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63

第63章 一根海带百种卖法

海带是一种冷水性藻类,不能在海水里常年生长,它适宜生长的海水温度是10度左右,超过20度就开始腐烂。一般来说,变化不定的天气会使捞上来的海带没法晾晒,容易发霉腐烂。而福建省某市俚岛镇高家村的海带加工厂的袁洪国却不用发愁这个问题。小雨的天气,一天还要收割1000多吨。袁洪国不但养殖海带,而且还有一个海带加工厂。他把收上来的海带直接拉回了生产车间。经过加工,每棵海带比淡干海带(每公斤仅售1.6元)价格上涨15%到20%的利润。

从海带丝到海带卷

俚岛镇海带养殖面积3.8万亩,产量40万吨,约占全国海带总产量的六分之一。目前像袁洪国这样的海带盐渍加工企业俚岛镇有60多家。

冯玉安就是其中的一员。2000年,在昆明水产品交易洽谈会上,搞海带加工的冯玉安结识了专门做海带生意的台商萧荣禄。通过交谈,冯玉安得知台湾市场上海带需求量很大,而且产品品种不但有普通的海带丝,还有海带卷、海带结、即食海带等十几个深加工产品。冯玉安当即邀请萧荣禄到俚岛实地考察。看到当地海带资源这么丰富,萧荣禄就与冯玉安进行了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海带生产流水线,进行海带卷、海带结等精深产品的加工。

以前冯玉安卖整棵盐渍海带,现在他根据不同的部位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而生产。海带的中间部分做海带卷,边部做海带结出口,根部卖到重庆、哈尔滨等城市做火锅配料。

台湾客商萧荣禄把这些海带产品运回台湾后,经过泡水恢复原貌,当作生鲜的原料进行销售。

创意蝴蝶结海带

看到台商在俚岛的海带生意红红火火,袁洪国深受启发。他也改进了设备,进行海带深加工。以前海带煮熟后容易变黄变黑,现在经过先进流水线烫完的海带颜色像新鲜海带一样绿,并能保持很长时间。考虑到美观和食用方便的因素,袁洪国改变了以前给海带打死结的做法,率先推出了美丽的蝴蝶结。

蝴蝶结走上市场后,销路比原来的打死结法好卖很多。2003年,袁洪国带着自己的海带结产品到日本参加国际水产品博览会,引起了日本企业的关注。在这次博览会上,袁洪国同日本一些企业签订了一些供货合同,但心里却有些不安。因为日本企业对规格的要求比较严格,特别要求每个“蝴蝶结”2克、3克、5克、8克,每一个的重量都不能掉下克数的限度。而当时他的产品规格主要是大中小三种,重量上一点都不标准。

为了打入日本市场,袁洪国回国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研究出把海带切成细条,不同厚薄、不同长度的海带条打不同规格结的办法。

这批订单每吨1600美金,比销往台湾的每吨高200美金,袁洪国海带结的规格也从2克发展到16克,共有十几个规格,产品还销往西欧、韩国等国家。

海带面条,口感顺滑又扛煮

曾经搞海带深加工失败的曲光伟同样是俚岛镇因海带多种经营而得益的商家。在全镇大搞盐渍海带加工的时候,曲光伟已经开始埋头开发海带面条了。原来一次逛超市时,他看见货柜上面摆满了荞麦面条、绿豆面条、玉米面条等,突然想到海带能不能也做成面条呢?他下决心把这个产品研究出来。

想法不错,但这项产品的生产在那时尚没有参考依据,曲光伟就请来了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共同开发海带面条。然而事情并非像想象的那样顺利,如何给海带去腥味,让海带面条吃得口感好又滑还扛煮,这是很重要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曲光伟投入200多万元,终于开发出了海带面条。目前,2000多吨海带面条已销往了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他开发出的有地区特色的海带鱼卷、海带水饺、海带煎饼等四十多个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如今,俚岛镇全镇拥有海带加工生产线100多条,年加工海带鲜菜20万吨,销往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海带的精深加工还拉动了海带育苗、绳网塑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海带为基础的产业链条去年为该镇创产值8亿多元。

致富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边的人卖海带本来是就地取材的好事。但“吃”也分怎么“吃”,规范自己的经营方式、发掘商品其他的加工方法及其市场情况,能将商品进行大的改观,就能获得柳暗花明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