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6312400000060

第60章 多功能生物驱鸟器

鸟类活动对于生态自然环境来说有着重要和特殊的衡量指标,但鸟类活动却给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容易引起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接地、短路等。该创新成果主要就是针对鸟害问题孕育而生的。

一、概述

鸟类在输电线路杆塔上活动时排泄的粪便会顺着绝缘子串下落,极有可能引起单相接地故障;鸟窝中的树枝、铁丝散落时也会造成单相接地;一些大型鸟在杆塔上活动时还可能由于翅膀张开引起相间短路故障。宁夏电网每年都会因鸟害发生故障,鸟害引起的故障给输电线路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威胁,影响着电能供应的质量和电网运行安全。宁东供电局输电运检组一直以来都通过不同措施和手段控制鸟害的发生,因此也就产生了“多功能生物驱鸟器”这项成果。

二、成果的主要创新点

目前输电线路的防鸟方法主要有:防鸟刺、风车式反光驱鸟器、太阳能声光驱鸟器、防鸟挡板,但这些防鸟方法中防鸟刺和风车式反光驱鸟器效果单一,并且防鸟刺容易扎伤杆塔上检修的工作人员。太阳能声光驱鸟器价格昂贵,且使用寿命有限,无法大量使用。防鸟挡板安装在绝缘子正上方,可以有效阻挡鸟粪下落,但同时也影响了绝缘子的自清洁能力,需慎重安装。综上所述,虽然行业人士在防鸟害方面费尽心思,想了很多防范措施,但每一种方法均显单一,效果有限,依然无法起到良好的驱鸟效果,防鸟成了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课题。

多功能生物防鸟器,成品呈圆锥状,结合了以往风车防鸟器、针刺式防鸟器和绝缘防鸟挡板的多项优点,弥补了以往单独产品使用的不足,并成功引进了药剂驱鸟的方法,是一项综合了以往传统驱鸟器的优点,并从整体结构和防鸟方法上得到全新突破的新型驱鸟器。

特点:

1.结构形状优化,从空间上抑制鸟类活动。成果整体呈锥形结构,可有效挤占鸟类活动空间,减少鸟类在杆塔上重要位置的活动机会,从概率的角度减少了鸟害的发生。

2.结合了风车驱鸟器的光学驱鸟原理,并对其反光能力不足进行了改善。成果的反光防鸟包括锥体360°反光和风车转动反光。锥形的罩体外壁周向设有反光驱鸟镜,在没有风力的情况下,仍可360°反光驱鸟;锥体顶部的风车反光镜通过风力驱动使风碗内的反光镜产生闪光效应,实现动态闪光驱鸟。

3.巧妙设计,成功实现药剂驱鸟。成果的锥体内置有固体驱鸟剂,气味通过罩体壁上的通气孔实现挥发,影响禽鸟中枢神经系统,使鸟不愿在杆塔上长时间逗留。

4.利用风产生的流体力学原理,从鸟类听觉上实现防鸟突破。成果在罩体壁上4个方向的通气孔中置有“风哨”,利用西北风多的特点,可以产生一定的“哨音”。从听觉上影响鸟的正常活动。

结构:

多功能生物驱鸟器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风车、圆锥体、底座和附件。

1.风车部分是由安装有反光镜的风碗、转轴轴套、转轴、风碗连杆和挂钩组成。

2.圆锥体部分是由绝缘罩体和圆形底座组成,其中绝缘罩体为通体橘红色,其中部镶嵌有菱形或椭圆形的反光片,上部装有环状反光片,椎体下部钻有通气小孔,并且在小孔后安有风哨。

3.底座部分是镀锌板焊接而成的几何构建,其作用是方便把驱鸟器固定在杆塔上。

4.附件包括:固态驱鸟剂、螺杆和螺帽。

本成果在外观结构上实现全面突破的基础上,综合了传统驱鸟的方法和特点,并巧妙结合了生物驱鸟,在输电线路防鸟领域实现全面创新。

本成果的创新点在于科学研究了鸟类搭窝的特点和必要条件,从整体外形上实现了全新突破,不仅能有效结合目前传统的防鸟方法还能全面综合味型防鸟和声音防鸟,实现生物防鸟和仿真防鸟的完美结合。

锥体形状的由来:由于输电线路架设在野外,在空旷的丘陵、荒漠、戈壁地形中输电线路杆塔成了鸟类栖息的最佳选择。筑巢搭窝是鸟类栖息繁衍的先决条件,所以如何阻止鸟类在杆塔横担上搭窝是解决鸟害的最根本方法,而目前的防鸟方法中却没有什么办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鸟在杆塔上搭窝是因为角钢结构刚好给鸟提供了搭窝的一个平台和空间。本成果将驱鸟器整体外形制作成光滑的圆锥体状,使鸟衔来的树枝无法平稳搭放,将驱鸟器安装在横担上鸟最喜欢搭窝的位置,挤占鸟窝搭设的空间,从而阻止鸟类搭窝。

三、成果应用情况和推广前景

通过使用多功能生物驱鸟器,有效解决了鸟在杆塔上搭窝栖息的问题,宁东供电局在110kV水永线重鸟害段的30基杆塔中使用了100套生物驱鸟器后,发现该段线路再未发现有新搭建鸟窝,成功实现了防鸟害目标。该多功能生物驱鸟器已申报国家专利与宁夏电力公司2012年科学技术进步奖。同时已联系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我爱发明》专栏节目,希望拍摄专题节目以播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