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也不可能生活在孤岛之中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方是春满园。在需要群策群力的事业中,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某日,老虎和猴子一块儿聊天。
老虎对猴子说:“听说人类是你们猴子变的,但我劝你千万别变成人。”
“为什么?”猴子很诧异,“人的衣食住行,样样比我们强。”
“真是笑话,”老虎大吼了一声,“他们哪一样比得上我?”
“先说吃吧,他们吃生的怕拉肚子,只吃肉又嫌油腻,吃少了营养不良,吃多了又怕发胖。”
“对!对!人类的‘食’真的不如你。”猴子服气地说,“那么衣呢?”
“那是因为他们天生光溜溜的,没有衣服一定会冻死。”老虎笑着说。
“太有道理了,”猴子忍不住鼓起掌来,“但是人类有自己的房子啊!”
“他们的水泥洞,几十家用一个大门,有什么好的。”老虎接着说,“举个例子吧,只听说人类大楼失火,一死就是几十人,总没见过森林大火,老虎被烧死在洞里吧?”
“还是你们老虎高明,”猴子说,“但是,没见过你们老虎开汽车呀?”
“那是因为人类体质差,跑不快,又走不远,才不得不开车的。而且,机器出故障不能开,油用完了不能开,路况不好也不能开。”
“对,对……”猴子一连说了几十个对。但就在这时候,远处突然传来砰砰的枪声。
“糟了,人来了,我得跑了。”老虎一溜烟儿跑进了森林深处。
“喂!”猴子大声喊道,“你不是说人类不如你吗?”
“但是,他们懂得守望相助,团结合作啊。”老虎的声音隐约传来。
剑桥教授威廉·伯恩巴克常说: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没有完美,没有最佳,所以人需要合作。一棵树木再高大,也庇护不了整个土地。只有所有的树木都长成参天大树,才会带给森林雄壮。真正的成功人士是那些懂得最大限度发挥利用别人才华的人。
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一世界来说,人是最宝贵的。对于生存于世的每一个个体来讲,人也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生存在这一世界上,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必须同人打交道,如今再没有人能够到森林、山洞去隐居,去忍受鲁滨孙式的孤独生活。为了让自己的努力换来更大的成功,我们离不开社会环境,离不开周围的人。
世上最富足的商人,不一定就是工作最勤奋的商人;最受欢迎的教授,也不一定是最有学问的教授;最招人喜欢的姑娘,不一定就是最漂亮美丽的姑娘……但所有这些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他们都懂得如何有效地同别人打交道。我们中有些人在这方面有可贵的直觉,他们学到了这方面的技能。人们应当懂得如何去影响别人的思维方式,也许任何事情的失败,常常都可以归结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失败。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现象:
一位工作出色的机修工,却最先被老板解雇了。
一位在班上成绩并不算得上最好,表现也并不怎么样的学生,毕业后却比别人找的工作好,干得也更出色。
一位在部门工作最辛苦的职员,却没有签订延期的合同。
……
当然,我们无法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来解释这些现象,但有一点,这些人的个性以及他们把握别人的能力肯定与别人有所差别。有效的人际关系,应该基于一种有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应当失去平衡,以至于让一个软弱的人听任别人把他当作逆来顺受的羔羊加以利用,或者让一个专横的人以独裁者的性格把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别人。
让我们看一项有趣研究吧。这项研究表明,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能,85%是基于个性,只有15%是因为技术和训练。任何人际关系,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业务关系,如果它是以成年人的那种互利的观念来支配的话,对双方来说只会有益。你为别人提供急需的东西,人家也会满足你的需求。
为了说明上述原则,让我们看看米歇尔的例子吧。
米歇尔是一位青年演员,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他英俊潇洒,很有天赋,演技也很好,开始扮演小配角,现在已成为主要角色演员。从职业上看,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名声。因此他需要有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为他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关他的文章,增加他的知名度。不过,要建立这样的公司,米歇尔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聘用高级雇员以及其他开销等。偶然的一次机会,他遇上了莉莎。莉莎曾经在纽约一家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工作了好多年,她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较好的人缘。几个月前,她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并最终希望能够打入非常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夜总会的表演者都不愿同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还只是靠一些小买卖和零售商店。俩人一拍即合,联合干了起来。米歇尔成为了她的代理人,而她则为他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米歇尔是一名英俊的演员,并正在时下的电视剧中出现,莉莎便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睛盯在他身上。这样一来,她自己也变得出名了,并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娱乐服务,他们付给她很高的报酬。而米歇尔,不仅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大笔的钱,而且随着名声的增长,也使自己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莉莎和米歇尔的相互合作与需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格局:米歇尔需要求助于莉莎,获得为自己作宣传的开支;莉莎为了在她的业务中吸引名人,需要米歇尔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你看,他们互相满足了对方的需要。这一原则看来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双方的需要应得到同等满足。这个原则同样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有效的人际关系,只有使相互间感情上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才是行得通的。这些基本的感情需要是:
对工作成就的理解;
认可与欣赏;
友爱和安全感。
不过,我们也应当理解人的本性。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人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尽管这听起来也许有些刺耳,但这种自我意识却是人类生存下来的理由。我们都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我们走得离这种生存的自我意识太远,总是把别人的需要看得高于自己的需要而做出“牺牲”,总是否定自己的需要,那也就是否认了我们自身,使自己失去了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意识。一旦我们达到这种自我否定的地步,我们就会在人际关系中面临极大的困难,并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设置下重重障碍。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了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看谁能最成功。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原来的庙宇也恢复了旧观。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
这庙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人们成就事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心。在需要群策群力的事业中,如果大家众志成城,那么最后的胜利,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即使是在困难之中,也会出现“人心齐,泰山移”的奇迹。
不要做荒地中的一枝独秀,要做就做百花园里最富贵的牡丹。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发展自己
一个人只有在与他的合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才华,才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就像爱和友情一样,合作也是一种必须付出才能得到的东西。在通往快乐之门的路上有许多旅人,你需要他们的合作,而他们也需要你的合作。
在我们之后将会有好多代的生命延续下去,他们未来的幸福将视我们能留给他们什么而定。我们应扮演筑桥者的角色,不仅为我们这一代努力,同时也要为下一代努力。
在为我们的子孙建设一个更好的时代的同时,我们应该为追求生命中由善意合作所带来的更美好的事物做好准备。
这种合作,曾经在美国发展成世界上最强大,而且在经济上最具优势地位的国家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我们负有为共同目标奋斗的义务,如果我们希望保持这种优势的话,则无论遭受到什么样的不幸,我们都应以大公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承担这项义务。
在我们产生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认同团结和伙伴意识之前,我们无法真正地从合作原理中获得利益。剑桥教授玛丽·戈尔德温常告诫学生,贪婪和自私在团队合作精神中没有半点生存空间。
有的时候,人们会因为必须在一起工作,所以才产生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既不可靠又不会长久。
正确的理解是,合作是一切生活中的最高级的活动,是一切其他习惯聚合作用的真正考验和显示。
什么是合作?简而言之,它表明总体大于每个部分的总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身就是一个部分,所以合作就不应仅仅看做一个部分,它是最具催化力、最强有力、最统一和最令人振奋的那一部分。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合作无处不在。如果你把两棵植物紧挨着栽种的话,它们的根部就会互相纠缠,从而改善土质;两棵植物都比单独栽种,生长得更加粗壮。如果你把两根木头捆在一块,它们所能担负的重量要大大超过各自所能承担的重量之和。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一加一等于三,甚至更多。
将我们从自然界中学到的创造性合作原则运用于社会的相互关系之中是一种挑战。家庭生活提供了很多观察和进行合作的机会。
一个男子和一个妇女把一个孩子降生在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的结果。合作的本质在于重视差异,尊重差异,相互依赖,弥补弱点。
显然,我们重视男子和妇女、丈夫和妻子之间的生理差异。但应如何看待他们的社会、精神和感情方面的差别呢?难道这些差别不能成为创造新的、激动人心的生活形式的源泉吗?即创造一个让各方都真正满足的环境,培植各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为各方成熟地步入自立创造条件,然后使双方逐渐形成互相依存?难道合作就不能为下一代人书写出一部新的版本?与我们相比,这一代人更具有服务和贡献精神,较少防备,不那么处处与人作对,不那么自私自利;他们更加开放,更可以信赖,更乐于奉献,不是处处自我辩解,保护自己,政治气味淡薄;他们更赋予爱,更关怀他人,不怀有那么强烈的占有欲,也不那么乐道于评头品足吗?
当你抱着合作的态度进行交流时,你只不过是向新的可能性、新的替代方案和新的选择敞开你的思想和心扉。在进行合作时,你对于事情将向何处发展或其结局可能如何并没有把握,但你内心中有一种激动、安全和冒险的感觉,相信事情一定会比原先要好得多。这就是你心目中的结局。
你一开始就相信,合作涉及的各方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见识,彼此的学识和洞察力将会激发出一种动力,带来更多的见识、学问和更大的发展。
许多人在家庭生活或其它形式的相互作用中并未真正体验过哪怕是可以称为中等程度的合作。他们接受的训练和得到的版本是从事辩解性和保护性的交流,或相信生活或其他人是不可信赖的。
这是生活中最大的一种悲剧和浪费,因为人的巨大潜力未得以开发——完完全全地未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碌碌无为的人白白荒废自己的潜能,日复一日地虚度时光。在生活中,他们只是稍稍地感受到合作作用的一点皮毛。
在记忆中,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一般的创造性的经历,或许是在体育运动中,在一段时间里他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合作精神。再或许是当他们面临一种紧急形势时,人们以罕见的密切程度紧密合作,忘掉了自我和骄傲,尽力去挽救某个人的生命或结束一场危机。
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事件可能是异乎寻常的,几乎和生活不协调,甚至是奇迹性的。其实,并非如此。这样的事情可以经常地、连续不断地出现甚至在生活中几乎每日都可以产生出来。这需要极大的个人安全感、坦率和冒险精神。
合作意味着1+1可能等于8、16,甚至1600。高度信赖的合作产生的结果比任何原先拟定的都要好得多,而且参与这一过程的各方都知道这一点。此外,他们都真正感到创造性事业是一种享受。
剑桥教授玛丽·戈尔德温说:没有别人的合作是不可能创造文明的,即使是像米开朗基罗一样的大艺术家,也需要助手、手工艺人和顾客才能完成他的作品。
人类有一种使人与人之间变得相类似,在不同思想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及提供吸引力,以便和他人进行和谐团队合作的思想状态。就像其他许多无价的生命资产一样,这种思想状态通常必须借着集中注意力于明确目标(以正确的动机和自律作为后盾)之上的方式才能得到。
这种思想状态就是热忱——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特质。如果你能将你的热忱注入到别人体内,就必然会出现团队合作的结果。
一个人只有在与他的合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才华,才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3.尊重他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人生纯朴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在各种美的个性之中,有一种共同的品性,那便是尊重。学会尊重别人,你便收获了人心。
林肯住在印第安纳州鸽湾谷的时候,年纪轻轻,喜欢评论是非,还常常写信和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扔在乡间路上,使被讽刺的对象能拾到。林肯在伊利诺州春田镇当见习律师时,仍改不了这一毛病。
1842年秋,他又在报上写了一封匿名信讽刺当时的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尔斯,被全镇引为笑料。席尔斯愤怒不已,终于查出写信者是林肯。他即刻骑马找到林肯,下战书要求决斗。林肯并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只好接受挑战。他选择骑兵的腰刀作为武器,并向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生学习剑术,准备到决斗那一天决一死战。幸亏在最后一分钟被人阻止了,否则很难想像“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最后局面会怎么样。
这是林肯人生中最深刻的一个教训,从此他学会了与人相处的艺术:他再也不写信骂人、任意嘲弄人或为某事指责人了。此刻的他深刻地明白了一个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人会有怎样可怕的举动。
南北战争的时候,林肯新任命的将军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惨败,使林肯很失望。全国有半数以上的人都在臭骂那些无用的将军们,但林肯却没吭一声。他喜欢引用一句话:“不要议论别人,别人才不会议论你。”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对他们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处在同样情况下,也会跟他们一样的。”
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缺点,任何时候都要顾及别人的自尊心,这就是林肯善于与人相处的秘诀,也是他成大事之道。如果一个人只是唯我独尊,眼中没有他人,那么他人的眼中也就不会有他。他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欣赏,只能孤芳自赏。
人生纯朴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在各种美的个性之中,有一种共同的品性,那便是尊重。学会尊重别人,你便收获了人心。
一个著名的女歌手曾经很生动地描述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时事业失败,整个人很不得志,几乎就要放弃歌唱生涯。后来,凭借祷告和心灵的追求,她才逐渐恢复信心和勇气,准备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下去。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向母亲说道:
“我要唱下去!我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要继续追求完美!”
母亲回答道:“很好吗!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要知道,上帝以完美的形象来到这个世上来,却还是有人不喜欢他。人在成就伟大事业之前,须先学会尊重他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歌手听了,深受感动,从此,她对身旁每一个人都十分尊重。她努力向别人学习歌唱技巧,同时也学习怎样做人。因为她对别人的尊重使她博取了别人的好感,许多人都愿意帮助她,很快她的事业又步入了正轨。
要想获得别人的友谊或感情,先不去担心别人是否喜欢自己,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态度,能让别人喜欢自己。我想,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学会尊重别人。
豪华·哲斯顿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40年间,他游走在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所有观众都被他神奇的表演深深吸引。共有6000万人买票去看过他的表演,而他赚了几乎200万美元的利润。
豪华·哲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上台的时候,卡耐基花了一个晚上待在他的化妆室里,想请哲斯顿先生告诉他成功的秘诀。哲斯顿告诉卡耐基,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因此,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的魔术手法与众不同。
但他有两样东西,其他人则没有。第一,他能在舞台上把他的个性显现出来。他是一个表演大师,了解人类天性。他的所作所为,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语气,每一个眉毛上扬的动作,都在事先很仔细地预习过,而他的动作也配合得分秒不差。第二,就是他十分尊重观众。许多魔术师会看着观众对自己说:“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但哲斯顿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每次一走上台,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
他说,他没有一次在走上台时,不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也正因为有了对观众的尊重,才使得他的表演更具吸引力。
剑桥教授们总是告诫学生:尊重别人,是在日常交际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做人原则。没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尊重别人的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正像站在镜子面前一样,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认可。
4.让每个人都觉得他自己很重要
与人相处要让他人觉得他自己重要,这样他才会反过来给你快乐,觉得你更重要。
有一次,德鲁克在纽约的第33街和第8街交叉的那家邮局排队寄一封挂号信。德鲁克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称信件、卖邮票、找零钱、发收据,年复一年重复工作。因此德鲁克对自己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不是关于我自己,而是关于他。”所以德鲁克就问自己:“他真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吗?”有时候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当对方是陌生人的时候。但这一次碰巧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德鲁克立即就看到了自己相当欣赏的一点。
因此,当他在称德鲁克的信件的时候,德鲁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
他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孔露出微笑。
“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他谦虚地说。德鲁克对他说,虽然他的头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他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谈了起来,而他对德鲁克谈的最后一句话是:“相当多的人称赞过我的头发。”德鲁克敢打赌,这位仁兄当天出去吃午饭的时候,走起路来一定是飘飘欲仙的。
德鲁克敢打赌,他会对着镜子说:“这的确是一头美丽的头发。”
德鲁克曾公开说过这段经过。事后有人问德鲁克:“你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呢?”
德鲁克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
如果我们是如此自私,一心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回报的话,我们就不会给予别人一点快乐、一点真诚的赞扬——如果我们的气度如此狭小,我们就会罪有应得地失败。
呵!是的,德鲁克是想从那位仁兄那儿得到什么,德鲁克想要一件无价的东西,而德鲁克得到了,德鲁克得到了这种感觉,就是自己为他做了一件事,而他又无需回报。这是一种当事情过去很久,还会在你的记忆中闪耀的感觉。
人类的举止,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循这条法则,我们几乎永远不会出问题。事实上,如果遵循这条法则的话,就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朋友,以致无限的幸福。但是一旦违反了这条法则,我们就会惹上无尽的麻烦。这条法则就是:永远使对方觉得重要。
几千年来,哲学家一直在推测人性关系的规则,而从推测中,只导出了一条重要的箴言。这条箴言并不是创新的。梭罗亚斯特(Zoroaster)早在3000年前就把它教给拜火教徒了。孔夫子也于2500年前就在中国宣扬它了。道教始祖老子,也把它教给了他的门生。释迦牟尼于耶稣诞生前500年,在圣迦河岸宣传过它。印度教的经文典籍,在这之前1000年,就传播过它了。耶稣在十九世纪之前,在崎岖的巨狄亚石山上,就这样教导过了。耶稣把它归纳成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
5.别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对于他人的一些小过失,不必过于苛求,要宽以待人。欲责人先要观己、责己。
有一位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她才发现不是对面太太的衣服洗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这样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不佳的朋友,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人就是这样,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
一个背向太阳的人,只会看见自己的阴影,连别人看他,也只会看见他脸上阴黑一片。人的眼睛仿佛像傻瓜相机,最怕背光照相了——你的脸庞再美,只要背着光,一定是失败的作品。
发泄一下没关系,但如果你一味认为这个世界上会出头的都是混蛋,只拿愤世嫉俗来替代反省自己的机会,则对自己的成长就是一种最大的耽误。
有这样一个说法,每个人出生以后,上帝都会在他的脖子上挂两只袋子。一个挂在胸前,里面装的是他人所犯下的过错与缺失;另一个大袋子背在背后,里面装的是自己犯下的过失。
所以,人们总是容易注意到他人所犯下的过失,并习惯性地将其他人的错误装进胸前的袋中,久久不能忘怀。但是,却压根忘了背在自己背上的袋子里,装满了自己的缺点。
人的确有这样的毛病,无论自己是好是坏,都能容忍自己。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即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自己的过错是可以宽恕的。
可是到评判他人时,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会用另外一副眼光去品评他人,爱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总认为别人的错误是无法原谅的,总习惯用最苛刻的语言批评别人,就好像自己从没犯过类似错误似的,这就是人很少看到自我缺失的毛病。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远方,途中遇到一只燕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
燕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就问:“你要飞到哪里去?”
乌鸦愤愤不平地说:“我本来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声音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燕子好心地对乌鸦说:“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每个地方都有这种人:做事牢骚满腹,喜欢批评别人,有时,也会露出一副郁郁寡欢、不得志的样子,而他从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和这种人交往,你会怎么样?
是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公平不阿,谁都有可能犯一些小错误。富兰克林曾说过:“平凡人的最大缺点,就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其实,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我们彼此都差不多。只不过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有些人性格懦弱,机会较少罢了,但在骨子里,人性是相似的。不要总以为自己有多么好,如果细致地记下自己生活中的每个举动,每个意念,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原以为只有别人才有的错误呀!明白了这个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
既然责己不必太严,对于他人的一些小过失,即使是名闻天下的贤达,也是可以宽以待之的。欲责人先要观己责己,这样才不至于错怪他人。
6.嫉妒是腐蚀人际关系的毒瘤
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靠嫉妒推动生命,也更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进。
有一位公司经理,收到了一封员工对他极尽辱骂讽刺的信,说他是个差劲的经理,希望副经理能马上接替他的职务。他读了这封信以后,就带着信跑到董事长的办公室里。他对董事长说:“我虽然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经理,但我居然能用到这样一位副经理,连我的员工们都认为是胜过我了,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他一点也没有嫉妒,也没有损伤自己的自尊心,只是为自己用了那样能干的副经理而感到自豪。
后来,董事长不但没有撤换他,反而更重用于他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经理的心胸是多么宽广,这种精神非常可嘉。我们青年人更要学习他的那种慷慨无私的精神,如果人们除去嫉妒心理,就容易获得成功。
伏尔泰说:“凡缺乏才能和意志的人,最易产生嫉妒。”
对他人的成就和幸福心怀嫉妒的人,是永远高兴不起来的,因为他忽略了开发自己心中的快乐源泉。嫉妒是对别人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产生于自信的缺乏,嫉妒会导致情绪上的低落。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并不会嫉妒,更不会允许嫉妒让自己心烦意乱。
有许多人,因为自己技不如人,就只能用嫉妒的心理去排解心中的不平。一旦任嫉妒心理自由发展,他们就会疏远那些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到头来不仅孤立了自己,而且也会阻碍自己的前进。
我们要看到,嫉妒心人人都有,它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也是拥有健康心态的证明。看见自己很想做的事,别人可以轻易就完成,因而出现嫉妒的情绪,这纯属正常的心理行为。只是,如果你一味地嫉妒,让人生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就无法享有快乐的生活。如果将嫉妒的负面情绪转换成正面,那就成了快乐生活的出发点。
总之,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靠嫉妒推动生命,也更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进。
你知道什么是螃蟹心理吗?你知道渔民们怎样抓螃蟹吗?把盒子的一面打开,开口冲着螃蟹,让它们爬进来,当盒子装满螃蟹后,将开口关上。盒子有底,但是没有盖子。本来螃蟹可以很容易地从盒子里爬出来跑掉,但是由于螃蟹有嫉妒心理,结果一只都不能跑掉。原来当一只螃蟹开始往上爬的时候,另一只螃蟹就把它挤了下来,最终谁也没有爬出去。
大家不用想就知道它们的结局:它们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嫉妒使我们的思想禁闭起来,没有一个开放的头脑,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吸收结果——除了怨恨,我们变得一无所有。
他不是比我强,老受表扬嘛,这次我就不帮他,看他能强到哪里去!
嫉妒的起因是我们发现别人比我们做得更好,别人比我们拥有的更多。嫉妒有推动力,但是它不能给我们正确的导航。它给我们指明一条道路,但是却让我们去妨碍和伤害别人。用拖别人后腿的方式来赢得胜利或者至少保持不输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嫉妒使我们放弃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别人的优势恰好映照出我们的不足,想要完成一个健康完善的自我塑造,必须要懂得为自己加油。去拖别人的后腿只会使我们比别人更差劲,而不会使我们获得进步。
嫉妒是发生在自己最熟悉的圈子里的,我们普通老百姓不会去嫉妒国家首脑所拥有的特权、亿万富翁取得的财富,但我们却不能容忍周围的人超越我们半步,故而这种心理会对我们造成切实的伤害。你只要发现别人进步比你快,运气比你好,你心中便酸溜溜地不舒服,说话也不自觉地尖刻起来,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小动作来,这样的行为方式谁还会同你在一起互帮互助?到头来只能伤害到自己。
每个人难免都会有些嫉妒心在作祟,因此,每当看到别人发生不幸的时候,有时候幸灾乐祸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那些与我们有利害关系的人身上,如此一来,我们就会觉得似乎又少了一个竞争的对手了。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他人在成功之前所可能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怎么规划人生的?目前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与成就吗?自己在工作中,能否获得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与别人相比,自己是否有一些较他人突出的特质?然后,将自己未来真正想做的事情,或是欲追求的目标记录下来。例如,希望身旁拥有什么样品质的益友?希望从工作中还能多学习到什么知识或技能!未来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请将所有的梦想个体化,目标明确化吧。
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其实往往代表了全人类的成功,爱迪生成功地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等,这些成功的事迹最后都带来了全人类的便利与福音,因此请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骄傲吧!
人生是很奇妙的,以他人的成功自诩,因为也许有一天,我们可能就是个改变人类命运的人喔!
告诉自己这样一个信条: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我要努力进步,过得比你还要好。
7.融入集体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成功。
茫茫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强大的狮子。狮群中有一只格外高大的狮子。它特别妄自尊大,不受大家的喜欢,也没有被推为狮王。大家捕猎时,怀才不遇的它常常跑得远远的,自己捕猎,自己享用。
茫茫大草原上,还生活着一群鬣狗。他们虽然很弱小,但是由于狮子不屑于捕捉它们,倒也变得十分安全。只是,永远以狮子的残羹剩饭来维持生计,它们真有些不甘心。
一次,狮群中那头最高大的狮子又独自去捕猎。“奇怪,周围怎么什么都没有了呢?”它正在诧异,早已注意它好久的鬣狗群悄悄地从后面包抄上来,吃掉了它。
故事中的这头狮子忽略了这样一个生存法则:老虎再高大也斗不过群狼。
剑桥教授弗雷德·施韦德常常教育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渺小,只有融入集体之中去,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一加一等于二,这个等式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成立。
世上的植物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它的高度大约为90米,相当于30层楼以上。
一般来说,越是高大的植物,它的根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可是,根扎得不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把它连根拔起,更何况红杉这么高大的家伙呢!
原来,红杉是一大片的红杉林,而且这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连着一株。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相连、上千公顷的红杉林。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使自身能够快速茁壮成长起来,同时,它又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我们不难领悟以下的道理: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成功。我们应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供应自己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需耗费能量独自盲目地钻研。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接,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只要你熟谙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地,你将成为成功之林中的雄伟巨木。
一只蚂蚁是微不足道的。而由千万只蚂蚁组成的蚁群,却可以战胜任何蚂蚁们想要战胜的强敌。一滴水放在阳光下,眨眼间就被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由无数滴水汇聚成的一条大河,却能奔流不息,势不可挡。人也是如此,即使一个人的本领很大,能力很强,头脑很聪明,要想独自完成一项事业也是绝不可能的。只有在一个集体的团队中,大家的合力就像团结一心的蚁群,就像携手奔涌的江河,每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这便是剑桥育人智慧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8.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播种成功
人际关系像播种一样,播种越早,收获越早;撒下的种子越多,你收获的果实也就越多。
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而人际关系就成了你与社会交往的一条纽带。可是人际关系并不是一日之间可以建立起来的,而需要你去长期经营。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来了解,再从了解到信赖,而这个过程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七八年,甚至一二十年!三二天就“一拍即合”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利益上的关系,基础很脆弱,这并不是好的人际关系,它带给你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你须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经得起考验的人际关系,而不是速成的人际关系。要有一种好的、经得起考验的人际关系,就要精心“播种”与培育,就像农夫在田里播种一样。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①要长成一棵果树,必须先有种子。“播种”是“长出一棵果树”的必要条件。虽然有些种子会腐烂,不发芽,但不播种,就绝不会有果树长出来!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的用心是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虽然不一定会有好的回应,但不用心,就不能建立人际关系。虽然也有人主动和你建立关系,但也要你作出回应,这样关系才会持续下去!你若冷淡以对,他还会来找你吗?
②有些种子会在节气到时发芽,但有些却不是。像有些干旱的地方,种子可以在下面深埋数十年,但雨水一来,就迅速发芽。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的用心有时很快就会从对方得到回馈,但有时却不一定如此。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回馈”,你不必花心思去期待,反正你已种下了一粒种子,“机缘”一到,它自然会发出芽来!而这发芽的时间,有可能是在你40岁时、50岁时,甚至一辈子都没发出芽来,但总是有希望的!
种子发芽后,你得小心勤快地灌溉、除草、施肥,它才会长成大树,开花结果。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也必须以热心、善心来经营它,尤其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收获果实,否则只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而最糟糕的是,这种“揠苗助长”的作风会在同行间散播出去,成为你的负债!
③播的种子越多,发的芽也越多。经过一段时间后,必定大片成林,那时收获的果实将令你感到欣慰。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年轻时用的心多,交的朋友当然多,纵然有一些“不发芽”的,但长时间累积下来,你的朋友还是很多,那时这种人际关系就是你的果树林,而你必然能享受这些甜美的果实!
想想你现在,到底多大年纪了?人际关系又如何?不必急,只要你精心“播种”,而且越早播种越好,那剩下的事就是等着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