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马瑞芳说聊斋
6237200000021

第21章 人生启蒙看书痴

画外音:

郎玉柱是蒲松龄笔下一个书痴形象的典型人物。郎玉柱是一个苦读书、死读书的读书人,他从来不与人打交道,是一个只管之乎者也,不管人间烟火的书呆子,蒲松龄在他身上安排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读起来非常可笑。蒲松龄写这个书痴,难道仅仅是逗人一乐吗?仅仅是对我们提供一个诙谐谈笑的谈资吗?在这个故事背后,蒲松龄想表达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说聊斋之《人生启蒙看书痴》。

马瑞芳:

我们平时喜欢用一个词,书呆子,这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的词,这也是作家喜欢描写的对象。如果问大家,文学作品里面哪个书呆子呆得最有趣、最可笑、最可爱,恐怕很多读者会说,聊斋里面的书痴——郎玉柱。确实,中国文学甚至外国文学当中的书呆子,哪一个都没呆到、傻到郎玉柱这样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个书呆子太典型了,太有趣了,简直是令人喷饭。一个30岁的男人,结了婚,不知道夫妻性爱为何物,这是书痴最有名的情节。

我们先看看郎玉柱是怎么样读书读成了呆子,读成了傻子。这个郎玉柱是江苏彭城人。他的父亲做官做到知府,做官很清廉,有了钱不置家产,全部买成书。郎玉柱的父亲酷爱读书,这应该是郎玉柱的身上的遗传基因。他的父亲死后,他对于书更加痴迷,家里什么都卖了,书一本也不卖。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给他写了一个《劝学篇》,就粘在郎玉柱的座位的旁边,这是座右铭了。这个劝学篇他是什么内容呢?它就是宋代皇帝宋真宗写的劝学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的《劝学文》是宣传人生在世,读书是最重要的。后人就把宋真宗的《劝学文》提炼成了三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劝学文》是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派生而来的,它这是封建时代读书人都相信的座右铭。

那么为什么别人读书是精,郎玉柱读书就成了傻呢?因为郎玉柱对书中自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他做表浅化的理解,做字面的直解,他就相信这个书本里边本身,比如说《左传》、《史记》、《汉书》里边就有黄金屋、就有千钟粟、就有颜如玉。他根本就不知道,所谓黄金屋、所谓千钟粟、所谓颜如玉,它不是真正存在在书本里面的,而是说你好好读书,你做了官,这些好东西他就都来了,颜如玉也来了。

郎玉柱不懂,20多岁不娶媳妇,说了,我就等着书本上下来一个。他根本不知道,从你读书到黄金屋、到千钟粟、颜如玉有一个最重要的过程,那就是你得拿着这个圣贤书做一个敲门砖,去打开做官的大门。读书是个手段,做官才是个目的。他更不知道,读书求功名,经常功夫在书本之外。

而郎玉柱对读书的另一个误解是,他读书不像一般人,悄悄地、默默地在这儿读书,他读书就是大声朗读。不管家里来了什么客人,不管来了什么亲戚,不管白天黑夜,看人来了,两句话还没说完,旁若无人,摇头晃脑,大声的朗读起来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神经病吗,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咱们大学里面,教研室、阅览室、上百个座位,大家都在这儿念书,有这么一个老兄干这个,大家还念吗?所以,郎玉柱尽管他很用功,他读书都读傻了,考秀才经常考第一名,但是这个举人他就是考不上。

但是蒲松龄,他对这个始终过不了举人这一槛的读书的书呆子,他就写了一个很妙的情节,就是这个呆子读着读着他竟然,他真的从书本里面读出千钟粟来了,读出黄金屋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郎玉柱正在那儿读书,大风把他的书本给刮走了,他就去撵这个书,撵着撵着一脚踏空,低头一看,底下是很多很多的粮食。郎玉柱就立即高兴极了,说哎呀,我这回读书我可真读出千钟粟来了。这个人很有趣,他对于读书求官这个窍他始终不开窍,但是他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就好像一个偏执性的想像狂,什么事都往好处想。大家想想,你踩到是什么?他踩到的是一些烂了的粮食,这个地方很可能多年以前是一个储粮的官仓,是一个经营粮食的店铺,甚至是两军对垒一个粮草的集散地,都可能。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地方肯定不是宰相府,肯定不是尚书府,因为宰相、尚书这都是享受千钟粟的,他享受这个千钟粟,他享受的是银子,并不是一称一称、一仓一仓的给他粮食。所以真正有千钟粟这个资格的人,他家里面不藏粮食,他藏古玩字画、金银财宝。嘉庆皇帝抄和珅的家,那肯定没抄出粮食来,他抄的是金银珠宝,而郎玉柱认为,我这是读到千钟粟,很高兴,越发带劲地使劲读。这是蒲松龄对于书痴第一次反讽,他就说,这个人的痴是痴迷,是愚笨,是呆傻,甚至有点魔魔道道的。

接着郎玉柱在自己家的书架上发现了一个金辇,金辇的字面的意思就是黄金做的一个微型的车子。他认为,黄金屋这下子又实现了,拿出去跟大家夸耀。朋友们说,耶,这不是真金,这是个镀金啊。郎玉柱有点失望,古人是不是话说得不对啊?但是无巧不成书,这时候他父亲一个同年,所谓同年,就是同一年中了进士的人,按照辈分那就是父亲的朋友,在过去咱们叫做父侄。这个父侄在郎玉柱的家乡做观察使,他信佛,有人就劝他,郎玉柱,你把你这个金辇送给你父亲的同年,做个佛龛不好吗?郎玉柱就送去了,这个观察使很高兴,就回赠了郎玉柱纹银三百两,还有两匹马。这下子,郎玉柱更高兴了,你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车马簇,我都有了,都应验了,这是我苦读的结果。

这个金辇事件也写得非常好玩,这也是蒲松龄对书痴第二次反讽。为什么说是反讽呢?一个镀金的金辇,换来了三百两纹银还有两匹马,果然是郎玉柱苦读感动了上帝吗?不是,这是一个达官贵人的施舍。看来,郎玉柱这个老父侄很讲究旧情,很大方,拿了不少的银子给这个老世侄,有情有意,但是还有一个条件,有钱。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恐怕书呆子郎玉柱连想都没想到。

假如蒲松龄写这个小说,就这样一直调侃下去,我觉得它很可能像咱们现在电视台常演的一个幽默小品,大家拿一个人开开涮,笑一笑,就完了,没什么深的思想意义。但是蒲松龄他要表达的思想,是对读书人的深刻的人生关怀,他要写一个别开洞天的小说,所以他就好像京剧咱们给这个角色递脸子,关羽画上红色,曹操画上白色,蒲松龄给这个郎玉柱画上一个痴这个底色之后,叫大家都知道这个人痴,是个书痴。

画外音:

有道是工夫不负有心人,郎玉柱对书的痴果然获得了不少的好处,书中真有千钟粟,书中真有黄金屋,古人的话在郎玉柱身上应验了。尝到甜头的郎玉柱更加手不释卷。像这种死读书的人,蒲松龄为什么会给他那么多的惊喜?在他身上,蒲松龄还会安排什么更有意思的故事呢?

马瑞芳:

有一天郎玉柱看《汉书》,看到第八卷,看到里面夹着一个纱帛剪的美人,而这个美人呢眉目如生,他就很震惊。哟,“书中颜如玉,其以此应之耶?”仔细一看,郎玉柱发现这个美人的背面有两个字——织女。而在这之前,民间就在流传,天上的织女逃到人间来了,郎玉柱的朋友也曾经戏弄他,他说,我告诉你,天上的织女跑下来就是来找你的。郎玉柱就想,难道这个纱剪美人,果然是为了我郎玉柱,来到民间的天上的仙女吗?他就整天目不转睛地看这个美女。

有一天,正在那儿看,这个美女突然从书本上坐起来了,郎玉柱大惊,看着这个美女坐起来朝着自己微笑,立即噗通跪在地上磕头,磕完了头一抬头,这个美女已经长了,长到一尺多高了,郎玉柱立即再趴下磕头。磕完了头一看,美女已经下来了,跟他个儿差不多高,亭亭玉立,绝代佳人。郎玉柱又去磕头,然后问,请问您是什么神仙啊?这个美人就说,我就是颜如玉啊,你原来就知道我啊,您天天这么喜爱我,您高看我一眼,如果我不来一次的话,恐怕千年之后就没有人相信古人这个话了。

颜如玉出现了,这个小说就从专门写一个书呆子转而写一段特殊的爱情。其实我们说,郎玉柱的爱情故事主要不是爱情或者说不完全是爱情。但是从他和颜如玉的交往,我们就发现,这个人原来是那样的呆那样的傻,但是现在我们看,他是非常地天真,非常地单纯,非常地善良。颜如玉、郎玉柱,一个女的、一个男的,一个仙女、一个凡人,一个聪明过人,一个呆头呆脑,这两个人凑一块儿,那就有好戏可看了,那真是一段充满了哲理,充满了谐趣,富有生活气息,而且我们说,还有几分诗情画意。

这个故事,就是颜如玉交给郎玉柱为人,这个为人,包括着广义的为人,就是在社会上怎么样为人和狭义的为人,就是在床上怎么为人,这是这个小说最好玩儿,最耐看,最叫人琢磨不透的地方。

我们先看看,一般读者看到这里简直牙都要笑掉了,床上为人。

郎玉柱都30岁了,但是他根本不懂得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个什么具体的内涵,这样的男人,那真是痴到难以想像了,他非常喜欢书本上下来的这个颜如玉,他念书的时候拉住颜如玉,我在这儿念书,你得站在旁边看。到了床上,他对颜如玉非常亲热,但是,他就是不知为人。就是不知道夫妻生活是怎么回事,用时髦的说法说,这个人不懂得性爱是什么含义。

更好笑的是,两个人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郎玉柱有一天就向颜如玉请教一个问题,他说:“凡人男女同居则生子,今与卿居久,何不然也?”世间的男人女人住一块儿就得生个小孩,咱俩住这么长时间,你怎么不生小孩呢?这个颜如玉就笑了,说“君日读书,妾固谓无益,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你天天读书,我早就说什么用都没有,现在就是夫妇这一章你也没读懂,你就不知道,枕席这两个字是另外有一番工夫。郎玉柱就很天真地很惊讶地问,枕席上还有工夫吗?是什么工夫啊?颜如玉又只是笑,不说话。到了晚上,到了床上,这个颜如玉就巧妙地引导他享受到了鱼水之欢。然后郎玉柱快乐之极对颜如玉说,哎呀,我可真没想到,夫妻之间的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倒也罢了,跟妻子说就说了,但是郎玉柱出门以后见了朋友,见谁和谁说。颜如玉知道以后就责备他,他觉得我该说啊,他说那些钻洞爬墙私会的男女不可以告人,我们这是天伦之乐,有什么可以避讳的?贾宝玉说,圣贤书把好人读成禄蠹。而郎玉柱却告诉我们,死读圣贤书越读越傻。这个郎玉柱不知为人,不仅是《聊斋志异》最脍炙人口的章节,它也是古代小说最有谐趣性的章节。这样一个小说,这样的复杂,这样的深奥的小说,经常翻译成外文就是个例子。蒲松龄对书呆子讽刺到家了。

画外音:

死读圣贤书的郎玉柱,果然在书中读出了颜如玉,一个美女飘然而至,改变了郎玉柱的生活,使郎玉柱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蒲松龄近似刻薄的讽刺确实令人开怀大笑。郎玉柱几乎武知到了极点,这样一个脑筋不开窍的人,面对一个美女的开到,他会改变吗?颜如玉还能改变他什么呢?

马瑞芳:

我们再看,颜如玉怎么样教郎玉柱在社会上为人。颜如玉她自己是从书本上下来的,她偏偏不同意郎玉柱一门心思的读书。她认为,你正是因为读书太多,你才不能飞黄腾达,她跟郎玉柱说:“君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试观春秋榜上,读如君者几人?”你之所以不能够飞黄腾达,就是因为你这样死读书,这样的大声的读书,你看看,春天的进士榜,秋天的举人榜,像你这样死读书、大声读书的有几个人?你要再不听,我可真走了。

为了制止郎玉柱死读书,颜如玉屡次以离开作为要挟。颜如玉叫郎玉柱学什么呢?不读书学什么?她叫他学那些四胡,根本和学问、和读书、和功名不相干的东西。她买来象棋,买来围棋,买来赌博用的工具,买来琴叫郎玉柱跟她学,下象棋、下围棋、弹琴。授以弦索,限五日工一曲。给你这个琴,五天之内必须得弹会一支曲子。每天颜如玉就和郎玉柱喝酒、下棋、弹琴、赌博。郎玉柱就把死读书的事都忘了,就是小说里面写的,日与饮博,郎遂乐而忘读。郎玉柱就用这个弹琴的手段,用下棋的本领,用赌博的本领出去交朋友,结果他的名声一下子升起来了,“倜傥之名暴著”,到处都说,那个郎玉柱这个人很潇洒、很风流、很倜傥。人气大增。

郎玉柱在颜如玉的引导下,渐渐地不再是一个书呆子了,渐渐地通晓人情了,这时候颜如玉想离开他。颜如玉说,我们两个的缘分已经到头了,我要走了。而郎玉柱竟然无师自通的用孩子,这两个人已经有孩子了,来打动颜如玉不让她走,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卿不念呱呱者耶。”你走你不留恋我,难道你这个哇哇哭的儿子你也不留恋吗?结果颜如玉她就又留下来了。

画外音:

一句“卿不念呱呱者耶”,榆木脑袋的郎玉柱慢慢开窍了,他的倜傥之名也广泛流传,郎玉柱就像是一个未经风雨的花朵,面对社会上的芸芸众生,这个书宅里长大的读书人又有多少应对的经验?蒲松龄在给予郎玉柱一番甜蜜的生活之后,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郎玉柱还像以往那样顺利吗?

马瑞芳:

郎玉柱毕竟是温室里面的花朵,毕竟是缺乏社会经验的书生,他的亲族里面有人看到了颜如玉,但是又没听说他找哪一家娶的妻子啊,就有好事者来问了,哪儿娶了个妻子啊?郎玉柱不会撒谎,一声不吭,不回答。这样一来人们就到处去传,传来传去,传到知县的耳朵里了。这个知县是一个少年得志的进士,姓史,他听说了颜如玉的艳名,他动心了,他就琢磨着,我怎么把她占有了。他就以妖孽的罪名来拘捕郎玉柱、拘捕颜如玉。颜如玉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是把郎玉柱给抓了来了。先割掉秀才的功名,然后手铐、脚镣严刑拷打,你务必得叫颜如玉到县衙里来见我。但是,郎玉柱几乎给整死,他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即不说颜如玉哪儿来的,也不说她到哪儿去了。知县从丫鬟的嘴里面知道,这个颜如玉是从书本上下来的,知县就亲自跑到郎玉柱家,书本上下来的我去找,结果到他家一看,书多得不得了,搜不胜搜,找不胜找,恼羞成怒,一把火把书全烧了,烧的整个的庭院浓烟滚滚,很长时间都不能够消散,就好像阴天了一样。这样一来,美丽的颜如玉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

经过这样一次惨变,郎玉柱却从一个书痴变成了官场能手,他本来是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啊,他读书读成了痴子,读成了呆子,读成了傻子,他本来跟官场没有任何联系啊,但是他闭门书斋坐,祸从官场来。县令史进士他要谋夺颜如玉,他就害得郎玉柱,这个老老实实的读书人郎玉柱家破人亡,妻子也不见了,心爱的书,父亲传下来的珍贵的书,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这样残酷的事实,就使得郎玉柱跳出了故纸堆,一下子大开眼界,明白了这个毁灭郎玉柱一切的史进士,你不也是个读书人吗?你为什么就能够掌握我郎玉柱,掌握其他读书人的生杀大权?因为他是个做官的,他是个灭门知县啊。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三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但是你要想得到它,你首先你要不择手段地爬上去,哪怕是手脚并用地爬上去,你爬上去就可以作威作福,你爬不上去就要被人欺凌,甚至连妻子都保不住,这就是血写的事实,这就是人生这部大书给郎玉柱的最深刻的教训。

郎玉柱成熟了,他要报仇,他学会了进入官场,把仇敌至于死敌的一系列的手段。

第一,郎玉柱被释放以后,远求父门人书,大老远地去找自己父亲当年的学生,写一封信,这个学生当然是现在有权力的当官的人,写这封信来给郎玉柱恢复秀才的身份。因为只有恢复了秀才的功名,你才可能一步一步地考上去,进入官场。有了这封信,郎玉柱恢复了秀才的功名,秋天中了举人,第二年,进士,金殿对策,进入官场。当年,郎玉柱在家里面关着门读书,明明有父亲的一个同年在他的家门口做官,他都不知道利用,而现在他知道大老远去求父亲当年的学生,现在的官员来帮自己的忙。这是多么大的变化?

第二,郎玉柱巧妙地找到报仇的捷径。郎玉柱对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史县令恨到骨髓里面了。他给颜如玉设了一个灵位,早晚祈祷,颜如玉,你如果有灵,你就保佑我,到那个史某的家乡去做官。做官,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了,就是为了报仇,而报仇最好的办法是查找这个史进士的劣迹。而到哪儿能查到呢?到他的家乡。郎玉柱谋到了一个御史的职位,而且是巡查御史,专门到史进士的家乡去巡查,御史本来就是专门管着督查官吏的,又跑到史进士的家乡巡查,名正言顺查找史进士的罪证,抄了他的家。这就叫一报还一报,当年史县令抄了穷书生郎玉柱的家,现在郎御史抄了史县令的家。

第三,郎玉柱本来就不想做官,他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报仇,报了仇之后怎么样全身而退?怎么样避开黑暗的官场?郎玉柱这个书呆子,他竟然知道一开始就给自己安排退路。

在他实行他的报仇计划当中,有一个地位显赫的亲戚逼纳爱妾,就是一定叫他娶个小老婆,郎玉柱将计就计,就把这个女子给收下了,然后先把她当丫鬟,放到自己的官衙里面。等他把史进士的家抄了之后,立即给皇帝上书,请求罢官。我作为御史,我在查案的过程当中我纳妾了,我自我弹劾。皇帝批准了,郎玉柱就如愿以偿离开了他本来就不想待的官场,这个人他还痴吗?他还傻吗?他聪明极了,社会把他教育聪明极了。

大家看,一个人可以产生多大的变化?这个郎玉柱他是完全成熟了,他是成熟得非常可怕,他从一个书呆子、一个书痴变成了官场斗争的能手;他从只知道在书斋里面死读书,到官场里面熟练地走门子,他从软弱无助,就好像一个待宰的羔羊一样,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在官场纵横捭阖,像狡猾的狐狸一样去复仇;他从不知为人,跟妻子结婚都不知道为人,到取妾而归,带了小妾回家了。前面这个郎玉柱,后面这个郎玉柱,根本成了两个人了,这就是腥风血雨的社会使得一个心思单纯的书痴“成长”成为一个心机缜密的官员,这个“成长”我们得加引号。关于书痴,我们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