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岁方案:现代人科学怀孕育儿方案
6272900000002

第2章 饮食营养

1.喂养特点

2岁1~3个月的幼儿,生长仍处于迅速增长阶段,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较高。肌肉明显发育,尤其以下腹、臂背部较突出。骨骼中钙磷沉积增加,乳牙已出齐,咀嚼和消化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胃肠功能仍未发育完善。每日按体重计算热能需要量与婴儿期相比没有增加,但仍高于成人需要量。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蛋白质需要量高。在饮食营养素供给不足时,常易患贫血、缺钙、缺维生素A、D,易患佝偻病。

2岁1~3个月的幼儿每天总需热量约为1150千卡,其中蛋白质约每天36克,钙含量每天约490毫克。

2.适量饮茶的好处

过去人们总认为,茶会刺激宝宝脾胃,对生长发育不利,所以,宝宝不宜饮茶。其实,这是误解。有关专家指出,现代医学研究和长期的医药应用并未发现宝宝饮茶的坏处,而且应当从幼儿期开始就饮茶。

宝宝饮茶,一要适量,每天一克茶量,晚上不要饮用;二要清淡,不要太浓,不要冲泡过久。宝宝饮茶的主要好处有:

增进食欲

不少宝宝食欲差,不肯吃饭,如果坚持每天让宝宝适量饮茶,可促进消食,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防止肥胖

据调查,我国大城市中有不同程度的营养过剩现象,出现了小胖墩,另外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的发病年龄也在提前,让宝宝坚持饮茶,可以减肥,轻身健体,还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

抗辐射污染

现代宝宝与电视机为伍。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脂及糖有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使其排出体外的功能。宝宝饮茶对某些癌症也有早期预防作用。因此,家长应让自己的宝宝适量饮茶,有百利而无一害。

3.饮食保健原则

幼儿期的膳食是从以乳类为主食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再辅以鱼、肉、蛋、菜等混合而成的成人膳食。烹调方法及采用的食物也逐渐接近家庭一般膳食。但是,上述改变应与幼儿消化代谢功能的逐步完善相适应,不可操之过急,以防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潜在的营养不良,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营养素比例应适合幼儿需要

这一时期幼儿的生长发育虽不如婴儿期迅速,但仍比年长儿和成人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仍相对较多,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需求量已达成年人的50%左右,其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每日40克~50克,脂肪为每日35克~40克。但是,父母往往体会不到幼儿此期大量的营养需求,时常过早地让他们食用一般的家庭膳食。虽然幼儿的胃肠功能和消化酶的发育较婴儿更为成熟,但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仍未十分健全。鉴于上述情况,幼儿必须摄取营养素比例适当的平衡膳食,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供给量的比例应为1:1.2:4,不可偏废。断奶后,如果只给幼儿米粥、馒头、面包、面条、软饭、菜汤,蛋白质和脂肪则会供应不足,必将导致发育迟缓,抗病力低下;如果只给鱼、肉、蛋、奶,碳水化合物则供应不足,往往无法保证能量需要;如果很少吃蔬菜、水果,则会导致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诱发多种营养素缺乏症。为保证幼儿摄取到平衡的各类营养素,现将1~3岁幼儿摄取各类食物的量(人/日)列举如下,供参考。

1~2岁幼儿:谷类125克~150克,牛奶或豆浆25O毫升,豆制品15克~25克,鱼肉禽类75克~85克,蛋类50克,蔬菜65克~75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克~15克,糖类10克。

2~3岁幼儿:谷类150克~750克,牛奶或豆浆250毫升,豆制品30克~50克,鱼肉禽类85克~100克,蛋类50克,蔬菜75克~100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克~15克,糖类20克。

选择适当的食物

幼儿胃容量有限,仅为200~300毫升,因此,只能供给质优、量少、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各类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鱼、禽、动物血、蛋类、牛奶、新鲜蔬菜(以红、绿、黄、紫色为佳)、豆制品、米、面、麦片等。同时要一日多餐,一般至少给4~5餐,最好给幼儿单独做饭。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谷类食物应粗细搭配;应多选用豆制品;动物性食品应交替选用;食物种类应多样化与合理搭配,以增加营养素互补作用;应尽量选用新鲜食品,幼儿不宜食用坚果类食物和腌腊制品。

合理的烹调方法

必须保证食物新鲜,且色香味形丰富,以促进幼儿食欲。同时,幼儿食物应切碎、煮烂,以利幼儿咀嚼、吞咽、消化。应除去烹调原料中的刺、骨、核等,如系硬果类食物,应先研碎后调糊取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免遭梗、塞、刺和呛咳的伤害。烹调手段应以蒸、煮、炖、煨、炒为主,口味宜清淡。

此外,应尽量少用半成品和市场上出售的熟食,如香肠、火腿、罐头食品等,以免其中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还不宜食用煎炸、熏烤、油腻、冷硬之物,更不宜食用生葱、生姜、生蒜和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味精、糖精、食用色素等亦不宜多用。

4.保证钙的摄入

钙是人体骨骼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宝宝这个年龄身高增长较快,不久又要长恒齿,对钙的需求量仍要达到每月1克的标准,但由于我国的饮食配备不当,这一标准很难达到,所以宝宝在这个年龄时,仍应补充钙剂。

宝宝肠道对钙的有效吸收需要一定的钙磷比例,否则肠道中的钙与磷会相互结合而排出。粮食中含磷很高,所以食物中的钙含量也有必要提高,否则钙便不能被有效吸收,易出现佝偻病。

如果每日保证摄入400毫升牛奶,可增加0.4克钙的摄入量,此外合理的烹饪也可以增加钙的摄入,到必要时也可补充钙剂。下面介绍几种增加钙的摄入的烹饪方法:

1.醋泡蛋,使蛋壳中的钙溶解在醋中,将醋和蛋全部服用。

2.炖酥鱼,用葱、姜铺底,将鱼排放在上,加醋慢火炖烂,使鱼刺和鱼头都酥了,可完全吃下。鱼鳞也是很好的钙剂,可不去。

3.压力锅炖鸡或肋软骨,可使鸡骨炖酥,在吃时可将骨头嚼碎咽下。

4.在做肉馅时可调入虾米皮。

5.不要盲目限制脂肪摄入量

目前,人们一谈起脂肪,就会谈脂色变,唯恐摄入脂肪多了,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肌体新陈代谢旺盛,所需各种营养素相对较成人多,故脂肪也不可缺。否则,易造成以下不良影响:

热能不足

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后,可产生热量37.6千焦,约为同量糖类和蛋白质产热量的2倍,若饮食中含脂肪太少,就会使蛋白质转而供给热能,势必影响体内组织的建造和修补。

影响脑髓发育

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磷脂的必需物质,而磷脂又是神经发育的重要原料,因此,脂肪摄入不足,就会影响小儿大脑的发育。

可使体内组织受损

脂肪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各组织间,小儿各组织器官娇嫩,发育未臻完善,更需脂肪庇护,若体脂不足,体重下降,抵御能力低下,全使肌体各器官受伤害机会增多。

减弱溶剂作用

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小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必须经脂肪溶解后才能为人体吸收利用。因此,饮食中缺乏脂肪,即可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由上可知,对于小儿来说。饮食中有适量脂肪是必需的,尤其是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更具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