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78

第78章 麻花店女老板:开公司就像生孩子

做生意是人生财富的开始,更是未来的开始。然而,为什么有的生意是成功的,有的生意是失败的?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失败的教训在哪里?这些都是商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也是企业管理必须懂得的。不要小看小生意和小生意人,任何大生意都是小生意成长来的,而这成长靠的是什么?从根源上说,靠的是经营小生意的大品格。有了经商的品格,就拥有了不竭的财富源泉和生意升级的动力。

在商战中拼搏的人,必须用智慧、韬略、胸怀等等把自己武装起来,坚忍不拔地付诸行动,总有一天,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商人。

她曾是山东省招远县一名普通的农家女,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创业,一年时间拼下百万家业。这个人就是刘伟红。

用诚心学拧麻花

刘伟红初中毕业就开始做生意。她在招远县开过裁缝店,卖过服装、化妆品。2001年,她随丈夫潘洪成来到了烟台。当时,丈夫事业如日中天,在东郊买了别墅。女儿刚出生不久,她专心照顾女儿,没有做别的事。一次她随丈夫去东北探亲,拜访一个做面食的亲戚,这个亲戚麻花卖得特别好。但刘伟红尝过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自己肯定可以做得比这更好吃,她想,人们吃麻花主要是图卫生、方便,对于大街上卖的麻花来说,人们看不到它的制作过程,对麻花的卫生状况不放心。如果把麻花放进专卖店里,让顾客从橱窗看到整个加工过程,肯定受欢迎。

性急的刘伟红一回到烟台,就向面点师傅求教。用学来的技术加上自己的反复试验,刘伟红做出来的麻花味道相当不错,但她还是觉得不够理想,决定去北京寻找专家研究配方。

终于,凭借自己的诚心,她求来了做麻花的配方。有配方了,店怎么开?怎么才能销出去?怎么进行经营管理?初中毕业的她到书店找了不少经营方面的书来看,从书本上研究肯德基、麦当劳和国内著名中餐连锁店的经营方式。

开业当天排长队

2004年3月,在丈夫及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满腹辛酸的刘伟红在烟台大学附近的莱山菜市场上,开出了凝聚着她梦想的第一家麻花店,取名弘祥。开店伊始,她决定走低价路线,以量取胜。

但是由于刘伟红的用料考究,成本远远高于普通麻花,别人卖食品对半赚,她却将利润设定为每根赚两毛钱,打出了1元1根,买三赠一,买五赠二的招牌。小店的店面整洁、明亮,10多个员工身着统一服装,令人耳目一新。

麻花也能进专卖店?第一天开业,许多人抱着好奇的态度来看热闹。不一会儿,窗前竟然排起了长队。开业当天就卖出了4000多根,到晚上9点钟才勉强关上门。第二天,人更多,队伍最长的时候排了八九十人。排队的事情让刘伟红伤透了脑筋:排到别人家门口,挡了人家生意;排到路上,又堵了交通。

第一个店,成功了

吃麻花要排队,这让刘伟红的生意很快在烟台有了口碑,不少人找上门来希望加盟。2004年4月份,刘伟红拿到第一个加盟店的9000元钱,她高兴得睡不着觉,把钱放在枕头边,她跟老公说:你看,我的第一个店,成功了。

5月的一天,一个浙江商人开出50万元的高价,要买刘伟红的麻花配方,十多天来了三次,刘伟红坚持不卖,最后浙商将价格加到了70多万。正当刘伟红有些动心时,她在烟台地区的麻花店慢慢增加到了十几家,发展势头让她看到了配方的价值,她决定,浙商给多少钱也不卖了。

然而,这个70万元没有卖的神秘的麻花配方留在刘伟红手里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价值?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越来越忙,每天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让她应接不暇,她的两部手机一直不停地响,两只耳朵压得生疼。她没时间洗澡,因为短短的10分钟会有20个未接来电,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着电话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很长一段时间,她看到电话就害怕、恶心。她的办公室外面永远排着一大堆等待洽淡的客户……

开公司就像生孩子

买卖配方的事情搁置了,又有人出一千万买刘伟红的麻花品牌。她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她认为,开一个公司和生孩子是一个道理:轻易不要去开创,一旦开创了,就要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养,不是万般无奈,母亲不会舍弃自己的孩子。

但刘伟红也明白,创业容易守业难,许多红火的连锁加盟店不久就销声匿迹了,她必须时时警醒,不断推陈出新。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除了推出蜂蜜小面包外,刘伟红的麻花已经增加了十几个品种。她经常检查各加盟店的经营情况,对不正规经营的店铺进行停料制裁。做就要做最好,这是她的一贯作风。

目前,她已在全国各地开了1500家连锁店,无论开在哪里,哪里就出现排长队的现象。一年多来,靠连锁经营,刘伟红已经拼下了千万资产。

致富经

刘伟红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小生意到千万富翁,有时只隔了一层纸,只要找对了方法并付诸行动,守住遭遇挫折时的那份坚韧,一切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