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6345200000011

第11章 人生重在发现(3)

人生不留遗憾就是完美

哈佛故事

在现实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完美的,当然包括人。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他给予此,就不再给予彼,比如:他赐给了某人才华,就不再赐给他好的容貌,可是不完美又能如何呢?重要的是你能发现自己的价值,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著名的音乐家托马斯·杰斐逊其貌不扬,他在向妻子玛莎求婚时,还有两位情敌也在追求玛莎。而这两位情敌所担心却都是对方,而不是杰斐逊,因为他们俩认为杰斐逊存在着天生不足。

一个星期天,杰斐逊的两个情敌在玛莎的家门口碰上了。而且他们也知道,此时杰斐逊一定在玛莎的家里。于是,他们准备联合起来羞辱杰斐逊。正当他们要按响门铃的时候,门里传出了优美的小提琴声,还有一个甜美的声音在伴唱。

如水的乐曲在房屋周遭流淌着,两个情敌此时竟然没有勇气去推玛莎家的门,他们心照不宣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另有一个故事:一个被锯去了一个小角的圆想要让自己完整起来,于是它便到处寻找自己丢失的那个小角。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滚动得非常慢,从而让它有时间去欣赏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同的碎片,但它们都不是它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着找寻……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作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它滚动得太快,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子。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毅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

阅后警言:

不要因为我们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人家,就抱怨自己,世界万物不是用一个统一模子翻铸出来的,他们不完美,需要相互弥补,相互联系才能去创造,去发展,去生存,这才是世界的真正本然。

想延长自己的寿命就学会珍惜时间

哈佛故事

其实,人们对寿命的希寄,就是对有效时间的渴求,如果一个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他活一千年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美国近代企业界里,与人接洽生意时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要完成的事情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属了。为了强调时间他招致了许多怨恨。

摩根每天上午9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了计算后说,他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所以,除了与生意上有特别关系的人商谈外,他与人谈话绝不超过5分钟。

通常,摩根不在独立的办公室里办公,而是与许多部门在很大的一间办公室中一起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减少因找人和用电话沟通所用的时间。摩根会随时指挥他手下的员工,按照他的计划去行事。如果你走进他那间大办公室,是很容易见到他的,但如果你没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欢迎你的。

摩根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找他是因为什么事。当你对他说话时,一切转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受到他的拒绝,他能够立刻判断出你的真实意图。这种卓越的判断力使摩根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个人来聊天,因而耗费了工作繁忙的人许多重要的时间。摩根对这种现象严格禁止。

阅后警言:

现实中,有许多人虽说不上是渴求仙丹,但也是不惜高价吃营养品,做养生,目的就是要延长自己的寿命,但他们并不清楚,人的生命的有效价值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决定的,如果自己能够创造价值的有效时间延长了,那么,生命就相应地得到了延长。因此说,一个人要知道珍惜时间。因为它意味着生命的延长。

要善于查找自己的不足

哈佛故事

乔比从小就梦想着长大要当一名老师,十几年过去了,他终于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后受聘到一个林区小镇当老师,他的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很快就成了学生们爱戴的老师,这让他颇有成就感,但有一次他去州里办事,与一位在政府工作的同学邂逅,让他心里荡起了一层波澜,原因是他与同学的收入差距太大了,此后,他一边抱怨命运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教学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整天琢磨着怎样调一个好的工作,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过去了,业绩表上只被学校评为“一般”,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他通过同学关系也联系了几个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他。

然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是赶在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而这天他恰巧请了事假,等他办完事也赶来看的时候,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于是,他只好站在人墙后面,但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他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他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他笑了,无疑笑的原因是他什么都看的清清楚楚了。

刹那间,他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从此以后,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他便成了教学能手,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他的头上。如今,他已在州里的教育管理部门任督导了。

阅后警言:

其实,一个人的所有不得意,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原因主要都源自自己,一是自己的本事不足,二是心态出了问题。

如果要寻求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端正心态,提高自己的本事。

正确的方向才能有意义

哈佛故事

一次,几个哈佛学生想放松放松相约去登山,可去的时候天气很好,中间就突然变坏了,更糟糕的是,当回来时还迷路了,最后由专业抢险队搜救,才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其实我们知道方向!”其中一位学生对搜救者说,似乎觉得很不服气。

“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搜救者不客气地讲:“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是并不是你要走的出路。方向告诉你该往西走,说西边有村子,偏偏西边遇到山谷,你下不去;方向又指示你往北走,说北边有城镇,偏偏遇到一条河,你又无法渡过。到头来,方向没有错,但你走不出来,这时方向对你来说有意义吗?”

知道方向但不知道按哪个方向走是对的,这时方向的概念是毫无意义的。

阅后警言:

人在旅途中,方向必须要知道的,而最重要的是你还应该知道哪个方向是坦途,是你要走的正确的路,能分清东南西北,相当于人在生活中明白:人要尽责任,但什么是尽责任,什么是制造麻烦更要分得清,否则,自己永远都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人。

选择很重要

哈佛故事

2001年5月,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独出心裁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随身只带一把钥匙,而其他4把都锁在他随身带的钥匙的那个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

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外国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认为这只是胡乱迷测的题,没有原始或理论依据,因此他没有“蒙”也没有答,交了白卷。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外国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财富抽屉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了这位外国学生原来所在的国家。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

实际上,到底收到了多少种正确答案,没有人知晓。但是,有一位聪明的学生登上了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出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阅后警言:

财富、兴趣、幸福、荣誉和成功是所有人都追求的。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当你必须作出惟一选择的时候,兴趣理应是首选,因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才更容易作出瞩目的成就。

人首先要了解自己

哈佛故事

有一个25岁的年轻人,因为对自己的工作和现状不满意,他去向人类潜能导师柯维咨询。他对柯维说自己的生活目标是: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他生活的动机似乎不全是出自私心而且是完全有价值的。

柯维问:“那么,你认为做什么是你满意的呢?”

“我也说不太清楚,”年轻人犹豫不决地说,“我还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只是感觉到我现在的工作不是我愿意做的。”

“那么你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呢?”柯维接着问,“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这也不清楚,”年轻人回答说,“因为我从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些问题。”

“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什么呢?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柯维对这个话题穷追不舍。

“我真的不知道,”年轻人困惑地说,“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竟喜欢什么,我从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我确实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了。”

看着处于很迷茫的年轻人,柯维说:“那么,这样吧,你离开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到其他地方去。但是,你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不知道你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你到底能做什么。如果你真的想做点什么的话,那么,现在你必须拿定主意。”

随后,柯维和年轻人一起进行了彻底的分析。柯维对这个年轻人的能力进行了测试,他发现这个年轻人现在的问题是,他对自己所具备的才能并不了解。柯维知道,对每一个人来说,前进的动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他教给年轻人培养信心的技巧。现在,这位年轻人已经满怀信心踏上了成功的征途。

现在,他已经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知道他应该怎么做。他懂得怎样才能事半功倍,他期待着收获,他也一定能获得成功——因为他找到了他最想干的事情,人如果做他最想做的事情,那是最容易成功的。

阅后警言: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无成,最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是缺少能力,而是他不知道自己最擅长做什么,做什么最合适,所以尽管自己努力了,付出了,但缺少新意,效率又低,因此,很少能做到让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效果。

潜力是这样开发的

哈佛故事

近几个月以来,让音乐系的学生于连十分的郁闷,他要大喊甚至要歇斯底里地骂人,今天,他照旧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让他看一眼就心烦,恨不能一把撕得粉碎的乐谱。

“超高难度,越级烦人。”于连翻看着乐谱,一边抱怨,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失殆尽。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就后悔死了,他不敢想以后的发展,但抱怨归抱怨,他还是勉强打起精神,开始让十指运动了起来……琴声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其实,指导教授是位很著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就给自己这位新学生一份乐谱。“今天开始练习新的!”他说。乐谱难度颇高,于连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这不行,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这样要求于连。

于连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这星期你练习这套!”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于连再次挣扎,向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乐谱的难度又增加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于连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因此,他越来越郁闷;沮丧和气馁,甚至有一些气愤。

当教授又一次走进练习室。于连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有回答他的提问,而是抽出了最早让他练习的那份乐谱,让于连弹奏。他用坚定的目光望着于连。

不可思议的结果出现了,连于连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精湛!教授又让他试弹第二堂课的乐谱,他依然发挥出超高水准的技艺……演奏结束后,于连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这时,老师说话了:“看得出,你不满我让你练习的琴谱,可是我任由你表现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达到如今这样的水平。”

阅后警言: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可是自己却无法察觉,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或是由于惰性,或是由于压力的激发,他的潜力很少有被开发的机会,所以说,有时一个人受到压力或面临挑战并不是坏事,这有可能就是你的巨大的潜能爆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