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文章,应有稿酬,这是常识。也有人不要稿酬,以示清高或别的什么,如那报刊穷,付不起稿酬,这就是表示支持了。从来还没有发表文章,不但没有稿酬,还要付稿费给编者的。这样反其道而行,真要令人叹为观止。马凡陀如果活到今天,恐怕更要大唱:“往年古怪少,今年古怪多”的《古怪歌》。
怪事出在大陆。我是从报纸上经济性的副刊看到的。料想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做一次文抄公,俾众周知。
大陆上有一项规定,学者专家如想提升,就得有学术新作,这著作得发表在够水平的刊物,然后由权威来作评定,做加薪、进级或升官的依据。学术刊物少,学术文章多,常常苦于没有用文之地,如何是好?一样得走后门。最起码的敲门砖,就是倒付稿费。
不要以为你肯出钱,就万事大吉。粥少僧多,地少人多,刊物篇幅少文章多,那又如何是好?编者与人为善,这就要广开善门,实行增加篇幅,容纳这些对编者的“有酬文章”。但上边是有规定的,刊可以增,但不能太增,更不能期期都增,有些有规定,一年只有一期可以增刊。
那又如何是好?这好办,一期就一期。一期刊物可以分为三册出,上中下三册,就像香港的《壹周刊》,一卖开三。还是不够,那就分成多册出,一、二、三、四……分册,可以无穷大,无限增加,皆大欢喜。
据说,某一个省的省级医学刊物,前年正刊刊出了论文三十五篇,增刊却有论文一百四十多篇。去年正刊还是三四十篇,增刊的论文更增加到五百多篇。
那些文章不像我这样,是抄来的。一般是字字都有来历,句句都有根据,凝聚着平日研究的心得,是有汗以至有血的。不要因为要付线才能刊登出来,就轻视它们。
也不要轻视我们的学者!谁教我们的国家是现在这个样子教人欲哭无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