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小学时期要培养的50个好习惯
6248400000015

第15章 管理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即使不属于脑力劳动,也要花费时间。因此,管理时间的水平高低,会决定着事业和生活的成败。如何根据个人的任务和目标管理时间,是一项重要的技巧。它使孩子能够自己控制生活,善用时间,朝自己的方向前进,而不致在忙乱中迷失方向。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他的学生讲课。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他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就是你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他的实验,给学生们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时间的管理抓不住就像流水匆匆,抓起来却像金子般沉甸甸。

有一个人从26岁开始,即从1916年元旦那天起,每天都要核算自己所用的时间,每个月底做小结,年终做总结。他56年如一日,直到1972年去世的那一天。

他靠的是记日记。没有什么能打乱他的这一习惯――休息、看报、散步、剃胡须……甚至女儿找他问问题,他都要在纸上做记号,一丝不苟地记下用了多少分钟。

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乘电车时复习需要牢记的知识;排队时思考问题;散步时观察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演算习题……读书时间盘算得更细,“清晨,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他算出自己一个小时的看书进度是:数学书4~5页,其他类书20~30页。最令他自己满意的是1937年7月,“这个月我工作了316小时,平均每天7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25%~30%。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

他统计自己1966年所用的基本科研时间为1906小时,超出原计划6小时,平均每天工作5小时13分;与1965年相比,超出了27小时。1967年他77岁,他对这一年时间的统计是:读俄文书50本,用去48小时;法文书3本,用去24小时;德文书2本,用去20小时;游泳43次;娱乐65次;同朋友、学生交往用去151小时……

他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甚至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他将它视为神的赐予,于是时间也就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这个牢牢驾驭了时间、创造出“时间统计法”的人,就是当代杰出的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可是很多人却无视时间的流逝,没有时间概念。在他们眼里,半个小时很短暂,浪费一天也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你不认真对待时间,时间也不会认真对待你。

用好业余时间是管理时间的重要途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孩子在学校的时间相等,环境相同,学习、活动、机遇一样,难以形成大的差异。但在业余时间内,情况就不同了,就必然会对孩子的成绩或特长带来不同的影响,出现不同的结果。一些大科学家在谈到成功经验时,总是少不了“业余时间的充分利用”这一条。因此,要让孩子“出人头地”,必须用好业余时间:一是各种假日时间;二是课余时间;三是多种“空闲”时间。如等人时间可看看书,乘车时背背英语单词。

时间不能存储,不能留下来,因此我们只有好好安排、管理时间。时间管理就是事件的选择与规划。是一连串的“习惯”组合。管理时间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习惯。时间管理就是要培养一种好习惯。时间分为必要、约束、自由时间三种,很多孩子既要学这又要学那,如果对于时间管理经验不足,容易产生混乱、自信心不足,父母要帮孩子学会做好时间管理,制定好当前要做的目标,不要很多事情都想一起做,那样就一件也做不好。

有些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孩子管理时间方面习惯的培养。时间是什么、如何珍惜时间等等,孩子并没有概念。久而久之,自然就养成了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和规则强加在孩子身上。其实我们父母需要努力尝试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和他一起商量制定适合的计划表。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有一种参与感,体验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且,这样的时间计划表是真正意义上孩子自己制定的时间规则,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商量活动的内容。等内容商定好后,请孩子自己评判自己在执行中掌握时间的情况。

对此。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1.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凡事须判断轻重缓急: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一天内无法做完所有想做的事。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选择部分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要分析各件事的轻重缓急,适当加以取舍。

2.父母要让孩子在事先做好详细规划:生活会变得混乱,不是因为事情太多,而是事情的进行不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凡事预则立,只要事先妥善计划安排,思考进行的先后步骤,生活自然会变得轻松愉快。

3.父母要培养孩子清楚地决定优先级的能力:同一时间无法同时进行十件事;十件事分成十个时间进行,也需要明确前后顺序。顺序不是依照自己的喜爱程度,而是依事情本身的重要程度。要让孩子记住首先要做的永远是最重要的事。

4.与其管理时间,不如管理事情:与其给予“时间”的观念来帮助辅导孩子的一天、一月、一年或一小时做什么,不如改成把预计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事件一一列下来,再依解决的急迫性逐一去完成。这里所谓的“一段时间”,可以是一日、一月、一年、十年,计划完成的事件也可大可小,只要让孩子持续不断地去做,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审视走过的路,孩子自然而然会找出方法,也就不会觉得时间白过、一事无成,丧失自信心。

条理分明(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