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02

第2章 食品安全震动世界(1)

导读

科技与经济缩短了地球村的物理距离,我们的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彼此相关,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彼此影响。在众多令人震撼的全球性事件中,食品安全问题不只是一个人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当人们将目光投向这个领域之时,问题已经存在了。当人们试图揭开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质,并尝试寻找应对之道之时才发现,问题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也要深刻得多,而拯救百姓餐桌则显得任重而道远。

让世界闻而生畏的疯牛病

疯牛病,即牛脑海绵状病。由英国医学家于1985年4月发现,1986年11月英国报刊首次将该病定名为BSE。此后的10年中,这种病迅速蔓延,仅英国每年就有成千上万头牛因患这种疯牛病导致神经错乱、痴呆,并很快死亡。此后,疯牛病经不同的渠道传播至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国等国家。

英国的医学专家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这种疯牛病牛的肉具有传染性,据说可以让吃了疯牛病牛肉、牛脊髓的人感染上克雅二氏病,简称CJD,这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海绵状脑病,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出现痴呆或神经错乱,视觉模糊,平衡障碍,肌肉收缩等。病人最终会因精神错乱而死亡。而令人担心的是,医学界对克雅氏症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定论,也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在随后的短短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牛肉销量下降了70%。到2000年7月,英国有超过34000个牧场的17.6万多头牛感染了此病,最高发病时间是在1993年1月,每月至少有1000头牛发病。截至2002年,英国共屠宰并消毁病牛1100多万头,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英镑。

更令人恐慌的则是英国政府海绵状脑病顾问委员会的一位科学家的警告,他说:因疯牛病死亡的人数将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最终每年可造成成千上万人丧生。不过,令人心下稍安的是,据统计,到2003年底,累计只有137人死于新型克雅氏症,其中多数在英国,这个数字并不像科学家预言的那样可怕。此外,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5年到目前,全世界共有11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人感染事件,死亡率约95%。这11个受害区域中就有中国香港,据香港卫生署资料显示,在疯牛病流行期间,香港共有17宗人类感染疯牛病病例。而英国科学家统计,英国大约有4000人是疯牛病病毒的携带者,每年约有20人死于疯牛病毒感染。另外,老年痴呆症的病变蛋白与疯牛病病毒蛋白惊人地相似。可见,疯牛病至今仍未远离世界,人们仍需防范疯牛病卷土重来。

疯牛病暴发后,欧盟殚精竭虑,推出一系列措施,试图消除人们的“恐牛症”,阻止危机进一步发展,但收效甚微。欧盟养牛业在危机中越陷越深,消费者对牛肉更加不敢问津,社会危机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消费者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在一些成员国已经导致政府部长引咎辞职,迫使政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控制疯牛病;另一方面,牛农受到市场萎缩的打击,损失惨重,他们强烈要求欧盟和成员国政府保护其利益。此外,目前欧盟种田的农户也在提心吊胆,他们担心欧盟为应付疯牛病危机而减少对他们的贴补。欧盟农业部长会议曾做出结论:疯牛病危机对欧盟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已经达到“紧急状态”。疯牛病由此从餐桌危机演变成社会危机。

而为了应付疯牛病危机,欧盟当年最终决定动用12亿欧元,用于收购被宰杀的牛,补贴牛农损失和检测疯牛病。但是,由于疯牛病持续蔓延,原定的预算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危机。欧盟委员会农业委员菲施勒表示,由于欧盟各国牛肉消费量锐减,出口严重受损,更由于疯牛病病例不断增加,必须销毁病牛和大量同栏饲养的牛才可能恢复消费者信心。他强调,欧盟一年至少需要30亿欧元才可能应付这场危机。

而最可怕的是,危机当前,人们却不清楚这种疯牛病毒的传播机理,无法找到控制疫情的方法。

疯牛病危害的不仅是牛,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并对疯牛病流行国家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害。更可怕的是疯牛病几乎可以无限制地传播。

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疯牛病暴发流行期,主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有大量的牛患病并被宰杀,发生疯牛病国家的牛肉及牛肉制品的出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相继对尚未发生疯牛病的国家提出了警告,要求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保护和预防措施。尽管欧洲各国纷纷采取预防措施,但是到了1989年,疯牛病还是攻破了英国的近邻爱尔兰的大门。瑞士和法国1990年也各自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到1997年11月,葡萄牙、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也相继出现疯牛病。1998年疯牛病又跨出欧洲,来到了南美洲的厄瓜多尔。2000年后,西班牙、瑞典、捷克、希腊、斯洛伐克、芬兰、奥地利先后“陷落”。值得注意的是,远隔千山万水的日本在2001年也报告了亚洲首例疯牛病。2002年,以色列和波兰相继出现了国内首例疯牛病。2003年5月,加拿大发现一例疯牛病,这是近10年来北美大陆发现的首例疯牛病。2003年12月,美国发现首例疯牛病。至此,疯牛病才引起美国食品安全部门的重视。

疯牛病登陆亚洲并在日本出现的消息传出,亚洲各国亦陷入恐慌之中,韩国率先决定暂停从日本进口畜产品,韩国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这一禁令自生效时起,直到韩国认为安全那一天为止。”该官员还声称,日本出口到韩国的羊肉和相关商品也会受到一些影响。紧接着新加坡政府也下令禁止从日本进口牛肉。新加坡农产品和兽医管理局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一禁令是对日本发现疯牛病作出的反应。”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布公告,暂停从日本进口畜产品。

泰国卫生部也宣布,禁止从日本等国进口牛肉。泰国卫生部一位官员证实,自从日本发现疯牛病病毒以后,泰国卫生部随即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泰国宣布禁止从日本进口牛肉,以防止疯牛病在泰国蔓延。为了落实上述决定,泰国卫生部要求全国各地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严防带有疯牛病病毒的牛肉进口。

而日本农业官员为了安抚人心,则四处放言:疯牛病不会大规模爆发,公众可以放心食用日本牛肉及牛奶。与此同时,日本卫生部已决定禁售受感染农场的牛肉,但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实施这项禁令。

至此,疯牛病造成的风波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终于制出了可以有效预防疯牛病的疫苗,但能否用于人类预防和治疗克雅氏病还需深入研究。

一场波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疯牛病狂潮终于告一段落,但疯牛病病毒并未彻底远离这个世界,相关的研究仍在进行。英国一位医疗专家曾警告说,与疯牛病属同一病症的人类克雅氏症有可能成为可持续几十年的流行病。由此而言,对待疯牛病尚不能掉以轻心。

值得思考的是,这场疯牛病造成的危害已不仅仅是危及百姓的餐桌,而是造成了一场世界性的食品危机、社会危机以及经济损害。也许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更能令世人警醒与意识到,当今的世界已不是一个彼此孤立的世界,食品安全更具有全球性效应,需要世界携手应对。

阴魂不散、让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的二英

什么是“二英”?“二英”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化学名称“二氧杂芑(qǐ)”,包括210种化合物,其性剧毒,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因此被媒体形容为“世纪之毒”。二英具有极强的致癌性,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并对孕妇及胎儿产生有害影响,导致畸形儿。二英微量摄入人体不会立即引起病变,但由于其稳定性极强,一旦随食物或其他方式摄入就无法排出。如长期食用含有二英的食物,这种剧毒成分就会在人体中蓄积下来,最终造成严重危害:

《南都周刊》曾在2009年11月30日刊发了一篇题为《2009健康杀手:二英阴影》的文章,详细描述了二英的危害:

垃圾焚烧后,90%的体积将转换成硫化颗粒、氮化颗粒、粉尘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其中最大的排放物是二英。二英乃世纪之毒,毒素是砒霜的100倍;二英更是一级致癌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等。此外,二英还易溶于脂肪,难以降解,属于持久性污染物,一旦进入人体,10年都难排出,累积到一定程度,可直接置人于死地。在反垃圾焚烧浪潮中,二英是反对的核心,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是无数人不愿也不敢近身的东西……

11月10日晚,中国台湾地区高雄县大寮乡大约9000只鸭子被集体捕杀后,并没有如往常般被运往各个农贸市场。鸭子的死亡,是因为在它们体内检测出了含有超标的有毒化合物。它们直接被扔进焚烧炉了,最终变为灰烬。

被检测出来的有毒化学物,是被称为“世纪之毒”的二英。10年前,在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一些被污染的禽畜肉及乳制品中,陆续发现含有二英。这个一直躺在实验室里的化学物质,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实际上,在越南战争中,二英的魔影就已经大规模侵入人类世界——为了防止北越士兵利用茂盛的树林作为掩护,美军曾在当地大量喷洒了一种被称为“橙剂”的高效除草剂。战争结束后,越南陆续出现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悲惨状况:缺胳膊少腿或者浑身溃烂的畸形儿开始频繁出现,还有大批越南儿童一出生就患上各种先天性疾病。

美军士兵也并未因为撤离越南而逃离灾难,他们中不少人被发现患上了心脏病、帕金森氏病等伴随一生的疾病,他们的妻子自发性流产、所生子女的出生缺陷也增加了30%。美国医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导致这些惨状的正是“橙剂”,里面含有大量二英成分。

现在,人人都对二英感到恐惧,但对它的性质却大多不甚了解。

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类短期接触高剂量的二英,就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如氯痤疮和皮肤色斑,还可能改变肝脏功能,而如果长期接触该类物质,就会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受到损害。

由于二英具有化学稳定性并易于被脂肪组织吸收,因此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长久积蓄在体内。而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英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此,自然环境中的二英也很难自然降解消除。故此,世界卫生组织将二英称为“持久性的危险化学物质”。

由于二英的毒性如此之高,世界卫生组织已在1998年将人体每千克体重每日允许的摄入量从10皮克减低到1~4皮克。皮克,这是个远远超出了人类想象能力的重量单位——一皮克相当于一万亿分之一克。

除了火山爆发、森林火灾之类的自然环境事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二英,目前地球上的二英绝大部分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据美国环保局的报告,90%以上的二英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例如,焚烧垃圾、钢铁冶炼、纸浆氯漂白以及某些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制造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二英排放。其中最难辞其咎的,就是在燃烧不充分情况下的垃圾焚烧。除此之外,含氯物质(尤其是被人们大量扔弃的塑料制品)以及在燃烧过程中有着催化剂作用的重金属,也会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英。这些二英会随着焚烧垃圾时产生的烟尘进入空中,并逐渐沉降至地面上。

地形狭小的岛国日本曾经为二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不占用紧张的土地资源,该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大量使用简易焚烧方式处理垃圾。最多的时候,日本国内耸立着6000多座大大小小的垃圾焚烧厂。

日本名古屋大学农学国际教育协力研究中心的冈山朋子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日本政府发现国内空气和土壤中的二英含量超出了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十倍以上,而焚烧厂排放的二英已经对附近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这场二英危机,不仅令日本国民付出了沉重代价,日本政府也因此付出了巨额资金。

正是因为这场危机,使得日本政府意识到投入重金建设更安全焚烧厂的必要性,并对二英、重金属等有毒排放物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排放标准。

为了在源头上阻止焚烧垃圾过程中产生二英,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垃圾分类管理措施。当地居民平日里只能在特定的日子扔特定种类的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塑料垃圾、玻璃类垃圾、废电池都有着固定的扔弃时间。这样的状况在日本已经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即便是香蕉皮,不到特定的时间,也不会扔出家门。

绿色和平组织在提供给《南都周刊》的一份资料中称,要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减少二英的排放,必须阻止三类物质被送进焚烧炉:厨余等含水且会降低燃烧温度的垃圾;塑料制品;金属类、含汞温度计、电池等。该组织将“焚烧”视为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垃圾处理方式。而在中国,目前被送入焚烧厂的垃圾几乎都没有进行过严格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