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身边的共产党人(第五辑)
62255500000005

第5章 情牵力马河——记会理县力马河党委组织员 管委会副主任刘南

我的工作就是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刘南

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由年轻小伙到不惑之年。作为第二代镍矿人,刘南从1989年就在会理镍矿工作,如今45岁的他已经在力马河整整坚守了26年。他感受了力马河曾经的辉煌,也体会了力马河社区居民如今的艰难,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力马河社区居民深厚的情谊。

用真情,持之以恒献爱心

力马河是刘南出生和成长的地方。1989年,19岁的他成为镍矿一名普通工人。2002年,随着资源枯竭,原会理镍矿政策性破产,曾经辉煌一时的力马河,逐渐走向没落。许多下岗工人选择了外出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是刘南选择留下来,进入力马河管委会工作,选择为社区居民做点事。

社区居民都是原镍矿退休或下岗的职工,生活十分困难。

在社区里,刘南有5户联系户,他们有退休职工、有低保户,刘南总是在方方面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

5户联系户家庭中数北社区的李珍红家最为困难。李珍红是原镍矿下岗职工,父母、弟弟都已去世,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李珍红因救治身患重病的弟弟欠下巨额债务,又无固定收入,经济上和精神上都背负着巨大包袱,在平时的走访交流中,刘南发现他有轻生的念头。

为了挽救李珍红,刘南及时找到北社区居委会,通过社区为李珍红找到了一个每月有300元补贴的环卫公益岗位,并为其办理了低保,同时把李珍红列为县级部门联系帮扶对象,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问题。为了帮助李珍红重树生活信心,刘南多次上门走访,一坐便是几个小时。刘南经常打电话和李珍红联系,有时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刘南总是耐心地听他说,对他进行开导,让他感受到各级组织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时间长了,刘南和李珍红便成了朋友,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现在李珍红每天认真地做着环卫工作,曾经消极的思想已不复存在。刘南自嘲说:“我们管委会干部可以改行做心理医生了。”

在街巷上走过时,时不时有老人叫住他:“刘南,帮我看看我家的电视,又没图像了。”原来社区是旧棚户区,居住着很多老人,有些老人不会操作电视遥控器,常常是打开电源没有图像。每当此时,刘南总是走进低矮的窝棚,细心地帮老人调好电视,并耐心教老人使用遥控器。临走还不忘告诉老人有事就到管委会找他。

和社区老人聊聊天,帮他们换个灯泡、安个插座、接个水龙头等对刘南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些虽是小事,但对于老人来说却很重要,他们都愿意找刘南,都说:“刘南这小伙子实在,找他帮忙,放心!”刘南每天没事的时候,也都会到南北两个棚户区去转转,他想让居民们知道,他一直在他们身边。

强服务,将心比心解难题

原镍矿很多下岗职工都在外地务工,经常会有人回管委会办事,刘南常对身边的同事说:“管委会就是搞服务的,在外的下岗职工不容易,如果他们有什么需要,我们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们。”

2014年1月,原镍矿盐边采选厂职工刘红霞申请办理特殊工种退休,到州上时,才知道州人社局没有接收到她的人事档案,没有档案就意味着不能办理退休,那至少还要再缴五年的养老保险。

每年缴纳不低于7000元的养老保险,对于一个在超市打工,每月仅有1500元收入的下岗职工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刘红霞很是焦急,找到了刘南。刘南一面联系在西昌出差的同事,让他们到州人社局咨询,一面与另外3名同事一起查找刘红霞档案和相关文件资料。

在西昌的同事咨询州人社局后,给正忙着查找文件的刘南回电话:“没有人事档案要办理退休的,只有提供工资表及劳资方面的文件,并出具情况说明,另行归档后再按政策办理。”刘红霞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着急地问:“怎么办啊?怎么办啊?”看着刘红霞着急的样子,刘南心里很不好受。他不停地安慰刘红霞,让她放心,一定想办法帮她收集资料重新建立档案。他再次组织4名同事在3000多份档案材料中搜集资料。

最终找到一份1988年的刘红霞转正定级的文件,又把1987年到1998年的工资表进行归档,并写了一份情况说明,送到了州人社局。很快,刘红霞的退休手续办下来了,电话里刘红霞开心地向刘南报喜,一再地向他表示感谢。看着难题解决了,电话这头的刘南也非常高兴。

类似事情刘南遇到过很多次,他总是全力以赴,为下岗职工“跑腿”、“游说”……

勤钻研,不懈努力精业务

2006年,刘南任力马河党委组织员,成为一个党务工作者。刚接触这项工作时,干了17年技术活的刘南内心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新工作做好。他一面查阅现有资料,了解熟悉党组织结构、党员情况,一面向原来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请教,并找来党建工作相关书籍开始学习,慢慢地刘南便熟悉了党务工作。

力马河大多数在册党员都是原镍矿下岗职工,常年流动在外,为了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刘南首先组织南、北社区党支部对外迁离退休党员和外出务工党员逐一核实,对流向、联系方式、工作情况等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台账。为让流动党员有个“家”,他向党委提议,依托原镍矿退休职工在各地成立的工友会,在西昌、成都、德阳等7个地方设立流动党支部,让流动党员感受组织温暖,也为党委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刚接手党务工作时,领导就安排他:“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而社区年轻人员少,发展党员困难,刘南多次与所属4个支部进行沟通,在工作中培养优秀同志,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他的努力下,各支部把发展新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共发展新党员9名,改变了从2002年以来,力马河党委没有发展1名党员的状况,及时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

如今,在党务工作方面,刘南已经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工作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肯定,连续多次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勇担当,危急时刻冲在前2012年,刘南被任命为管委会副主任,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每当发生重大事情的时候,他总是冲锋在前。他知道,这是社区居民对他的期望,也是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

2013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半夜2点多时,刘南听到急促的敲门声,还有人在单位大门外喊叫。“肯定是社区居民遇到困难了”,刘南心里想着,赶紧起床开门。只见南社区78岁的孤寡老人朱孃孃站在门外,着急地说她家的水管爆了,又没有电,满屋子都是水。刘南一面安慰老人,一面叫同事起床一起往朱孃孃家里赶。屋子里的水已有四五厘米深,两人不顾四处喷洒的水,拿着电筒开始查找漏水处,发现是太阳能进水管接头损坏,管路上又没有阀门。刘南只有弯腰顺着主管找到墙角的总阀门并将其关上,这才把水止住。止住水后,刘南又和同事帮老人把屋里的水打扫干净后才回去休息,此时他已是浑身湿透。天一亮,刘南又再次来到老人家中,把水管接头进行了更换。

2015年1月,一个周日的中午,大雨夹杂着雪花,力马河边异常寒冷。检修班接到大桥2组一个村民的电话,说是2组半山坡上5户村民的照明线路断线,电线掉在了村民的房顶上。检修人员当即向值班的刘南打了电话,刘南当即带领检修人员不顾寒冷驱车赶往现场。

一根架空照明线断在一户村民的房顶上,带电的电线头裸露在潮湿的雨雪中,极其危险。刘南一面指挥转移农户到安全地带,一面发挥自己电力方面的特长,和检修人员一道现场检修,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恢复了供电。看着冻得发抖的刘南,村民们连声道谢:“谢谢你们了,今天是星期天,下着那么大的雨雪,还以为你们不来了,这下我们不用点蜡烛了,取暖器又能用了……”

刘南常说:“只要能为社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我最高兴的。”刘南说到做到,他与管委会的同事们一直走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路上,带着浓浓的力马河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