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之道
63806400000023

第23章 王永志大胆逆向思维

1964年6月下旬,炎热的中国西北大戈壁沙漠。

一枚火箭矗立在沙漠中。它即将发射,已经进入“15分钟准备”了,大家紧张地等待着“零时”的到来。

可是,出乎意料之外,人们等到的不是发射命令,而是阵阵警铃声。发生什么事了?

原来,出现了没有估计到的紧急情况:天气暴势,火箭推进剂(燃料)的温度升高,气化了,致使导弹贮箱内的燃料减少,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火箭的能量不够,就达不到设定的目标。

怎么办?这是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近程火箭飞行试验,也是两年前试飞失败后的再试验,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呀!

然而,这种气化的情况是第一次遇到,没有经验。研制人员想方设法,人人都在为寻找最佳方案苦苦思索。

在一次讨论中,大家争议十分热烈。当有人提出“再加燃料,加大射程”的建议时,一位挂着中尉肩章的高个子年轻人站起来语惊四座地说:“不能再加燃料,相反要泄出适量燃烧剂,才能加大射程。”

大家一看,原来是3年前才从莫斯科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毕业回国的工程师王永志。

“什么?”有人以为自己听错了。

“要泄出适量燃烧剂,也就是减少推进剂总量。”王永志清清楚楚地说。

这下大家听懂了,但也有人糊涂了。

照王永志的说法,岂不是推进剂灌得越少打得越远吗?哪有这样的逻辑?难道汽油加得越少,汽车行程越长不成?

有人当即反驳说:“正因为气温太高,推进剂气化而减少了,才出现了达不到射程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大推进剂注入量,这是常识问题嘛!”

这时,王永志脸上却充满了兴奋,显然他很满意自己提出的方案。为了这个方案,他思考、计算,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他当即解释说:“是的,一般看来,推进剂少了,火箭飞得更近而不是更远。但是大家反过来想一想,弹体重量影响速度,泄出适量燃烧剂,减轻了弹体重量,就能提高速度,不但不会影响火箭的发射距离,而且还会相对地飞得更远。”

“那么,你认为要泄出多少才能打中目标呢?”有人怀疑地问。

“600千克。”

原来,火箭的推进剂与一般汽车、飞机的燃料不同。由于太空中缺氧,火箭推进剂的组成,除了像一般汽车、飞机那样需要燃烧剂外,还要有一定比例的氧化剂。氧化剂的沸点低,因此当时气化的主要是氧化剂;按比例,氧化剂减少后,燃烧剂就相应地多出了一部分。王永志经过反复严密计算,认定泄出600千克燃烧剂后,减轻了重量的推进剂可以满足射程的需要。

于是,大家纷纷议论开了:

“不行,哪能这么干?太冒险了!”

“再说要把推进剂泄出来也有一定难度啊!因为火箭内部有压力,要把里面的推进剂泄出必须非常小心,搞得不好容易出事故。

“如果燃料不够怎么办?不要忘记两年前导弹掉下来的教训!绝对不能开这个玩笑,拿国家的巨额资金和政治影响去冒险!”

……

没人同意王永志的意见,任凭他再怎么说也没有用。这也难怪,因为事关重大,又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先例,大家总想采取“保险”点的办法。有的还不明白这个年轻人为何如此大胆而固执,真是初生牛犊啊!

可是,已经加入燃料的火箭若不及时发射将造成重大损失!王永志没有就此罢休,他鼓起勇气去找钱学森院长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钱院长也在为气化问题绞脑汁。

听着王永志的方案,钱学森目光中渐渐露出惊喜,他不觉高兴地打量起这位年轻人来,兴奋地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连连点头说:“对,对,有道理。”接着钱学森轻轻地踱了几步,显然在思考王永志方案的准确性,最后说道:“行,我看这办法行!”

钱学森平和地说着,但对王永志说来却像是如雷灌耳!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火箭权威所下的结论,它的分量该有多重!

果然,钱学森这一语千钧,很快把大家说服了。

6月26日清早,一声巨响,导弹按照王永志的方案发射成功!

后来,王永志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知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过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别奖。钱学森还曾对人说过:“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