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四卷)
6432600000035

第35章 阿克巴的业绩

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帝王是阿克巴。他即位时只有14岁,政权完全操纵在首相手里。首相自恃有功,骄横跋扈,滥杀异己,甚至将阿克巴的好友一个个处死,还阴谋篡夺王位。阿克巴刚满18岁时便夺回了大权,亲自主持朝政。

阿克巴执政以后,贵族、教派叛乱频繁,王位很不巩固。阿克巴亲自率领大军镇压了各地叛乱。他将2000多人的头盖骨筑成一座可怕的骨塔,以此来警告叛乱者。随后,他又对内部事务进行整顿。他首先下令重新丈量田地,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不得任意增减;还责令取消人头税以及田赋附加税,以减轻农民负担;遇到严重天灾,一律免缴田赋;此外对农业生产和水利也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当时印度流行一种愚昧、残酷的风俗:丈夫死了,妻子常常要跳入火堆为丈夫殉葬。据说这个风俗在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时就形成了。阿克巴对这个相传1000多年的恶习十分痛恨。他委派几位督察专员到各地去辨明谁是真心自愿殉葬的寡妇,以便保护那些不肯为此断送性命的妇女。

有一天,阿克巴正在宫中举行盛大宴饮。突然,一位督察专员走近阿克巴身边,悄声说道:“报告陛下,孟加拉已故总督的寡妇明天就要跳火啦!”

“好,我现在就去……”阿克巴说着就放下酒杯,站起身,匆匆向宫外走去。

阿克巴知道,孟加拉总督的寡妇,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年轻女子,她决不会自愿跳进火堆的。他骑上了一匹快马,带了几十名随从,前呼后拥,向孟加拉飞奔而去。到了总督府,没等人迎接,便径自走进内厅。只见在一个大院子里,许多人正围着一个火堆,烈火熊熊燃烧着,一个年轻妇女在众人搀扶下,正哭哭啼啼地向火堆走去。

“君王驾到——”门外一声呼喊,火堆四周的人们立即跪了下来。那个哭着的妇女,正是已故总督的寡妇。她抬头一看,是阿克巴君王,立即投去期待和乞怜的眼光。

阿克巴走近她身边,轻声问道:“你这样做,是自觉自愿的吗?”

“圣王在上,贱妾不敢说慌,贱妾本来不愿这样做,只因夫家怕妾分得总督财产,故逼迫贱妾跳火殉夫。”寡妇说着又痛哭起来。

“既然如此,那就免了吧!”阿克巴说着,又面向众人说道,“大家听着,今后不论什么人,一律不准强迫寡妇殉夫,谁违背的,严加惩处!”众人听了,只得齐声附和,立即草草收拾了火葬仪式。

孟加拉已故总督的寡妇得救了,但这种殉葬的残酷行为仍无法完全禁止。直到250年以后,印度才有停止跳火殉夫的法令。

莫卧儿是一个******教国家,而印度长期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教派斗争和教派起义十分频繁。阿克巴为了协调印度教和******教之间的关系,宣布信教自由、教派平等。他特别挑选了一些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又娶了信奉印度教的贵族女儿为王后。

1581年,他又创立了一个没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条的“圣教”。圣教徒把阿克巴当上帝看待,彼此遇见时总要呼阿克巴的名字。这种“圣教”既无宇宙,又不祈祷,只是要求在平时爱护动物生命,尽可能施舍、赈济或做些好事。阿克巴创立的“圣教”有一个特点,就是并不强迫人们都相信“圣教”。因此,印度教徒改信“圣教”的人并不多,******教徒反对“圣教”的也不少。阿克巴对此毫不介意。这些措施,缓和了印度人民反******教的情绪,宗教起义也得到了平息。

阿克巴虽然是个文盲,但几乎每天都有人将各种书籍读给他听。替他读书的人按所读页数得到报酬。他有很强的记忆力,听读以后便能记住,并经常以渊博的知识同一些有学问的人讨论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问题。他供养了100多位画家,其中主要是印度教徒。宫中每月开绘画展览三四次,他对每一幅画都要加以评论并分别赏赐。

阿克巴还供养了许多音乐家,每天轮流听取印度、波斯、中亚、克什米尔等地的音乐。他自己也能作曲,还命令将梵文乐谱译成波斯文,再用波斯文演唱。许多印度教的官吏学习了波斯文,同时许多******教官吏也能写出印度文诗歌,这样就促进了波斯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流。

因为善于理财和用人,加上在政治上主张民族、宗教平等,这样就缓和了国内矛盾,使百姓过着较为安定的生活。在军事上,从1560年起,阿克巴用了15年时间统一了北印度;又用了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又用3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莫卧儿王朝。

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由杰汉基、沙杰罕和奥兰则布等人相继为王,这时仍然是莫卧儿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奥兰则布去世后,子孙们争夺王位,经常发生内战。这种混乱局面给入侵者带来可乘之机。1764年英国人闯了进来,征服了印度,成为印度半岛的统治者。从此,莫卧儿王国沦为英国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