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03

第3章 绝迹草鞋成就百万小丫头

在陕西省西安市的郊区,有一个乡村女孩,她把草鞋卖到了城市里的各大宾馆和超市,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姐。现代生活中几近绝迹的草鞋是如何成就百万女孩的呢?

穿草鞋不长脚气,何不就卖草鞋

李惠月是陕西省西安市郊区人。2001年夏天,她的爷爷得了严重的脚气病,父亲让她去给爷爷买一双凉鞋。谁知鞋子买回来后,爷爷却叹着气说:“以前,我夏天最爱穿草鞋。穿草鞋不长脚气,可如今草鞋绝迹了。”下午,父亲到地里割了些草,凭着自己年轻时候的手艺为爷爷编了一双草鞋。爷爷穿上一试,开心地笑了。李惠月茅塞顿开:我何不就卖草鞋?

一天上午,李惠月对父亲说:“爸爸,你给我编20双草鞋吧。”父亲问她要干啥,她说:“我拿出去卖。”父亲吃惊地说:“草鞋也能卖钱吗?我不编。”在她的一再央求下,父亲勉强同意了。于是,她和父亲一起到地里割了一背篓青草,挑选出有韧性的草,搓成细绳,就编了起来。没半天的工夫,父亲就编好了20双草鞋。

把草鞋装进口袋,绑在自行车上,李惠月满怀希望地出发了。她先来到一个村庄,进村就开始叫卖,引来很多人围观。有的议论说:“现在谁还穿草鞋,真小看咱农村人了!”听着这些话,李惠月的脸霎地红了,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接着,她又来到了另外一个村庄,很快就被很多小孩子围住,问她卖的是什么。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个50多岁的男人,说:“到这里来卖草鞋?真是没长眼,你问问这村上有几个人不会编?”李惠月哪里受过这样的奚落,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回到家,她扑倒在床上,大哭了一场。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农村卖不出去,她要到城里去卖。

家人齐帮忙,收获第一桶金

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天上午,李惠月带着草鞋,骑车来到了西安市的一个鞋帽市场。她刚把草鞋摆到地上,就围上来十几个人。一个老先生问她多少钱一双草鞋,李惠月有些胆怯地说:“20元。”老先生说:“值!我穿了多年的草鞋,对它有了感情。我以为草鞋现在绝迹了,没想到还能买到。”说完,他掏钱买了两双。围观的人见老先生一买,也纷纷掏钱购买,到中午时分,她带来的20双草鞋就卖完了,赚了400元钱。

此时,更意外的事发生了,市场里有两个做鞋生意的老板找到她,问她的草鞋是从哪里进的货。得知是李惠月自己编的,两个老板顿时都对她投来羡慕的目光,还要去了她家的电话号码,订了50双草鞋的货。一见草鞋有了市场,她立即打电话叫来伯父和舅舅帮助父亲割草,还叫来姨妈和姑妈帮助父亲编草鞋。

李惠月没有止于这些生意,她在琢磨如何进一步拓展市场。一天,她到西安代销店收完货款,就来到了西安市的某大型鞋城。在一位李女士的摊位前,她们商定由李女士试卖草鞋,结果两天之内就卖出了40多双。尝到甜头的李女士赶紧打来电话催货,而鞋城里其他经营者看到草鞋卖得这么好,也纷纷找上门要货。后来李惠月每天送往西安的草鞋达到5000双以上。

供不应求,草鞋之风吹遍城市

2001年9月,正当李惠月的生意红红火火时,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冬季快到了,用于编草鞋的草已经开始发黄。没有草,拿什么编鞋子呢?一天,她看着父亲那编织得非常精致的草帽,急忙喊住父亲,问道:“爸爸,编草帽的麦杆能编鞋子吗?”父亲想了一会儿说:“也许能编吧。”

由于麦杆太干,很容易折断,他就想了个办法,在麦杆上洒上水,增加麦杆的韧性。他发现浇水多少是关键:水浇多了,编出的鞋子不易保存,容易发霉;水浇少了,又起不到柔韧麦杆的作用。直到编了8双鞋子之后,他这才找到了成功的窍门……父亲的这个创举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原料天地。很快,李惠月又恢复了生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麦杆鞋就占领了西安市所有的鞋子市场,连兰州和太原的客商也找上门来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她不得不再次扩大生产规模。

草鞋的销路好了,李惠月仍然没有满足。她又开发出了最受市场欢迎的草鞋系列:彩色鞋主要是为崇尚时尚、收藏鞋子的新新人类开发的,李惠月把麦杆分别染上红色、绿色和蓝色,先以不上色的麦杆为主编织鞋子主体,中间等距夹上红、绿和蓝3种颜色,这样一来鞋子特别美观耐看;情侣鞋又称对鞋,两双鞋子一起销售,鞋面上编织有红色图案“LOVE”字样……

拼搏中,日子过得很快。4年后,李惠月已经由一个手无分文的打工妹,一跃成为百万富姐了。2004年6月,她投资40多万元兴建的厂房已竣工,花20多万元为家里盖的三层小楼也拔地而起,还买了两辆运货小车。在干事业的同时,李惠月还抽时间读起了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致富经

成功要靠韧劲儿,做生意也是一样。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创意,适当地调整经营方法,迎合市场的要求,生意就有红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