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58

第58章 下岗“秀才”10年创业,从5万到4000万

创业伊始,黄征甫怀揣着东拼西凑的1.5万元,几乎是白手起家,一步步创办了现在的安吉成功家具有限公司。2007年,“成功家具”产值超4000万元,而且目前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只是规划的三分之一。

“秀才”也下岗

1989年,大专毕业的黄征甫走进安吉县二轻系统的一家令人羡慕的大型企业,当了一名从事转椅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那时的大专生,在村里、厂里,都能算是个“秀才”。不过,出乎黄征甫意料的是,1997年他这名“秀才”也下岗了。

那段时间,黄征甫在家闷了很久,又不甘心给人打工,基于自己有做转椅的技术,他,梦想着自己哪天能创出一份自己的事业。

1998年,黄征甫东拼西凑了1.5万元,在递铺镇原穆皇城村租了一间不到200平方米的农房,靠着朋友和不断奔波接来的几个小订单做起了椅子。这是黄征甫的第一个“厂址”。

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黄征甫感觉手忙脚乱,两年间,小厂一直都处于亏本状态。光靠一点“二手”、甚至“三手”的订单,再这么下去肯定不行。黄征甫意识到,只有打开销路,才能扭转局面。

从转椅到“成功家具”

2000年,他大胆做出决定,就是借钱也要在杭州搞个销售部。于是,在他的努力下,杭州家私市场有了一间展示自己产品的门面。没想到,他们设计的几个产品一摆出来就吸引了很多客户,接到了大量的订单。

产品的需求量增大了,但生产厂房却无法满足要求。于是黄征甫开始第二次搬厂。这一年,他的小厂迁到了递铺的万亩村,厂房有了1000平方米。初尝甜头,黄征甫将赚来的钱投到郑州、苏州分别开起了销售部。

如此,企业平稳地发展了两三年。2003年,黄征甫又有了新念头,企业要由内销向外贸发展。当时,安吉很多企业正忙着在做内销。该年下半年,黄征甫只身前往广交会“取经”,同时分别与武汉和杭州的一家外贸公司开始了业务上的合作。招收技术人员,亲自参与产品把关,开辟网上贸易。外贸市场逐渐打开,黄征甫立刻开始第三次搬厂,从万亩村迁到递铺的下扇村,厂房面积增至2000平方米。

看到黄征甫的这些做法,当时周围的很多人都说他傻,几年下来,赚的钱一点都不留,全投到了厂里,而且内销做得好好的,又累死累活去跑什么外贸。其实,下岗“秀才”有着自己的智慧:企业要发展,产品一定要上档次,生产一定要上规模。而且,向外贸转型可以避免因安吉制椅企业众多而激烈的内销市场竞争、压缩的利润空间。

2005年,黄征甫再次加大销售投入,建立网络销售平台,组织参加各种展会,广交会、上海家具展等都有了“成功家具”的身影。这一年,他还花了30万元到德国科隆参加当时德国最大规模的家具展。这一次带回来不少订单,还结识了几位外商客户。

如今,“成功家具”落户安吉天子湖工业园,一期建立了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企业也基本完成转型,90%产品销往国外。10年经历,四易厂址,黄征甫总是很理性地看待创业的艰辛,他觉得商人一定要有点冲劲,坚信自己的创意并坚持下去,遇到机遇就去把握,遇到挫折就想办法跨过去。

致富经

做买卖,只有打开销路,才能迎来好的局面。买卖要做大,产品就一定要上档次,生产一定要上规模,成本一定要比同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