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周易
6291400000009

第9章

徐庶来到曹操的军营之后,他的母亲才知道是曹操使用计策把儿子骗来的。她十分后悔,责怪儿子不该对假信不加辨认,便信以为真,从而辜负了刘备。于是她趁徐庶不注意的时候,吊在梁上自杀了。

徐庶在母亲死后,始终如一遵守自己的诺言,没有为曹操出过任何计策。

履卦第十

履卦

乾上

兑下【原文】

履:履虎尾,不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译文】

《履卦》:用脚踩了老虎的尾巴,老虎没有回过头来咬你,顺畅。

《彖传》说:《履卦》是指阴柔踩到刚健。这好比和颜悦色地与刚正强健者相对,因此卦辞说:“用脚踩了老虎的尾巴,老虎没有回过头来咬你”,顺畅。“亨通顺利”,登上了帝位而不愧疚,是因为你的行为光明正大。

《象传》说:《履卦》的卦象是兑在下、乾在上,兑为泽、乾为天,这表明在上的顺应天道泽被在下的黎民百姓,所以叫作《履卦》。君子要分清上下的职责,遵循礼仪,安定民心。

【启示】

《履卦》告诉我们,任何人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困难,如果我们因为创业难,而不去做它,将永远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我们要敢于冒险。【原文】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译文】

初九:遵循一贯的规矩做事,不会有风险。

《象传》说:一贯穿着朴素,只是单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启示】

祖上的规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它有它的可行之处,遵循它,不会出大乱子。【原文】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文】

九二:供人行走的大道宽阔而平坦,甘于平凡的人去卜问会得到吉利的预兆。

《象传》说:“隐居起来不过问政事,去占卜得到吉祥的预兆”,这表明为人正直,就不会沾染世俗的污秽习气。

【启示】

这表明如果只愿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那么你的人生之路将是平坦的。【原文】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译文】

六三:眼睛瞎了却硬说自己能看清东西,脚跛了却硬说自己能走路,不知不觉踩到了老虎的尾巴,老虎咬人,必定会遭遇灾祸。有勇无谋的武士要争夺君王的位置。

《象传》说:“眼睛瞎了却硬说自己能看清东西”,其实根本没有足够的眼光来识别事物。“脚跛了却硬说自己能走路”,其实没有足够的脚力以供他行走。“老虎咬人是非常凶险的”,他处于不适合自己的位置,即踩在老虎尾巴上。“有勇无谋的武士同君王比高低”,是过于刚强。

【启示】

一个人要干大事,首先要称称自己有几斤几两,要量力而行,不能莽撞行事。【原文】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译文】

九四:已踩到了老虎的尾巴,十分恐惧,但小心行事,终究会获得吉利的预兆。

《象传》说:“十分恐惧,但小心行事,终究会获得吉利的预兆”,这表明已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启示】

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内心十分恐惧,但只要行事谨慎,就能化险为夷。【原文】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译文】

九五: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鞋子都走断了,去卜问得知要经历磨难。

《象传》说:“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鞋子都走断了,去卜问得知要经历磨难,但身经磨难后,会迎来吉利”,这是因为正当其位,即冒险的动机是纯正的,顺应了时势。

【启示】

一个人为了建功立业,历尽艰辛,倾其所有,事业还未成功,此时,可千万不要泄气,因为只要正直、善良,顺应了时势,就一定会成功。【原文】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译文】

上九:回望自己的奋斗历程,从各个方面考察得失,这是大吉大利的。

《象传》说:居于至尊的位置,大吉大利,这是因为有值得庆祝的地方。

【启示】

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业的难点就在你不能超越自我,往往自我陶醉在昔日的辉煌之中,从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其实,只要你跳出狭小的自我圈子,把创业的历程当作一面镜子,认真全面地分析创业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及促使创业成功的每一个有利条件,并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会迎来另一个辉煌。

【疑难解析】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有许多人认为,“幽人”指的是隐士。但我心里直犯嘀咕:一方面,隐士之所以隐居起来,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意愿不能实现。这就与“履道坦坦”相矛盾,因为一个连自己理想也不能实现的人的人生道路怎么能用“平坦”二字来概括呢?另一方面,隐士之所以隐居起来,是因为他们要逃避黑暗的现实。试想想,外面兵荒马乱,他们能真正过上幸福的隐居生活吗?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

因此,“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的大意应是:供人行走的大道是平坦的,甘于平凡的人去占卜则会得到吉祥的预兆。

再说,一个甘于平凡的人的突出特点是:安守本分,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外物所扰。这个特点给甘于平凡的人带来了平静的生活,给他带来了吉祥。安守本分使他心静,心静能使他踏踏实实地做事,他就不会因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而草率行事,从而遭遇灾害;安守本分使他没有过多的欲望,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不怨天尤人,也能找到安慰。所以,困难不会成为他前进的障碍,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外物所扰使他能集中力量排除前方的障碍。

【事例】

“履虎尾,终吉”告诉我们,已处于危险的境地,做事谨慎,便能化险为夷。房玄龄就深谙这个道理。见太子与秦王的嫌隙已经形成,公开的较量在所难免,便劝秦王早作决断,因此得罪了太子,被驱逐出秦王府,形势非常危急,后因他行事谨慎,终于化险为夷。

房玄龄试探秦王密谋图变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随着战争的结束,李渊之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的地位已不同往日,而李建成则利用太子的优越地位,频频向李世民发难。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五月一日晚,李世民应邀到太子府赴宴,饮酒数杯,突然感到心口剧痛,连连吐血,他连忙命人把自己扶回府中,总算保住了性命。还有一次皇家打猎时,太子让部下给秦王备马,结果,秦王骑马差点被摔死。

秦王频频遇险,王府上下极为震骇。房玄龄觉察到事态发展的严重,他认为,太子与秦王的嫌隙已经形成,公开的较量在所难免。一旦两人兵戎相见,刚刚统一的国家又要陷于战祸之中,这与他治国安民的理想是相违背的。他希望李世民能先发制人,力挽狂澜,从而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于是他劝李世民:“事势如此,不如向周公学习,对外安抚周边各国,对内安抚社稷,先下手为强。否则国家沦亡,身名俱灭,您应早作决断,绝不能再迟疑!”

此时的朝中,太子与秦王两派已是剑拔弩张。为了打击李世民,李建成想方设法瓦解他的谋士勇将。他告诉李元吉,秦府中最有谋略的人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因此,他们在李渊面前极力中伤房、杜二人,并最终通过李渊的圣旨把他俩逐出了秦王府。接着,他们又利用调兵遣将的机会,设法调动秦王的部将。程咬金原是秦王府统军,是秦王的得力干将,李建成奏请父皇让他出任康州刺史,程咬金却借故拖延,滞留长安。

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再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他决定按房玄龄的计谋,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杀掉太子,逼父禅位。于是,他派长孙无忌秘密召见房玄龄、杜如晦。房、杜二人不清楚秦王究竟是否下定决心,他俩故意激秦王,对长孙无忌说道:

“皇上敕旨命令我们不再为大王办事,我们如果私自见大王,就是死罪,不敢奉召。”

李世民得知后大怒:“怎么连你们都不愿忠诚我!”当即取下佩刀,对尉迟敬德说:“你再去一次,如果他们无心见我,就拿他俩的人头来见我!”

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又秘密召见房、杜二人,对他俩说:“大王决心已下,你们快来谋划大事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便穿上道袍,乔装打扮,秘密进入秦王府,同秦王密谋对策。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世民进宫密奏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淫乱后宫以及试图谋害自己的事情。李渊听了,便命令他们明日一同进宫对质。次日清晨,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等人在宫城北门玄武门事先设下埋伏,乘李建成、李元吉入朝没有防备的时候,将他们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房玄龄帮助李世民成就大事,谨慎、隐秘是其显著特点。房玄龄对李世民建议除掉太子,他却多次迟疑不决,这次政变,房玄龄担心还是如此,所以用激将法试探李世民。当他得知真实情况后,便马上假扮道士秘密进入秦王府,与秦王共谋大计。这样,就保证了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成功。

泰卦第十一

泰卦

坤上

乾下【原文】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译文】

《泰卦》:阴去阳来,是大吉大利的。

《彖传》说:“《泰卦》,阴去阳来,是大吉大利的。”这表明天地相交后,万物生长旺盛,当官的和黎民百姓心意相通,志趣相投。阳在内而阴在外,刚健者在内而柔顺者在外,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君子当道,美好的品德得到发扬光大,小人的奸佞之道正在消失。

《象传》说:《泰卦》的卦象为乾在下、坤在上,乾为天、坤为地,天地相交后,万物滋生,所以把它叫作《泰卦》。君主看到此情景,应顺应天地运行的规律,促成君臣同心,辅佐君王的臣子应抓住这良好的时机,为天下百姓造福。

【启示】

天地相交后,产生了雷雨风电,滋润了万物,有利于万物茁壮成长,这是因为顺应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这就表明,要想保永久的顺畅,必须要顺应天道。【原文】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译文】

初九:拔起一把草,它们的根相连。即将出征时,看到这迹象,是吉利的。

《象传》说:拔起一把草,其根紧密相连,此时出征进发是吉利的,这表明在朝廷之外的黎民百姓也有此愿。

【启示】

这告诉我们,得人心者得天下。【原文】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译文】

九二:凭借被掏空了的葫芦去渡河,不会沉下去。钱财丢了,会失而复得,这是因为他为人光明正大。

《象传》说:“凭借被掏空了的葫芦去渡河,不会沉下去。”“钱财丢了,会失而复得”,这表明人们都崇尚品行纯正的人,并使之发扬光大。

【启示】

这说明事物能向其对立面转化,但这转化是有条件的,即其心性行为都要光明正大。【原文】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译文】

九三:没有平地哪有陡坡,没有去哪有来,所以卜问艰难的事,卦象并没有显示有危险发生。不要怀疑自己的信仰,幸福的生活自会得以保持。

《象传》说:“没有去哪有来”,这是天地间不可改变的自然法则。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两两相对,没有永远的幸福生活,也没有永远的痛苦生活。只要我们坚守正道,痛苦过后便会迎来更幸福的生活。【原文】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译文】

六四:做事轻浮,说话信口开河,不会发达,将会祸及邻居。相互以诚相待,彼此不戒备,以信用为重。

《象传》说:做事轻浮,说话信口开河,将会祸及邻居。相互以诚相待,彼此不戒备,以信用为重,这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启示】

这一爻暗示我们,要想保平安,就必须诚心待人。【原文】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译文】

六五:殷帝乙把女嫁给周文王,因而获得幸福,这是大吉大利的。

《象传》说:得到幸福是大吉大利的,这是因为实现了人民的共同愿望。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因顺应人民的共同愿望而获得幸福是可喜可贺的。殷帝乙把女嫁给周文王迎来了人民的安康,全天下人民都为之庆贺。【原文】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译文】

上六:城墙倾倒在干涸的城壕里。这时从城邑中传来命令:“停止兴兵作战。”这命令来自邑中,去占卜得不吉祥的预兆。

《象传》说:城墙倾倒在干涸的城壕里,这时城邑中传来的命令是:“停止行动”,这可能是传令有误。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处于顺利的形势,而不去调查,妄下结论,必将招来灾祸。

【疑难解析】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