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中国和平发展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国的核心利益集中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国家的安全,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国家的发展,即保障中国社会经济实现全面、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维护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前提,是为了给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必要条件;而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事业,不仅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也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力量保障。因此,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关键是要处理好国家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家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客观认识中国的安全环境与发展环境。在安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是中国的根本利益。选择和平崛起与发展方式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中国不会谋求武力扩张和国际霸权。
(二)中国和平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发展方式,不仅要从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也要以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为依据。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当今世界动荡不安,虽同许多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自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发展不仅是对解决南北关系问题的巨大贡献,而且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将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2003年,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增长的17.5%来自中国,这个比例比中国在世界经济所占份额(略高于4%)高出4倍。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的上升,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显著。总之,就中国的和平发展方式来说,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与中国的根本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从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中国需要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
(三)中国和平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
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的任何重大国际行为或重大的国内政策调整,都会对现存的世界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如2001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重大事件是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行为变化的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与现存世界体系的关系,改变了中国的国际行为准则。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的国际行为主要是融入和适应现存的世界体系,是在以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的世界市场上取得我们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条件,是以世界贸易体制为基本规则来实现内部与外部市场的接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中国与全球化体系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互依存也大于相互排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全球化进程越是发展,中国与世界体系的融合程度就越高,中国改变世界体系的能力也越强。
中国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造和弘扬,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现代制度建设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新的内涵。如“以德治国”、建立“诚信体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化、市场化条件下的升华。中国国际战略中同样需要强化文化竞争力,即国家的软实力建设和国际形象建设。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使中国的国家制度建设更具有人情味、更有理性、更有平衡能力。中国在制度上的成功,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学习和借鉴。这将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融入国际环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整个世界贸易体系获得了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世界贸易体系是当代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的国内体制与国际体系完整接轨的开始,中国从市场开放发展到制度开放,这是过去任何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全球意识迅速增强,这是全球化在中国空前深入的发展,对确定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在入世谈判过程中,同“维持现状的大国”建立了合作与竞争并行的关系,这对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对世界贸易体系改革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这对于国际事务民主化具有特殊的意义。总之,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全面实践和检验,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五)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提升“软实力”
当前国内意识形态的主要危险是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存废之争。提升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在开放条件下保持我们党和民族的精神力量,从长远看对于中国发展可能比物质力量更具有决定意义。
在今后50年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多地具有文化因素。文化竞争不仅成为市场争夺的重要工具,而且是制度、意识形态和战略竞争的重要手段。由于网络和多媒体的普及,外来文化可以超越国界进入各个家庭,没有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就会失去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屏障。按世贸组织规则,开放后,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可能不只是农业和金融产业,还有文化、教育和传媒。加大投入进行文化产业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遗产,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与现代高科技和市场手段结合,完全可以形成世界上最有优势的文化竞争力之一。这需要我们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调动新的手段,运用新的方式,创造新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必定是民族化和国际化的高度结合,同市场竞争意识、效益和效率意识、团队意识、全球意识紧密结合。尤其是对新一代国家建设者,从最初阶段就必须进行全面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爱国意识的国际主义者和具有全球意识的爱国主义者。
(六)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和平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一个坚强的、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在中国崛起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组织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党的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紧迫。对于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党建理论的深刻阐述,必须放在国际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来理解和执行。只有把党的队伍建设好了,中国发展的各项战略任务才能得以实现。由于党的历史方位发生转变,党的中心任务已经从夺取政权的革命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必须以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实现其奋斗目标的基本工具;党把多种所有制并存作为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把更多的新阶层包容在党的群众基础中。我们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开放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保持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党必须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吸纳和创造。通过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党的建设。
邓小平所倡导的现代化的最后目标,正是要改变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面貌,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不仅是一个政治大国,而且还要成为经济大国。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还特别指出,中国应当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然后继续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发达国家,这正是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最后定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既是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大战略的延续,又是在中国向世界大国迈进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关键性的拓展。通过和平发展,不仅加强了党的领导,使党更加生机勃勃,更加能与时俱进地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
(一)从和平发展的特征看内涵
1.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的发展之路绝不是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掠夺资源来达到发展的目的,而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之路。“将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分歧,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大力推进睦邻友好,加强区域合作。”
2.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绝不是走扩张之路,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自我完善。“中国的崛起,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3.走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崛起之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与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酷爱和平。“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在2005年6月上旬举行的“中国与欧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话会上,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认为欧盟与中国必然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双方保持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将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会上共同认为,中国和欧洲都在和平崛起。
4.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屈辱的往事。中国的崛起是中国多少代人的梦想。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在什么地方?第一,中国和平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二)从“和平”与“崛起”看内涵
(1)从和平看,一是和平是中国实现崛起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谈不上生存和发展,更谈不上崛起。崛起以和平为条件,和平为崛起奠定基础。二是和平是中国实现崛起的基本战略抉择。中国的崛起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只能遵守在国际空间内,合理合法追求最大国家利益原则,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唯一战略抉择。就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而言,中国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它强调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决反对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三是和平是中国崛起追求战略的目标。追求和平历来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根本目标和愿望。和平促进发展,发展制约战争。一方面,中国言行一致,向世界昭示自身的发展归根到底有利于世界和平;另一方面,明确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确立为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从崛起看,中国崛起的时空指向是指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国际环境中所形成的由后进变先进、由贫困向富裕过渡、由落后向强大的一种跨越式的飞跃进程。而任何一个国家崛起应该具有的几个基本特征,以此将崛起阶段与其他阶段相区别。即:崛起意味着一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量变积累基础上出现的质变和飞跃;意味着一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意味着一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及国际地位的空前提前,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对世界战略格局的演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总之,无论是历史和现实,国内的利益诉求与世界发展的潮流,都决定了中国只能也必须把和平确定为崛起的战略目标,都只能也必须走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把和平与发展紧密相连,认为二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没有和平,发展和崛起也是纸上谈兵。中国崛起始终强调以发展为中心,以和平为主旨,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战略抉择、发展途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态与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的有机结合,当然也与历史发展的潮流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的初步界定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主要大国的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是亚太经济)具有明显的拉动能力;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主要科研领域拥有一流的成果和专家队伍;中国拥有较强的文化竞争力和其他软实力,中华文化和全球文化的融合产生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强大亲和力;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已有部分地区的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发达经济地区的水平。中国能够驾驭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复杂矛盾,能够预警和防范全球资本流动引发的金融危机,能应对其他跨国非传统威胁。中国通过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结合,引导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与周边国家形成紧密型东亚经济政治合作框架。中国正在努力通过政治经济安全等结合的多种途径实现国家的统一,并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中国基本完成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建设,由此对国际体系重构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过程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中国拥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战略利益的各种威慑和反威慑手段,可以根据中国的发展和安全需要,对全球和地区问题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