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子对话话财经
6247100000006

第6章 钱还在银行里吗?

我带乐乐去银行存钱的几天后,我和乐乐又经过那家银行门口。突然,乐乐拉了我一下,“爸爸,那天存的钱还在里面吗?我们进去问一下?”我愣了一下,对乐乐说:“在里面。”

“你怎么知道?”“因为我们存钱的时候银行的阿姨在爸爸的存折上打印上了存的钱的数目和时间。”“哦。”儿子将信将疑。

回到家里我拿出存折给儿子看,并对他说:“这就是我们存钱的凭证,有了凭证就可以证明钱在银行里,这上面有银行盖的章、银行的名称、收钱阿姨的名字。”“那银行跑了怎么办呢?”

“不会的,银行是很讲信用的企业,楼下的银行不在了,在其他地方的银行也可以拿回钱。”

“那什么时候可以取钱呢?”“存钱是自愿的,取钱随时都可以,存在银行一天就有一天的利息,最后银行还为存钱的人保密,他们不会跟别人说。如果我们家的存折掉了,就要拿身份证到银行去挂失,别人就不能来冒领了。另外,现在都留有密码,你不是看到银行里取钱还要输密码吗?所以钱存在银行很安全。知道吗?”

“嗯,知道了。”

“链接”凭证,是指能够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存折,是指用来记录存款户口的银行交易的簿子。其面积大小会因银行机构不同而不同。在早期的银行里面,银行柜员会用手写下交易的日期和款项,最新的存款结余额,并签下他们的记号或印章。现在客户则可透过自动柜员机或直接到银行分行利用打印机来更新银行存款。小知识:最早的存折又是什么样子,它为啥可以作为信用凭证?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朝中叶出现了“柜坊”等,凭证有相互约定的实物,即具体的一样东西,较多的则使用“凭贴”、“书贴”、“文券”、“券契”等,为单纸或折纸式的单笔往来的记录。这就是“存折”的前身。钱庄的雏形源自明朝中叶,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当时称“钱肆”、“钱桌”或“钱店”。开始只是兑换货币,后逐步发展才产生存放款业务,也就有了较正规的存折。随着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到明末清初钱庄已经形成兑换货币的市场,称“钱市”。到了清朝中叶,钱庄已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钱庄那折叠式的存折,大小如同现在的公交本票大小。比较精致的外加硬板纸做的抽插式封套,套子外边还用各色布料包贴装饰得很美观。有的封面上已运用了烫金工艺。展开存折可以看到右上角由发证一方交付粘贴的每枚壹角至贰角的印花税票,还有从右到左纵式排列用工整秀丽的毛笔字体记载的存取日期和款项。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和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拉开来看,那齐整匀称的折叠形式,让人很自然便产生意会,故称其为“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