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古申论
6270700000165

第165章 2 楚箴尹克黄不弃君命(宣公四年)

“左传背景”

宣公四年,楚国的箴尹(谏议之官)克黄出使齐国。在回来的路上,听到国内爆发了动乱,楚王正在消灭他的家族若敖氏。有人劝他不要回国,但是箴尹回答说自己不能背弃国君的命令,国君就像天一样,不可逃避。于是回到楚国,自动请求被拘禁起来。后来楚王认为以前他的父亲子文对楚国有功,于是赦免了他,恢复他的官职。

针对有些人用不正当的心思猜度箴尹,东莱先生高度赞扬了箴尹的忠君思想。

“原文”

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此吾儒之本指也。自谋利计功之说行,虽古人之事,峻厉[1]卓绝,表表然[2]出于常情俗虑之外者,莫不以是心量之,其为害岂浅鲜哉?

楚之灭若敖氏也,箴尹克黄实其族裔,适出使于齐,幸而漏网,是宜委质诸侯,以逃其死,策无先于此者矣。伍员[3]在外,闻伍奢之囚,奔吴而免;李广利[4]在外,闻李氏之狱,降胡而生,与箴尹之事正相类也。箴尹独以君命为重,明知死地而直赴之,非审于义命,一视死生者,岂遽能辨此乎?谋利计功者犹曰“死地乃生地也”。若敖既灭,归则死而逃则生,人之所共知也。犯死以复君命,君必以为轻其死而重吾命,殆将赦之以劝事君者,是阳以死结君,而阴取生之利也,吾固知死地之为生地也。

“注释”

[1]峻厉:冷峻严厉。

[2]表表然:突出的样子。

[3]伍员:即伍子胥,他听到父亲伍奢在楚国被囚禁了,就逃奔到吴国,后来替父亲报了仇。

[4]李广利:汉武帝李夫人的兄长,《史记·外戚世家》:“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还,而上既夷李氏,后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

“译文”

为了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利,为了明白道理而不计较功劳,这是我们儒家的根本目的。自从谋利和计较功劳的说法盛行以来,即使古人的事情严肃而卓绝,屹然超出了常情和世俗的考虑之外,也没有人不用这样的心思来测量它。这样的说法带来的灾害难道还轻浅稀少吗?

楚国消灭若敖氏,箴尹克黄实际是他的同族后裔,正出使到齐国,幸而逃脱了被杀的祸网,他本应该委身到其他诸侯国,以便逃离死亡,没有比这更重要的计策了。伍子胥在国外,听到父亲伍奢被囚禁了,于是逃奔到吴国避难;李广利在境外,听到李家的案情,于是投降了胡人因而活了下来,和箴尹的事情是类似的。箴尹独独认为国君的命令很重大,明明知道那是死地还要直接奔赴那里,如果不是把仁义和性命看得很清楚,把死和生看得一样的人,怎么能突然认识到这点呢?谋利和计较功劳的人却还说什么“死地就是生地”。若敖氏被消灭以后,回去就会被杀,而逃走就可以活下来,人们都知道是这样的。冒着死亡来回复国君的命令,国君必定会认为他轻视死亡而重视我的命令,恐怕会赦免他来劝勉那些侍奉国君的人,这是假装着用死来结好国君,而暗地里是为了获得生存的好处,我本来就知道死地就是生地。

“原文”

呜呼!是说也,乃谋利计功者之心也。人如箴尹,尚可以汝之鼠肝蛙腹斟量之乎?箴尹之言曰:“弃君之命,谁独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由其言以观其心,明粹端直,固可对越[1]在天而无愧。使有一毫觊幸之心间之,则心声所发必有不可掩者矣。箴尹知有君而不知有己,知就义而不知就生,虽不免于司败之戮,必以死得其所为幸,固瞑目而无憾也,岂预期楚子之宥[2]哉?死与不死,在箴尹本无加损。向若借箴尹一身之死,以塞万世谋利计功者之口,身虽没而道则彰矣。今适会楚子之宽宥,箴尹之心有如白水,固不待辨。彼纷纷谋利计功之徒,以己度箴尹者,殆深可怜也。

“注释”

[1]对越:对着。越,背,对。

[2]宥:宽宥,宽恕。

“译文”

呜呼!这样的说法是那些谋利和计较功劳的人的心思。像箴尹这样的人,还可以用你们那老鼠肝肠、青蛙肚量来猜测他吗?箴尹的话说:“废弃国君的命令,谁能够担当得起?国君,就像天一样,天命可以逃脱吗?”按照他的话来看他的心思,通明而纯粹,端正而正直,本来就可以对着上天而没有愧疚。如果有丝毫企图侥幸的心理存在,那么从内心发出的声音必定会有一些掩盖不住的。箴尹只知道有国君而不知道有自己,知道就义而不知道偷生,即使不能免于掌管刑狱的人的杀戮,也必定会庆幸死得其所,固然会瞑目而没有什么遗憾的了,难道会预先期望楚王宽恕吗?死和不死,在箴尹看来都没有什么。如果凭借着箴尹个人的牺牲,来塞住万世谋利和计较功劳的人的口,那么身子虽然逝世了,但道理却显现出来了。现在恰好碰到了楚王的宽恕赦免,箴尹的内心像白开水一样纯净,本来不需要辩白。那些忙忙碌碌地谋利和计较功劳的人,按照自己的心思来猜度箴尹,恐怕是很值得可怜啊。

“原文”

吾又尝深求其故矣。楚子之宥箴尹也,非嘉其复命也,盖思子文之治楚也,悯子文之无后也。箴尹非子文之后耶?虽复命,犹将杀之;箴尹果子文之后耶?虽在国,犹将生之。是箴尹之死生,系于[1]为子文后与不为子文后,初不系于复命与不复命也。然则箴尹之归死,岂求生之计耶?吾故发之以折[2]谋利计功者之说。

“注释”

[1]系于:取决于。

[2]折:驳斥,反驳,折服。

“译文”

我又曾深入探求其中的缘故。楚王宽宥箴尹,并不是嘉奖他回来复命,大概是想到子文治理楚国的功劳,怜悯子文没有后代。箴尹如果不是子文的后代呢?那么即使复命了,还是会杀掉他;箴尹如果真的是箴尹的后代呢?那么即使在国内,还是会放过他。这样,箴尹的生死,取决于是否是子文的后代,一开始就不取决于复命与不复命。既然这样,那么箴尹回来送死,难道是为了寻求活命而考虑的吗?因此我揭发出来驳斥那些谋利和计较功劳的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