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元代战
6241300000053

第53章 朱元璋领导的反元斗争和江南根据地的建立

一、潦州起义

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又名兴宗,壕州(今安徽风阳东北)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其父朱五四,是贫苦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朱元璋幼年曾为地主放牛,并从事农业辅助劳动,生活十分艰苦。

元至正四年(1344年)春天,淮河两岸先遭旱灾,又发生蝗灾,后又“疾疠大起”,瘟疫流行,朱元璋家里也染上了病。朱家人口本来很多,但由于无钱治病,他的父亲、母亲、大哥、二嫂、三哥、三嫂等相继病故,诺大一个家庭,只剩下了几个人,十七岁的朱元璋无法生活,只好进入附近的皇觉寺为僧,但“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飏”,朱元璋无家可归,又“百无所长”只好走出寺院“化缘”,在淮西一带云游,成为游方僧,实际上是在各地乞讨。云游三年之后,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这时的皇觉寺,由于连年灾荒,僧众四散,已经是断墙残垣,杂草丛生,一片狼藉。朱元璋找到一间可避风雨的禅房住下,因无施主,只好又在附近云游。至正十二年(1352年)2月,郭子兴、孙德崖等在濠州起义,不久,朱元璋接到友人来信,劝他也参加起义,当时“既忧且惧,无可筹详,傍有觉者,将欲声扬。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乃与知已计议,又求神问卜,结果“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闰2月,乃前往濠州投奔起义军。郭子兴见其健壮,大喜,用为九夫长,从此,走上反元斗争的道路,时年二十五岁。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元朝统治者从各地抽调军队,分路进行镇压。至正十二年(1352年)8月,丞相脱脱率兵攻徐州起义军,9月21日,徐州城破,芝麻李出逃,不久被俘牺牲,彭早住、赵君用突围,奔濠州,郭子兴、孙德崖以礼纳之。彭、赵二人力穷来投,后却反客为主,郭子兴,孙德崖“事皆禀命,遂为所制”。后来,孙德崖、赵君用合谋将郭子兴扣押,并欲加害,经彭早住、朱元璋全力营救,始得脱险。郭子兴对朱元璋十分钟爱,并以养女马氏妻之,马氏即开国后之高皇后。朱元璋善于团结部下,又身先士卒,所以每战多胜,屡立战功,在攻取怀远、安丰后,又于10月“破元平章月乞察儿营,克焦山陈章营”。12月,元兵在贾鲁的率领下,围攻濠州,朱元璋与郭子兴等拚力守卫,至正十三年(1353年)5月,贾鲁病死城下,元军退走,濠州始解围。

潦州久被围困,农民军伤亡很大,粮食奇缺,附近又有元兵驻扎,随时可能来攻,因此,濠州亟待解决军粮和补充兵员。对这一严重局面,朱元璋是有认识的,因此,他“以盐易米于怀远”,弄到一部分粮食,以救燃眉之急;6月,他又回原籍招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等都来投军,得七百多人,补充了兵员,郭子兴非常高兴,任命他为镇抚。但是,其他红巾军将领对形势却缺乏认识,认为元兵解围就无事了,郭子兴也缺乏长远目标,只想守住濠州一地,不愿向外发展。濠州红巾军内部的矛盾也很尖锐,彭早住、赵君用粗暴蛮横,其部下军纪败坏,与元兵无别,郭子兴则势单力薄,难以与其相争。对于农民军将领之间的矛盾和磨擦,朱元璋虽然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但收效甚微,彭、赵不仅不听劝告,相反还想加害朱元璋。朱元璋感到,濠州不是久留之地,再住下去,不仅难成大事,还会有杀身之祸,因此,至正十三年(1353年)6月,朱元璋便辞别郭子兴,带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潦州,南下定远,谋取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攻占集庆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朱元璋南攻定远,中途因病返回濠州。至正14年6月,复攻定远,以计招降了定远张家堡驴牌寨地主武装三千人;又有秦把头者,聚众八百人,结寨于定远豁鼻山,朱元璋亦将其招降;定远人缪大享,集“民兵”二万人,被元授为“义兵”元帅,与张知院共屯横涧山,朱元璋派花云夜袭,大破之,缪大亨率众投降。从此,朱元璋军威大振。这时,赵君用,彭早住也攻占了盱眙、泅州,他们获悉朱元璋的队伍已扩大到二万人,便派人邀请他到盱眙去,朱元璋以赵、彭“二人粗暴浅谋,不可与共事”,辞而不往,以保持独立地位。定远人冯国用,冯国胜兄弟,聚众数百人,结寨自保,朱元璋进军定远,二人来投,朱元璋问计,国用说:“建康龙蟠虎踞,帝王都会,自古记之,幸而近我,其帅懦弱不任兵,宜急击下其城,踞以号召四方。事仿仁义,勿贪子女玉帛若群竖子者,天下不难定也。”朱元璋听后高兴地说:“此吾心也。”遂将他留在身边,时时参预机宜。朱元璋攻取定远后,7月,进兵滁州(今安徽滁县),定远士人李善长来投,朱元璋知其为里中长者,以礼待之,留为掌书记,参预军机。善长少读书,多智谋,因而策事多中。朱元璋曾问他:“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潦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听罢大悦,决心以刘邦为榜样,取天下当皇帝。

7月,朱元璋攻滁州,花云为先锋,单骑前行,横冲敌阵,元兵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与争锋”,四散奔逃,农民军顺,利攻占滁州城。朱元璋收集元残兵,补充军队,其队伍发展到三万多人。当时,彭早住,赵君用已屯驻泗州,彭早住称鲁淮王,赵君用称永义王,郭子兴亦被挟持到泗州。彭赵二人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自相火并,彭早住死,赵君用“专兵柄,狠戾益甚”,又欲加害郭子兴,朱元璋以恩德相诘,又以唇亡齿寒相劝,赵君用畏滁州兵盛,郭子兴始得免,率所部至滁州。郭子兴到滁州后,朱元璋以礼相待,并将滁州兵交他管辖。郭子兴十分高兴,朱元璋也由镇抚升为总管。

11月,元丞相脱脱率兵包围高邮,并分兵攻六合。农民军六合守将求援于滁州,郭子兴与六合守将有怨,不愿发兵,朱元璋以“六合破,滁不独存,奈何以小憾而债大事”相劝,子兴乃发兵,诸将多不愿往,朱元璋亲自率兵援救。朱元璋与耿再成进驻瓦梁垒,逼近六合,元兵来攻,朱元璋力战,垒得不破,后计退元兵,胜利返回滁州。

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滁州乏粮,诸将议所向,郭子兴无远略,但欲据滁称王,朱元璋劝道:“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欲谋所向,惟和阳可图”,郭于兴用其谋,遣张天祜、赵继祖、耿再成等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郭子兴以朱元璋智勇出众,乃令其总兵,位在诸将之上。时军纪不整,有掠人妻女者,朱元璋召集诸将,喻之曰:“军无纪律,何以安众,凡军中所得妇女,当悉还之。”即令将所掠妇女放归,民众大悦。元兵十万围攻和州,朱元璋坚守三个月,大败元兵。3月,郭子兴病死,小明王任命郭子兴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郭子兴妻弟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以统滁州之兵。朱元璋用龙风年号,成为北方红巾军的一部分。

和州城小,储备不多,养不了数万军队,5月,城中粮食已非常紧张,这时,朱元璋想起了冯国用的建议,乃决定南波长江。和州对岸的太平路(今安徽当涂)及太湖周围诸路,是粮食……的高产地区,渡江不仅可以解决军粮问题,还可以进而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以为根本。但是,朱元璋缺少船只,渡江遇到困难,适在这时,在巢湖结寨的水师李普胜、赵普胜、廖永安,俞通海“以水师千艘来附”,朱元璋十分高兴,亲至巢湖见李普胜等,并查看水道,利用大雨水涨的时机,避开元兵战船,由小港出巢湖。赵普胜中途变卦离去,西归徐寿辉。李普胜欲杀朱元璋吞并其军,结果反为朱元璋所杀,廖永安、俞通海等大部分水军归顺朱元璋。从此,朱元璋有了一支上万人的水军,这就为胜利渡江创造了条件。

6月,朱元璋以常遇春为先锋,水军自和州出发,渡江取采石,很快攻占太平路,俘元万户纳哈出,元总管赴水自杀。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以李习为知府,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自为元帅,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为帅府令史,陶安为参谋府事。当时,太平四面皆元兵,元右丞阿鲁辉等率水师截采石江面,“义兵”元帅陈埜先与元将康茂才等以数万兵来夺太平城,朱元璋派出主力徐达、邓愈、汤和出姑孰东迎战,又派兵出敌后,前后夹击,力战得胜,大败元兵;生俘陈壁先,阿鲁辉等败走,退驻峪溪口。太平保卫战,农民军取得巨大胜利。太平战役后,朱元璋乘胜又攻占芜湖、栗水、句容等城,并派兵驻守,对集庆逐渐形成包围之势。

朱元璋在太平巩固阵地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集庆了。冯国用早就劝朱元璋取金陵,这时陶安也说:“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于是,乃决定取集庆。7月,张天祜率诸军及降将陈垫先部众攻集庆,因城防坚固,不胜而回。9月16日,再攻集庆,郭天叙、张天佑率军由官塘攻集庆东门,陈茔先率军由板桥出发,攻集庆南门。17日,张天祜等至方山,破元兵左答纳识里营,陈整先却与元守将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福寿暗中勾结,围而不攻,后又设下奸计,俘郭天叙、张天祜,叛变降元。陈埜先的叛变,使农民军遭受重大损失,郭张二元帅牺牲,攻取集庆的第二次战役失败了。

至正十六年(1356年)3月1日,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自太平向集庆进军,三日,首攻集庆外围江宁镇,破陈兆先营,降元兵三万六千多人,生俘陈兆先。10日,攻集庆,离城五里,诸军鼓噪而进,直逼城下,将士以云梯登城,元兵皆破胆,心无斗志,农民军破城,福寿战死,元平章阿鲁灰,参政伯家奴及集庆路达鲁花赤达尼达思等皆被杀,“水寨元帅康茂才、苗军元帅寻朝佐、许成、刘哈剌不花,海军元帅叶海撤及阿鲁灰部将完都等各率个降,凡得军民五十余万。”朱元璋进入集庆,召集官吏。

父老、人民,向他们表示:“吾率众至此,为民除乱耳,汝宜各安职业,毋怀疑惧。贤人君子有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礼用之,居官者慎勿暴横,以殃吾民。旧政有不便者,吾为汝除之。”全城秩序井然,军民喜悦,互相庆慰。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置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命赵忠为兴甲翼元帅,使守太平。朱元璋攻取集庆后,16日,任命徐达苎大将军,率军攻克镇江,斩元守将段武、平章鼎鼎,苗军元帅杨完者出逃。随后,又分兵攻占金坛、丹阳等城。十9日,朱元璋置淮兴、镇江翼元帅府,以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汤昌为行军总管。4月,朱元璋攻取广德路,改为广兴府,以邓愈守之。

7月,小明王任朱元璋为枢密院同签,又置江南行中书省,以朱元璋为平章,在江南建立了政权。

三、建立江南根据地

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又分兵攻占镇江、金坛、丹阳等地。当时,朱元璋控制的范围仅限于集庆及其周围地区,而且西有徐寿辉,东有张士诚,南有元军据点,处于被包围的状态。为了确保集庆和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朱元璋看到,徐寿辉,张士诚力量较大,而且都是反元友军,由此,对他们决定采取睦邻政策,派杨宪去平江(今江苏苏州市),致书张士诚,表示“吾与足下东西境也,睦邻守国,保境息民,古人所贵,吾甚慕焉。自今以后,通使往来,毋惑于交构之言,以生边衅。”;对徐寿辉也采取了尽量避免武装磨擦政策。

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以李习为知府,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自为元帅,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为帅府令史,陶安为参谋府事。当时,太平四面皆元兵,元右丞阿鲁辉等率水师截采石江面,“义兵”元帅陈埜先与元将康茂才等以数万兵来夺太平城,朱元璋派出主力徐达、邓愈、汤和出姑孰东迎战,又派兵出敌后,前后夹击,力战得胜,大败元兵,生俘陈埜先,阿鲁辉等败走,退驻峪溪口。太平保卫战,农民军取得巨大胜利。太平战役后,朱元璋乘胜又攻占芜湖、溧水、句容等城,并派兵驻守,对集庆逐渐形成包围之势。

对东南元朝控制地区,则采取攻战方针。至正十七年(1357年)2月,朱元璋派耿炳文攻长兴州(今江苏长兴),元“义兵”万户蒋毅率所部二百人投降。3月1日,改长兴州为长安州。设永兴翼元帅府,以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刘成为左副元帅,李景元为右副元帅,率兵驻守。4月,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宁国路(今安徽宣城)。元长枪元帅谢国玺弃城走,守将别不华、杨仲英顽抗,城小而坚,久攻不下,常遇春中箭。朱元璋大怒,亲临指挥攻城,元兵不能支,杨仲英投降,俘元“义兵”元帅朱亮祖及军士十余万,战马二千余匹,宁国路所属太平、旌德、南陵、泾县诸县皆下。7月,朱元璋命胡大海,邓愈率军攻徽州路(今安徽歙县),破其城,元守将元帅八思尔不花败逃,“义兵”万户吴纳兵败自杀。朱元璋改徽州路为兴安府,立雄峰翼元帅府,命邓愈驻守。7月23日,胡大海率军下休宁,进军婺源(今属江西),元江浙参政杨完者率兵十万向徽州反扑,胡大海闻讯回师,与邓愈前后夹击,大败元兵,杀其镇抚李才,杨完者狼狈溃逃。9月,朱元璋命费子贤率军取武康(今浙江德清西),杀其守将潘万户。10月,朱元璋命缪大亨攻扬州,元守将“清军”元帅张明鉴降,获其兵数万人,战马二千多匹,改扬州路为淮海府,置淮海翼元帅府,以张德林为元帅,李德成知府事,留兵驻守。扬州被围时,城中粮尽,元兵杀平民充饥,故城破时,居民仅存十八家。

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邓愈令部将王弼、孙虎及汪同、孙茂先等攻占婺源州,杀元守将铁木儿不花,歼灭元兵三千五百余人,俘三千余人。李文忠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皆下之。2月,李文忠败元将阿鲁灰于淳安县之万年街,又败苗军于潜、昌仁。3月,李文忠与邓愈、胡大海攻下建德路(今江建德),设德兴翼元帅府,元江浙行省左丞杨完者遣兵反扑邓愈出击,大败元兵,杀其将李副枢,降溪洞兵三万多人。4月,邓愈攻取淳安。6月,李文忠攻占浦江(今浙江浦江)。10月6日,胡大海攻占兰溪,俘元万户赵伯颜不花,廉访使赵秉仁等,歼敌千余人,获马、牛、羊万头,置闽越翼元帅府,分兵守其要害。12月,朱元璋亲率十万大军攻浙中重镇婺州(今浙江金华),败元处州(今浙江丽水)援兵胡深,俘其前锋元帅李肩章。婺州守兵内部不和,枢密同佥宁安庆开东门投降,婺州城破,杀元达鲁花赤僧住、浙东廉访使杨惠,俘南台御史帖木烈思、院判石抹厚孙等。朱元璋开设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分省、行枢密分院、金华翼元帅府,改婺州为宁越府,“于省门建立二大黄旗,两旁立二牌,旗上书云‘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牌上书云:‘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旗牌表明,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依然是北方红巾军的一部分,其军事行动虽然由自己决定,但他依然尊奉小明王,他主持的江南等处行省,依然在龙凤大宋政权的领导之下。

经过几年的用兵,今皖南,浙西地区的元兵据点大部分被朱元璋所占领,从而确保了集庆的安全,稳定了江南的阵地。

除军事行动外,朱元璋在政治上也采取了一些争取民心的政策。首先,禁止部下乱杀。朱元璋一向注意军队的纪律,随着军队的扩大,对纪律也更加重视,特别在攻取集庆后,更是三令五申,强调纪律。至正十六年(1356年)3月,以徐达为大将军率诸将攻镇江,临行前,朱元璋“戒之曰:‘吾自起兵,未尝妄杀,今汝等将兵往,当体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毋杀戮,有犯令者,处以军法,纵之者罚无赦。’诸将皆顿首曰:‘谨受命。’”由于强调了军纪,所以镇江战役,做到了“1日克其城,兵不血刃”,敌人迅速瓦解。朱元璋攻取江阴,军队纪律严明,又倡导生产,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有人借江阴白头翁之口写诗称赞朱元璋的军队:“江阴城中头白翁,面皱腰曲双耳聋,手扶竹杖官道侧,向人欲语扪心胸。自言往昔承平日,老夫城中家富实,一从浙右干戈兴,官税民差日繁剧。大儿从戎行,小儿当赋役,纵有老夫存,连年避兵革。元戎既退海寇来,江阴城中生绿苔,人心汹汹乐变易,杀人何异除蒿莱。去年自逢吴总兵,与民为主民获生,官军不扰民乐耕,大开濠堑坚筑城。老夫甘分守困寡,不忘作诗歌太平。”朱元璋占领下的江阴,“未几,流寓复还,呻吟笑歌,田莱垦辟,人畜蕃息,租入有经,徭役平均,咸室家相庆曰:吾徒获奠枕矣。”从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另外,对当地一些有影响的元朝官员和知识分子,也一般都采取团结政策,争取他们到新政权内任职。攻集庆,元水寨元帅康茂才率兵三千降,朱元璋“笑而释之,仍许统所部兵从征。”康茂才降后,仍然带领原部下,立了不少战功,后又被任命为营田使,在组织恢复发展生产方面发挥了作用。朱元璋重用降人的政策,争取了不少持观望态度的元朝官员,他们有的对农民政权放弃敌对态度,有的开门献城,还有的在新政权中继续任职,对稳定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元前兵部尚书单安仁,驻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农民军攻镇江,他即率部投降,后守镇江;元江浙行省平章夏章降,对朱元璋稳定浙西局面起到很大作用。对一些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更是极力收罗到新政权中来。朱元璋攻徽州时,“闻朱升名,微服从连岭出石门,亲临其室,访问犬计。升进三策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十分欣赏他的见解,便将他留在身边,参预密议。元徽州路守将元帅福童,练兵修城,准备死守,朱升至城下,喻以祸福,劝其早降,福童等素服升有先见,遂开城出降。兵不血刃,占领徽州。朱元璋每攻占一地,即搜罗当地的知识分子,并授以官位,这对于争取士大夫阶层和安定社会秩序都起了积极作用。

再者,朱元璋在攻城掠地的同时,还很注意占领区的生产,并采取了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至正十六年(1356年)3月,早在渡江之初,朱元璋即向将官申明:“听从开垦荒田,以为己业”,当时,无力向将官们发放俸禄,便号召他们自己开荒生产,以解决生活问题,这还只是一项临时性的应急措施。7月,随着江南行中书省的建立,又设置营田司,修筑堤防,管理水利,并号召各地官员注意招诱流民,恢复生产。至正十八年(1258年)2月,朱元璋任命元帅康茂才为营田使,并特别告谕康茂才:“今军务实殷,用度为急,理财之道,莫先于农。春作方兴,虑旱潦不时,有妨农事,故命尔此职,分巡各处,俾高无患干,卑不病涝,务在蓄泄得宜。大抵设官为民,非以病民,若但使有司增饰馆舍,迎送奔走,所至纷扰,无益于民而反害之,非付任之意。”由于朱元璋的倡导和组织,当时虽然战争激烈,但在控制的范围内,农业生产非但没有继续破坏下去,相反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有些地区还出现了“四方小康”的局面,经济的恢复,支持了战争,使朱元璋站稳了脚根,建立了比较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江南根据地的建立,对战胜江南群雄和北伐推翻元朝中央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