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我的第一本阳光心理学
6360200000004

第4章 克服消极影响

那么,我们应怎样防止和克服刻板效应的消极影响呢?谨防偏见与歧视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不仅很难改变我们应该警惕别让刻板印象演变成偏见和歧视,如果说刻板印象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偏见和歧视则是基于他人在一个特殊群体中的成员身份而产生的负面看法和偏激态度几年前,国内热销书《河南人惹谁了》列举嘲弄和丑化河南人的各种现象,反映国人歧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的心态好莱坞电影中,阿拉伯人总是以恐怖分子的形象出现,“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一些无辜的阿拉伯人因为长得像恐怖分子遭到白人袭击那么,如何消除对他人的偏见与歧视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听来的信息未必是真实的信息凡事依据常理做一定的概括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全面的感性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留意个别差异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不要抓住对方的缺点不放,应正确认识别人,换个角度,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观察对方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切忌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不要以貌取人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某个人现在很贫穷,不一定证明他日后就不能富贵反之,某个人现在很风光,不一定证明他以后就不会窘迫关键在于要学会识人我们不要被肤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避免以貌取人修炼自我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刻板效应的作用、特点是不相同的,文化水平高、思维方式好、有正确世界观的人,其刻板印象是不“刻板”的,是可以改变的要纠正刻板效应的消极作用,关键是要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如何消除他人对你的偏见你对别人有偏见,同样,别人也会对你产生偏见当别人对自己存有偏见时,要用豁达的心态去对待假如斤斤计较,甚至以牙还牙,就不利于消除偏见那么,误解如何消除呢?心胸坦然所谓“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发生误会后,不妨坦然处之如果感到自己受了莫大冤屈而气急败坏地四处辩白,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有可能让人家看笑话气量要大不要怨恨误解自己的人如果意气用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很可能导致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应该看到,在多数情况下,误会的双方可能早已有某种隔阂,只是这种隔阂平时你没有注意误解发生后,需要你做一些“修补”工作分析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言行,例如,说话的语气、站姿、坐姿等,都会影响对方对你的感知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误会产生后,应头脑冷静,客观地分析误会产生的根源,检讨自己的言行如果责任在自己,不妨“有则改之”对症下药原因找到后,你可以试着与对你产生偏见的人平心静气地谈一谈,也可以转托其他人做解释这样,误会就会很快消除5.为什么我们总说距离产生美(刺猬法则)

人与人在交往时,都要留出自己能够把握的独立空间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你一定要控制好与对方的距离,不可过远,也不可过近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刺猬效应”与人际距离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对方扎着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它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即与人交往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一句经典的话语,如果人人都不知道,也不说,那么它就不会被称做经典;如果被人们用得太多、太频繁,就会成为一句俗语关系很好的两个人,如果不经常来往,会渐渐地淡忘对方;如果走得太近、太亲密,又会出现隔阂……世间诸多现象都向人们反映出这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保持“适度距离”,这样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也更易向他人施加影响为此,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大学中选择了一间阅览室,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她)身旁,来测试他(她)

的反应实验整整重复了80次,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一个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他们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心理学家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表明,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定的“领域”,这个自我空间一旦被侵犯,就会产生不舒服、不安全的感觉,甚至开始恼怒生活中,人们时常提倡“与人相处要走近点,这样才能搞好关系”但是距离的走近,并不等于心灵的走近,距离越近,彼此越容易出现摩擦,越是天天泡在一起,越容易厌倦对方(借鉴案例)

小兰和盈盈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形影不离,小兰做什么事都会带上盈盈时间久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兰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盈盈,总觉得她很爱黏人,而且很不讲理同样,盈盈也越来越讨厌小兰,总觉得她太霸道这天,盈盈与老板吵架被炒了鱿鱼,她很不开心,于是想出去旅游散散心,但是又没有找到合适的伴儿,便打电话给小兰说:“你陪我去旅游好不好?”小兰以周末回家为由拒绝了盈盈挂了电话,小兰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拒绝盈盈的请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情形,同学、同事甚至是一起生活的夫妻,由于不能沟通,结果形同路人;而有些朋友相隔万里,也许终生不能相见,但是喜怒哀乐,休戚荣辱,息息相通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远近,不在于空间距离的长短,而是指人和人心理上的距离,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融洽程度人与人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适度距离,太近不好,太远也不可,二者倾向于任何一方都会产生极端的结果而小兰与盈盈之间就是因为距离太近,从而产生了对彼此的厌倦不同场合,人与人之间的合适距离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把握好距离的尺度,要保持适当的、微妙的距离,既要保持相互了解,又要做到相敬如宾那么与人相处最适当的距离是什么状态呢?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表示,通常而言,与人相处最适当的距离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与他们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据此,他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者距离,每种距离分别对应不同的双方关系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距离,甚至被叫做零距离,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亲密无间”它的近范围是在约0.15米内,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致能够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以及气息;它的远范围是0.15~0.44米,在此距离内,人们可以挽臂执手或者促膝谈心,通过一定程度的身体接触来体现出相互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距离主要出现在最亲密的人之间在同性间,常常仅限于贴心朋友;在异性间,仅限于夫妻与恋人个人距离这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直接的身体接触已不多其近范围在0.46~0.76米之间,以能够互相握手及友好交谈为宜这是熟人之间交往的空间其远范围在0.76~1.22米所有朋友与熟人都可以自由进入该距离社交距离社交距离一般在1~3.5米之间其中1~2米之间通常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私人事务的距离例如,在银行取款时要输入密码,为了保护客户的机密,银行要求其他客户必须站在“一米线”之外2~3.5米是远一些的社交距离商务会谈通常是在这个距离内,相互之间除了语言交流,适当的目光接触也是不可少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在屏幕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多是中近景,这是为了缩短与观众的距离因为这个景别的视觉效果是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有两米左右公众距离公共距离是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的距离,参加群众集会的政治家与群众的距离,音乐会上歌唱家与听众的距离,也就是安全条例所规定的距离它的范围一般在3.7~7.6米,最远范围在10米以外这是一个基本上能够容纳所有人的“门户开放”空间在此空间内,人们是可以相互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的,甚至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此空间内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和他们交往以上的四种状态只是大致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