义愤填膺,振臂高呼着。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中午,朝、中水师共击沉、击毁敌船450余艘,歼灭日军15000人。剩下的日军残兵败将,迫于朝、中联军的强大攻势,也不得不逃离朝鲜。持续6年之久的卫国战争,终于胜利结束了。

这场战争是在1592年开始的,这一年朝鲜和中国的传统历法是壬辰年,所以朝鲜历史上把这保卫祖国的两次战争通称为壬辰卫国战争。“壬辰卫国战争”粉碎了日本的狂妄侵略计划,中朝人民用鲜血谱写了伟大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