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古代文史名著。它是一部独特的国别体著作,也可以说是一部独特的言论集、故事集。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策士游说诸侯、国君的活动和说辞,以及一些相关史实和历史人物。它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了战国至秦并六国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重大活动,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战国策》可称为彪炳千秋、影响深远的一部谋略宝典、论辩宝典。
关于《战国策》的作者和“战国策”名称的意义,诸祖耿先生认为作者不是一人,而是战国时代的一群“游士”;《战国策》最早是分散的书册,名称不一,有“国事”“短长”“国策”“事语”“长书”“修书”等说,流传至西汉,刘向去其重复,校其脱误,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按国别记述、分篇,其名称的意义是指战国时代的书本。
《战国策》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因其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思想资源等,《战国策》历来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在传承过程中仍有散佚。东汉高诱注,北宋时已有残缺,《战国策》原书亦有缺佚。
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到北宋末期有了近十种“印卖本”,其中曾巩订补本影响最大。南宋形成两种重要版本,一是姚宏注本,世称“剡川姚氏本”;一是鲍彪改变原书次序所作新注,世称“缙云鲍氏本”,为国内现存最早的宋刻本。元吴师道在鲍本基础上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整理研究成果有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缪文远《战国策新注》、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何建章《战国策注释》等。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部分内容相同,可以参阅。
本次整理,以姚宏续注本《战国策》为底本,编选了近150篇文章,都是艺术性较强、思想内容可取的代表性作品。整理原则是:一、底本可确定为讹、脱、衍、倒者,改字并出校改符号。凡改字、加字都用〔〕表示,删字、误字加()表示。改字从严掌握。二、底本文字与他本有异,但文义俱通而难判是非者,一律不改字。三、传刻过程中出现的避讳字,一律改正;作者原本使用的避讳字,一般不改。四、古今字、通假字一般不改,不出异同校;异体字、俗体字径改成通行之正体字。五、注释力求简明,不作详细考证;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次整理过程中,参考了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增补本)》、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以及多种新旧《战国策》注译本、相关的研究成果,凤凰出版社薛正兴编审对本书的撰写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与指导,业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生群教授撰写导读前言,江苏大学王勇博士帮助校对书稿,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在竞争激烈、人人推崇成功学的今天,谋略与口才是每一位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拥有了谋划方略,才会懂得做事的方式方法,运筹规划;拥有了雄辩和口才,才能说服他人,推销自己。然谋略与口才偏重于外在的修为,《易经·系辞上传》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有志者宜明道修德践行以成就事业。希望本书对您能有一定的帮助。
本次修订,保留了原篇目,而对注释做了增补,对原文与译文做了订正。选文或有未妥,注释或有不当,谨祈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不断完善。
王华宝
修订于东南大学九龙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