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张强文集·艺术批评卷
6274800000067

第67章 视觉惊疑(2)蒙娜丽萨的诡秘

远在90年代上半叶,我曾经担任美术、设计、舞美专业的西方美术史的公共课课程。

那个时候,每当幻灯打到教室的整个一面墙壁上,进入到文艺复兴的域度,出现达芬奇的作品时,一张张幻灯片在我的控制之下翻过——《受胎告知》、《岩间圣母》、《施洗者约翰》、《蒙娜丽莎》……

这个时候,我感觉好像进入到一个充满了诡秘气氛的时空隧道,在黑暗的空间里,静静地听到的呼吸声,幻灯机自动换片的哗啦声,都仿佛是来自于那个科学与宗教相较量的时代中。

久而久之,对那种神秘的笑容在过多的观察之后,我就开始寻找那种来自于视觉的缝隙。也就是说,蒙娜丽莎的神秘到诡谲的笑容背后,除了那些学者们给出的五花八门的结论之外,它的视觉密码是什么?

抛弃所有的成见,直接进入一个纯粹的视觉空间:

1.眉毛:看不到具体的位置,好像因为光线太过强烈而被吞噬。

2.上眼睑与下眼睑:凹陷的阴影中显现出立体的层次。

3.眼睛:两眼虽然微右侧(就观者而言),但是,视点依旧直视前方。

光源来自于左上顶,这样可以显现出幽深的层次感。

如此以来,可以产生出第一个错觉,从整体上来看是侧面的,但是,视点却在中心。因此,就会有在任何角度都有被逼视的感觉。之后的委拉斯开兹所绘《教皇英诺森十世》便是采取了同样的手法。

以上的视觉词汇指向的是目光的表情点:凝视、审视。

4.鼻子:挺拔垂下。鼻准微勾,鼻翼微张。

5.嘴及下颌:嘴角微翘,咬肌略显紧张上提。

6.下巴:尖凸出来。

以上的视觉词汇指向的是笑容的表情点:微笑、含笑。

如此可以显现出第一对矛盾的冲突:

凝视、审视/微笑、含笑同时在一个面庞上出现。

7.手的状态:右手自然随意搭在左手之上。

8.右手:感性地垂落。

9.左手:左手动作性地支撑着,食指甚至拱出,显见出心理中的某个念头在凝聚。

这里可以显现出第二对矛盾的冲突:

自然随意(感性)/动作支撑(理念)

10.面部平展面积第二位,发际线被类似丝带勒出。

11.上胸平展面积为第一位。

12.手的平展面积为第三位

光线进阶为:

(1)上胸

(2)面部

(3)手部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

上胸紧接下面是横拉的细衣服绣饰条带,在下面是衣服的纹皱。

面部左右是卷曲下垂的头发。

手部也在衣服纹皱的包围之中。

第三对矛盾的冲突:

皮肤光亮/衣发幽暗。

13.作为背景的风景画,充分展现了达芬奇的光影透视法——不同时期的光线混杂其中。

14.水在反射天光

15.天上布满日光

16.左边风景是左侧光。

17.右边风景是天顶光。

第四对矛盾:

天光冷色/日光暖色。

18.左边的风景的透视是俯视,视点应该在人物的嘴部平行位置。

19.右边的风景的透视是仰视,视点应该在人物的手部平行位置。

第五对矛盾:

左边俯视/右边仰视

其实,我们分析了这么多的视觉要素,真正营造这种神秘表情的原因,可以进行一下排序:

之一;第一对矛盾的冲突:凝视、审视/微笑、含笑

一个人的眼睛在怀疑地拒绝,而嘴巴却在亲切地吸纳。这是表情的不统一,扩张了含义的解读空间。

之二;第五对矛盾:左边俯视/右边仰视

眼睛在左右视线的调整中,将前景的人物运动起来了。

之三;这里可以显现出第二对矛盾的冲突:自然随意(感性)/动作支撑(理念)

之四;第三对矛盾的的冲突:皮肤光亮/衣发幽暗。

之五;第四对矛盾:天光冷色/日光暖色。

如此这般,在视觉魔术师达芬奇的笔下,形成了这样一个视觉的奇迹。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后世的奇迹化更多地被视觉的魔幻所误导,以至于非要在一幅画家非常个人化的艺术作品中,获得带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答案。

也正是这样一个南辕北辙的解读,提供了谬误的空间,使得蒙娜丽莎的笑容被众多的阐释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蒙娜丽莎的笑容还将会永远诡秘地绽放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