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经过一段时间。高原适应休整后。大多数施工人员,基本上适应了,高原的气候环境。在部队休整和适应期间。也在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六月份。在西藏来说,是气温最高的季节。最高的气温三十度左右。地表解冻了。也是高原上施工的好时期。上级命令施工部队,在六月一日开工。
六月一日这一天。在部队外面,青藏公路边上施工现场,组织了誓师大会。有工程指挥部领导,焊接大队领导。施工部队领导,部分施工人员。各位领导讲了话。工程技术工程师,对管道豪沟要求,一米二深,一米四宽。没有机械设备来施工,只能人工作业,一人一把十字镐,一把铁铲。按照规格,用十字镐把土层挖松。然后。用铁铲把土铲出来。
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做了示范。每一个连队也派了,三到四个人员来学习,以后。他们就是连队的技术人员。他们也一起现场操作。经过了一天时间,现场施工学习。回到各个连队后,就开始组织施工了。
中国科学院高山病防治小组,配合卫生队医务人员。到各个连队巡回医疗。卫生队。分成几个医疗小组,一个医生带着两个卫生员,到施工沿线巡回医疗。卫生队的医务人员,就比较缺乏了。
施工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卫生队住院部,病员逐步增加。已经住有三十几个病员,还增加了几个帐篷病房。主要是一些。高原反应严重,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的病员。门诊室的病员,也逐步在增加。还有一些协助施工的,藏族同胞病员,也陆续来卫生队看门诊。还有几个,住医院的藏族同胞病员。卫生队的医务人员,明显不够用了。
周队长休假结束了。回到了卫生队。几个医生带着卫生员,到施工连队巡回医疗去了。门诊室值班的蔡医生,有时候。要去抢救急救病员。周队长也来门诊室值班。他刚来到高原还不适应,高原缺氧的气候环境。有一些高原反应。门诊室有时候。病员来得多,周队长。还叫杨文军去处理。药房就由李文平值班。有的时候。杨文军。要到门诊室处理病员,也要回药房工作。
卫生队几个医生。各带着两个卫生员,到施工沿线巡回医疗。卫生队住院部,就剩下徐副队长,高医生值班。突发急救病员就由周队长,或者。蔡医生进行抢救。中国科学院高山病研究防治小组,他们有时候也在门诊值班。
一天中午。卫生队人员正在吃饭。突然。来了电话。往唐古拉山方向,五十公路处的一个连队,有一个急救病员,要卫生队马上派救护车去抢救。周队长接电话后。来到食堂看了一下。正在吃饭的人员。没有多的医务人员,可以派出去了。他端着饭碗,来到蔡医生跟前。
周队长对蔡医生说:“你赶快坐救护车,到唐古拉山方向,五十公路处的一个连队,有一个急救病员去抢救。”
周队长。又看了一下,正在吃饭的其它人员。来到杨文军跟前。
他对杨文军说:“你和蔡医生。去抢救一个急救病员。”
周队长。说完话。又去通知救护车驾驶员郭老兵。蔡医生,杨文军赶快吃了饭。把碗放在桌子上。
杨文军对蔡医生说:“我去拿急救包和氧气袋。”
蔡医生说:“要得。我背一个药包去。”
两个人同时出来食堂。杨文军跑到药房,拿了急救包,又到门诊室,拿了两袋氧气袋。蔡医生也背了一个药包。两个人急忙来到,停在门诊室旁边的救护车上。郭老兵已经发动了汽车。蔡医生和杨文军上车后。郭老兵开着救护车就出发了。
汽车出发一百多米,就上了青藏公路,青藏公路是一条土公路。由于气候干燥,汽车跑在公路上,尘土飞扬。救护车前面,有一台地方货车在跑。后面车轮卷起灰尘很大。有时候。挡住驾驶员的视线,郭老兵开着救护车,超过了地方货车。青藏公路虽然是土公路。但是。路况很好。公路又直,又宽,又平。
救护车的速度很快。公路左边连续看到,部队人员在施工。郭老兵的开车技术很好。连续超车。不到一个小时。到了病员连队施工的地方。连队卫生员带着救护车,来到连部停车后。卫生员又带着,杨文军。提着急救包,氧气袋和蔡医生,立即来到一个帐篷里。看到病员躺在床上。精神萎靡喘着气,卫生员刚好给他打了针。杨文军。上去给他输上氧气。
蔡医生问卫生员:“他的血压怎么样,还有什么症状?”
卫生员说:“血压高,舒张压一百一,收缩压一百八。头痛,头晕。咳嗽,胸闷。温度偏高。脉搏加快。
蔡医生。又用听诊器,听病员的胸口部位。翻起看了病员的眼睛。叫病员张开嘴巴,蔡医生。用手电筒照着,病员的嘴巴里面看了看。
蔡医生说:“已经出现肺水肿了,赶快输液加抗菌素药品。”
杨文军。拿出急救包里面的,一瓶葡萄糖溶液,战备用的消毒输液管,两支抗菌素针剂。又拿出注射器,把两支抗菌素针剂,加到葡萄糖溶液里面,插上输液管。蔡医生给病员,右手背部位血管消毒后。把针扎进血管里。开始输液了。杨文军叫卫生员。举着葡萄糖溶液瓶子。驾驶员到救护车上拿来单架。几个人把病员搬到单架上。杨文军和郭老兵抬着单架。到了救护车里面。卫生员把葡萄糖瓶,挂在救护车输液架上。
蔡医生也上了车。郭老兵放下单架。到了驾驶台,开着车就走了。杨文军护理着病员,救护车跑得很快。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救护车来到卫生队,住院部值班室。两个卫生员出来,把病员抬进了值班室。
蔡医生和杨文军。也进了值班室。蔡医生。给高医生介绍了,病员的情况。卫生员又给病员。测体温,血压,脉搏。高医生给病员开了药品,病员口服了一次药品。完成急救任务后。蔡医生到门诊值班室去了。杨文军提着急救包回到药房。李文平。看到杨文军,提着急救包回来了。
他问杨文军:“抢救了一个什么病员?”
杨文军说:“高原反应严重,感冒发烧肺部感染,出现肺水肿病员。没有生命危险,问题不大。”
杨文军放下急救包。嘴皮干燥,喝了苦涩的开水。也感觉累了,坐在床边休息。蔡医生回到门诊室。他也感到累了。坐在门诊室的凳子上。不断地喝水。
突然。帐篷上有一阵,哗啦啦强烈的声音。杨文军感到奇怪。跑出来站在帐篷门口一看。天出着太阳,又下着冰雹。冰雹有豌豆大,下到地上直跳。一会。地上就铺了一层。蔡医生。也在门诊室门口观看。看了一会。他看到杨文军。
他笑着说:“天老爷奇了怪了。又出太阳又下冰雹。这是什么气候。从来没有看到这种天气。”
杨文军也笑着说:“高原上的天老爷,就是很奇怪。又出太阳又下冰雹。”又说:“还好。如果。天老爷提前一个小时下冰雹。我们抢救病员就悲惨了。”
一会。冰雹停了又下起雨来,下了一阵雨。天空又晴空万里。太阳从偏西方向,照射在人们的脸上,感觉到火辣辣的,还有一点痛。
这时。住院部值班室,唐世军老卫生员,端着纸箱来到药房。
他笑着说:“刚才好大的冰雹哟!又在出太阳。冰雹过了又下雨。下了一阵雨,又出太阳了。太阳出来晒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痛。这里的气候真的很奇怪。”他又对杨文军说:“我来领一部分药品。”
杨文军说:“是呀!高原上的气候,确实很奇怪。在扎木这么几年,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气候。”
唐世军说:“这一次。高医生。把住院部的药品,开得多一些。”
杨文军和唐世军。来到药品库房。唐世军。拿出高医生开的药品清单。杨文军。拿过来看了一下。治疗几个系统的药品都有。抗菌素药品增加了品种,也增加了数量。还有一些针剂。输液药品。
杨文军。按照高医生,开的药品清单。一样一样地,把药品从纸箱里面拿出来。放在木箱子里面。杨文军。把药品清单上的药品发完了,箱子也装得满满的。还有一些药品,箱子装不下了,杨文军拿了一个纸箱,剩下的药品装在纸箱里。药品发完了。唐世军端着纸箱子,杨文军端也着纸箱。两个人一起,来到住院部值班室。高医生。看到杨文军送药品来了。杨文军。把纸箱放在桌子上。
高医生对杨文军说:“这一次药品开得比较多。抗菌素药品增加了品种,各种药品也增加了数量。”
杨文军说:“多开一点药品,放到住院部药品柜里又可以。有时候。我可能经常要出去。李文平。他一个人在药房也很忙。有些药品,他还不是很熟悉,关键时刻,他不一定拿得出来。”
杨文军和唐世军。把药品放进值班室药品柜里。药品放完了。杨文军。坐在高医生办公桌前。
杨文军问高医生:“中午接来的那一位病员,现在情况怎么样?”
高医生说:“情况稳定下来了。血压也降下来一些。还在输液,情况看来,从好的方面发展了。”他又说:“在高原上,缺氧,气候条件恶劣。主要的是高山反应。如果。感冒了就要赶快治疗,很容易发展成肺水肿。抢救不及时就麻烦了。”
杨文军又问高医生:“中国科学院高山病防治疗研究所的人。他们的人这一段时间,怎么没有看见。”
高医生说:“他们到二营,唐古拉山脚下去了。他们在那里,成立了一个卫生所。重病员还是要送到卫生队来。”高医生又说:“他们的牌子硬。说话,做事情有一点傲气。没把我们卫生队放在眼里。”
杨文军说:“各是各人的单位。他们只是来配合卫生队。”
高医生喝了茶。把刚才检查的一个病员的病历,放在病历架上。
他又说:“中国科学院高山病防治研究所。带队的那个医生。听说他也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有一点傲慢。我没有去认他是同学。他不知道我是他的同学。”高医生又说:“中国科学院高山病研究防治小组。他们来走形式。过一段时间,他们要回去。”
说完话。高医生到病房去了。杨文军。从住院部出来回药房。经过门诊室,看到有几个藏族病员坐在门诊室。蔡医生。给一个藏族病员做检查,旁边站着翻译。蔡医生问病员一句话,翻译就翻给病员听。藏族病员说一句话,翻译又翻给蔡医生听。做完检查。蔡医生。给藏族病员开了处方。翻译带着藏族同胞病员,来到药房。杨文军也回到了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