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6298000000043

第43章 奇“地”探秘(1)

能使普通水稻变香稻的神奇水田

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该县悦来乡寺院村土家山寨有5块能使普通水稻变成香稻的神奇水田,其“特异功能”千年不衰,至今仍没有人解开此中奥妙。

这5块地的面积约有2亩,位于寺院村数百亩梯田的中央,从外貌看显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这块地里种出的稻谷,却与周围水田经同耕、同播、同生长、同管理种出的稻谷判若两样,犹如生长在两个天地。最奇特的是,不论变换什么稻种,这5块田地都能产香稻,而且不论遇上多大的干旱和灾害,它总是旱涝保收,其稻香气味不减,米色和米质不变。据清《石柱县志》上记载:“香稻产身悦来寺院,此米呈明色、晶亮、喷香扑鼻,馥溢四邻;成饭后如油拌,胜过糯米……”

据说石柱寺院香稻在汉朝时就名扬华夏,是巴蜀官吏呈献皇宫的贡品,而普通平民却只能种而不得食,所以有“皇米”和“方米”之称。

不断喷射奇特香味的香地

湖南省洞口县在考察旅游资源时,发现了一处国内罕见的香地。

香地位于该县山门镇清水村西北方向,面积50平方米左右。神奇的是这块地里不断喷射出一种奇特的香味,但只要超出香地范围一步,香味就闻不到了。据当地民众介绍:这块地被称为“宰神仙香地”,一年四季都出香气。曾有人想挖地寻宝,但一无所获。香气还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早晨露水未干时特别香,太阳如火的正午微微香,日近黄昏或雨过天晴香味又慢慢变浓。并且,其香味甚为奇特,谁也说不出是什么花草的香味。有人推测可能是地下放射出来的一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但究竟是哪一种微量元素谁也说不清。

不用播种也能收获油菜籽的神奇土地

在长江西陵峡中的王昭君故里,即湖北省兴山县香溪口附近,有一块不用播种也能收获油菜籽的神奇土地。

这块土地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当地人每年冬天将山坡上的杂草灌木砍倒,用火将草木烧掉。待几场春雨一洒,就生长出碧绿的油菜。据了解,这里方圆20多个村庄的人家,每户每年可收野生油菜籽60多千克,基本上能解决生活用油。一位70多岁的老农说:“我从出生就吃这种油菜,老辈人也是吃的它。记得1935年发大洪水,坡上的树连根拔走,可第二年春油菜照样野生。”

当地人传说:昭君姑娘出塞前曾在此采药,种下菜籽,并嘱“连发连发连年发”,所以野生油菜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传说毕竟不等于科学,野生油菜多年生而不绝的科学依据又是什么呢?

生长巨形蔬菜的怪地

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和前苏联濒临太平洋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是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硕大异常:土豆如篮球,白萝卜20多千克一个,红萝卜有20厘米粗、约35厘米长,一颗卷心菜重达30千克,豌豆和大豆会长到2米高,牧草也可以没过骑马者的头顶。所以被人称作“菜谷”。

有人怀疑这是一些特殊品种的蔬菜,但经考察研究,都是一些普通蔬菜。要是不信,将外地蔬菜籽拿去,只要经过几代繁衍,也会在那里变得出奇地高大,而把那里的植物移往他处,不出两年就退化和普通植物一样。这种离奇的现象让人无法理解。

为什么这两地的蔬菜会如此巨大呢?有人认为,这两个地方都处在高纬度地带,夏季日照时间长。然而,位于相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并未见有如此高大的同类植物。也有人认为,这是悬殊的日夜温差起的作用,但这同样无法解释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为什么没有这一奇异现象。有人则认为是富饶的土质或者土中有什么特别的刺激生长的物质所起的作用,但实地化验却提供不出可用以说明这里土质特殊的资料和数据。还有人认为起作用的是上述各种条件的综合。处于同一纬度的其他地方由于不具备如此巧合的几方面条件,所以生长不出这样高大的蔬菜和植物。但是,这又无法解释为什么萨哈林荞麦在欧洲第一年可以照样长得巨大。近些年,有人注意到有一种寄生在植物幼芽上的细菌会分泌一种赤霉素,这种植物激素具有促使植物神速生长的奇效。因此,他们认为该两地的巨型植物的出现,可能是某种适宜于当地生长的微生物的功劳。但究竟是哪种微生物,目前还没有查清。

奇特生育的地方

卢德贝格是个位于德国德菲希特山区的小镇,这里有7000居民,一个小集市、两个药店、3名医生、一个小学。20世纪50年代这里因为出产瓷器而出名。20年前第一个婴儿(是个男孩)在卢德贝出生。以后又有16个婴儿出生,全是男孩。从那以后至今在卢德贝格出生的全是男孩,没有一个女孩。这真是个奇迹。

当地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52岁的镇长格佩特猜测:“是不是因为我们这里的空气好?”据说,寒冷地区男孩出生率高。但是,这并没有得到证实。

80多岁的辛格是镇上最年长的人,他说:“我们这里的温度比德国其他地方平均低10℃。”这位老者查找了1729年出版的一本字典。他说:“当时的镇子的名字就有男子阳刚之气的意思。”也许当时卢德贝格镇就已经因此而出名。

两性人村

据1984年12月26日《羊城晚报》援引国外的报道说:在土耳其安塔利省,有一个叫阿克亚勒的小村子,当时大约有1600多名村民。这个村每5个小孩中就有一名是两性人。有个成年的两性人痛苦地说:“上帝在造我们的时候就剥夺了我们的幸福。我们生下来就不知道自己是男还是女,在这一点上就连动物也比我们强。”有些两性人因忍受不了这种生理缺陷带来的痛苦,纷纷逃离家乡。

据专家调查考证,该村早在150多年前就已出现两性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然,对此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原来医学界倾向认为,这是由于近亲通婚造成的,但深入调查的结果却否定了这种结论。令人悲观的是,医学界对此症似乎束手无策,唯一的办法是制止村里人结婚生育,但实际上这办不到。

双胞胎村

巴西有个名叫圣佩德罗的双胞胎村。在375名村民中,竟有34对双胞胎,占到全村人口的18%。这一比例超过了世界双胞胎在人口中所占比例的14倍。在这个村子走走,不管是周日在教堂做礼拜的虔诚信徒中,还是在学校绿茵场奔跑的青少年中,都可以看到一对对穿着打扮一样、带着相同微笑的双胞胎兄弟或姐妹。

圣佩德罗村位于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西部的风迪多一戈多伊市,过去这个城市因出了世界级足球门将塔法雷尔和被称为“巴西女皇”的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苏莎而驰名全国。现在位于市郊的圣佩德罗村双胞胎频频降生,这个城市再次引起全国的关注。

巴西科学家们对圣佩德罗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里很可能是一个人体生物研究的大舞台。最近两年,州府阿雷格里市综合医院的医生来到这里调查,他们从55名村民中抽取了血样带回去分析,并且将双胞胎血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与非双胞胎的普通人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比较,试图从中找到只有在双胞胎身上存在的某种基因。一部分血样还特别被送到了设备先进的法国南特大学进行化验分析。结果却令人失望,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双胞胎的共有的基因。现在,这项研究转入了第二阶段,即检测每对双胞胎兄弟的血清是否与没有双胞胎兄弟的普通人的相冲突。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罗伯特先生说,我们相信一定会找到解开双胞胎之谜的基因钥匙。

在没有科学解释的情况下,当地有关双胞胎现象的说法就很多了。有的人说,很可能是他们饮用的水中存在着某种矿物质,使人容易生双胞胎。还有人认为,这里引力大是造成双胞胎现象的决定因素。

飞鸟不栖之地

浙江宁波近郊山峦中有一个保国寺,属于东汉时期的古建筑。现存的大殿,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重建的,距今有900多年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居然没有麻雀、燕子之类的鸟类栖息,也没有蜘蛛和其他动物,这在其他古建筑中很少见到。

鸟类为啥不在此栖息?保国寺于是成了千古“迷宫”,吸引了许多有兴趣者前来探秘。

有人认为,飞鸟不栖保国寺,是因为保国寺内有“回旋风”。保国寺建筑结构独特,它具有我国汉唐时期特有的木结构风格。大殿通过纷繁多样的柱、梁、枋、拱、昂、阑额等构件的巧妙衔接和复杂榫卯,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外形,整个大殿没用一根铁钉,全凭精巧的榫卯使斗拱层层相衔,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在这些错落有致,如鱼鳞般层层相贴的斗拱结构里,形成了一个个姿态不同的“风道”。外面的空气一进入大殿,通过这些“风道”在大殿内产生了一种回旋的气流,这种气流被称为“回旋风”。回旋风在大殿内不停地回荡,使梁上不容易结存灰尘。建筑学家推测,这种回旋风有可能产生一种独特的声波,就像超声波似的,使飞鸟不敢接近。

1975年,人们在维修保国寺大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秘密。他们从换下来的梁柱中发现这种木材有一股刺激性的香味。请专家化验证明,这种木材叫“黄桧”,它含有一种飞禽、昆虫不愿闻的芳香油。他们把一只蜘蛛放在大殿的梁上,不久,蜘蛛就昏迷过去了。由此看来,有可能是木材成分使飞鸟不敢接近。

那么,到底是回旋风或木材成分使飞鸟不敢近前呢,还是有些别的什么原因呢?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山东曲阜孔林万树成荫,却乌鸦不栖;百草丛生,又绝无蛇迹。然而孔庙附近却乌鸦成群,早出晚归。百草丛生的孔林,还有不少外界罕见的昆虫和植物。千百年来,这些奇怪的现象一直是个谜。

无蚊蝇、蟑螂之地

位于武汉市市郊木壮山上的滴水崖山庄,具有防止蚊蝇入内的奇特功能。其周围并非无蚊蝇,奇就奇在山庄像被无形的罩子罩住一样,蚊蝇一接近山庄生活区就往回飞。是什么原理产生驱蚊赶蝇的自我保护功能的呢?是因为周围有特殊磁场存在(存在天然谐振波场,频率刚好是驱蚊蝇频率)?还是因为山庄具有特殊的植物草类、药类或树木,它们释放了有驱蚊蝇效果的味道?还是另有别因,这个秘密也有待揭开。

庐山无蟑螂,你相信吗?但千真万确。在庐山海拔1000米的宾馆、饮食店、居民家、酿造厂,都没有发现蟑螂及其排泄物,但山下的九江市里蟑螂却到处都有。

冬热夏凉之地

也许你知道有冬季从地下冒出热气的地方,也许你听说过有夏季从地下冒出冷气的地方,那么,你是否知道集夏冒冷气、冬冒热气于一身的地带呢?这一非常罕见的地带就在我国辽宁省东部的桓仁县,总长约15千米,从桓仁县沙尖子镇船营沟向西南延伸到宽甸县的牛蹄山麓。

据有关报道,还在上个世纪末的一个夏天,桓仁县沙尖子镇的农民任洪福在堆砌房北头的护坡时,偶然注意到扒开表土的岩石空隙里,不断冒出阵阵寒气,感到非常惊讶。当时任家就在冒气强烈的这段护坡底角,用石块垒成了长宽各约半米,深不到1米的小洞。至今这个小洞所表现出冬热夏凉的特点,仍然令人不解。

盛夏洞内温度仅-2℃,石缝为-15℃,洞口放鸡蛋冻破了壳,洞内放杯水变成冰块,雨水泄入石缝冻成缕缕冰柱。人们站在洞口六七米外,只一两分钟就冻得发抖。据说,1946年的夏天,一个国民党军官将大汗淋漓的战马拴在洞口附近的树桩上,第二天早晨,这匹马已冻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了。近几年来,每逢夏季,任家都利用这口天然小冻库为街上的饭店、医院、兽医站等单位储存鱼、肉、疫苗、菌种等,冷冻效果十分理想。

然而立秋以后,周围地温不断转冷,而这里的地温反而由冷趋暖。到了严冬腊月,野外冰封雪冻,寒风凛冽,各种草木都纷纷枯萎凋零。但在地温异常带却是热气腾腾,温暖如春。凡是山冈上冒气的地方,整个冬春始终存不住冰雪,特别是任家屋后,种下的蔬菜叶壮茎粗,青草茵茵。1986年,任家在冒气点上平整了一小块土地,上面盖上塑料棚,栽种大葱和蒜,割了两次蒜苗。据测,棚内气温保持在17℃,地温保持在15℃。

自1984年8月,桓仁发现异常地温带的消息在《本溪日报》、《辽宁日报》披露以来,国家地震局、冶金部、辽宁省、本溪市和桓仁县的地质部门及新华社等新闻单位,曾多次派人来这里进行实地考察,进行一系列的仪器测试,并就其成因开展学术讨论,至今尚未定论。有人认为这里地下有庞大的储气构造和特殊的保温层,使地下可以储存大量的空气,而且使地下的温度变化比地面慢得多。冬季,冷空气不断进入储气构造,可以一直保温到夏季才慢慢放出来;而夏季进入的热空气又至冬季才慢慢释放出来。也有人说,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这里的地下可能有一冷一热两条重叠的储气带,始终在同时释放冷热气流。遇到寒冷季节时,冷气不为人发觉,而热气惹人注目;遇到暑热季节时则寒气变得明显。还有人猜测,大概这里地下的庞大储气带上有一些方向不同且会自动开闭的天然阀门,冬天呼进冷气,放出热气,夏天吸进热气,放出冷气……

更令人惊讶的是,1987年在原址以南300米处,又发现了一处类似的神奇土地。

人们期望科学家能及早弄清这异常地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