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62778900000001

第1章 总序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关键阶段。时代变迁呼唤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推动理论创新。我们正逢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

从国际来看,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处于热潮阶段。尽管苏东剧变后,国外有许多人在鼓吹“告别马克思”“抛弃马克思”等论调,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在研究马克思,主张“走近马克思”、“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反思马克思”、以新的理论成果“超越马克思”。国际范围内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讨会在世界各地频繁召开,会议规模越来越大,会议形式越来越灵活,参会人数越来越多,研讨领域越来越宽,讨论问题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范围内涌动着一股研究马克思的热潮。这一切说明,“马克思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并没有终结,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消除,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并没有停止。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国内来看,中央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理论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全党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为理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编写了这套“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编写出版这套丛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回应时代变迁提出的新挑战,抓住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展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所以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一直出版下去,最后真正成为一套名副其实的“丛书”;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理论,所以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作者队伍不断扩大,能够进入此套丛书的著作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是十分严肃的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们也希望进入此套丛书的著作质量越来越高。

本套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资金支持,首次进入丛书的著作,大都属于“211工程”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和“985工程”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本套丛书的出版,也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先生非常关注此书的编写出版事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与公共管理分社社长郭晓明先生,以及丛书的每位责任编辑,都为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写出版此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初步尝试。为了使丛书编得更好,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