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四卷)
6432600000033

第33章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叔伊斯基当沙皇后,丝毫也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各地农民又纷纷发动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西南部伊·波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农奴和哥萨克人起义。

伊凡·波洛特尼科夫是个农奴。他身躯高大,膂力过人,而且非常机智勇敢。年轻的时候,因为受不了地主的欺压,逃到草原哥萨克人那里去,结果落入鞑靼人之手,被卖给土耳其人,作了划船奴隶。

划船奴隶过的完全是非人的生活。平时吃不饱、穿不暖,出航时受的折磨更大。他们一排排地被铁链锁在船舱底下的长凳上,不停地使劲划桨。谁的动作慢了一点,监视他们的人就用皮鞭狠狠抽打。不少奴隶因此而累死在长凳上。

在一次海战中,土耳其人遭到失败,波洛特尼科夫总算获得解放,被送到威尼斯。此后,他在欧洲好几个国家颠沛流离,直到1606年夏天才返回祖国。

那时候,俄罗斯西南部聚集着大量逃亡农民和奴仆。他们不堪忍受新任沙皇叔伊斯基的****统治,正在酝酿起义。英勇刚强的波洛特尼科夫到了那里,就被大家举为起义军首领。

这年7月,波洛特尼科夫率领起义队伍,从普迪夫尔城出发,向莫斯科进军。

起义队伍所到之处,农民都纷纷起来反对地主,并且加入起义行列;不少城市贫民也赶来投奔。沿途,击溃了许多沙皇军队。在一个名叫耶列次的城里,他们找到了假沙皇季米里特里储存的大批武器,于是声势更大了。一些原来反对沙皇叔伊斯基的贵族地主,也带兵前来汇合。起义队伍扩大到了10万人。波洛特尼科夫自任大长官,前来汇合的贵族地主任分长官。起义席卷了全国70多座城市。

10月中旬,起义大军进抵莫斯科城外,随即发动强攻。

沙皇见起义军攻首都,一方面急调援兵,一方面加强防卫。莫斯科的城是石头砌成的,共有三道,易守难攻。起义军强攻不下,便准备长期围困;同时向城里散发传单,号召那里的农民和奴仆起来消灭领主和地主。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担任起义军长官的贵族地主分子突然叛变,带着自己队伍倒向沙皇一边。接着,沙皇的大批援军开到莫斯科。于是,军事主动权转到了沙皇手中。由于双方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起义军在莫斯科城下战败,向南退到卡卢加城,在那里设防固守,并在附近地区扩大起义势力。

沙皇心里明白,这回要不是起义军中的贵族地主倒戈,他是很难打退起义军的。所以他一方面派大军追击起义军,一方面竭力讨好贵族地主。他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延长寻找逃亡农民的期限。前任沙皇曾经规定,政府有权帮助地主追回逃亡不满五年的农民;现在他把这个期限定为15年。这样,就大大地保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把他们都吸引到自己一边来,共同去镇压农民起义军。

1607年春天,沙皇的大军围困了卡卢加。起义军由于得到几支生力军的支援,在5月将围敌击溃。接着,波洛特尼科夫将主力转移到图拉城,而那里的起义军汇合。

在贵族地主的支持下,沙皇亲自担任统帅,再次集结军队,向图拉城扑来,并且迅速包围了这座城市。

围困图拉城整整有四个月。沙皇的军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起义军处于饥饿状态,武器弹药也得不到补充。然而,起义军坚守城市,沙皇的军队无法突破。

秋天了,沙皇生怕他的军队经受不住即将到来的严寒袭击,便向起义军施出了一条毒计:下令部队在图拉城附近筑一条河坝,拦住城北一条大河的流水,引起洪水泛滥,让水涌进城内。

正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个意外的情况:假沙皇季米特里率领一支军队,正向莫斯科进军。

这不是天大的怪事吗?那个假沙皇不是去年就被人们打死,他的骨灰也被装进炮筒发射出去了吗?怎么又第二次冒出一个季米特里来了呢?

原来,这又是波兰耍的计谋!他们造谣说,当时打死并焚毁的不是季米特里,而是另外一个人,真的季米特里逃跑了。现在他再一次回国来继承沙皇的皇位。其实,是波兰扶植起来的又一个傀儡。

叔伊斯基对此当然非常焦急,生怕自己成为第二个波利斯,被撵下沙皇宝座。可是,既要对付起义军,又要对付这个波兰傀儡,他根本没有力量。考虑再三,觉得唯有诱骗起义军投降一着。

沙皇立即派人跟波洛特尼科夫谈判,拍胸脯向起义军保证,只要撤离城市,就保全生命,返回家乡。波洛特尼科夫受骗上当,中了沙皇的诡计,于10月10日举城投降。这次起义终于失败。

叔伊斯基见拿下图拉,马上下令将波洛特尼科夫戴上镣铐,押送莫斯科。半年以后,波洛特尼科夫被残酷地弄瞎双眼,然后抛到河里淹死。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613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俄国建立了最后一个王朝——罗曼诺夫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