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办事技巧大全
6227900000025

第25章 方法总比难题多--求人"方法"潜规则(4)

业务介绍信,饭店里设宴谈生意,给招待员小费,这些都是日本商界中司空见惯的。山下龟三郎就是利用这些极为平常的小事,用大方的出手显示自己拥有雄厚的实力,以使对方认为自己真是一个有钱的大老板,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年轻的松永,被山下龟三郎诚恳恭敬、热情招待和慷慨大方所迷惑,也果真把山下龟三郎当成有钱的大款对待了。

在求人办事时,若想使所求之人为你办事,必须要有和对方交换的条件。如果你没有这些条件,聪明人就运用打肿脸充胖子的包装法,制造有奇货可居的假相。

日本的伊那镇地处荒僻一角,风景也平淡无奇,当地政府却希望它变成"奇货",变成风水宝地,变成人心向往的旅游胜地。这样当地政府实际上就是在求人,求人们来到这个荒僻的地方旅游。怎么办呢?一开始他们派了一队人马,四处了解民风民俗。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好不容易搜集到了一个民间故事--古代一位侠客勘太郎的神奇经历。这虽然只是子虚乌有的神话,但主管部门却不管那么多,就从这一点着手,开始对其大做文章。

过不多久,伊那火车站广场上,奇迹般树起了一座勘太郎的铜像。书店里,突然冒出了许多描写勘太郎除强助弱、侠骨仁心的神奇传说的图书。旅游品商店里,勘太郎的木雕、勘太郎腰带、勘太郎兵器等新玩艺层出不穷,甚至民间开始到处传播赞颂勘太郎的歌曲。勘太郎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顺理成章的,勘太郎的"诞生地伊那镇"成了英雄圣地,成了闻名的观光胜地。人为的夸张和包装宣传,使这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很快成了财源滚滚的风水宝地,成为当地政府的可居"奇货"。

针对对方感兴趣的方面,制造一个假象,人为地进行夸大,是吸引对方注意、提高办事成功率的方法之一。

利用虚张声势的办法,就是利用别人对自己不知底细,当一只披着狼皮的羊,有时会收到非常奇特的效果。任何人办事都有一定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些手段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的要素结合起来的。如果缺少这些要素,也就难以构成所谓的手段。那么,没有这类要素怎么办?一是等待,二是培养,三是包装。如果你一无所有或实力不足,又需要求人办事,除了想方设法求得别人的同情外,还有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就是包装自己。

10、用诚心和毅力打动对方

遇上难办的事和难求的人时,以诚心和毅力坚持到底打动对方乃是第一选择。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用在求人办事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王老师的弟弟想上重点,可是分数不够,除非校长批准才能得到特殊照顾。像他这种情况很多,校长也不敢给他开先例,于是就一拖再拖。

眼看着快开学了,陈老师坐不住了,他来到了校长家。

当他听校长老婆说校长不在家后,嘿嘿一笑:"我就坐在门口等他。"说完,真的一屁股坐在楼道台阶上。

校长老婆并没有当回事,关上门,做自己的事。等到电视台传出"祝各位晚安"准备结束时,校长老婆察觉门外有动静,打开门一看,见他还坐在台阶上。

"你怎么还不回家?"

"等校长呀,我想,校长再忙,可总要回家睡觉的吧。"

"不过,有时也可能不回来。"

"那没关系,反正今天我见不到校长,我老婆也不会让我回家睡觉的。"

校长老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关上门,向校长做了汇报。

显然,若是让他在门外坐一夜,那么,给邻居看见,影响自然不好,传出去也有损校长的形象。若是让他进来,也不妥,且不说已经骗人家校长不在家,让人家坐在门口等了几个小时,现在忽然从天而降般地坐在家中,岂不是拿人家开心吗?

终于,校长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从阳台翻下。校长家在一楼,还算幸运,跌了一跤,已到院中。校长拍拍身上的土,捡起老婆扔下来的公文包,用胳膊一夹,然后仿佛刚下班似地来到自家门口。见陈老师坐在台阶上,故作惊讶:"咦,你在这里干什么?"

陈老师见到他,涕泪横流:"校长,我可等到你了......"

如此这般,其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坚持是办事成功的要素之一。当前进受阻出现僵局时,人们的直接反应通常是烦躁、恼火甚至发怒,这无助于事情的解决。你应理智地控制自己,采取忍耐的态度。这时,忍耐所表现的是对对方处境的理解,是对转机到来的期待和对求人成功的自信。有了这种心境,你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强有力的地位,能够方寸不乱,调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去突破僵局,即使消耗一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必要时也可以表现自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给领导施加压力,也可以增加接触的机会,更充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思想和感情,以影响领导的态度,得到求人的成功。

11、办事有时要软硬兼施

办事靠一只手往往是不够的,有时需要左右开弓才能奏效;同样,办事单靠软的或硬的单一方法也是不行的,只有软硬兼施才更容易把事办成。聪明人在办事时,不会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善于总结,善于优化,找到最适合的办事方法。

许多强悍之人,尽管武艺超群,生性勇猛,但生来粗鲁、莽撞,因此,要想驾御悍将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悍将的优点是勇敢、不惜力,冲锋陷阵的时候,还真少不了他。所以,悍将就像烈马,要想使用他,先要收服他。

什么人能收服悍将呢?有两种人:一种是比悍将更强悍的人;另一种是有威严,能震慑住悍将的人。

清朝名臣曾国藩的手下有一员猛将,叫陈国瑞,他原本是蒙古王爷曾格林沁的手下大将。此人没有读过什么书,更不知道一些必要的礼仪,开口便说脏话,举手就想打人,性格暴烈,非常难管,但此人精于打仗,是一位难得的武将。

据说,他在15岁时,便在湖北应城投了太平军,后来战败后投降清军,几经辗转被收在曾格林沁部下。他打仗时骁勇善战,有一次,双方作战时,炮弹击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他不但不躲开,反而坐在营房外,大声喊道:"向我开炮!"生生吓退了敌人。

然而,他的粗鲁和莽撞与他的勇敢不相上下,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有人甚至说他比曾格林沁有过之而无不及。传说曾王就是个暴虐、狂躁、喜怒无常之人,赞赏他人时不是割一大块肉塞进对方嘴里,就是弄一大碗酒给他人喝下去,听手下汇报战况也要到处走动,发怒时则用鞭子抽打、冲过去扯他人辫子,让别人难以接受。只有陈国瑞不怕这曾王,因为曾王与他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

后来,曾国藩接替剿捻,与陈国瑞打上了交道。当处理陈国瑞与刘铭任所统率的两军械斗之事时,曾国藩感到只有让他真心地服自己,才能让这个既善战又鲁莽的将军为自己所用。于是,曾国藩决定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

曾国藩先是用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打击陈国瑞的嚣张,然后历数他的劣迹暴行,让他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别人的评价,给他以"硬"的一面。就在陈国瑞以为自己肯定被新来的上司处置的时候,曾国藩话锋一转,又表现了其"软"的一面,既表扬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贪财等优点,又给他展望了一下未来,说他是大有前途的将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毁前程。就是这一软一硬,愣是让桀鹜不驯的陈国瑞老实了起来,与曾国藩订下了不扰民、不私斗、不抗令三条规矩,一番话说得陈国瑞口服心服,无言可辩,只得唯唯退出。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过了不久,陈国瑞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离开曾国藩的视线就开始为所欲为,早把那三条规矩放在了脑后。曾国藩看到软的作用不大,马上请到圣旨,撤去陈国瑞帮办军务之职,剥去黄马褂,责令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并且告诉他再不听令就要撤职查办。陈国瑞一想到那无仗可打,又无权无势的生活,立即表示听曾大人的话,率领部队开往指定地点。

曾国藩就是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方法,收服了陈国瑞这个刺头为己所用。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让人觉得两难之事,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用"软硬兼施"的办事方法。

两个大学生去某地游玩。晚上住宿,两人被一辆出租车拉到某旅店,本以为这次花的钱最多,条件当然也是最好的,可事实却让人大失所望。大的方面说,黑白电视没一台;小的方面说,拖鞋也无处可觅。所谓的双人间里只有两张可怜的硬板床,真是比学校寝室还要糟糕十倍。躺在硬板床上,心里总觉着不是滋味,于是两个人想退房。

他们找到老板,先是软言相求,但是丝毫没有作用。老板一副冷面孔,说了一会儿,老板不耐烦地嚷起来:"想退房?没门儿!"说罢转过脸看电视去了。

两个人见这势头还真有点害怕,想退缩但心里又不服,于是狠了狠心,决定豁出去了。他们学着老板的腔调吼道:"你凶什么凶,你想怎的?这个城市,不说来过十次,至少也有七八次了,你别瞎叫:我想退房,要退房,坚决退房!否则,我就投诉你。"

听两人威胁要给有关投诉部门打电话,老板拨弄了一下算盘说:"退房可以,但要交10%的手续费。"大学生一听可退房自然高兴,但平白无故地要扣好几十块所谓的手续费又不甘心,便说:"如不是你让人把我们骗来,又怎么会这样?要怪只能怪你的人骗错人了。还有,我受你们的骗这笔账还没算呢?"但老板咬定了那几十元钱怎么也不肯松口,如此一来又僵住了。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两个人有点焦躁不安,想就此罢休。正在这时,外面又来了几位不知情的受骗者,这位聪明的学生及时拿老板一根软骨嚼,说:"老板,我看还是全退了吧。想你也是明白人,如果我一嚷,那几位还没登记的旅客必会自行告退,孰轻孰重,聪明的你不会不明白吧!"最后老板在无可奈何中把钱全部退还了。

软硬兼施是我们办事的一种智慧,有这种智慧,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各种让人为难的事情。那么,我们怎样将"软硬"结合起来,助自己顺利办我事呢?

(1)以硬制硬,没什么大不了的

比如,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我们绝不能忍气吞声。上述的例子中,老板大嗓门,两个人也加大嗓门;老板说,退房没先例,他们便说退房有先例;老板来硬的,他则以打电话投诉相威胁。给老板一个此人不好对付的印象,因此不得不改变策略。

(2)对方软下来时我们也要配合着软下来

我们办事的时候,需要强硬,但也不能过分强硬,以免让对方下不了台,坚持着与你过不去。比如,例子中的老板软下来了,答应退房,但坚持要手续费,大学生来了个以利诱之的策略:如果吵嚷开来,尚未登记的旅客,必然自动离去;收了一个人的手续费,丢了几个旅客的生意,太不合算了。老板权衡利弊,为了留住更多的新旅客,只好把钱全部退还。

(3)办事的关键是要软硬兼施

对待某些人,如果一开始就软,他必然认为你好欺负,而对你更加强硬;如果你硬到底,他下不来台,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你也没办法。有效的办法是:软硬兼施。关于先硬还是先软,则要因事、因时、因人而异。

办事时,难免遇到一些难对付的人,甚至有的人"软的欺负硬的怕",对付这样的人,我们也要运用软硬兼施的策略。一味地"软"无异于被人欺负,而一味地"硬"又会招致对立,以至变得被动。如果能用硬压住对方的气焰,再用"软"将对方"拉"回来,便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12、主攻关键点

如果说繁杂的事情是一把锁,那么关键点就是解开它的钥匙;如果把办事比作一张网,关键人物便是网上的结点。俗话说"纲举目张",要想办成事或尽快办好事,就要针对关键人物下功夫。突破关键人物这道关卡,就是找到了办事的关键点,事情就会好办得多了。

有一天,动物管理员发现袋鼠居然从围栏里跑了出来,于是开会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因为围栏的高度过低,对于袋鼠来讲,跳出去简直轻而易举。于是他们决定将围栏的高度由原来的9米加高到11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了,他们商量的结果是:将高度加到18米。

管理员们以为这下袋鼠不可能跑出来了。就在他们加班加点把围栏加高后的第二天,他们居然发现袋鼠又全都跑了出来,管理员们大为紧张,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围栏加到25米。

一只长颈鹿和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围栏?"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总是忘记关门的话。"

在这个寓言故事里,动物管理员们就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虽然他们一再地增高围栏,但是,如果总是忘记关门的话,增加围栏高度又有什么作用呢?这就像我们生活中办事一样,如果你忽略了办事的关键点,在外围做了再多的努力,一样是徒劳无功。

办事找关键人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某公司的总经理工作很敬业,也很有创新意识,公司的很多改革都是经他一手策划并实施的。然而,不久前,他却接到了让他前往分公司任经理的命令。当然,这并不是他愿意的。

他知道,这样的结果来源于此次人事改革。在由他策划的调整中,撤换了几个能力不强的经理,新提拔上来几名有潜力的新人。被他撤换的人中,有一个是公司董事长的内弟,于是,在董事长夫人的几番鼓动下,董事长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本来,他想过要辞掉这份工作,另谋出路。但是,他还想做一点努力,他在这个公司做了10年之久,对之有着割舍不下的感情。于是,在经过了权衡之后,他制定了一套说服计划,力求让董事长撤销这次调动。

他首先找到了董事长的助理,请他代为说好话;然后又找了与董事长长期合作的客户,帮忙渗透一下他想留在总部的信息;最后决定自己找董事长谈谈想法。

他不愧是个聪明的人,这样的方法果然奏效。董事长助理是与董事长联系最多、也是最熟识的人,所以说出的话很有分量。他说:"总经理真的要调走吗?我觉得他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公司的很多改革都是他来搞的,如果让他走的话,一是影响员工的情绪,其次,也会影响公司的业绩,您不这样认为吗?"

与董事长长期合作的客户也很老到,他在一次与董事长会面时说:"你的公司发展很好啊,你们那个总经理真是难得的人才,我可有一段时间没见着他了,改天你约他出来,我们一起吃饭。"

这两位说客就是总经理要找的关键人物,他们从两个不同侧面一反一正地挽留总经理,结果还没等总经理去找董事长,董事长已经收回了命令,而且还给总经理加了薪水。

我们在办事的时候,关键是找到办事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办事的关键点,就是能在办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要想办成事或尽快办成事,就要针对关键人物下功夫,突破关键人物这道关卡谋求关键人物的赞同和协助,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找到关键人物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办事的关键点。

在办事的时候,最怕摸不到关键点,而找到关键点,就是要找到在事情中起关键作用的关键人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辨别哪些是关键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