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有限责任家庭
62727000000001

第1章 前言: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唯一的创造

困住女人的剧情中,最常见的,是期盼一个男人给自己带来稳定的归宿。

一个穷男人对女人讲“我养你”,会让很多女人动容,而当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这样许诺未来,对于内心住着无助小女孩的女人来说,更是致命诱惑——我们都太渴望略过直面生活、挑战自恋的艰难过程,一脚踏入收获期的平稳丰盛。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曾说:“男人的幸运在于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告知有一条容易的路,而女人是被鼓励这样做的。”

没有退路地直面生活,一次次挑战自恋、蒙受自恋受挫的精神折磨,这一过程可谓扒皮抽筋式的重塑。一边是铺满鲜花的伊甸园之路,另一边是未知的丛林,你会选择哪一边?智慧如波伏娃这样的女人会告诉你,鲜花之路不一定通往天堂,必须走自己的路,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才能带来真正永恒的伊甸园。

女人,可以创造孩子,但请记住,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唯一的创造之物。你的创造力和激情不亚于任何男人,你也不需要谁的支持与许可,要勇敢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我自己是独生女,没体会过父母重男轻女式的养育,从小就觉得男人能做的女人一样能做,甚至狂妄自恋地觉得没有哪个男生比我聪明,很乐于跟男性竞争。即便是这样的成长路径,人至中年回看人生,我还是发现二十多岁的自己一样深陷于“女人是第二性”的自我催眠中。

陷入这样的剧情,根本原因是自体虚弱。自体虚弱,所以幻想一个强大的客体来拯救自己。这个强大的客体,一会儿是自身的躁狂自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想做什么都能成功;一会儿是一个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男人,就像一个好爸爸一样,保护我的乐园。

那么,一个男人凭什么为你遮风挡雨呢?没有被父母宠爱过的女孩,更不敢相信自己配得到爱。于是,各种“情感教主”纷纷教女性如何讨好男性,留住男人心。我看不上这种“跪舔派”,但我内心的逻辑其实与她们是一致的,只是我的方式貌似更“高冷”一些。我孤傲地展现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内心其实很怕不被看见,妄想自己超级优秀,以此得到一个男人的庇护。

有句话这样说:“你想找个男人遮风挡雨,没想到风雨都是那个男人带来的。”我想,大多数自体虚弱、希望让男人扮演强大客体的女人,都未能幸免于此。一个人在觉醒之前,总是无法避免地照着父母的样子找伴侣,哪怕对方外在看起来跟父母很不一样,内核也可能是相同的。或者说,这样的女人找到的是跟自己心理发育水平一致的男人,外在能力或许很强,情感上却虚弱无力。

人近中年,我才开始停止逃避自己的虚弱和恐惧,让自己冲上一线,百分之百地为自己负责。不再期待男人为我的痛苦做些什么,不再期待他们给我怜悯和支持。经受着一次又一次自恋受挫导致的自体破碎感,在生与死的较量之中,我就这样冷静地注视着自己,看自己何时梦醒。

在对心理学的热爱和洞察力上,我自认为与前男友相差不多,但他的名气、被大众认可的程度以及收益都是我的N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曾经深陷于自己是“第二性”的自我催眠中,觉得关系是最重要的,我跟他“不分你我”,帮助他成功就是我成功。所以在与前男友七年的关系中,我大部分的经营意识都用在了他身上,很少有经营自己的想法并为之努力,发展的步伐整整落后了他七年。

我之所以会深陷于第二性的催眠,部分原因是出于跟妈妈共生的渴望。但是很多男人也匮乏母婴链接,为什么他们不会陷入共生妄想?于是我觉察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我不想直面人生,我恐惧冲上前线后可能遭遇的风险,我害怕挫折导致我自恋破碎。我躲在男人背后,做个谋臣,他成功我沾光,他不成功也不等于我不行,我既享受了他的荣光,又避免了自恋受挫的痛苦。这就印证了波伏娃所说的,女人最大的不幸,是误以为有一条更容易的路等着自己。

这世界上没有“更容易的路”,我们终将为所有的捷径埋单。男人女人都是如此,差别在于,女人通常更晚领悟这一点。可能会让各位女性失望,我不是个完美的励志典范,我没有创造什么黑马奇迹,我只是独立活下来了。这个独立,不仅是物质上的独立,还有精神上的独自存活,百分之百地为自己所有的痛苦负起责任。

当你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有没有男人都不影响你扬起风帆时,遇到的人自然愿与你同舟共济。无论你是那个不被期待出生的女儿、被精神阉割的男人,还是饱受父母折磨的虚弱受害者,都要清楚,万物生而有翼,而且无人可以折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