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于氏家族
62797500000001

第1章 于姥爷出生

1917年的冬天,已经到了寒冬的农历十一月初九,距离天津卫不远的一个叫东于庄的村子,这村子的西边是西于庄,后面是后于庄,三个村子紧紧相连,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村落,隶属于河北省,紧邻天津卫的南郊。

虽然这几个村子都叫于庄,但也不是只有于姓人家,譬如,吴姓,后来小姨就嫁给了吴姓人家,还有姓耿的,姓魏的,姓杨的,姓王的,姓李的,只是于姓居多而已,而李姓人家,却大都是回民。

在东于庄的村东头,也是整个村落的最东头,座落着一所大宅子,这是一所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

这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是中国汉族以来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一般是正方型或长方型的院落,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围合在中间,呈“口”字形的则为一进四合院;“日”字形的则为二进四合院;“目”字形的称为三进四合院。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由二门--垂花门或屏门联接沟通。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之间,一般由抄手游廊联接沟通。

而于家这所四合院,却与乡村四合院有所不同的是,在后厢房的后面,还开辟了一个后花园,一年四季,花草绿植,繁荣茂盛,甚至这于家老爷子在这寒冷刺骨的冬天,还建了个暖房,那里面倒是温暖如春,繁花烂漫。

所以,这所大宅院实质上应该是四进四合院。

东厢房里,供奉着观音菩萨的牌位。

此时,夜深人静,而于家大院,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于家的当家祖母于老太太于刘氏现年五十二岁,膝下生有二女一子,虽然年过半百,因未经田间劳作,却是风韵犹存。这时候,她正虔诚地跪在偶像前,看似很平静的脸上淡然无波,却是从不停颤抖地拨弄佛珠的手,看得出内心的焦躁不安。

夜深了,还不见人来送信,于老太太的经也念不下去了,她扶着柜子艰难地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麻木的双腿,她挪到柜前,点上了一袋烟,抽着烟慢慢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看似她平静地抽着烟,内心却依然十分焦虑。

足足有两袋烟的功夫,才有个小丫环大呼小叫着,连蹦带跳地从外面跑了进来。

这个小丫环名字叫素素。八年前,老于老太太还在世的时候,于老太爷接了才斋戒回来的母亲,在大门口捡到了一个弃婴,看着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的,当即就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素素。

“老太太生了,老太太生了,老太太生~~~~~~”

“你这个孩子,怎么是我生了啊?”

素素却也顾不得老太太的训斥了,她捂着因奔跑而突突直跳的心脏,喘着粗气喊道:“老太太,太太生了一个小~小~小少年~~~~~~”

“小少年?小少年~阿弥陀佛!”于老太太念了一声佛,抬起了身子,却又一屁股坐回了椅子上,如释重负地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

“可是,太太,可是,太太~~~~~~”素素嘟囔着。

”可是太太怎么了?“于老太太不耐烦地说。

”太太生完小少年后,大出血,产婆说,命总算保住了,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呀?你这孩子,今天说话怎么吞吞吐吐的?“于老太太摸到拐杖,站直了身子,她要去看看她的宝贝孙子。她的这条腿,是在生儿子时,因为当年还年轻的于老太爷,惹了一件风流韵事,养在外面的二太太,在她生下儿子的第三天,也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两个女人,在月子里都种下了病根。于老太太的腿从此以后时有疼痛,走路也要借助拐杖了,那位二太太,则患上了头疼病,不能见风,终日里要戴着顶帽子,或者是围着头巾。

”人不是没死吗?大惊小怪的干什么?唉,说你多少次了,一点都不长记性。走,和我看看我的孙子去,哈哈,老于家终于有后了。“

当年的于老太太生儿子时,也有产后大出血的症状,所以导致生了儿子后,就再也不能生育了。

于光良于老太爷,也就是我姥爷的爷爷,激动地坐在太师椅上,颤抖着双手,端着的水烟袋怎么也凑不到嘴边。

“张兄,谢天谢地,于家老祖宗保佑了秀莺,她如有不测,日后让于某有何面目去九泉之下见你!”

于光良心中默念着。这个儿媳,是他的结拜兄弟的女儿,从小和儿子订的娃娃亲。但因为儿子长年在北平和天津卫做生意,特别是儿子近年在德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不少的红颜知己,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教育,所以,儿子极力反对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但在父亲强烈的干涉下,儿子不情愿地才回来和秀莺成了亲,婚后却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一直没能生下一个儿子。

张秀莺,如今的于太太,正苍白着脸,在昏暗的灯光下没有了一丝的血色,她静静地躺着,濡湿的秀发散乱地搭在脸上,轻浅的呼吸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身边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把游离在生死间的秀莺唤醒,紧闭的双眼被泪水冲开。

“儿子,我的儿子!”

于老太太马上吩咐佣人魏妈,赶紧去杀只母鸡,加上人参,炖了给太太补补身子,并解下了腰间的钥匙交给她,“以后你就侍候太太月子吧,柜子里的人参和燕窝尽管做,别补过了就行。”

魏妈心里实在替太太感动,要知道这些都是于先生从北平专门买回来孝敬老太太的,她自己平日里都舍不得吃的。

于老太太又吩咐管家李宝树,赶紧套车去天津卫,去请著名的纪老中医过来为太太诊脉。

于太太张秀莺虚弱地躺在热炕上,全身却是感觉冰冷冰冷的,额头更是冒着一层层的虚汗。魏妈给她垫高一个枕头,一勺一勺喂给她喝红糖水,一边絮絮叨叨着让太太千万要把心放宽,心宽了后身子才会很快地好起来。

可是,此时的于太太的心里,却是翻江倒海,她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她的丈夫,却远在北平没有回来。虽然提前来信说了,到了她的预产期时,正好有一单大生意,他是回不来了,但一旦签下这单生意,明年即使没有其他的生意,他们家明年都有了保障,所以,她也不敢有半句怨言了。

魏妈乐呵呵地给小少爷换好了尿布,把他裹好,放在了他娘的身边,服持这对娘俩睡下后,她才打着呵欠去休息。

这时,于老太太不顾夜已经深了,她拄着拐过来看看,魏妈已经在太太房中的罗汉床上歇下,看素素也已经和衣歪在魏妈床前睡下了,她就一个人拄着拐杖,缓步去了佛堂,打算要好好感谢一下佛祖,保佑儿媳顺利诞下了这个大胖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