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市长纪事
6285100000071

第71章 不是虎头蛇尾,而是虎头虎尾

虎尾河是下冶乡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全村有1000余人,按照原来的移民规划方案,安置他们去温孟滩落户。在将9000人出市安置方案变更为本市安置后,在济源市的克井镇为虎尾河划拨了耕地和宅基地。无论就地理位置、经济状态,还是文化教育,克井镇都比下冶乡好的多,特别是乡镇工业,无论就产值还是经济效益来看,克井镇都是全市乡镇之首,人均收入为下冶乡的1.8倍。如果将克井镇与方案变更前虎尾河要去的温孟滩相比,差别就更大了。这一点,虎尾河的村民个个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但是,虎尾河人却对为他们划拨的耕地有意见。其实,从总体上看,虎尾河老村的土地并不如克井镇的耕地。虽然虎尾河村濒临逢石河畔有些平坦肥沃的水浇地,但更多的耕地是粘土和砂礓土质,且水资源匮乏。虎尾河人之所以有意见,有个重要原因,在第一期移民中,有些移民村的条件,特别是耕地,还不如虎尾河。可是,他们搬迁下山了,得到的耕地却比虎尾河人现在得到的好。他们并不去想,自己得到的土地也比原来的好,只是好的程度不一样,当然他们更不去想,如果原规划方案不变更,去了温孟滩又该如何?移民就是这种思维方法。

移民愈接近尾声,就愈加困难了,可以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小了,可以划拨的土地也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的虎尾河人还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在移民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下,还是搬迁了。到了最后时间,也是临近小浪底工程要求的底线时间,还有35户人家,他们公然讲,宁愿被水淹,坚决不搬迁。他们是故意赌气,还是公然向政府挑战?

难道真是虎尾吗?我看着一个个一筹莫展的干部,他们的确是好话说尽,办法使尽,筋疲力尽了。这35户人家铁了心一般,任凭你有千条计,他们还是那主意——不搬。

自开始建房,这几十户人家就扬言,坚决不搬迁,要求换安置地。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在热火朝天建自家的房舍,他们却按兵不动,这怎么行?真到了水库蓄水,水赶人走,他们没有房子,往哪里去住?为这事,又制定了特殊政策,在公建住宅改为私建住宅之后,特为这几十户人家恢复了公建住房的做法。如今,房子建好了,他们依然是老主意。

我看看日历,时间已到6月23日,星期六,双休日的时间,哪里还有休息的空隙,距七月汛期只有20天时间了,汛期来临之前移民村必须彻底搬清,之后要求老村是房倒屋塌,一片废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清理场地,平整库底,怎么能因为一个虎尾河搬不出,影响大局啊!

我认真地翻翻日历,翻过了24日,到了25日,对,就是这一天,6月25日,虎尾河,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6月25日,必须拔掉“虎尾”,没有任何推诿扯皮的余地。我通知了有关的人物,有市委常委、有移民局长、公安局长和乡党委书记、乡长等等,在6月24日晚7:30到政府二楼会议室开会,白天大家都没时间。实在没了办法,形势将我逼上梁山,不得不打出最后一张底牌——动用“政府行为”。虽然这是国家为移民工程制定的十六字方针“政治动员、经济补偿、政府行为、多方支援”。但是,这种政府行为,不到不得已时,是不会用的。我想起五十年代发生的三门峡水利工程大移民,当时有人与政府对抗,誓死不搬迁的,那是因为为他们安置的家园是一方荒无人烟,又极其缺水的瘠薄之地。结果呢,一个个硬顶的汉子被五花大绑,挂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撂到大卡车上,强行将他们送走了。后来,这些移民从那方不适于人居住的地方往回返迂,他们又没钱买票乘车,就偷偷的扒上飞奔的载货列车,有人摔死,有人冻死,有人饿死,有人侥幸的返迁至故土故园,可是老家已成一片汪洋,没有土地,也没有房舍,移民就搭个草庵,在水库岸畔栖身……

还有发生在河南固县的移民,那已是七十年代,移民的遭遇一点不比五十年代的三门峡移民好,有那不听话的移民,竟然被铐上手铐,强令搬出故居……

那毕竟是极左的时代,人们连起码的尊严都没有了,移民太可怜了……

倘若拿今天小浪底移民与他们相比,真上天上地下,相差太大了……

想到这些,我不由自主地有了一种抱怨,是如今的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吗?还是其他什么原故?我们为虎尾河村安置的新家,明显的比他们的老家好啊!好得多!他们却不搬迁,这是为什么?是故意与政府做对?还是期望值过高?不管什么原因,移民工程必须按照计划的时间表前行。

6月24日,晚7点半,会议准时开始。与会的除四大班子部分成员外,还有移民局、公安局与移民乡的负责干部,会议由我主持,会议最后敲定,对至今留在虎尾河的35户移民,采用政府行为,强行使其搬出,3日内搬迁结束。其实,这种会议可以不惊动市委和人大政协的领导。这本来就是政府的事,这种兴师动众的做法,却是政界贯用的办法,这叫集体决策。不过,真正具体操作和负责的还是我。一夜间,我都在想,这次行动会不会导致什么事故?这种做法妥当吗?会发生冲突吗?唉,已没时间再考虑这些了,因为没有人能拿出更高明且可行的办法,这种强行搬迁就成为惟一的办法了。

25日9点多钟,我赶到距市区36公里的下冶乡下冶村,走进乡政府,乡干部已聚集一起,等候着我。在还算宽敞的会议室里,摆上了只有这个山乡才产的麦黄杏,山桃之类的水果。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王屋乡公安分局局长(分管山区乡的公安分局)、移民局局长和副局长也先后进了会议室。

10点正,我向在坐的人部署行动前的有关事宜,因为在坐的人中,我的官最大,也是政界的习惯,这种场合,谁的官大,谁就要发号施令。

我对马上就要行动的人们讲,今天的行动原则是先礼后兵。开始,将宣传车开至村中,巡回广播,讲明道理,动员移民执行政府的指示,自动搬家。这种宣传可谓“最后通牒”了。以前,大道理小道理与这几十户移民讲得不知道多少次了。如果这种宣传没有效果,就开始下步行动,公安部门组织好警力,布置在行动地点的四周,先从移民局选定的三户钉子户下手,由移民局、乡政府和公安部门组成搬家队伍,进入移民户家中,由移民局财务科长、安置科长、规划科长直接清点移民户家什,清点家什必须认真仔细,当场记录,写明清点人员和纪录人员。不准弄错,不许遗漏,更不准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清点过的家什,妥善包装,记清件数,搬运到停在移民户院边的汽车上,由专人负责跟车开往克井镇,是哪一户的,就直接将家什搬进他们的新宅,搬下时再清点一遍,看看与装车时件数是否相等……如果在行动中有人出来阻拦,不管是在哪个环节,干警立即行动,一律以破坏履行公务罪名,将其送至派出所关住。为这次行动,公安部门组织了足够的干警,为强行搬迁行动保驾护航,乡政府又雇用不少劳务,专门为移民户搬运家什。最后,我特别强调,无论出现任何场面,无论移民有多么过激的行为,咱们都要冷静清醒,高姿态应对。不准发生武打格斗,更不准弄伤甚至致残移民,对有过激行为的移民,坚决扭送派出所,但千万不能打人……我很清楚,如果今天的行动发生意外,打伤致残了人,甚至出现了人命,那就是天大的失败,对于我这个现场坐阵指挥的官员,当是吃不了兜着走的结果。政界就是这个样子,事情办成了,大家都有功,事情办砸了,认真剖析起来,恐怕这事压根做的就不对,就是违法的,怎么能闯进民宅搬人家的家什呢?这时候,没人再想当初那情况,上边有压力,搬迁有时间底线,汛期马上到,咋办?这种事,没有哪个领导人物会坐阵现场的,一般采用的招法是指定下边的人做现场指挥,高一层的领导都是在有一定距离的幕后摇鹅毛扇。这种做法,一旦前线现场有个三长两短,摇鹅毛扇的领导总会有个推脱责任、免受惩处的说法,哪里像我,将自己置于了没有一点回旋余地的“死地”。我是这样想的,我到现场指挥,我最放心,也是形势逼人,已经来不得半点反复了,没有反复的时间了,只能一次成功,不准失败。有句话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在警告自己,此时此刻,一失也不能有。我知道,我非所谓的智者,连移民村的干部都说,焦市长这人太实在了,太实在了,怎么他就那么实在。说这话的人,并非都是夸奖,有的是一种抱怨,一种意见,是我没有接受他们暗示的好意,或满足他们的某种要求,他们的这种好意大多是对我个人有利,但对全局并不一定有利的。也许,一般的游戏规则,是该领这个情的……

接下来的故事却出人意料,当政府的搬家队伍浩浩荡荡开至村里时,那35户的院落清一色地是铁将军把门,院落空无一人,就连院前院后,也是空荡荡的,他们唱“空城计”啊!怎么办?大家问我。这时有人来报信,在河沿边发现了这些院落的户主,他们是有意玩的这一招,看你政府咋办?我们根本不照面。

我说,宣传车开到那里,高音喇叭对着他们喊,叫他们赶快回家搬迁。

然而,还是不中,时间过去一个钟点,在逢石河沿躲避的人家,依然在玩“游击战”中“人来我躲”的战术。

对不起了,虎尾河,实施下步方案,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择其次的。

铁锁被撬开了,人们蜂拥进入第一家钉子户,对一间间屋子里的家什进行清点、整理、记录。尔后搬上汽车,由下冶乡指定押车干部,押车干部又是向导,他知道这一户的家什应该拉到哪里,搬入哪幢新房。当然,他还得对汽车上装运的财产负责,必须将其一件不少的搬进新房……

宣传车并没有停止运转,高音喇叭发出的政治动员辞语清晰的在艳阳高照的仲夏长空传响,同时,告诉了对方,即使房东不到现场,政府照样帮你搬家,这不,眼下已将×××家的东西搬个净光……然而,山村里的农民依然沉着从容,以不动应对搬动。噢,对视着搬动的家什,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这就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全部财产吗?放衣服的白茬木箱污垢斑斑,至今还没顾得油漆,我敢说,这个木箱至少做成二十年了,至今在城里,这种家什早已绝迹。那把又大又笨的菜刀,肯定没有剁过肉,有人拿它去割断捆家什的麻绳,都割不利索,这么钝的刀刃,哪能切动肉。那床,那铺盖,那小板凳,那锅碗盆勺,唉,质量都太低劣了,那个半导体收音机,大概是这家人最奢侈的家用电器了……开始,我曾担心,若房主不来现场,搬家后,会不会因为丢失了什么贵重物件引起麻烦,到那时,许多事情就说不清了。乡里人说,放心吧,焦市长,就他们这地方,就是连骨头敲碎榨油,也榨不出啥油水,怕啥。

农民还是苦呀,我暗暗感叹,看着离去的拉着移民家什的汽车。

接下来是第二户和第三户,这是事先拟定的三家钉子户,也是预先定好的开刀的三户人家。也许这三户人家平时在村里就牛,就不在乎什么,这时候他们都无动于衷,只是有人发现,其中有人挺立河畔,往故居遥望呢,他们能不担心吗?能袖手旁观吗?其实,他们是硬撑着精神,做出故意不理睬的样子呢。

太阳偏西了,时间已过正午,六月的骄阳火辣辣的,没一点风,连树阴下也没一点凉气,乡里送来了午餐,肉包子和绿豆水,书记对我说,为了今天这顿午餐,他们包包子蒸包子,整整鼓捣了十多个钟头,一共是2000个包子,几大锅绿豆水。这是预料到事,中午肯定现场就餐,乡干部、移民干部、公安干警连同雇用的人员,一共300来人,就餐者有各种姿势,有席地而坐的,有就地而蹲的,也有站在地头,一手拿包子,一手端着盛满绿豆水的碗……我的条件还是优越一些,与乡书记坐进我的轿车,司机将空调开启,有人就将塑料袋包着的包子拿过来,将装在瓶子中的绿豆水递进来。这顿野餐,吃得真香,比坐在酒店吃那宴席可口多了。

午饭后,政府依然帮助移民搬家,除已搬走的三户人家,又拟定了七户,这十户移民为这次行动的第一疗程,拟在明天进行第二个疗程,后天全部扫清搬净。

下午的搬迁,发生了小小的骚动,由于事先有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办法,而且措施到位,所以这种骚动没成气候,很快就制止了,直到晚8点钟,第一个“疗程”的十户人家,全部迁入新居。

次日早上,一上班就有电话打至我的办公室,说天一亮,虎尾河就有移民在收拾家什,准备搬家了。我问,有多少户?他们算了算,大约15户吧。电话中还说,剩余的10户扬言,宁死不搬。他们还指责自动搬家农户,说他们叛变了……

我说,好啊!我们决不能叫他们死,但必须叫他们搬。没关系,明天就去现场扫尾。这时,我已觉得成竹在胸,胜利在握了。蓦地,想起刚才我随口说的扫尾,这个尾,还真是虎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