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50

第50章 “左手生意”造就百万富姐

你遇到过吃饭、切菜都用左手的人吗?这种人别称作“左撇子”。左撇子人群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在我国至少有8000万左撇子。由于我们的生活用具都是根据右手习惯设计的,所以生活在“右手世界”里的左撇子们备感别扭。一位“北漂”打工妹在听到同事因为左撇子而发牢骚时,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突发灵感,做起了左撇子生意,这个女孩就是林薇。

左手商机,绝妙创意

2001年秋,20岁的林薇中专毕业后,从宁夏固原县农村孤身来京投奔同乡,成了“北漂”中的一员。找工作屡屡受挫后,林薇无奈地接受了一份月挣800元的差事——在西城区一家外资服装公司当清洁工。

一天,林薇无意中听到公司的两位白领女性在大倒左撇子的苦水。其中的一位“左撇子”女孩抱怨说,别人可以轻松操纵的小鼠标,一到她手上就不听使唤了;而另一位搞服务设计的女孩同样是左撇子,她说,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可是在这天,她和几位左撇子朋友逛了半个京城的商场,却没有买到一件适合左撇子用的商品。

回到租住的房子,林薇开始上网搜左撇子的相关信息。她得知,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头脑敏锐的商家已经意识到左撇子商品中隐藏着“金矿”。伦敦一家名为“ANTE”的左手用品商店已经开设了20多年,产品分为厨具、园艺工具、文体用品和乐器等,如旋紧螺栓、开塞钻、转盘电话、剪刀、起瓶器、高尔夫球杆……而在日本、新西兰等国家也有很多左撇子用品店。

经过一番思考,林薇决定离开那家公司,尝试着自己去创业。她把自己想在京城开家“左撇子商店”的想法向宁夏老乡讲出后,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个绝妙的创意。他们都是中关村的IT员工,月薪丰厚,并愿意投资入股。就这样,林薇筹到了8万元钱。

左撇子专卖店的诞生

有了这8万块钱,林薇开始了查找左撇子用品。她发现国外“左撇子”用品虽好但价格高昂,只能在国内寻找货源。2002年国庆期间,她的“左撇子专卖店”诞生了。

“左撇子专卖店”这个店名一打出来,立刻就引起了轰动。每天进来购物或看稀奇的人群,简直要把小店挤爆。虽然光顾专卖店的多数是左撇子,但也不乏一些“右撇子”顾客。一位搞房地产的老板在店里买了一个“左撇子鼠标”和一个“左手铅笔刀”后,没过几天,又买走了一台左手锄草机。原来,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是左撇子。

接下来的生意也让林薇一次次惊喜。小店开业后的第三天,就有一家中外合资的服装公司一次性从这里购买了14把左手剪刀。因为这家公司的几十位裁剪师中,有7人都是左撇子,为每个人购置两把左手剪刀,无疑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因这款名牌剪刀的售价高达388元,盈利也是很可观的,仅这一宗“大生意”就赚了2000多元。

尽管林薇搜罗了尽量多的左撇子用品,但她的商品仍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有一次店里进来一位满头大汗的顾客,急急地问有没有左撇子用的手电钻,左撇子使用一般的手电钻时,把手的设计、钻头旋转的方向以及开关的位置都令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随后,又不断有顾客反映“左撇子专卖店”里的商品不够丰富,比如左手吉它、左手刮皮器、左手奶锅等等,都是他们向往已久的产品。于是,林薇就找到北京周边地区的一些乐器、五金等生产厂家,请他们在生产右手产品的同时,也为左撇子制作一些同类产品。他们先后开发了几十种左手用品,林薇的生意也渐渐火爆起来。

掘金20万,市场仍广阔

创业的日子过得很快。到了2003年8月,林薇已从鲜为人知的左手市场掘金20多万元,当初入股的朋友也都高高兴兴地拿到了分红。考虑到店面过于狭小,根本应付不了潮水般涌来的顾客,林薇又在西单商业街租下一个80平方米的门面,成立了一家分店。

2004年初,林薇请几位搞电脑的朋友在互联网上建了一个“左撇子俱乐部”网站。不光在网上推介自己的左手商品,还开辟了本市电话订货和全国邮购服务,而且还介绍有关左撇子的各方面知识以及训练左手、活化右脑的方法。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当一些都市白领从网站上了解到“左撇子”的诸多好处后,都纷纷开始锻炼左手,有的人功夫练到了家,左、右手竟然一样灵活。这样一来,随着“后天性”左撇子人数的不断增多,林薇的顾客群也越来越庞大了。

致富经

缩小目标消费群体,让商品更有针对性,减小了商品的积压和滞销的可能性。越是狭小的消费群体,越难被商家发现,但也越有稳定的营销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