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资本奴役全人类
6360400000013

第13章 100年,欧洲资本家和美国总统的暴力对决

欧洲资本的最大利益就是让美国分裂。南北战争成了欧洲资本的大赌场。高额贷款利息逼迫美国重发纸币。在战争中,欧洲资本进行疯狂的外汇投机。汉密尔顿“债转股”方案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而毋庸置疑,那些在战争中掌握了巨额美国国债的欧洲财团最终占有了这家央行大部分的股份。战后的这20年中,美国第一银行的股票收益颇丰,价格不断攀升,成为当时最大的蓝筹股,同时在充足的资本推动下美国股市出现了第一次大牛市。欧洲人源源不断地把钱投向这个尚未开发的大陆,参与这个新兴的大市场,而国际“热钱”的流入,大大增加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在美国第一银行上市之后不久,不断有资本炒作这只“国家概念股”,甚至有人向银行借贷买入这只股票,的确,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央行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有人疯狂做多,自然有人希望价格下跌。在多空博弈中,多方的资金链断裂,最终崩盘,很多做多的人因此而破产,而做空者则大赚特赚。最初的股票市场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但是今天和过去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谈起。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20多年里,美国经济在各种资本的推动下也获得了迅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在1792年的时候,美国的税收为367万美元,到1808年的时候,则达到1 706.1万美元;到1817年的时候,达到3 309.9万美元。美国第一银行作为央行,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发钞票。然而前面已经提到,这家央行只有20年的寿命。经济的迅猛发展让美国政府中的反对派认为,没有必要再续签合同了。1811年,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均因各少一票,未能通过这家央行的续签法案。而其中理由之一,便是因为这家央行没能控制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造成批发价格大幅上升。这个理由似乎有一些牵强。不管理由好不好,1811年美国政府关闭了这家私人股权控制的央行。后来这家银行被费城的大船主斯蒂芬·吉拉德收购,彻底变成了私人银行。美国第一银行的关闭让欧洲财团很不爽,因为这无疑阻止了资本的整个大迁移,欧洲的大资本家希望这个国家能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设计,因为这里是一块崭新的大陆。资本的意志就是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一切都要被推翻。欧洲财团动用势力,挑起了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第二场战争,但是显然欧洲的财团们不想闹得太大,也不想让这个刚刚成立20多年的新兴国家毁于一旦。因为这里有他们未来的利益。

1803年,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贷款,用1 500万美元从法国手里买回了路易斯安那,美国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英国感受到了美国的威胁,这给欧洲财团操纵两国关系埋下了伏笔。此后,欧洲财团们派出他们在两国政府里的亲信干了两件事:一是鼓动英国政府提防美国的扩张,限制美国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贸易,同时向反对美国的加拿大印第安人部落提供武器;另一方面,鼓动当时的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向北方扩张,一举拿下加拿大。理由是法国的拿破仑在欧洲折腾,英军肯定无法照顾到加拿大的战争,这是美国扩张的绝好机会。这种做法看上去似乎与后来美国在很多国家搞的把戏没什么两样,支持分裂势力,怂恿政府挑起战争。而一旦发生战争,这些大财团们就有利可图了。1812年6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麦迪逊总统的对英宣战提议。6月18日,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至此,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美国将发起战争的理由美其名曰:维护航海自由,但其真实的目的是占领加拿大,继续扩大自己的版图。但是事实却不如想的简单,经过独立战争,美国人不愿意再打仗了,美军兵源严重不足,美国陆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所幸的是这时候欧洲打得正酣。

有了喘息之机的美军迅速调整,在海陆都取得胜利,特别是陆军,1813年10月5日,他们在泰晤士河畔的莫拉维安(位于今加拿大安大略省)追上了英国同印第安人的联军,双方展开激战。结果英军与印第安部队损失惨重,500多人被杀,600人被美军俘虏。美军还在战斗中残忍地杀害了著名的印第安酋长特库姆塞,并将其剥皮制成皮带。形势一片看好,然而就在1813年,欧洲战局发生了扭转。1813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越来越大。1813年10月,莱比锡战役中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兰西共和国而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虽然拿破仑依旧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退位以后,英国不断向美洲增兵,在加拿大的英军开始从拼死防守转为惩罚性进攻,并且计划从加拿大、切萨皮克湾和新奥尔良向美国发动全面进攻,美国不得不转入防御。8月19日,英军在美国东海岸的切萨皮克湾登陆,并用一半的兵力直逼华盛顿,麦迪逊总统及政府成员仓皇逃往弗吉尼亚山区。24日,英军占领华盛顿。为报复当年美军焚烧多伦多市国会大厦,英军也放火焚毁了白宫、国会大厦等政府建筑。在危急时刻,美海军再次挽救了美国的命运。9月11日,14艘美国军舰与两倍于己的英舰队在尚普兰湖地区进行了激战,结果美军大胜,迫使英军退回了加拿大。1814年12月,英国50多艘战舰和7500名士兵企图攻占美国南方的战略重镇新奥尔良,以作为同美国人和谈中讨价还价的筹码。双方围绕新奥尔良进行了4次大规模战役,两败俱伤。

1814年12月24日,美英两国在根特(今比利时境内)签订了《根特和约》。美英两国劳师动众,大动干戈地打了两年多,却是两败俱伤,双方都没有达到各自的目的。这场战争中,欧洲资本家才是最大的赢家。由于发动战争,美国政府债台高筑,4年时间里国家负债由4 500万美元增加到1.27亿美元。同时,战争期间,由于没有了中央银行,各州政府乱发债券,结果美国金融市场又陷入了极度混乱之中。而随着战争的结束,信贷狂潮的泡沫破灭,大潮退去,只有美国政府在裸奔。1816年,信贷狂潮之后便是通货膨胀,美国国会终于在各种压力下批准成立美国第二银行。仍是按照美国第一银行的范例,期限还是20年,1836年到期。这次央行的总股本扩张到3 500万美元,总部还设在费城。

同美国第一银行一样,美国第二银行也规定政府只允许持有20%的股份,80%的股份属于私人,同时可以发行货币,接受财政部的资金用作自己的存款。这个新成立的银行又控制了美国的金融命脉。信贷狂潮之后,美国的各种债券经纪业务却发展得非常迅速,这使得纽约的经纪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很快,纽约仿照费城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了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而华尔街也在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主导下,买下了一层大楼,华尔街终于有了真正的纽约股票交易所。一次轮回之后,美国似乎又回到了原点,美国的经济命脉依然操控在大财团的手中。但与美国第一银行不同,这次接收了第一银行的费城大富豪斯蒂芬·吉拉德在欧洲资本的支持下获得了董事长的职位,也就是说,这一次欧洲资本家控制了美国第二银行。在此后的20年中,美国的经济又慢慢恢复,1832年,美国政府终于还清了美国国债。当时的总统杰克逊宣布,不再与美国第二银行续约,并且把财政部的钱从美国第二银行取走了。

这下可惹恼了斯蒂芬·吉拉德和他背后的欧洲大财团。为了报复,在欧洲大财团的支持下,斯蒂芬·吉拉德在1834年缩减了货币的供应量。这招太狠了,就好比把经济中的血液抽走,让美国一下子陷入了经济紧缩的恐慌之中,失血的美国经济瞬间跌入谷底。国际上,英格兰银行加入做空的行列,抛售了所有关于美国的资产,同时提高了利率,避免黄金流出英国,进口也急剧减少。这样一来,英国和欧洲的投资者再也不愿意投资美国股票了,这让美国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国际资本的迅速撤离让美国陷入了第一轮大熊市。到1837年秋天,美国90%的工厂关了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大萧条就这样来临了。出身于军人的杰克逊总统,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精神,这个英雄并没有低头,他顶住了国会的问责,硬是没有批准美国第二银行的续约。斯蒂芬·吉拉德和大财团们无奈之下,只好将美国第二银行重组为宾夕法尼亚美国银行。既然没能取得美国央行的续约,这家银行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最后,这家给美国带来深重灾难的银行在1841年就关张大吉了,倒闭的时候负债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