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办事技巧大全
6227900000019

第19章 让对方甘心情愿为你办事--求人"攻心"潜规则(3)

比尔先生说:"现在能向你购买吗?我现在确实有点喜欢那套炊具了。"乔治先生也说道:"是啊,你现在能提供货品吗?"推销员真诚地说:"两位先生,实在抱歉,我今天确实只带了样品,而且到底什么时候发货,我也无法知道确切的日期。不过请你们放心,等到可以发货时,我一定会记得你们的要求。"比尔先生坚持说:"也许你会把我们忘了,谁知道啊?"

这时,推销员感到时机已到,他便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订货事宜。他说:"噢,也许......为保险起见,如果你们愿意买,就先交付一些定金吧,一旦发货就给你们送来。因为这可能要等待一个月,甚至可能要两个月。"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很感兴趣,所以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人心的这一特点,那么一些困难的事情可能会变得简单一些。

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报纸,映入眼帘的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可见商家们都很看重广告这张王牌。但是要把广告做得好、做得精,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是把良机放在人们欲望的最高点,这梓,产品广告就可能会发挥得更具有影响力。

领带大王曾宪梓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的广告宣传,而且十分注重广告艺术。他认为好的广告让人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大名鼎鼎的"金利来"领带最初是在一个简陋的小作坊里生产的,但它最终顺利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济身于名牌之列,靠的不仅是过硬的质量,而且是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祖国大陆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西装便成为了大中城市的着装热点。许多香港的厂家有计划地着手于打入大陆的服装市场,曾宪梓也开始为"金利来"领带进入大陆市场设计一招妙棋。从1981年起,曾宪梓耗资百万,开始在祖国大陆电视网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宣传,"金利来"领带很快地覆盖了大陆广告市场。人们只要打开电视机,准能听到那句意味深长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连几岁的孩童都能念诵这句广告词。然而,想乘机赚一笔的商人遍寻全国市场却没有"金利来"的影子。原来,这是曾宪梓有意造成的市场空缺,让销售和宣传有一段时空间断。根据价值规律,供不应求必然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这种情景持续了整整两年,广告宣传耗资百万,产品却难觅踪迹。曾宪梓稳坐香港,按兵不动。香港商界为之震惊,深深佩服曾氏的深谋远虑。

1983年,"金利来"不慌不忙地进入了内地市场,人们蓄积已久的购买欲望很快地迸发出来了,使"金利来"空前热销,获得了巨额利润。曾宪梓仍然采取同梓的做法,对东南亚各国只按计划播出宣传广告。两年后,"金利来"又一次主宰了东南亚领带市场。

曾宪樟的"时空间断式"推销法,在香港商界尚属首创。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招妙棋。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大规模全方位广告宣传的同时,产品销售热潮便已经开始,这被认为是机不可失的"黄金时刻"。曾宪梓却将它放弃了,他有意地造成宣传与销售的时空间断,而且耐心地等待了两年之久,令消费者由好奇到寻觅,由寻觅到渴望,形成消费势能的递增蓄积,犹如大坝之于江水,人为地制造水位落差,最后形成万马奔腾之势。

曾宪梓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理,把"悬念"运用到广告上,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逆向思维,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办事情时,有时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激发起人的好奇心,这梓有助于事情更顺利地进展。

8、学会巧妙暗示对方

在办事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的做法与自己的要求不符,可以通过巧妙的暗示,这比使对方恼怒的指责要高明得多。

如果对方办事的方法不符合你的要求,你不能当面指责,这只会造成对方的反抗,容易把事情搞砸。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可以轻松地把事情处理好。

美国一家大商场的主管希尔奇每天都到他的连锁店去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柜台前等待,没有一个营业员对她稍加注意。那些营业员呢?她们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身为经理的他当然对这一情况很不满意,一定要纠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希尔奇并没有直接地指责那些在上班时间闲谈的营业员,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员工面子的方法处理了这件事。他站在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了。营业员当然看到了这个情况,自责的她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

希尔奇没有直接指责员工的不负责,而是亲自去为顾客服务,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失职,起到了间接地纠正员工错误的作用。

卡尔·兰福,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当了许多年的市长。他时常告诫他的部属,要让民众来见他,他宣称施行"开门政策"。然而社区的民众来拜访他时,都被他的秘书和行政官员挡在门外。

最后,这位市长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把办公室的大门给拆了。他的助手们知道了这件事,也只好接受了。从此之后,这位市长真正做到了"行政公开"。

有些人面对直接的批评会非常愤怒,这时,就要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纽约的玛丽女士运用巧妙暗示的方法使得一群懒惰的建筑工人,在帮她盖房子之后清理现场。开始请工人干活的时候,玛丽女士下班回家之后,发现满院子都是锯木屑。她不想去跟工人们抗议,因为他们工程做得很好。所以等工人走了之后,她跟孩子们把这些碎木块捡起来,并整整齐齐地堆放在屋角。次日早晨,她把领班叫到旁边说:"我很高兴昨天晚上草地上这么干净。"从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捡起来堆好放在一边,领班也每天都来看看草地的状况。

这种办事的方法,使人们易于改正他的错误,又维持了人们的自尊,使他自己以为自己很重要,使他希望和你合作把事情办好,而不是反抗或抵触。

生活中的很多事,起因复杂,因此办起事来更复杂。许多时候我们清楚,真理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道理就可以不依不饶。

莫比尔是一所大专学校的老师,他有一个学生因乱停车而堵住了一个学院的入口。莫比尔冲进教室,以一种非常凶悍的口吻问道:"是谁的车堵住了车道?"当车主回答时,莫比尔吼道:"你马上给我开走,否则我就把车绑上铁链拖走。"

这位学生是错了,车子不应该停在那儿。但从那一次起,不止这位学生对莫比尔的举止感到愤怒,全班的学生都尽量地做些事情以造成他的不便,使得他的工作更加不愉快。

莫比尔原本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的。假如他友善一点地问:"车道上的车是谁的?"并建议说,"如果把它开走,那别的车就可以进出了。"这位学生一定会很乐意地把它开走,而且他和他的同学也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在办事过程中即使自己是对的,你也可能因为让别人丢脸而毁了一切。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写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觉得他自己怎么样,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9、让对方心服口服

办事最好能够做到让人心服口服,这样就等于你征服了对方,再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可以得心应手。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和朱褒、雍凯、高定等人勾结,推举雍凯为主帅,趁蜀国对吴国作战失败、元气大伤和刘备刚死的机会,煽动少数民族杀死蜀国派往这一地区的官吏,公开发动武装叛乱。

南中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三国时候,那里住着许多少数民族,是今天彝族、壮族、傣族、独龙族的祖先。他们和汉族人民在一起,用劳动和智慧开发了中国的边疆,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获等人在南中地区的叛乱,既破坏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也严重地威胁到蜀汉的政权,妨碍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统一全国的计划。为了维护蜀国的统一,诸葛亮经过积极准备,在公元225年,分兵三路,向南中进军。

在开始出兵的时候,诸葛亮采纳参军马谡的建议:这次出征的目的,并不是把那些叛乱分子赶尽杀绝,占领他们的城池,而是要征服当地领袖人物的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服从蜀汉的统治,以后不再发动叛乱。这叫做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诸葛亮出兵不久,南中地区的叛军内部起了变化,雍凯被部下杀死。接着诸葛亮杀高定,破朱褒。这年五月,诸葛亮带领军队渡沪水,追击孟获。

由于孟获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服从他的指挥,所以诸葛亮命令不准杀害他,一定要捉活的。孟获见蜀军打了进来,就起兵迎战。蜀将王平跟他对阵,开战不久,王平掉转马头往后撤走,孟获驱兵前进,沿山路追赶。忽然喊声大起,蜀兵从两旁杀出,孟获中了埋伏,只得引兵败退,蜀兵紧紧追赶,活捉了孟获。

军士们把孟获押解到大营来见诸葛亮,诸葛亮问孟获:"我们待你不错,你怎么反叛朝廷?现在已被生擒,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接着他亲自带领孟获参观蜀军军营,问孟获:"你看我们的军队怎么样?"孟获一看,蜀军阵营整肃,军纪严明,士气旺盛,心里暗暗佩服,可是并不服气。他说:"我不是被打败的,只是不知虚实,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的。现在看了你们的军队,也不过如此,真要硬打硬拼,我们是能够取胜的。"诸葛亮笑着说:"既然这样,我放你回去。你整顿好队伍,再来打一仗吧。"说完吩咐士兵们摆上酒席,招待孟获吃了一顿,然后把他放回去。

孟获回去以后,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诸葛亮把孟获的军队引到一个山谷中,截断他们的归路,然后放火烧山。只见满山满谷烈火熊熊,把孟获的将士被烧得焦头烂额,叫苦连天,孟获第七次被蜀兵活捉。

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知羞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从此以后,西南地区就比较安定了。

在办事的时候,对于顽固的对手,不能一味地使用强硬的手段以硬碰硬。那样的话即使能制服其人,也未必能收服其心。孟获七次成为诸葛亮的手下败将,作为阶下囚丢尽了脸面。本来,可杀可剐,全凭他发落。但是诸葛亮非但没有杀他,甚至没有羞辱的言词,反而以贵宾的礼遇对待他,最终使他心服口服,使西南地区得到了安定的局面。

我们在办事的时候,也应该以让人心服为目的。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自己的一切决定都会得到对方的认同,办事自然比较顺利。

10、巧用请教获得对方好感

孔子教导我们要"不耻下问",按这种道理说,"上问"就更应该理所当然。领导也许学历不如你,某些方面的能力也许不见得很强,但是他之所以成为领导,自然有他的长处,多向他请教不但能增长自己的能力,有助于做好工作,也能给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小刘和小马是同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成绩都很优秀。两人分配到同一家单位。一年以后,小刘提升为部门主管,小马则调到公司下属的一家机构,地位明升实降。为什么?

他们分配到该单位后,领导各交给他们一件工作。小刘在分析调查之后,提出了若干方案给领导看,又向领导逐条分析利弊,最后向领导请教,用哪个方案?这时,领导对他的分析已经很信服,当然采取了他所推荐的那个方案。然后,他又问领导如何具体实施。领导说:你自己放手干吧,年轻人,比我们有干劲。小刘连忙说,自己刚来,一切都不熟悉,还要多听领导的意见。因为小刘的态度谦恭,意见又到位,领导很满意,当即向几个部门的头头打电话,让他们大力协助小刘的工作。因为有了领导的交代,小刘在实施自己的方案时又时时注意与各部门人员协调,他的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

小马呢?他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方案也设计得十分到位。但他一心沉浸在工作的热情中,全然不记得要向领导请示一下。领导是开明的,既然说过让他全权处理,自然也不干涉,但也没有和下面人交代什么。等到小马把自己的计划付之于实践,各部门人员见他是新来的,免不了有些怠慢,小马心直口快,与某人顶了起来,这可惹了麻烦,因为这人正是公司总经理的亲信。后果可想而知,他的工作处处受阻,最后计划中途流产。

有人因为害羞不敢向领导请教,有人因为自傲不愿向领导请教,有人害怕向领导请教会显出自己没水平......其实这些顾虑大可不必,多思勤问的人总是会得到领导的重视,一则,你的提问显出你对工作的热情和思考;二则,你的提问显出你的谦虚和诚恳。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11、同对方拉近距离

人与人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也会有很多共同点。在求人办事的时候,要尽量保留各自的意见,而去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这样才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促成办事。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寻找双方共同点的几种有效方法。

(1)揣摩话语,探索双方共同点

为了发现对方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与交往的对象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

在公共汽车上,小张不慎踩到了旁边一位老者的脚,她连忙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真不好意思。"老先生却笑着说:"没关系,你是哈尔滨人吧!"小张奇怪地点点头,老先生忙说:"我曾经在那里工作了三年,那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哈尔滨变化挺大吧!"这样一路下来,小张同老先生谈得很投机。后来小张才得知,老先生就是她在读的那所大学的老教授,后来小张还多次拜访过老先生,老先生为此感到十分欣慰。

可见通过细心揣摩对方的谈话,可以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使陌生的路人变为熟人,进而发展为朋友,建立起了朋友关系,办事就会多出一条路子。

(2)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陌生人在座,作为对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以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从而为自己以后请求对方办事打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