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马云论人生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马云语录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受的委屈越多,胸怀越大。”
精彩解读
在别人眼中幼年的马云和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都是那种典型的差生形象:顽皮淘气、叛逆、倔强、爱打架……
幼年的马云十分酷爱武侠小说,他对书中的大侠形象很是崇拜,也从里面读到了很多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故事。受到小说的影响,马云也想在生活中成为这样一个“侠士”,于是马云小时候成了老师、家长和邻居眼中爱打架的孩子。
“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这是马云对自己儿时性格的一种描述。
马云打架从来不哭,也从不向家人告状,赢就是赢,输就是输。因为打架,马云受过多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打架,年幼的马云受伤被送进医院,缝了许多针。至今算来,从小学到中学,因为帮朋友打架,替人出气打架,马云身上竟缝了13针之多。也因为打架,受过多次处分的马云被迫转学,进了杭州八中。
对于这一段童年历史的回忆,马云特别指出,当时的他只是常打架,但绝不是爱打架。马云说他从不欺负别人,但因为他个小,别人会欺负他。然而马云很少为自己而打架,几乎都是为了朋友而打架,因为儿时的马云就已经很看重朋友间的友谊了。
幼时的马云不但常为了友谊而跟人打架,而且那时候的他很敏感,这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着直接的关系。马云的爷爷是国民党的保长,身为“黑五类子女”的马云自小在同伴的欺负与轻视中成长起来。那时的马云就有忍气吞声的英雄海量,因为他不想惹是生非,不想让家人失望。但由于被欺太甚,这个除了帮朋友出头而很少为别的事和人争吵的孩子也会忍无可忍,即使后果是吃父亲的“一顿板子”。
一次,还是由于马云爷爷的缘故,当马云闹事,警察来到家里时,很多同学趴在窗户上看热闹。警察用当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大声呵斥马云:“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当时的这句话让马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语文课本里也有这句话。当老师讲到那节课时,马云只好硬着头皮听课,老师念到那句话时,一个孩子扭过头,用讥嘲地眼光看了马云一眼。“哗”的一下,马云的课本就砸过去了。那孩子更猛,把整个书包猛掷过来。马云躲闪不及,书包里的铁文具盒角刚好撞在额头,顿时血流如注。然而马云内心的痛比额头的痛更厉害。
马云后来有这样一句话:“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受的委屈越多,胸怀越大。”这句话中,不仅有愤怒、委屈和自我解嘲,而且饱含宽容。
商道智慧
一个能够承受苦难和委屈的人必然拥有博大的胸怀。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某些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朋友或同事斤斤计较,他们从不允许让自己受一点委屈,如果受了委屈就会耿耿于怀,念念不忘。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就什么大事业的,因为他的胸怀里装的都是那些琐碎的事情,这样的人很习惯于“因小失大”。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胸怀就决定了他做多大的事情。
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与容貌成反比
马云语录
“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与容貌成反比。”
精彩解读
马云自从上小学开始,各门功课中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数学。
他的数学成绩简直糟糕得一塌糊涂。初中毕业那年,颇有自知之明的他想考个退而求其次的二流高中。结果,连考两次都名落孙山,最大的原因就是数学太差。
马云自嘲说,这其中的原因,也许与脑袋太小有些关系。从小马云就以这样一种形象而广为周围人所知:小脑袋,小身子,小眼睛。脑袋小的人,大多给人以一种不够聪明的感觉,而他自己似乎也心知肚明,“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
18岁那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那一年他的数学考了1分。
落榜后的马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便准备去做个临时工以贴补家用。在一位表弟的引领下,他先去西湖边一家宾馆应聘,想做个端盘子、洗碗的服务生。结果,陪他一块去的表弟被顺利录用了,而他自己却遭无情拒绝。宾馆老板的理由令人啼笑皆非:那位表弟长得又高又帅,而马云长得又矮、又瘦、又难看。马云只能暗叹:长得不好,也是我的错。极富意味的是,至今马云这位表弟还在一家饭店的洗衣班里,做一名普通的洗衣工。于是,若干年后已经大红大紫的马云便有了那句脍炙人口的“马氏语录”: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与容貌成反比。
的确,马云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外表,他甚至被《福布斯》杂志描述为“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登上《福布斯》杂志的本土企业家。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等待了整整50年。
马云上榜之后,曾在中国内地引起一阵“福布斯风波”:有人说,是《福布斯》的记者被他制造的假象迷惑了;有人说,他是花重金买来的虚名……
谣言在令人赞叹的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那一期的《福布斯》杂志,除了破天荒地把马云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搬上封面以外,还从全球25类1000多家电子交易市场中选出做得最好的B2B企业,而马云的阿里巴巴被评为综合类B2B网站的第一名。此后,阿里巴巴连续7次被这家老牌财经媒体评为全球最佳B2B站点。
而这个被形容为“颧骨深凹”、“头发扭曲”、“长相怪异”、“顽童模样”的中国企业家马云,是在香港的大街闲逛时,无意中从地摊上发现自己上了杂志封面。之后,他“如梦初醒”地说:“直到看了这期《福布斯》,我才知道自己原来有那么丑。”
马云的“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与容貌成反比”这句话真可谓是语出惊人。以至于后来在《对话》栏目中主持人在与马云交流时,调侃地说:“当时这句话一说出来,我看到很多人马上低下了头我在猜他们肯定在埋怨,自己父母亲怎么把自己生得那么英俊。”
马云并不“客气”,说:“对,现在已经不太有人说自己长得帅了。我这次在欧洲也刚回来,在欧洲有人好像也看见这个东西,然后所有人都说你觉得我长得丑不丑。”
当主持人请马云在《对话》现场来恰如其分地评价一下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容貌时,马云说:“好,好,交流,交流,反正我一直觉得我自己给很多人有很多信心,长得丑没关系,你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不断地去学习。然后,一般说长得漂亮的人本钱多了,不愿意做学习上的投资。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没办法,只能多努力一点。”
商道智慧
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人是否有才华,是否成功与其相貌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每个人的相貌自降生之日起就已经不可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思想和学识。从马云的“硬件”来看,他“又矮、又瘦、又难看”,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做成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因为他有着相当厉害的“软件”——永不放弃的精神,卓而不群的才华……
为了学习,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马云语录
“只要给我机会说英语,别人怎么说都不重要!”
“在和这些外国人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外国人的想法和我受到的教育有很大不同,让我了解到外面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精彩解读
马云在上学期间,由于他经常为同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的勇敢逐渐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到了期末,班里评三好学生时,他本以为以自己评个“三好”绝对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连候选资格都被无情剥夺了:全班竟没一人提名他。
马云在震惊之余,倍感失落。就在此时,有一个来自西安的女孩子突然起身离开座位,大步快速走到讲桌前,抓起黑板擦,拍案而呼:“我选马云!”
那女孩大义凛然般的举动,让少年马云深受感动。那女孩的大胆举动着实让他刮目相看、敬佩三分。相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能不能评上三好学生,早已经微不足道了。直到今天,马云仍记得那个西安女孩的名字。
马云的少年时期正处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之间,那时也正值中国实行改革,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纷纷涌入这片古老的东方圣土:他们游览故宫、长城这样的名胜古迹,参观上海外滩、东方明珠这些近现代的宏伟景观……当然,在这中间,拥有西湖和雷峰塔的“人间天堂”杭州也成了很多外国游客的必游之地。
这样一来就给喜欢英语的马云带来了机会。于是,在西湖边,每当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马云就主动凑上去和人家练几句,还经常免费给老外充当导游,骑着自行车带着他们围着杭州城满大街跑……疯狂英语的创始者李阳说过,中国人学英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怕”字——怕丢脸而不敢说,怕丢脸而不敢大声说。而马云的优点恰恰是不怕出丑,不怕被人嘲讽,也不怕遭人白眼,他只有一个信念:“只要给我机会说英语,别人怎么说都不重要!”
由于马云经常给外国游客做导游,练英语,他的英语口语越来越流利,有时候连老外都以为这个小朋友是从欧美回来的归国“小华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云就这样孜孜不倦地苦练英语,这个昔日的“差生”竟然成了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英语奇才。
经常出去做导游,找老外练口语,不仅让马云练就了过硬的“真功夫”,更让他在小小年纪就打下了广泛的人脉基础,并不断冲击着这个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据马云后来回忆,“在和这些外国人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外国人的想法和我受到的教育有很大不同,让我了解到外面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1979年的一天,15岁的马云在杭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门口结识了一对来杭州旅游的澳大利亚夫妇。那对夫妇非常喜欢这个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他们跑遍杭州城的中国少年,喜欢马云的韧劲、乐观、刻苦。后来,在那对夫妇回国以后,马云还一直和他们保持着长期的通信往来,他们“几乎每个礼拜通一次信”,成为那个时代的“笔友”。
商道智慧
就像很多人学不好英语,是因为不敢跟别人说英语,怕别人嘲讽一样,当我们在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怕”字——怕丢脸而不敢说,自己明明不知道怕丢脸而不敢问别人。这样最终只能是害了自己,学问,学问,不懂就得用心大胆地学,不懂就要虚心大胆地问。
世界上没人能完全影响你
马云语录
“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影响你,重要的是你能从每一个影响过你的人身上找到各种机会,然后不断学习,从而反过来影响别人。”
精彩解读
第一次高考失败又因长相不好而联系工作遭拒的马云只好去寻找那些不要求长相好看只要求有力气就行的活儿干。通过父亲的关系,他找到了《山海经》《东海》《江南》等杂志社,为他们打零工。于是,在烈日下,在风雨中,杭州城里又多一个18岁的瘦弱少年,肩上披着个比他身子短不了多少的大毛巾,一边擦汗,一边用力蹬着那笨重的三轮车,沿着那崎岖不平的小路,缓缓而行……
有一天,在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时,他蹬着三轮车来到了数十里之外的金华。就是在金华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他捡到一本让自己从此之后爱不释手的书——著名作家路遥写的《人生》。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知识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在他向理想靠近一步的时候,定会有一种东西横在他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人生》给了马云深深地触动。主人公高加林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让刚刚经历一场人生“滑铁卢”的少年马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练。用一首多年以后马云经常唱的歌曲来表达,那就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再回首,马云常常感慨: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毫无疑问,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他们都会对自己人生的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求学时,在遭受冷嘲热讽的屈辱岁月,是那位女地理老师的一番激励,让这个数学“弱智”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尽人皆知的英语“神童”;在那个青涩的童真年代,是《人生》的启迪,是《排球女将》的鼓舞,是“小鹿纯子”永远如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激发了少年马云的坚韧斗志,在那没有硝烟的考场上坚持奋斗,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马云在谈到他人对自己的影响时说道:“我觉得影响我的人挺多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影响我:路遥的《人生》影响过我,金庸的《笑傲江湖》影响过我,《阿甘正传》里面简单的阿甘影响过我,《排球女将》中的小鹿纯子影响过我,还有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他们都影响过我。但是,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影响你,重要的是你能从每一个影响过你的人身上找到各种机会,然后不断学习,从而反过来影响别人。”
商道智慧
在人的一生当中,没有谁会一帆风顺。现实的情况是都会经历很多挫折、失败和痛苦。有时候现实也的确是非常残酷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就要看谁的意志更顽强,更坚韧。成功属于那些能够坚持自己梦想的人。
我不希望大家都喜欢我
马云语录
“我不希望大家都喜欢我,这也不可能。当人们都反对我时,不是一件坏事。我讨厌中庸。”
精彩解读
就在马云参加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绩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老师的这句话惹恼了马云。
马云在余老师话语落下的第三天准时参加了他一生中的第三次高考。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了79分。
79分的成绩在别人眼中是比较可怜的,但是按马云的话说,“是运用了独门武功才过去的”。那时候他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
把数学题用文科方法做的,也许除了马云再找不到第二个。据说当时高考数学的选择题马云也做得非常有技巧,因为他把选择题的题型也做了分类,最后歪打正着,那次考试终于及格,让许多同学刮目相看。
数学老师这一句“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的话刺激得马云在考场上使出了“独门”武功,结果考出了对马云来说是破天荒的79分的“高分”。
不过即使是马云数学考了79分,但依然没有上大学本科分数的“资本”——他的综合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
或许是马云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大学连考三年的马云由于同专业招生人数未满,历经辛苦之后终于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个不大不小的便宜。
也不知那位余老师当初与马云打那个赌究竟是出于善意的鞭策还是对马云的“不争气”实在忍无可忍,不过这一次马云真的走出了泥沼,走向了通往大学的光明之路。
对于别人的反对和质疑,马云表现得非常大度和宽容,他说:“对于我们这类人,欣赏我们的非常欣赏,讨厌我们的极其讨厌。我不希望大家都喜欢我,这也不可能。当人们都反对我时,不是一件坏事。我讨厌中庸。”正是对“度”把握不同,承受度存在差异,导致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对此,马云说:“可能你的承受度是2000万,他的承受度是3000万,而我的是两个亿。”
正是因为对于“度”有一个恰当的把握,因此一向被认为“狂妄”的马云,还有其极为谦卑一面。马云总会谦虚地给比自己年轻的人以忠告:“我是个很笨的人,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我想,如果连我都能够创业成功了,那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功……”
马云也并不掩饰他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甚至还想等他淡出“江湖”之际出一本书,叫《阿里巴巴和一千零一个错误》,来帮助那些准备创业的人和正在创业的人避免犯阿里巴巴所犯过的错误。
商道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听别人赞美自己的话,而很少有人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也正是由于这一点,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别人的指责甚至是刺激性的话是客观地反映了自身不足的,而且当我们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有了足够重视的时候,那么这将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大学期间荣当双“主席”
马云语录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
精彩解读
很多商界名人都师出名门,都经历过美妙而难忘的大学生活。盛大网络CEO陈天桥凭借“上海市优秀标兵”提前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分众传媒董事长兼CEO江南春只是因为一篇获奖作文便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与许多功成名就的商界才俊不同的是,马云的大学之旅异常艰辛。
马云和其他梦想学业有成的年轻人一样,向往着象牙塔的那一片净土。但由于马云的数学成绩“奇差”,他考过三次大学,两次落榜。
马云在第一次高考落榜后,蹬过三轮车,跑过小生意,还曾去酒店应聘服务生(因长得不好被拒)。如此几经辗转之后,马云才重新参加高考。
“有志者,事竟成”,在经历了诸多坎坷和风风雨雨之后,马云最终还是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绚丽的彩虹。成名之后的马云从不回避失败,相反还总喜欢拿当年三次高考自我调侃说“可以帮助成绩不好的人找回信心”。
在经历了三次高考之后,20岁的马云终于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虽然高考了三次,但马云进的大学并不是什么名牌学校,只是非常普通的杭州师范学院。马云学的是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是马云最适合最喜欢的专业。他的口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大学四年如鱼得水,一帆风顺,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了学生会主席。
大学里的马云,英语成绩非常出色,不用怎么学习就能稳坐英语专业的前五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时候的马云并不热衷于学业,而是在学生会中混得非常有名气,以至于临近的学校中,一些活跃的男生都认识他。时隔不久,马云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对于一个二流高校的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
事隔数年,马云回忆起大学的生活说:“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
商道智慧
那些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以马云为例,虽然他上学时成绩并不突出,但他有很强的活动能力,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心、有恒心,因此他取得了比那些上学时成绩优秀的同龄人高很多的成就。由此我们说,无论是培养学生还是任用人才都应该从整体上来看一个人,不要仅从某一方面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
上台一开口收都收不住
马云语录
马云这样解释自己出众的口才:“这两下子主要是当年教书的时候练出来的,现在上台从来不备草稿,一开口收都收不住。”
精彩解读
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教师讲英语那段时间,他在英语课上经常会给大家讲一些课堂之外的东西,而且讲得栩栩如生,以至于到后来很多学生干脆为了听他的演讲而逃课(其他老师的课)。
如此一来,当时他的很多同事都对他有些意见,私下里纷纷调课,尽量避开与马云在同一时间上课。同事们经常这样跟马云诉苦:“你那边是门庭若市、熙熙攘攘,我们这里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时至今日,在国内互联网圈内,马云的能言是出了名的。创办阿里巴巴之后,一直在国内土生土长的马云可以很轻松地在欧美向海外用户作精彩演讲,“水平丝毫不差于国内演讲”。大家都交口称赞马云的演讲口才,而据马云自己的解释是:“这两下子主要是当年教书的时候练出来的,现在上台从来不备草稿,一开口收都收不住。”
马云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然而他的骨子里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也不可能安于一辈子做个围着三尺讲台转的教师。做教师的确是个很伟大的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马云觉得,“年纪太轻当老师不好,没有生活经验。”
不安分的马云便开始想办法“折腾”了。他很快就发起了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他自己还经常带领学生到那里“布道”,目的是把这种学习精神发扬光大,推广“全民学英语”的运动。
马云对自己的老师很有感情,他们退休了之后,整日赋闲在家,不仅心理上感到莫大的寂寞和失落,而且经济上也很拮据。
于是,细心的马云开始思考一个事情:能不能在杭州市成立一个专业的翻译机构呢?如此一来,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让那些老师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马云不像中国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马云一旦想做一件事,那是一定要做成了才肯罢休的。
说干就干,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历程中,不是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页,却是马云试水商海迈出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教书期间,收入微薄的马云却花“巨资”买了一套房子。那时候,像马云这样的穷教师,并没有太多闲钱,所以多数老师会选择住在教师宿舍。而当时的马云却出人意料地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拼拼凑凑借了钱,在离学校不远处买下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买这套房子所花的钱,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看来,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随着教师福利的改善,当同事们几年后也都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之后,马云又把原先那套房子卖了,在西湖区文华路买了一套接近200平方米的房子,这就是日后常被人们提到的阿里巴巴创业基地——湖畔花园。
精明的马云似乎天生就有种敏锐的商业嗅觉,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人会有在房子上“做文章”这种想法,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骤然升温也是五六个年头之后,而马云却独具慧眼地做了一次不动产投资。若干年后,谈起当年的购房心得,马云颇有感触:“如果要我投资房产,我不会投资那些流行的房型。比如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相反,如果我要投资,我会选择一些比现在流行面积大一点的房子,比如当时的湖畔花园,那是比三室一厅要大一点的别墅,这样我就永远站在时代前面。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把现在的这套抛掉,去买个更好的。”
商道智慧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有能力拿1万元月薪的人肯定不愿意窝在一个只能给他1000元薪水的公司里。同理,一个真正优秀且胸怀远大的人也绝不会总是在原地踏步。他会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展示自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才能让人知道他真的是英雄。才华出众的马云自寻用武之地,结果他成了互联网世界里家喻户晓的“英雄”。
泪别北京,慷慨南下
马云语录
“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精彩解读
当马云决定放弃与中国外经贸部的合作,回杭州重新创业时,很多人心里都不是滋味。虽然在马云宣布回家时,无人落泪,但当真要起身告别京城时,还是有人哭了,毕竟这里有他们难忘的岁月,有他们首创的事业。团队中有些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在北京干得好好的,却要选择离开呢?
告别宴会上,大家竟喝起了北京的二锅头,许多人都喝得半醉,席间弥漫着无奈和沮丧,也洋溢着坚毅和希冀。不知是谁带头,大家一起含泪唱起了《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掉所有的痛,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此时此刻,这个志存高远、雄心未死的团队之所以选择了这首歌,是在共勉,大家通过这首歌传递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绝不放弃。五年以后,阿里巴巴首战告捷,在五周年庆典的大礼堂里,二千多名热血沸腾的阿里巴巴员工又唱起了这首歌。我们能够想象站在前排的那些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老歌重唱,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宴会上,大家一起唱这首歌时,许多人潸然泪下。楼文胜看见马云也在抹眼泪,但事后马云对此予以否认。
当宴会散了,天色已晚。大家推门出来时,外面大雪纷飞。喝多了的谢世煌坐在路边的便道上,突然号啕大哭。如烟往事一幕幕重现眼前:杭州创业,泪别黄页,北京创业,又要泪别北京。“从1995年闯到1998年,该收获了,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个样子?还是这么迷茫?还是不知道路在何方?”谢世煌旁若无人地动情大哭。这时一位北京老大妈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别哭了,好姑娘多的是。”
临行前,马云和他的团队一行8人去爬长城。这是他们第一次上长城,因为在北京这一年多时间里,生活是两点一线,根本没有时间游玩。
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爬上了长城的这支团队还不能称其为好汉,但他们发誓要成为好汉!
现在谁也记不清当时他们在长城上喊了些什么吹了些什么,只有马云的一句话,至今仍回荡在他们耳侧,萦绕在他们心中:“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如果1995年开始的中国黄页是第一次创业,如果1997年底开始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第二次创业,那么1999年初开始的阿里巴巴应该是马云和他的团队的第三次创业。但有人认为,第二次不能算创业而只能算加盟,尽管那几个网站都是马云他们亲手做的,因为那是官方的公司,所以不能算作自己的公司。
如果此说成立,阿里巴巴就是二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创建中国黄页时,马云提出的口号是:打造真正的雅虎。第二次创业创建阿里巴巴时,马云提出的口号是: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后来又演变为做世界10大网站之一。两个口号都很狂,也都很激动人心。
一开始就高扬理想主义的大旗是两次创业的共同特征。另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起步艰难。第一次是10万元资金3个人,四处碰壁,四处奔波……第二次是50万元18个人,陋室箪食,彻夜苦战……
马云的北京团队是陆续返杭的。
张英和蒋芳于1998年圣诞节前先行返杭。装修房子,添置家具。张英从家里找来地毯和窗帘,又找来一个烧油的取暖器和几件旧桌椅。一切因陋就简。
对于一个网络公司来说,办公室的关键设备当然是电脑。于是购买电脑的重任就落在了负责财务的谢世煌身上。小谢揣着大家凑来的两万多元,来到电脑市场;但他不敢当场现钱交易,非把电脑商拉到宾馆交易才买下了两台。
电脑安上后,绰号宝宝的周越红一人从北京杀回来,开始开发“alibabaonline.com”的页面。
以后,北京人马陆续返杭。孙彤宇是1999年1月9日回来的,那时办公室里还空空荡荡,里面只有三四个人在工作。春节前,大部队都已撤回。留在北京善后的谢世煌是最后一个回来的,他回来时已是1999年的3月了。
商道智慧
人生有很多味道,不可能一味的“香”或一味的“甜”,它也会有苦涩和酸楚。人生的天空也有变化,不可能总是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也会有乌云密布,风雨交加的时候。当人生遭遇了苦难,我们还要有昂扬的斗志。马云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就是靠着“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这样的豪情创造了阿里巴巴日后的辉煌。
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马云语录
“在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这次为国家工作,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精彩解读
马云经历了与杭州电信以及中国外经贸部的合作及最终的“分手”。这两次失败的经历对马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失败带给了他许多的思考。正如歌中所唱:
尽管血还在流,用烈酒冲洗伤口,
用刺痛提醒自己绝不再有任何失手,
我还要战斗,这就是我生存的理由。
我等了太久是为笑到最后,
这场战局早已被我看透,
你居功自傲的武器也已经生锈,
现在是时候该我出手。
我等了太久就是为了要笑到最后,
你不用找借口,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
拿什么跟我斗。
1997年,在马云远走北京加盟中国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一年里,马云和他的团队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马云先后为外经贸部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招商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在外经贸部的经历,使马云的层次又有了一次飞跃。
马云甚至坦言:“在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这次为国家工作,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不难想象,创业前期的失败令马云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压力,但从海博翻译社到中国黄页,再到中国外经贸部,经历了诸多坎坷和风浪的马云,在现实面前没有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相反,马云显得越发沉稳和坚强。
1999年2月,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在新加坡召开。由于马云在中国外经贸部做网站已经使他在互联网界小有名气,所以他有幸受到了大会的邀请。
尽管大会美其名曰亚洲大会,但受邀的与会人员中,真正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却只有寥寥数人。走进会场,放眼望去,大多都是金发碧眼高鼻子的欧美人。老外们所谈的自然是欧美式的电子商务,他们讲eBay,讲亚马逊,而在台下认真聆听的马云不禁暗暗地思考。
当轮到马云发言时,他没有片刻犹豫,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这已不知是马云第几次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但10岁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马云的很多“狂言”,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经常会一个人想很久,我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商道智慧
成功是一种心态,心态又是个人的选择。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会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尽管马云在创业前期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失败,但他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而且他能够理性和客观地去分析所经历的失败给他的事业所带来的积极因素。这也就是说,每次当马云跌倒的时候,他都会顺手抓起些东西,正是他抓起的这些东西为日后他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人生就是魔方——史玉柱谈人生
人生就是“魔方”,是色彩斑斓还是暗淡无光,全靠自己的一双手。
今天咱们就论个长短
史玉柱语录:
我就是不服气,今天咱们就论个长短。
精彩解读:
这句和很“牛”的话,是史玉柱在上大学时,跟一位上海籍的舍友说的。
了解史玉柱性格的人,都知道他直爽,不矫情,不做作。回想大学时代,最令史玉柱难忘的是一罐正宗的湖南朝天辣椒引发的一场“赌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出史玉柱的个性十足。
有一天,史玉柱忽发奇想地对寝室里的一位上海籍贯同学说:“你们上海人总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中的佼佼者,高于全国各地的人。我就是不服气,今天咱们就论个长短。”
旁边的上海籍同学就问道:“怎么个论法?”
史玉柱毫不犹豫地说:“打赌吃辣椒!”
辣椒是由一个寝室里的湖南同学带来的。俗话说得好,四川不怕辣,贵州怕不辣,湖南辣不怕。可见,湖南的辣椒辣得还是够味的。
都是同学少年时,上海同学当然不甘示弱,也不肯让步,干脆地说:“‘打赌’可以。但有个条件。在吃辣椒中间,咱俩谁也不准吃任何其他的东西。”
“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一勺我一勺,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史玉柱抢着补充了一条。
上海同学一拍桌子说:“好!一言为定。”
根据“君子协定”,最先提议的史玉柱,一马当先地撮起一勺辣椒咽下去。这一口下去,史玉柱顿时觉得五脏俱焚,嘴巴火烧火燎,想说话,却又不知道说啥好了,那滋味可真是没法形容。
就这样,经过七八个回合的较量,史玉柱以两勺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当那位上海同学奋不顾身地冲向水龙头的时候,获胜者史玉柱兴奋地抖动着双拳,但这时他也已经辣得说不出一个字来了。
“这不是在比吃辣椒,而是在比意志、比毅力、比韧性。”之后,每当谈起这件事,史玉柱就会说:“只要你豁出去了,那就是不怕辣椒,而是辣椒怕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树立必胜的信念非常重要。”
商道智慧:
做任何事情,树立必胜的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
史玉柱语录:
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
精彩解读:
中学时代的史玉柱,一改少年时的顽皮,开始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因为极具数学天赋,又发愤图强,因而成为老师重点培养的对象。事实上,史玉柱也的确没令老师们失望。他的数学成绩始终在整个年级一支独秀。
于是,1980年的高考,史玉柱毫无悬念的考上了大学——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分(满分120)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对于自己当初报数学系的原因,史玉柱谈道:
恰好中学教我们数学的老师特别喜欢陈景润,几乎每节课他都会讲陈景润是怎么攻破数学界的难题“1+1”,还逼着我们读了几遍《哥德巴赫猜想》。那时科学家的地位特别高,所以我当时特别想攻破“1+l”,这也是高考我选择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原因。
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史玉术后来回忆说:
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的难。
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他回忆说,那时候,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学生,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后,史玉柱的数学理想破灭了。
史玉柱说,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
心中理想的光辉淡去后,史玉柱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如足球、弹吉他、集邮等。
加上很是畏惧纯“每天被迫进行大脑体操训练”的数学,在大三时,史玉柱选择了计算数学。可是,当时的计算机还处于小型机时代,进机房需要换衣服换拖鞋,编程结果需要打纸带。
这些,让史玉柱只是觉得挺啰嗦,并没有感到计算机特别有用,因而对它也没特别地感兴趣。史玉柱是“硬着头皮读完了数学”的,“大学毕业时我的成绩只是中等偏下。”
到了1984年毕业,史玉柱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队。原因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听说我是学数学的,统计局就是搞数字加减的,所以,就把我分到了统计局。”“这挺荒唐。”“数学不是加减乘除,数学系主要是逻辑,是大脑体操。”
分到单位没几天,史玉柱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被通知去西安统计学院进修。这一学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进修老师有“抽样调查之父”之称,这位美国教授给大家介绍了最新的国际抽样调查方法,史玉柱发现,这其中没有一样能离开计算机。由此,他认识到了计算机的重要性。回到单位后,他说服领导并亲自南下广州,花5万块钱扛回了一台IBM的PC机。
找到新的方向之后,从小对事情就特别执著的史玉柱的生活变了个样。他天天对着电脑琢磨。也就是这时,史玉柱的数学功底开始发挥作用。当时的安徽统计局的数据处理方法仍然是采取传统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针对这一情况,史玉柱就开始自己编写分析软件,来提高统计局的工作效率。
编好之后,史玉柱又不断地完善这个软件,并且各地的统计局知道这个软件之后都纷纷开始使用这套软件,于是这套软件在全国统计系统内得到了推广。史玉柱也因工作优秀被保送到深圳大学去读研究生。
在深圳大学,看到很多国外书籍和港台关于经济方面的书,他开始相信中国将来肯定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
在深圳大学众多的讲座中,1988年,史玉柱听到了四通总经理万润南的讲座。后来,史玉柱说道:
他的讲座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他谈论四通如何创办,他的题目大意是《泥饭碗比铁饭碗更保险》,意思是,四通这个泥饭碗可以变成金饭碗。从那时起,我才有了准备创办企业的理想。
商道智慧: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我需要的是她能理解我
史玉柱语录:
我觉得妻子就应该是自己的红颜知己,她不需要多关心我,但最起码得理解我。所以,我觉得我和她走到一起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
精彩解读:
史玉柱相信自己是个孤独的人,“我是孤独的。我每天和人的交往很少。除非是约人谈什么事,谈判什么的。我平时绝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你看我办公室一般很大,为什么呢?是我平时老是在办公室里来来回回踱步,反复想一些问题。”
“我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强。我话很少,就是‘是’,‘不是’什么的。我内向,所以我喜欢和外向的人接触。外向的人谈话能力强,两个人在一起不会冷场。”
或许正是孤独造成了史玉柱的内敛,即使做事情的大起大落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个性张扬的人。
所以,史玉柱对自己的定义是“我是内敛的。我本性就是这样的。”
“做事大起大落的人,基本都是内敛的。因为内敛的人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他就会经常拼命地想。经常会异想天开,想那些古里古怪的事情。”
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史玉柱向来谈及的少,回避的多,而这一切源于他曾经一段逝去的并不成功的婚姻。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话没错,放到商业领域也是如此。那些血气方刚、腰缠万贯的年轻富豪们,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和稳定的感情、婚姻是他们事业持续走上坡路的重要条件。阿里巴巴马云的辉煌离不开妻子张英的共同铸就,盛大陈天桥的成功少不了他的妻子雒芊芊背后的汗水与功劳。
俗话说:“三十而立”。已过而立之年的史玉柱,事业春风得意,但似乎还少了些什么,与爱情“绝缘”的史玉柱如今还是唱着单身情歌,体验着真实人生的残缺……
早在大学时期,史玉柱虽然算不上风流倜傥,但系足球队主力球员的身份,加之经常脱口而出的幽默话语和弹得一手好吉他,也使得他成为众多女生追逐的对象。
大学是酝酿爱情的绝佳场所,可是,史玉柱的大学感情经历几近空白。为什么呢?“可能是我将太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足球啊什么上去了吧,那时对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多考虑。”史玉柱对此解释。
大学毕业后,回到安徽的史玉柱在父母的安排下史玉柱结婚了。再后来,有一天,史玉柱决定辞职、下海,去深圳闯荡。他的妻子跟随来到深圳,屈居于一所临时租住的住房里。
为了能够不断地超越和领导技术潮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史玉柱和他的同伴开始了第二代汉卡的研发工作。封闭开发让史玉柱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一年之中,除了电脑,就是方便面相伴。经过将近150个昏天黑地,150个日日夜夜,伴着20箱方便面的支撑,在精疲力尽的时候,他们终于成功了。
当史玉柱兴高采烈,满怀喜悦地带着比M-6401功能更齐备、质量更可靠的M-6402汉卡走出深圳大学,一路小跑地回到深圳的临时住所,推开位于安宝大厦家里的大门时,史玉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临时的“家”里一片狼籍,先前和妻子一起购置的简易家具全不见了,房间里空无一物,迎接他的仅仅是不辞而别的妻子留下一张字条。
一曲终了人已散,谢幕的舞台只留下史玉柱一个人站在那里。选择了离去这样一条路,或许史玉柱的妻子更为看重的是个人的感受。或许正是因为史玉柱给不了她期望中最基本的关怀,才致使这个女人在此之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史玉柱。
“我觉得妻子就应该是自己的红颜知己,她不需要多关心我,但最起码得理解我”。史玉柱说。“所以,我觉得我和她走到一起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
“我们彼此想法相差太远。她是一个安于过小日子的女人,需要的是平静和安全感,但那个时候我显然无法满足她的要求。所以,或许对我们俩来说,离婚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有人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注重精神的女人,一种是注重物质的女人。和注重精神的女人在一起,你可以没有家财万贯,但你必须一心一意地爱她,并且无时不刻地表现出你对她的重视和关心;而和注重物质的女人在一起,你要做的是必须努力地挣钱,满足她的虚荣心和无穷无尽的物质欲望,也许你在身体上很累,但在精神上你却了无负担,因为这类女人往往最不在乎的就是这一点。然而,这类代价昂贵的爱情却并非所有人都消费得起。
大概史玉柱的妻子属于前者吧!完全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妻子、不知不觉中冷淡了妻子是史玉柱这段并不完整的婚姻的最好注解。
经过了两次近乎“集中营式的生活”,史玉柱带着他的第二个创新成果冲出江湖,并且抵御了来自软件巨头金山公司的挑战,终究成长为一代巨人。
可惜的是,史玉柱曾经纯真美好的爱情也在这次艰苦卓绝的战役中被彻底打败,不得不承认,英雄也有落寞之时。
史玉柱对此曾表示十分的懊恼,更多的却是愧疚。也许史玉柱已从这次失败的婚姻之中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从不闲着的他也明白他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性格和使命,这或许也是史玉柱至今未再婚的某种原因。
商道智慧: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史玉柱身边少了一个贤内助,却仍然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风声水起。史玉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明白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和使命,有得必有失,正所谓,英雄也落寞时,人生总有缺憾,重要的是能够认准自己的路,做想做的事。
我们真的称得上是兄弟
史玉柱语录:
陈国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我们一个宿舍,他住下铺。读书期间我们一起踢球、喝酒,我们真的称得上是兄弟啊。
精彩解读:
在史玉柱开始二次创业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史玉柱甚至艰难到没有钱给身边的人开工资。可是,令人称奇的是,就是这样的艰苦条件之下,史玉柱还拥有他的“二十几条枪”。特别是有四个人,始终任劳任怨,不离不弃。他们在后来被称作巨人的“四个火枪手”。拥有他们,是史玉柱比别人幸运的地方,也是史玉柱能够再次站起来的宝贵财富。陈国,就是“四个火枪手”之一。
史玉柱说过,他的朋友并不多。“估计20来个,且几乎全是生意场上的朋友。”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史玉柱会尤其珍视那些和他一同荣辱与共、创业至今的朋友。
提到陈国,他说,“陈国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我们一个宿舍,他住下铺。读书期间我们一起踢球、喝酒,我们真的称得上是兄弟啊。”
“他也是我最好的帮手之一。在我复出之后,他义不容辞地辞职帮我,并长期担任上海健特总裁。”
陈国和史玉柱在大学便十分要好,是史玉柱当年读大学时“睡在下铺的兄弟”,志趣相投的两人尽管随着毕业典礼的到来而各奔东西,但命运的安排却让两人在1993年的一次偶然相遇中结成事业伙伴。
1993年,陈国千里迢迢投奔史玉柱,从最早的办事员做起,后来成为上海健特公司的总经理。在巨人危难之时,陈国担负起了看护巨人烂摊子的重任,留守“革命根据地”,一直到史玉柱实行战略转移,发展新事业。
陈国对巨人其中的凄苦无疑是体会最深的。在性格上,陈国的沉稳踏实给了史玉柱许多的补充。这也是为何史玉柱安排陈国独守巨人大厦的原因。陈国后来在回忆当年孤守空旷的巨人大厦时,有种说不清楚的感慨,“当时非常无奈,都知道我们没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钱。”
这期间,最令陈国感到为难的,并不是独自一人守着空荡荡的大楼的寂寞,而是那些气势汹汹上门讨要钱款的债主们。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陈国不但顽强地坚守着阵地,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全面统计售出去的楼花,并加以存档处理。这些资料在后来便成了史玉柱还钱的重要依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被史玉柱称做最好“哥们”的陈国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生命。
“2002年,我在兰州开会,突然接到了上海的电话,说陈国总裁出车祸了,我当场就蒙了,嘴里喃喃着,‘不可能吧’。”
“会也不开了,我连夜飞回上海,回去之后人已经不行了,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仅次于巨人倒掉的打击,打击很大,全公司把业务都停掉处理后事,那是一种痛失左右手的伤痛。每年清明,我和公司的高层都要去给他扫墓祭奠。现在我对车的要求很高,坐SUV为主。另外加了一条规定,干部离开上海禁止自己驾车。”
好兄弟陈国的离去,成了史玉柱心中永远的痛。
商道智慧: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珍贵而永恒的。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互相理解、信赖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即使只有一两个,那也将是人生巨大的财富,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不朽力量与最大的欢乐。
没有顾虑什么都放得开
史玉柱语录:
下都下来了,以后还有什么要顾虑的时候就会想,这条命都是白捡的了,所以一下子就放得特别开。在管理、营销各个方面再没有任何条条框框。
精彩解读:
王石爱好登山,他曾说,面对大自然时,人是非常渺小的。人们往往认为登山是征服了高山。其实人不可能征服高山,只是登山会使人们获益良多,会引发你从哲学角度去面对生死。
在给巨人大厦做了“人工呼吸”也救不活之后,史玉柱突然松了一口。制定好了脑白金的计划后,他把工作一布置,就闲了下来。
利用接下来没事干的一个月,史玉柱去了一个一直很想去,但是由于过去工作很忙而一直没有去的地方——西藏。他要实现自己一直没有时间实现的梦想,登上珠穆朗玛峰。
西藏,一直以来被西方人视为“神秘的难以进入的地方”,无论是它的藏传佛教还是那些看起来难以理解的仪式,向来都被人们认为是神圣的。
珠穆朗玛峰峰——世界第一高峰,终年积雪。根据规定,珠穆朗玛峰从5300米往上是不准随便去的;要上的话就必须要雇当地的导游,因为上面很危险。但是雇一个导游要800元钱,史玉柱想当时自己的经济情况并不好,所以就没有雇导游。结果,史玉柱在这次攀登中,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他带着三个创业伙伴一起上山了。一路上风光旖旎,在这样的高度,身处气势磅礴景观之中,史玉柱放下心中的一切,得到了与大自然心灵相通的那份难得的宁静与释然。
但是,不幸的是,就在下午他们准备下山的时候,史玉柱发现背去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史玉柱不愿意拖累大家,他对其他的3个伙伴说:“你们回去吧,我的体力已经耗光了,又缺氧,一步路都走不动了。”更糟糕的是,后来他们竟在冰川里面迷路了。
那时候,天快黑了,气温只有零下二三十度。大家都知道,只要天一黑,他们肯定要被冻死。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独自离开。
也许是上苍特意要给史玉柱的一个生命的暗示和一次命运的恩赐,最终他们幸运的找到了一条路。三个人把史玉柱拖到了路上,然后一起下了山。
回到营地史玉柱才知道,他们上山的那条路是著名的禁区,皑皑白雪下面埋藏着像马蜂窝一样的冰窟窿,深达几米、几十米、几百米。
直到现在,回顾当时的情形,史玉柱依旧历历在目,“下来之后感觉到,我已经死了,”史玉柱说,“确实我是捡了一条命回来。”
以后谈到这次的冒险攀登,史玉柱表示他从来没有后怕过。他说:“下都下来了,以后还有什么要顾虑的时候就会想,这条命都是白捡的了,所以一下子就放得特别开。在管理、营销各个方面再没有任何条条框框。”
经过短短十年,史玉柱不仅清偿了债务,还迅速完成了新的资本积累,为后来的进军网络市场铺平了道路。
商道智慧:
在一定的时候,固步自封是我们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所在。打破心中的一些条条框框,跳出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可能会找到解决的新途径。
从毛泽东的书中学到东西
史玉柱语录:
毛泽东的书我挺爱看的,不过我最爱看毛泽东在1949年之前的,包括解放战争之前、红军时候的一些书,我觉得从里面能学到很多东西。
精彩解读:
有人总结说,成功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的好学。《宗教史》让宁高宁感悟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的内涵,《光荣与梦想》使王石联想到公司生产模式的转型。
史玉柱爱读书。但是,在史玉柱偌大的书架上只有两种书:研究伟人的和研究战争的。史玉柱特别崇拜毛泽东,并热衷于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可以说,史玉柱是一个著名的学毛标兵。
有一段时间,史玉柱特别爱看中共党史,研究1921年共产党怎么样,井冈山时期怎么样,长征路是怎么走的。他说,我觉得研究毛泽东的历程和他的发展,研究共产党从不成熟到成熟,从小到大的一个过程,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史玉柱特别关注毛泽东1949年之前的军事、战略等方面的谋略,“比如毛主席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应该好好用,王明没办法领导共产党,最后历史必然选择了毛泽东。因为他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他能实事求是。”
史玉柱还说,毛泽东在瓦窑堡总结出的十大军事原则,直到解放战争不也还在用吗?他要求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对企业来说也是这样。
战略上可以处于劣势,但战术上一定要处于优势。具体到一场战役上,一定要3倍、5倍于敌人的优势兵力。这就是史玉柱在《毛泽东选集》中最难忘的语录:“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也许正是因为出于对毛泽东书籍的喜爱和对毛泽东思想的钻研,没有当过兵的史玉柱总把自己的团队当成一支“军队”来带。
他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营销策略中,这种思想带来的是让他的营销团队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管是做脑白金,还是做游戏这个市场,史玉柱认为自己在战略上可能处于劣势,但是,他绝对不能容忍自己在战术上依然处于劣势。
特别是网游,当竞争对手们在和史玉柱斗争了几个回合之后,很快就发现,史玉柱领导的团队攻击性非常强。事实上,这种攻击性是史玉柱多年营销经验的总结。
又比如,在广告方面,我们总是感觉到史玉柱的广告就是多。但他能给消费者造成这样的印象,也有“集中优势兵力”轰炸的结果。
史玉柱自己也这样说,其实他的广告也不是天天都轰炸,而往往是采用集中轰炸的手段。脑白金的广告,就采用“脉冲”形式,一年中,2月至9月初,广告量很小。每年只集中两次高潮:一是春节,一是中秋。中秋密度最大的是倒推10天,春节倒推20天,加在一起共30天。这30天,不惜血本,砸到让人烦。30天之后,让你一看到脑白金广告,就会感觉到多,而实际上已没什么广告了。
后来统计的结果显示,脑白金其实在1999年的单月销售额已经突破一个亿了。史玉柱说,“但是你看1999年、2000年、2001年,包括2002年的上半年,我连第二个产品都没推,第二个产业都没做。我就觉得毛主席的原则是对的,我集中我的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我集中攻一点,在这点没有把握,没有把握把这个城市攻下来,你别忙着打第二个城市。”
在史玉柱经历了著名的失败,“隐姓埋名”在江苏做脑白金的时候,有段时间,每天布置好工作后,就一个人开车去了偏僻的小树林,捧着毛泽东的书读一整天,中餐就用面包充饥。
对于之前的失败,史玉柱的反思是:
关于毛泽东的著作呀,我觉得我过去是没有读好,过去确实不自觉地学了些他的东西。我觉得学的都是形式上的东西。过去有的地方做的确实是形式上的。但是作为我们学习毛泽东,我觉得不应该学习他形式上的东西,因为毕竟环境不一样,对象不一样。不能学形式上的东西。我觉得应该学他思想上的东西。井岗山时期,他强调马列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现在做管理的时候,国外那套管理不能拿过来用,那套制度过来是不合适的。
我觉得不应该学习形式上的东西,不管是毛泽东的东西也好,国外的一些管理制度也好。
也是经历失败之后,史玉柱在思考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了,史玉柱认为,这也还是毛泽东对他的影响:
出事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毛泽东传记和毛泽东军事文选,体会更深。毛泽东在任何战役之前,在电报里都会作几种可行性的分析,比如进军大别山,每种应对方案他都会写出来。
商道智慧:
企业领导者更应该多读书,没有时间学习只是借口。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为个人、组织的行为、习惯乃至命运增添新的源泉和活力。史玉柱从毛泽东的钻研中总结出企业管理、营销策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我就是要做中国的IBM
史玉柱语录:
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精彩解读:
中国古代便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说法,在商战中此理亦同。在深圳这个人才济济有如九牛一毛、公司遍地开花、处处林立的地方,史玉柱早已感到他很难在其中获得希望渺然出头的机会。所以,才有他后来的移师珠海。而在珠海所受到的礼遇,更是为史玉柱的自信心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从创立巨人的那一刻开始,史玉柱就有着很强的“巨人情结”。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全名是“珠海巨人新技术”,注册资金200万,员工15人。史玉柱这样解释公司的名称:
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到了1992年,巨人公司的M—6403汉卡卖出了2.8万套,实现利润3500万元。公司员工很快发展到200多人,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4岁,97%的人是研究生和大学生。员工平均年龄小而平均学历水平高,这也成为史玉柱当时最值得夸耀的事情之一。
然而,成为“巨人”的道路并不平坦。1997年,多元化经营使史玉柱陷入困境。他的“珠海巨人”最困难的时候,逼债的人群整天堵着公司的大门,史玉柱一夜之间成为“中国首穷”。
史玉柱失败之后,“巨人”名号一直没有再大规模使用。但是,对于“巨人”这个品牌,史玉柱说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
2000年,史玉柱依靠脑白金重出江湖,并悄悄将公司注册为“上海健特”。“这是巨人的英文发音”,史玉柱这样解释道。
史玉柱一一直在等待机会。直到推出《巨人》游戏的后,史玉柱终于给公司更名了。2007年9月21日,史玉柱宣布启动旗下第二款大型网络游戏《巨人》两个版本同时内测。并且他表示,随着《巨人》的启动,上海征途也将更名为“巨人公司”。
2007年10月11日,史玉柱将主营游戏的上海征途网络有限公司改成一个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上海巨人网络有限公司。至于为何要更名,史玉柱作出了解释:
巨人的名字我在投资领域一直在用,投资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的上海健特,就是巨人投资公司的合资子公司,IT领域一直没有用。当年是在IT起来的,(虽然)倒下去了,(但)这个情结(还)是有的。现在认为在IT这块初步成功了,所以又可以用“巨人”了。毕竟是人生的第一个公司,有感情在里头。
史玉柱进入网络游戏行业,开发首款游戏《征途》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同类网游排名第一的产品。史玉柱的“新巨人”已经站立起来。
“虽然保健品帮助我们重新站起来,但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属于IT行业,我们也一直希望能回归到IT领域中来。”史玉柱说。他对巨人的信心一方面来源于《征途》所取得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源于对新游戏《巨人》的自信。
我过去心里特别自信,现在不是那样了。我变得老是怀疑自己,但骨子里的确自信。
史玉柱表示:从商业价值上,更名未必是完全理智的行为,更多的是从个人感情的角度考虑。
因为巨人给大家(留下的)是一个失败的印象,“哦,巨人,是个失败过的东西,谁知道它哪天会不会再失败”,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你要说联想,大家会觉得,很坚实啊。但一说巨人,说不定哪天又倒了。
我不用巨人,只要我说史玉柱,别人还会说你是巨人,所以,与其这样,何必呢。因为我觉得巨人毕竟它是一个经营上的失误。一个公司,一个群体,它进入了波折之后,如果能再起来,这是一件好事。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以其高调的姿态在纽交所上市。其上市时间也给人以猜想,“11·1”,上市的日期中出现了三个“1”,蕴涵了史玉柱的“巨人情结”及对第一的企望与追求。
史玉柱常常对他的部下讲述中国古代神话“夸父逐日”的故事。他认为“巨人”就是今天为中国电脑业奋不顾身的夸父。
“我想,巨人现象的核心是一种精神,是一群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选择的事业并为这种追求不顾一切的拼搏精神,是追逐太阳的精神。”
商道智慧:
遇到困难,要相信自己会有成功的那天。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到最后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不是低估能力有多强,而是看你的信念是不是够坚强,有必胜的信念作为精神支柱,一定能成功。
我十一年做了三件事
史玉柱语录:
我十一年做了三件事。
精彩解读:
在网商大会上,史玉柱和马云终于一起出现在众人面前。与马云的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相比,史玉柱讲话直接许多,他甚至告诉记者,“我不知道中小企业怎么过冬,我跟他们很遥远。”“银行贷款是很难的,你们不要相信他们银行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公开讲的都是空话”。
当王利芬误把史玉柱当作“乡下长大的孩子”介绍给大家,他立即反驳说:“我怎么可能是在乡下长大的,好歹我爸也是在公安局工作的。”
顾建兵在台下频频摇头,同样出身媒体的他感慨:“看,我们老史就是这样,他讲的每一句话都能给你们拉一条标题。”
史玉柱身边的人都习惯管他叫“老史”,在《福布斯》上榜的中国网络富豪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英文名字的中国富豪。
如果是不知道详情的人,乍一看起来,面前这个人就是这样地普通,丝毫没有特别之处。十年多的时间,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过法。在这十一年的时间里,史玉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史玉柱说:“我十一年做了三件事。”
1997年的时候,也就是十一年前,我首先想到的是生存问题。
第一,自己要活下来;第二,赚点钱把债还掉,成为一个自由人。当时的追求非常低,在企业家里处于追求温饱的阶层:活下来,首先能养得起员工,工资发得出去,公司的日常开销够用。这是第一个阶段。
后来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很快就达到,生存问题两个月就解决了。再然后用了两年的时间,赚的钱就够还珠海的债务了。实际上从2000年起我就开始还债了,我们先还香港的债。还香港债的时候,因为人不是特别多,所以国内没有人注意。那时我直接到香港跟他们谈,并且签了还款协议。2001年开始还国内的债,人数有一千多人。
这个做完之后,到2002年的时候,我开始从管理位置上退下来。我自我感觉我的团队培养得还不错。那时候规模没有现在大,人数有七八千人。这个团队运营得非常好,所以我就退下来了。
这时候我们债也还清了,现金越积越多。别人知道我们有钱,每天都有新的项目找过来。但是我特别怕犯错误,担心不该投的项目投了,企业会有问题。
于是我们团队一起研究,怎样能避免犯这个错误,因为当时我们面临很多的诱惑,有很多项目非常好。最后我们决定了应该如何把这个钱花掉:第一,投在回报率高、稳定的行业;第二,安全,钱不会一下子没了,安全系数高;第三,可变现能力强,因为我们公司可能随时就要钱。
我们根据这三个条件,搜寻了很长时间,最后确定我们要去投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银行。这几个条件都能得到满足:证监会、银监会、股民、老百姓、储户都在监督,银行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性,所以安全性没问题;然后,我们预测未来十年银行业还是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第三,因为它是一个上市公司,或者是即将上市,一旦我们公司需要钱,可以在流通市场出手。所以当时我们把账上的现金都投了银行业。投完之后我们就不管投资的事情了,不像以前,有人拿项目来,我们还有专人接待。
第三件事情,进军网游。
史玉柱说,因为我在管理上参与得越来越少,开始时还参与重大决策,后来连重大决策也不参与了,没什么事,于是我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开始是业余时间玩,后来我上班时间也玩游戏。团队中的一些人对我很有意见,他们说我上班不务正业。后来我提出一个想法,如果我去做网游,那就不是不务正业了,管理层全部支持。实际上当时他们也并不看好网络游戏会怎么样,就觉得看我天天无所事事,给我找点事,反正投资也不大,两千万,从我们现金储备中拿两千万出来,对公司也没什么影响。所以就做了第三件事。
商道智慧:
创业的时候,想做什么,到底要做什么,不要受外界影响,你自己就要确定你今天就是要做这个事情。高智商并不一定能成功,重要的是要有灵活的商业头脑,能够专心地做事。
我感觉我们很“正义”
史玉柱语录:
“邪”是被人造出来的,我感觉我们很“正义”。
精彩解读:
《经济观察报》对史玉柱提问时曾说:“很多媒体无论评价你还是评价你的公司,都会说亦正亦邪”。
对此,史玉术柱回答说,“邪”是被人造出来的,我感觉我们很“正义”。
我们公司从经营上面,首先一定要做好产品。
现在媒体普遍认为脑白金保健品有问题,这是“邪”的一个理由。但是脑白金卖了十年,黄金搭档卖了八年,回头客能吃这么长时间,你说它骗人,他吃了十年还在吃,可能吗?骂脑白金,销售额并不下降,什么原因?是因为吃的人觉得非常好,黄金搭档更明显,黄金搭档就是维生素,其实也是好东西。老外的产品是给吃西餐的人设计的,我们是给吃中餐的人设计的,我们的更可取。要到网上调查,可能有人说黄金搭档是骗人的,但这个配方是国家标准配方,首先配方是科学的,不是骗人的配方;第二,我们没有偷工减料,因为制造成本很低,没必要偷工减料;第三,我们的生产为了保证质量,我都不信任中国的生产厂家,我把配方拿给了瑞士公司,他们在瑞士给我生产好了,我拿回国内分装。质量是国际一流的,凭什么说我是骗人?这是不吃的人说的,这样就形成了事实和多数人的认知有反差。至于反差是怎么形成的,一个是网络,一个是媒体。这个东西扳不回来,只要把产品卖了,消费者还在吃,你们骂我,大不了我不出门——反正我也不出门。我觉得首先是产品。
第二个就是遵纪守法。
比如和财务有关的事情我们都很谨慎,我跟公司团队交代,第一,不准偷税漏税,一般公司偷税漏税往往是老板指示下面做,我不准偷税漏税,如果有偷税漏税做假账的任何指示,或者有委托的决定下来,你们有责任拒绝执行,如果你们执行了,将来坐牢你们也跟着坐。一定要按照中国的法律来做。另外,不仅不准偷税漏税,还不准欠税,欠税不违法,但是不好。我们做得非常规范。
史玉柱说,每年过年的时候,年前我们要开一年一度的员工大会。大会上面有抽奖,一等奖五千块钱的电视机,抽中了,我告诉员工,这是要纳税的。员工第二天抱着电视机,跑到税务局说我要纳税,税务局说我们从来没有这种先例。好像查查税法的精神是该来纳税,但是不知道如何做。我们整个公司被教育成这样,我觉得这对整个国家肯定好。产品好,遵纪守法,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最主要就是纳税,纳了税,国家拿这个税可以抗震救灾,可以发展军事,可以扶贫。
再一个是让我们的员工富裕,让员工过上富裕生活。我觉得好的企业就应该做到这样。
经历过失败的史玉柱曾表示:“企业运行到现在的规模,我认为安全是第一位的,发展已不是第一位的。”
其他投资方面,史玉柱曾表示他的原则是“宁肯错过一百个机会,不投错一个项目”,除了IT和保健品,“其他坚决不投”。但是,史玉柱却成功地在金融领域投资了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并获得了巨额收益。过去四年,史玉柱陆续从冯仑、段永基等老朋友手中收购了大量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股份。目前,这两家银行股价大涨,让史玉柱成为2006年金融股牛市的最大赢家之一。
史玉柱一直在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功企业家”而努力。
商道智慧:
做人做生意都一样,第一要诀就是德。“德”就像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那么树木也就没有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