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自己的意见,但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过往亲密无间的朋友,因为某事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双方越吵越凶,最终分道扬镳的事情。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双方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伤及对方的面子,使得对方感到“无地自容”,双方的感情因此产生裂痕,最终发展为断绝往来。
潘巍与朋友一起创业,失败后决定先找一份工作累积经验,潘巍心中倾向于自媒体行业,而朋友却决定加入传统出版行业,两人为此多次产生争论,但却谁也没能说服对方。
潘巍希望两人还能够在一起合作,情急之下就有些口不择言:“传统出版行业早已经没落了,你看现在谁还看好纸质媒体,也就是你这样的人才会抱着不放。”
朋友心中不服,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传统行业还具有发展前景。
潘巍一听却更加来气:“当初要不是你一意孤行,非要加入传统行业,咱们的创业也不会这么快失败!”
朋友一听顿时哑了火,潘巍有些后悔。其实创业失败与传统行业并没有关系,但确实与朋友决策失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朋友也一直感到后悔。
潘巍想要说些什么,朋友却并没有给他机会,反而选择独自离去。后来两人渐渐失去来往。
人们常常高呼“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但这并不是我们肆意用言语伤害他人的理由。双方意见不同可以商量,商量不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也可以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涉,完全没有必要相互撕破脸皮,争个你死我活。让对方无地自容的同时,也会让自己脸上无光。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在坚持自己意见的同时,避免让对方“无地自容”呢?
首先正视彼此之间存在的分歧。我们在呼吁“言论自由”的时候,对方其实也具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我们每个人过往的经历有所不同,所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存在差异,所以不要期望每一个人都能认可我们的观点。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彼此之间存在分歧,由心认可分歧,只有正确认识到分歧的存在,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其次肯定对方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意见虽然不同,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事情的进行。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不应该是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是肯定对方的看法。这能够让对方更愉快地与我们合作,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同时,肯定对方的观点并不意味着我们并不需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心里不认同却选择不说,只不过是为了让事态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才暂时放下自己的观念罢了。
再次多听少说,意见不同也不要肆意反驳对方。有时候我们的意见产生分歧,并不是单用“偏差”就可以描述的,甚至有时候彼此的意见完全是处于相对的两个方面,做出不同的选择就完全将事态推动到两个相反的方面。但是这还存在一个事态是否与我们自身相关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彼此双方虽然意见不同,但是事态的发展对于我们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甚至这只是对方自己的事情,我们只是出于“好心”前来相劝而已。那么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此伤及对方的自尊,让双方都下不了台面。在我们的意见表述完毕之后,如果对方并不认同我们的观点,不妨言尽于此,尊重对方的选择。毕竟选择权在对方手里,而无论最后发生什么样的结果,也是需要对方自己来承担,我们既然不需要承担责任,自然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最后学会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如果某件事情的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但是彼此之间却存在严重差异,那么我们也不要急着说服对方。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差异,甚至有时候一旦做出退步就会给自身带来损失。这时候我们不妨放下意见,彼此各退一步,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这样不仅可以顾及对方的面子,也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
2.学会让数据说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与人意见不同的时候,有些情况下可以暂时放下不同意见,而有些情况下我们彼此的观念完全处于对立的局面。这时候我们往往需要说服对方,让彼此都达到一种相同的目的,这样才能让事态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如果我们不能掌握一定的方法,拿不出有利的证据,只是反复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会降低观点的说服力,还会给对方留下固执,不肯变通的印象。
赵博毕业之后从事动画制作,随后慢慢成为可以独揽一个项目的主管。
一次他突发奇想,认为可以把游戏与动画相结合,制作一个主角在游戏世界冒险的故事。
赵博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领导,领导听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让他回去制出完整的提纲,以方便说服投资商。
赵博回去后收集资料,甚至还做出10分钟的样章。但是展示的那天却效果平平,没有一个投资商有兴趣。
老板看不下去了,示意赵博拿出真凭实据,但赵博却完全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准备,只是干巴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最终赵博还是没能说服投资商,连带着老板也对他失望透顶。
如果有人问,与别人意见不同该怎么办,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事实说话,而数据恰恰就是体现“事实”的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式。学会用正确、合理的数据做证观点,不仅能够增加观点的说服力,还会为其披上一层名为“正确性”的外衣,使得对方就算不赞同我们的观点,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白冉冉毕业之后创立一个新媒体公司,本来发展得还算不错,没想到合作伙伴却突然打算终止合作。
白冉冉通过打听得知对方对于新媒体的前景不太看好,于是带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上门商谈。
她向合作伙伴展示了从十年前一直到现在新媒体发展的数据,展示新媒体各项数据的逐年递增,大胆地预测了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对于合作伙伴的质疑她也不慌不忙,只是不停展现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并加以分析,也不主动提出继续合作的话题。
最终合作伙伴还是被她说服,同意继续对她的公司进行投资。
用数据说话是一种增强说服力的有效方法,但这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胡乱地引用数据不仅不能增强自己的说服力,还会使得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使得我们失去公信力。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让数据说话呢?
首先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转变思维方式。计算能力并不是指我们的算数能力,而是引用数据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很多人在引用数据的时候并不能摆脱思维惯性,很多数据不加分析脱口而出,最终酿成笑话。最典型的例子是脑筋急转弯,它所利用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惯性,让我们忽视很多可能存在的客观条件。所以我们在引用数据之前一定要进行简单的分析,确认数据最终得到的结果,能够加深自己语言的说服力,与自己的目的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否则一次无效的引用数据,反而会成为对方观点的有益论据。
其次保持质疑的态度,正确理解自己所引用数据的含义。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加强自己语言的说服力,或多或少会引用一些数据,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引用数据的时候却并没有考虑过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含义。比如,最典型的大学生失业率,很多人看到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就认定学历对于自己找工作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其实不然,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后,还涉及当代受教育程度,当代人思维方式转变,大学生心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只是片面地理解并加以引用,不仅不能起到说服对方的效果,还会让对方质疑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对自己引用的数据要抱有质疑的态度,探究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含义,这才能让我们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再次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更加充实。每一个数据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含义,甚至从不同的角度能够看出不同的内容,这需要我们拥有一定数据分析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却是建立在我们拥有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所以,想要运用数据去说服对方的话,就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己数据分析的能力,只有我们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能够通过数据的表面看到事情的本质,而这也是学会用数据说话的重点。
最后引用正确的数据。很多人会引用是几年前的老旧统计数据,甚至干脆自己现编、或引用错误数据。这种在没人揭穿的情况下,也许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是一旦被人揭穿,就会让我们失去公信力,让对方不再相信我们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引用数据的时候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做到实事求是,引用时代前沿最正确、有效的数据,不给对方反击的余地。
用数据说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但它需要很多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够轻松引用数据说服对方。
3.反驳的时机未到,就先保持沉默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意见不同需要反驳对方的时候,但是有时候我们反驳对方,却会将双方的讨论演变成为一场“骂战”。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做到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在反驳时机还没有到的时候做出了反驳。这将双方的冲突加剧,更让彼此的论据都失去了意义。
耿景明一直自诩是“辩论家”,喜欢看到对方被自己反驳到哑口无言的样子。
但是他的朋友却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他的“反驳”总是会令人感到反感。
原来耿景明在与他人讨论的时候,总是喜欢“抢话”,在对方正在表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开始反驳,一开始还有人认真跟他争论,但结果往往会演变为“骂战”。
后来朋友懒得与他计较,甚至因为他这种行为开始渐渐与他疏远。
反驳对方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尊重对方,认真听完对方的表述,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只有认真听完对方的观点,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反驳对方。
季尚云周末与妻子一起去家具城购买家具,妻子看上一个组合柜,但是季尚云却觉得既不实用还占地方。
妻子听后就开始与他说起组合柜的好处,还说这柜子方便存放东西。
季尚云就在一旁认真听,也不打断妻子说话,直到妻子说完才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听出妻子比较关心孩子,举例说明很多孩子被困组合柜的案例,成功打消妻子购买组合柜的想法。
虽然在反驳时机未到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沉默,但却不代表我们可以无所事事。俗话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反驳时机未到的时候,也恰恰就是留给我们准备的时候。做好相应的准备,在反驳的时候才能抓住时机,甚至为自己的反驳创造时机。
首先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表述,只有理解对方的表述才能做出有效的反驳。我们很多人在对方表述观点的时候,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甚至完全不关心对方说了什么,只是想着对方说完以后自己应该如何反驳。其实这种行为并不可取,暂且不论其他,认真倾听对方说话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交礼仪,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我们尊重他人,那么我们自己也将得到他人的尊重。
况且,如果我们想要有效反驳对方的话,就要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这也需要我们认真聆听对方的表述。试想一下,如果对方在反驳我们的时候,并不能拿出有效的论据,只是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会做何感想?同理,我们无法做到聆听对方的表述也会给人留下一种轻浮、缺乏基本礼貌的印象。
其次明确双方观点的异同,将对方的表述作为自己的论据。我们很多人的观点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其实也存在某些共同点,而我们在保持沉默倾听对方观点的时候,可以从对方的观点中,找出与我们自身观点相似的地方,然后在我们反驳的时候,就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些共同点作为观点的论据。这样就会大大增加观点的说服力,也能够让对方“自食恶果”,无法反驳。
再次抓住对方表述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为自己的反驳创造时机。我们常说“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其实在反驳的时候也是如此。没有完美无瑕的观点,对方的论述也不可能毫无破绽,我们在倾听对方观点的时候,也要学会积极从对方的论述中寻找漏洞,运用这些漏洞对对方进行反驳。
最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反驳。反驳对方的话,无疑是会加剧彼此之间的冲突,甚至有时候双方会出现争论不下,谁也无法说服对方的局面。这时候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去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是用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我们能够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让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那么就算不去反驳对方的观点,对方的观点也很难寻找到立足空间。所以有时候,表述自己的观点,使之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这本身也是一种对对方观点的反驳。
倾听对方说话,是我们的基本礼仪,但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就算在时机未到需要保持沉默的时候,也能够为自己之后的反驳找到有力论据。
4.对于相反的意见,暂且表示同意,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有所差异,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甚至有时候彼此间会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
这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只会加剧双方的矛盾,激化彼此的冲突。
朱耀华是负责公司娱乐行业的经理。
有次开会,听到同事提议减少公司娱乐行业的投资,他心中有些不快,当即表示出了反对意见。
同事也不甘示弱,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娱乐行业的前景,表示当前公司的重点应该放在其他行业。
对此朱耀华却并不赞同,直言对方属于业外人士,不了解业内行情。
两人一直争执不下,最终不欢而散,后来还因此结下了私仇。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们在提出观点的时候却需要掌握一定方法,来减少彼此之间的冲突。而面对相反意见的时候,暂且表示同意,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疑是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莫凝雪毕业后与同学一起创立游戏工作室,同学提议制作一款动作游戏,而莫凝雪却认为工作室对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技术方面很难达到要求。
但她知道同学比较好面子,怕直言会使得对方下不了台,便说:“我很同意你说的动作游戏很赚钱的观点……”
一番赞同之后,她突然话锋一转:“但是我们现在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都难以达到要求……”
随后又言明了其他游戏的发展前景,以及工作室的实际情况。她渐渐说服了同学,成功化解了矛盾。
对于相反的意见,可以暂且表示同意,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能够有效地减少冲突,但是其中却需要掌握一定的细节。
首先,赞同对方的观念,要发自肺腑。我们的语言想要到达自己所预想的效果,最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语气。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说话的语气比较冲,给人一种恨不得“生吞”对方的感觉,那么我们无论怎么赞扬对方,都难以让对方接受,甚至会误会我们是在嘲弄对方。所以我们在赞同对方观念的时候要发自肺腑,衷心赞扬对方的观点,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肯定,这才能为我们接下来的话铺平道路。
其次,赞同对方的观点要避重就轻。我们很多人在运用这种“先扬后抑”的方式的时候,没有把握住这种方法的要点,反而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将表述观点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将整个表述的核心都放在了如何赞同对方观点这一次要目的上。这其实没有分清主次,要知道,我们先表示赞同对方的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对方能够继续听我们的表述,能够为我们之后提出自己观点铺平道路,为彼此的观点碰撞减少冲突。所以我们在赞同对方观点的时候一定要避重就轻,对于对方的核心观点不予评论,保持一种不赞同也不反对的态度即可。
再次,表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要暂时避免强烈冲突点。很多人在运用这种“先扬后抑”的方法时,也真心赞同了对方的观点,也做到了避重就轻,但是到了表述自己观点的这一步时,却遭到了对方强烈的反驳。其实这就是我们没有用对方法,过早地将双方的冲突点摆放到台面上。
要知道“先扬后抑”的核心是循序渐进,无论是我们之前赞同对方的观点,还是避开对方的核心观点,都是为了减少双方的紧张感。这个时候彼此之间的气氛就如同温度一样,虽然缓慢上升,却还是处于零度以下。而一旦我们开始表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意味着温度上升到零度以上。我们突然投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就如同直接将对方置于一种很高的温度,其中的“温差”自然会让对方惊醒,让我们之前的铺垫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也要掌握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与对方比较相近的观点开始,然后一步步引导对方接触到我们的核心观点,让彼此观点的碰撞有一个缓和空间。
最后,做好产生冲突的准备,不要指望对方能够轻而易举地被自己说服。既然有分歧,也就代表着彼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只要不能消除这种分歧,就算我们的方法再精妙,我们彼此之间的冲突还是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在提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不要抱有对方能够轻易被我们说服的心理,要时刻准备可能到来的冲突。只有正视冲突,解决冲突,才能达成共识。
观点差距比较大并不是问题,就算相互对立也不是不能解决。只要我们先表示赞同对方的观点,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信对方会很乐意听完我们的表述。
5.迂回地表达反对意见,减少摩擦
有时候,我们不管是否赞同对方的观点,都需要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而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学会迂回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而选择直面双方的观念碰撞,就会在不经意间激化双方的矛盾。
刘芸毕业之后选择成为一名策划。在某一次策划会上,她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PPT,准备一展才华的时候,却突然遭到主管打断。
“先等一下,你这个方案的思路,上个月我们就已经否定了,当然,你当时还没来公司。这样吧,你先介绍到这儿,多听听其他同事的方案吧。”
刘芸觉得羞愧难当,开始埋怨起主管来,和主管的关系也一直不是很好。
后来刘芸在面对猎头挖人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跳槽,在另一家公司开始崭露头角,渐渐升为经理。而主管的这一句话,却使得公司白白丢失一个人才。后来此事被公司知道后,主管给公司高层留下一个不堪重用的印象。
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与摩擦总是很莫名其妙,其实很多都是在我们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没有运用迂回的战术,过于直言伤及对方自尊,让对方对我们产生“敌视”。
所以学会迂回地表达反对意见就尤为重要,既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又能够减少彼此的摩擦,有时候还能够缓和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张自强是班级的班长,一次老师让他念自己所写的作文。
随着张自强的演讲,台下却一直有人在窃窃私语,甚至他都能够听到几个同学在讨论他的作文有些跑题。
张自强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将自己的作文念完的,只等着老师上台来宣判死刑。
“张自强的作文虽然与我们的要求有些差异,但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之后老师并没有再提及跑题的问题,反而认真点评起他的写作技巧。
因为老师顾全了张自强的面子,张自强后来越来越喜欢作文写作这一门课程,甚至毕业后选择进入新媒体写作这个行业。
那么在我们持有反对意见的时候,如何迂回地表达才能够减少彼此间的摩擦呢?
首先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在生活中,有时候彼此之间的意见冲突比较大,甚至有时候已经严重到彼此一开口就遭到对方的反驳,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我们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我们不妨先听取对方的意见,耐心地听对方表述完观点,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也能够为彼此的讨论拉开序幕,为自己之后提出反对意见做好铺垫。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如果能够认真听完对方的表述,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表现出欣赏和赞同,那么彼此间紧张的气氛就会得到有效缓和。出于基本的礼貌,以及对我们刚才认真听完对方谈话的回馈,就算我们之后所说的话有些难以入耳,对方也不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反驳。
其次避开双方的冲突点。我们想要迂回地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彼此的摩擦,能够让彼此的谈话进行下去,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尽量避开彼此观点的核心冲突点。我们在看待一件事物的时候,彼此之间意见会产生偏差,但却不一定是完全呈现对立面,总是会有些相同或是相近的地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些相近的观点,先从这些观点开始讨论,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对方向我们的核心观点靠拢,给对方一个缓冲的空间,然后在感觉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再提出自己的观点,避免彼此之间的直接冲突。
再次将自己的观点以其他方式,或是通过他人之口表达出来。彼此之间观点不同,需要说服对方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但是我们却不一定要直面这些矛盾。我们在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之所以会产生摩擦,是因为彼此之间出于一种“面对面”的状态,双方都已经将矛盾摆放到了台面上。但是我们的目的是提出反对意见,以及说服对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彼此之间“面对面”发生冲突,用其他的方式,或者让其他人居中调和,甚至可以让彼此相熟的人转达观点,让彼此的交流变得更加有效。
最后迂回并不等于徘徊,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目的。我们很多人在使用迂回战术提出反对意见时,会分不清主次关系,忘记自己的目的,让战术变成对方肆意展现自己观点的舞台,甚至有时候会被对方说服。我们都知道兵法中的“围魏救赵”,这是一个典型的迂回战术,但这个战术的最终目的却是“救赵”,“围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如果无法达成我们的目的,这种方式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在使用迂回战术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一定要牢记目的,不要顺着对方的思路跑偏,时刻提醒自己主导对方的观点走向。
6.不妨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去反驳对方
“我妈不让我晚上出门。”
“古人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你这个方法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公司领导却不让咱们这么做。”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双方意见不同,或者对方的提议对自身有害,需要我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去反驳对方。这时候直言不讳会伤及彼此的感情,我们不妨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去反驳对方,将自己置身事外。
这种方法虽然是我们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方式,但却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不懂得其中的技巧,盲目瞎用,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李棠与朋友一起经营一家超市,不知道朋友听谁说起海鲜赚钱,执意要引进一批海鲜产品。
李棠知道后就跑去劝道:“我在咱们班长那里打听了一下,他说现在海鲜并不好卖,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
朋友听后不以为然:“他自己就是倒卖海鲜的,还说海鲜不好卖?”
李棠见劝不住朋友,严厉喝止:“来时你爸妈让我看住你,不许你胡乱引进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朋友一听也是来气,心想:我父母说就算了,你和我又没有什么关系,凭什么制止我。便上前与李棠争吵了起来。
后来李棠还是没有能够说服朋友放弃,反而使得两人的关系渐渐恶化。
利用第三者的口吻来反驳对方,这种方式虽然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但是正确地掌握这种方法,让自己的反驳更具说服力却是一门真正的技术,需要我们熟练地使用其中的技巧。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正确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去反驳对方呢?
首先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并不是我们可以趾高气扬反驳对方的理由。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经常会使用第三者的口吻反驳我们的要求,比如“电视上说了,小孩必须多吃菜”。开始的时候我们或许还能听得进去,但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就会对父母那种理所应当的态度产生逆反心理,开始排斥父母的说法。可见,就算是亲密如父母,我们都会对那种趾高气扬的态度表示反感,更不要说是关系不太亲密,甚至有些敌对的彼此了。所以我们在利用第三者的口吻来反驳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不要让自己的语气成为彼此矛盾的激发点。
其次选用正确的“第三者”可以使得我们的反驳更具说服力。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去反驳对方,这个“第三者”作为连接彼此之间的渠道,替我们表达观点的重要工具,那么对于这个“第三者”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要选择对方或者与对方持有相同意见的人作为“第三者”,要知道我们利用第三者的口吻,首要目的是要去反驳对方,如果不能够帮助我们反驳对方,那么这次“利用”就显得毫无意义,甚至可能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
同时在“第三者”人员的选择上,一定不能选择和对方意见相反的人员。这就好比两军交战,我们作为说客,上来就来一句“我们将军说了,你们没有胜算,投降吧”,这怎么可能说服对方,不被对方赶出门都算是对方顾及双方的颜面。所以我们的目的虽然是要反驳对方,但却不能表现得过于明显,在增加自己说服力的同时,还要顾及好对方的情绪。
再次确保自己所引用第三者话语的正确性,子虚乌有的话语只会适得其反。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去反驳对方,那么对方所说话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利用的“第三者”是虚构的人物,或者所引用的话语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那么我们所说的话就会受到对方的质疑。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拥有更多的见闻。想要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去反驳对方,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这种提高,不单单指学识上的提高,还包括我们生活的阅历。仔细回忆一下,小时候的我们为了增加自己话语的说服力,只会加上“老师说”“爸妈说”之类的话语,而不会产生更多联想。因为那时候的我们无论学识还是阅历都比较欠缺,手中没有掌握更多的资讯。所以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见闻,才能够在我们利用第三者口吻反驳对方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
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巧妙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去反驳对方,就能使对方哑口无言,甚至认同我们的观点。
7.反驳的理由再充分,也不可咄咄逼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的理由明明很充分,结果对方不但没有接受我们的提议,反而还恼羞成怒,甚至会在后来断绝与我们的往来,影响彼此的交情。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注意自己的语气,说话过于咄咄逼人,让对方心生反感。
如何正确地反驳对方,这恐怕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难题,我们无论学习了多少方法,对方还是听不进去我们的话。其实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气,要知道,我们反驳对方,接受与否的选择权都在于对方,那么无论我们的理由有多充分,对方还是会有不接受的可能。
所以我们在反驳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放低心态,无论自己反驳的理由有多么充分,也不可以咄咄逼人,让对方心生反感。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使得自己反驳的话,不显得咄咄逼人呢?
首先注意自己的语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婉转温和。我们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人说话尖酸刻薄,冷嘲热讽。面对这样的人,无论对方所说的话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真的对我们有利,我们都会将之抛于脑后,甚至开始有意疏远这种人。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语气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的反驳要合乎逻辑,不可胡搅蛮缠。在生活中有彼此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为了反驳对方,就会运用到一种近乎“诡辩”的方式,一味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恶意扭曲事实。并且还会为自己冠以“能言善辩”的名号。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可取,我们反驳的目的或许是为了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或是单纯劝诫对方,其实都是为了澄清模糊的认知,让彼此知识的偏差得到纠正。而一味胡搅蛮缠,不着边际地乱说一通,只会让这次的讨论变得毫无意义,甚至还会让对方认为我们强词夺理,不可理喻。
再次要做到以理服人,不可以势压人,或是借势压人。我们反驳对方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核心的要点却是以理服人。就好比我们有时候为了反驳对方会运用第三者的口吻来劝阻对方,但是很多人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其中的要点,错将反驳对方当成了命令对方,把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反驳对方,当成了以势压人、借势压人。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可取,无论我们反驳对方的理由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都是想要让对方心悦诚服地认可我们的反驳,听取我们的反驳,一味地压迫对方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最后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抱着“我才是正确”的态度去反驳对方。反驳对方的时候态度尤为重要,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在各方各面反驳我们,但这些反驳我们到底听进去多少,恐怕屈指可数。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父母总是会认为“我是正确的”,认为小孩就应该听从大人的意见,一味将自己的观念强压在我们身上,而这也激发了我们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在反驳对方的时候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抱着探讨的态度去反驳对方,这样就算最后对方不能接受我们的反驳,至少也不会使彼此的交情因此受到影响。
观念不同不代表真的存在是非对错,就算我们反驳的理由再充分,也不能咄咄逼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对方更容易听取我们的反驳,甚至缓和彼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