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优点(无数人生问题的答案之书)
63247400000012

第12章 为忧虑设置界限

股市是毒药,炒股之人明明知道一赚二平七亏的道理,可还是千军万马涌进来。因为这里充满诱惑,一贫如洗,一夜暴富,一切皆有可能。似乎,没有谁不想知道股市是怎么赚钱的。

我想,如果我知道答案,恐怕这本书早就被预购一空了。别看我不知道股势走向、大盘行情,可我知道许多成功的股票投资人所秉承的重要理念。住在纽约东42街17号的查尔斯·罗伯特,是个非常著名的投资顾问,他亲口给我讲述了他的一段经历:

“我刚从得克萨斯州来到纽约时,身上带着20000多美元,可这些钱不是我的,是我朋友托我投资的。原本我以为,自己对股市了如指掌,投资是十拿九稳的事,结果赔得一干二净。尤其悲剧的是,之前我在几笔交易中赚到的钱,也统统赔进去了。

“如果说我赔的钱是自己的,我的心还好受些,大不了我从头再来。关键是我赔掉的那些钱都是朋友的,这让我非常难过,一直觉得特对不起大家。尽管他们都不差这些钱,但我就是不能原谅自己。投资失败后,我实在没有脸见他们。可令我想不到的是,朋友们相当很看得开,完全不把这个当作一回事,而且各个都非常非常乐观。

“我心里明白,我根本没有一点投资策略,更别说章法了。前几笔能赚到钱,无非运气,抑或是分享别人经验后歪打正着。诚如H.I.菲利普斯所讲:“靠道听途说玩股票。”

说到这儿,罗伯特停顿了一下。他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我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在没学精学透股票知识,以及灵活掌握投资技巧之前,绝不重返股市进行新一轮投资。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认识了伯顿·卡斯尔斯。卡斯尔斯凭借绝对高的成功投资战绩,闻名于投资界。我深知,这绝不是机遇或碰碰运气那么简单。卡斯尔斯开朗豁达,待人真挚热情。

“他围绕股票交易,详细地询问了我几个问题,似乎找到了我失败的症结所在。然后他教给我一个股票交易中的重要原则,他说:‘我每次买卖股票时,都会设置一个止损线,有一个不能低于止损线的赔钱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我以每股50美元的股价买进股票,就把45美元作为止损线,股票一旦下跌到45美元,就立刻全部抛出,损失始终控制在5个点之内。如果你买进股票的时机比较好,那么你每股利润通常会达到10美元、25美元,甚至50美元。所以,只要你把损失控制在5个点内,即使半数以上的判断都是错误的,你还能赚到很多钱。’我当即就采用了这个方法,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为我和我的客户挽回了无数损失。”

故事讲到这儿,并没有结束。罗伯特有些神秘地告诉我:

“我发现,设置止损线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股市,更适用于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开始为遇到的那些烦恼和忧虑设置止损线,结果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真是太美妙了。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比尔,我们经常在一起共进午餐,只是这个家伙是个迟到大王,每次都在午餐时间过了大半才姗姗来迟。郁闷之余,我决定用设置止损线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我说:‘亲爱的比尔,在等你这件事上,我的止损线是10分钟。假如你迟到10分钟以上,我们的午餐约会就自动取消,即使你赶过来,我也不会在那等你了。’”罗伯特笑了一下,甚至有些眉飞色舞地说:“比尔真的再也没有让我久等过。”

听完罗伯特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如果我早几年就知道设置止损线的方法,那么我就可以给烦躁、坏脾气、辩解,懊悔以及心理压力等诸多负面因素,统统设置止损线。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告诉自己:“嘿!戴尔·卡耐基,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你发那么多牢骚,你已经说得够多了。到此为止吧!”真遗憾,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知道这个道理呢!

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件事情我处理得非常理智。毫不夸张地说,当时那种情况下,完全可以说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决定性时刻,甚至用危机形容也不为过。我眼睁睁看着我的梦想、对未来的宏伟规划以及数年来的辛苦创作付诸东流,而毫无办法。

都说“三十而立”,那时,我才30岁出头,便下决心开始小说创作,立志成为第二个弗兰克·诺里斯、杰克·伦敦或托马斯·哈代。我信心十足地待在欧洲,潜心于创作中。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便毫无节制地发行纸币,尽管用美元消费非常划算,怎奈经济萧条,物质匮乏。日子虽然清贫,我还是用两年时间创作完成了“杰作”,并给它取了一个炫酷的书名——“暴风雪”。

没想到,这个书名歪打正着,完全可以精彩的诠释出版商对这本书的态度。他们的冷漠,比达科他州平原上凛冽的暴风雪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的代理商告诉我,《暴风雪》这本书毫无价值,而且我也根本没有写小说的天赋和才能。我的心跳几乎停止了。

我如同遭受当头一棒,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那间办公室的,整个人痴呆了一样。潜意识中,我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何去何从,我必须做出一个决定。

我该怎么办?究竟应该往那个方向走?我在纠结迷茫中度过了好几个星期,我才确定了方向。那时,我还不知道“要为忧虑设置止损线”的方法,不过现在看看,我当时的做法和这个方法却如出一辙。我把呕心沥血写小说的那两年时间,当作一次宝贵的体验,给那一段经历画上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我重新出发。

我重操旧业,再度拿起粉笔,开始新一轮的组织教授成人教育,并在业余时间开始创作传记类文学,以及非虚构类作品,其中就包括你此刻正在读的这一本。

或许你有些好奇,现在的我没有做成托马斯·哈代第二,是否满意于当初所做的决定?坦率地说,我非常满意。一直以来,每当我想起当初自己做的这个决定,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为自己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庆幸。

19世纪的一个夜晚,一只猫头鹰在有着神话传说的瓦尔登湖湖畔的丛林里,不停尖叫时,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亨利·戴维·梭罗用鹅毛笔蘸着自制的墨水,在日记中写道:

世间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用生命做代价换来的,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为了某件事而付出了超值的生命代价,那我们就是傻子。

不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样的傻子还真的大有人在,他们就是吉尔伯特和沙利文。

虽然,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知道,如何用文字和音符创造出欢快的歌词、轻快的音乐,可他们却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创造出欢快的生活。

他们合作创造的《忍耐》《宾纳福号》《日本天皇》等,堪称世界上最美妙的轻歌剧,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虽然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他们却不能控制自己坏脾气。沙利文为他们的剧院订购了一张新地毯,吉尔伯特看到账单后大发雷霆。后来,这件事闹上了法庭,二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有生之年彼此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如果不得不合作时,沙利文就把创作好的音乐寄给吉尔伯特;吉尔伯特填好词,再寄回给沙利文,两人无任何只言片语的交流。有一次,他们必须一起到台上谢幕,为了不看到对方,这两人分别站在舞台两侧,各自向不同方向的观众,微笑着鞠躬致意。

其实,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内心都不快乐,因为两个人都不懂为怨恨画上止损线。相比之下,林肯就懂得这一点。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朋友当着他的面攻击他的政敌,林肯说:“你们心中的仇恨比我多,可能我对仇恨太不敏感了。可是,我一直觉得满怀仇恨是很不值得的一件事。如果一个人把大好时光都浪费在争执上,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假如我的敌人不再攻击我,曾经的恩怨我会抛之脑后,彻底地把它们遗忘了。”

我常常想,要是我姑妈伊迪丝像林肯一样豁达,她的烦恼也不会那么多了。

姑妈和弗兰克姑父住在一个抵押出去的农场里。农场本就土质贫瘠,沟沟坎坎,再加上他们灌溉不到位,结果杂草丛生,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收成。所以,他们的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的,每一分钱都要算计着花。尽管如此,伊迪丝姑妈总想生活得精致浪漫些,她特别喜欢买一些窗帘和小饰品装饰家徒四壁的房子。故而,姑妈经常去丹·埃佛索的纺织品商店赊账购买。弗兰克姑父担心这笔债会越欠越多,甚至开始恐惧。但他又阻止不了伊迪丝,便悄悄告诉丹·埃佛索的老板,不要再让他的妻子赊账买东西了。

伊迪丝姑妈知道这件事,大发脾气。而且,从那之后的50年里,每每想起这件事,就火冒三丈。这些年,我无数次听她说起这件事。上一次去看她,她快80岁了。我对她说:“伊迪丝姑妈,姑父这样做的确有些过分,伤了你的自尊心,让你难堪了。可是,你已经抱怨了半个世纪了,你不觉得你这样做比姑父还过分吗?”可姑妈并没有听从我的话,依然故我。

可以说,伊迪丝姑妈为这段不愉快的回忆付出了高昂代价,用半个世纪为她内心的平静买单。

无独有偶。本杰明·富兰克林小时候犯的一个小错误,也让他整整记了70年。

在富兰克林7岁那年,因为喜欢上了一只口哨,就拿着存钱罐兴冲冲地跑进玩具店,把自己攒的所有零花钱都放在了柜台上。当他拿到哨子,兴奋得连价钱都没问就跑回家了。70年后,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提到了这件事:“我拿着哨子跑回家,高兴地吹着,扬扬得意地在屋里来回地转着圈儿。”但是,他的哥哥姐姐发现,富兰克林居然是用天价买了这个哨子。于是,纷纷取笑他。为此,富兰克林还被气得大哭了一场。

许多年后,富兰克林功成名就,成为美国驻法国大使,可他却依然对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便宜的哨子这件事,耿耿于怀。在他心里,对于这件的懊恼,远比那只哨子带给他的快乐多得多。

这件事也给富兰克林上了宝贵一课。他说:“长大后,走入社会,我开始观察人类行为。很快发现,有很多人同样为了一只哨子多花了很多的冤枉钱。简单地说,人类的很多苦恼都来源于他们对事物价值的错误判断。他们花在哨子上的钱,已经远远超出了哨子本身的价值。”

吉尔伯特和沙利文这样,我姑妈伊迪丝也是这样。就是我自己,在很多时候也是这样。

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没能幸免。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在托尔斯泰人生的最后20年,“大概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

在1890年至1910年间,有无数的崇拜者慕名到他的故居朝圣,期望能够见到偶像的真容,亲耳聆听到偶像的声音,亲手触碰到偶像的衣角。他们把托尔斯泰说的每一句话都奉为“神谕”,记在笔记本上。可是他们并不知道,70岁的托尔斯泰对生活的认知程度,还不如7岁时的富兰克林,基本上连点儿概念都没有。

这样说并不是对这位伟人大不敬,而是因为:年轻的托尔斯泰很幸运,娶了自己一直深爱着的那位姑娘索菲亚为妻。婚后,两个人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暗暗祈祷,让他们永远这么简单快乐地生活下去吧!但索菲亚心胸狭窄,而且忌妒心非常强。她想知道,托尔斯泰没和她在一起时,心里是否还装着她。于是,她把自己打扮成农家妇女,悄悄跟踪托尔斯泰,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托尔斯泰知道后,心里很不舒服,他认为索菲亚对他缺乏应有的信任和尊重,夫妻之间也因此有了罅隙。

而作为妻子,索菲亚不仅不知道收敛,还变本加厉,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要忌妒。有一次,她竟然用枪对着自己女儿照片,恶狠狠地扣动扳机,把照片打了一个洞。更不可理喻的是,她拿着一个装满鸦片的药瓶,一边在地板上打滚,一边威胁托尔斯泰,说要服毒自杀。结果,孩子们吓得躲在房间角落里,不停哭喊。

托尔斯泰是怎么做的呢?那时,如果托尔斯泰暴跳如雷,砸烂家具,估计也没有人会怪他,因为他有愤怒的理由。但是,他做得更离谱,他把这些统统记到了他的私人日记本上。他把对妻子的不满,一条不落地写到了日记本上,日记成了他的哨子。

他想让子孙后代明白,所有过错都是妻子索菲亚造成的,他们应该同情他。而索菲亚是怎么做的呢?她做得更绝,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她把这几页从托尔斯泰的日记中撕下来,一把火烧掉了。这还不算,她居然也写了一本日记。在日记里,她把托尔斯泰写成罪魁祸首。她还写了一部名为“谁之错”的小说,把丈夫刻画成劣迹斑斑的恶魔,而自己则摇身一变,成为饱受摧残和虐待的受害者。

结果怎么样呢?这对曾经无比甜蜜的恩爱夫妻,亲手把他们自己为之自豪的幸福之家,变成了托尔斯泰口中的“疯人院”。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想压制对方,都想保持自己强势的一面。或许,我们这些后代人的看法,才是他们担心的重点。可是,我们谁又会去在意他们之间谁对谁错呢?没有,一个都没有。我们连自己的问题都处理不好,哪有时间去关心托尔斯泰家的事情呢?

不可否认,可怜的托尔斯泰和索菲亚,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在他们共同生活的50年里,夫妻二人合力为自己一点点地打造了一座“地狱”。仅仅因为两人没有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判断力,都不会喊“打住吧!别再吵了”,都不会说:“让我们画下止损线,别再把生命浪费在争吵上了,我们已经吵得够多了,该是停住的时候了。”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要想获得内心的安宁,关键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我坚信,只要我们给自己定下一个适合自己的个人目标,我们就能消除50%的忧虑。

因此,在忧虑还没叩响你的房门之前,我们要先改掉忧虑的毛病。

原则五:

不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想以生命为代价做某件事时,最好先停下来,问问自己这3个问题:

1.我正担心着的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有多重要?

2.我应该把止损线设置在什么位置,然后才能把它彻底地抛之脑后。

3.这个“哨子”价值多大?我所付出的时间和生命是否已经物超所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