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庸(天道至诚)
62404500000003

第3章 至诚昭示天地

题解 心诚则灵

人生的幸福首先取决于自己的勤奋,只要播下的是麦子而不是莠草,必定会有所收获。人生成就的大小,唯在于奉行至诚如何,正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而已。

只有自己首先真诚,然后才能对人诚实。

至诚与天地同辉。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祯祥]预先萌发的吉祥的征兆。

[妖孽]物类反常的现象,草木之类称妖,虫豸之类称孽。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表现在用来占卜的蓍草和龟甲状态上。

[如神]神妙莫测,就如神明一样玄妙,不可言说。

达到至诚的境界,就可以预知未来,明察祸福。国家兴旺隆盛,必然会出现吉祥的征兆;国家没落衰亡,也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预警。通过蓍草龟甲昭示人们,流露在四肢的动作神态上。无论吉凶祸福,将要来临时:好运,必然预先可以感知到;灾厄,也必然能事先感应得到。因此说,至诚玄妙如神。

郑玄说:“天不欺至诚者也。祯祥、妖孽,蓍龟之占,虽其时有小人、愚主,皆为至诚能知者出也。”

《礼记正义》曰:“圣人、贤人俱有至诚之行,天所不欺,可知前事。又曰:圣人君子将兴之时,或圣人有至诚,或贤人有至诚,则国之将兴,祯祥可知。而小人、愚主之世无至诚,又时无贤人,亦无至诚,所以得知国家之将亡而有妖孽者,虽小人、愚主,由至诚之人生在乱世,犹有至诚之德,此妖孽为有至诚能知者出也。”

孔颖达说:“国家之将兴,必先有嘉庆善祥也。至诚之道,先知前事,如神之微妙。”

朱子说:“凡此皆理之先见者也。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于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

因果与回报

天地万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感应而存在,相互竞争而发展的。任何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有因果。任何变故都有先兆,比如地震、海啸、矿难等各种天灾人祸,都可以预警,降低灾害损失。只有以天地之心为心,心怀至诚,才能感知、体悟事物变化运行的征兆,感应变故于既萌,从而达到全知全能。

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别人必然以同样的心态、行为对待你。所以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你必须首先尊重别人。

付出多少,必然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就像我们平常去市场购物,我们付出金钱,就会得到同等价值的物品。从因果报应的角度考虑,国运、人生都是可知的,不需要占卜,我们只要怀着至诚之心认真做事,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至诚的神妙超乎想象

周幽王二年,发生了大地震。伯阳父说:“周朝将要衰亡了。从前伊川、洛水枯竭,于是夏朝亡国了。黄河断流干枯,很快商朝就灭亡了。此时三川皆震,是周朝运数的不祥之兆。”伯阳父有着至诚之心,因而能够预知周朝的衰亡。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灵降临在莘这个地方。莘地属于虢国。周惠王问内史过,神灵降临预示着什么?

内史过回答说:“夏朝当初振兴的时候,祝融神垂降于崇山;到夏朝亡时,回禄信于聆隧。商朝中兴之时,梼杭旅迹于丕山;商朝灭亡时,夷羊出现在都城牧野。周朝初兴时,鸣于岐山,及至衰落时,杜伯射周宣王于镐京。现今虢国多行弊政,不得民心,因此虢国必将亡国。”

心灵至诚,不被私心杂念所迷惑,也不被各种利欲所左右,就能洞悉事物运行的规律,也就能预知吉凶祸福、兴亡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