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6207900000009

第9章 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4)

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全国CPI数据。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得出的数据就是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07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为年度最高涨幅,连续4个月创出新高。2007年1-月CPI累计上涨3.9%。

CPI的深层含义

CPI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的标准,也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制定的标准。CPI数据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从CPI数据能看出消费者的购买力的大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如果CPI指数下跌,经济衰退,必然会影响到货币汇率。如果CPI指数上升,货币汇率的走势是否会好转呢?也不一定,要看CPI指数"升幅"。如果该指数升幅稳定,则表示经济发展稳定增长。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则表示物价增长过快,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就会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也就是说原来的100元能购买的物品,现在需花费100多元才能买到,这样对国家货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一个国家的CPI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如同上面所说的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说的,该国的货币价值变弱。相反,当一个国家的CPI指数下降时,通货膨胀率就会下降,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上升,该国的货币价值就会增强。

再来看中国的现实情况,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显示,2008年2月份 CPI同比上涨8.7%,2月份 CPI已达到11年来新高。以食品类价格为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难怪大连动物园内很多老虎都吃不饱了,看来CPI 的增长程度要让老虎吃素了。

物价暴涨背后的秘密

细心的人士会发现,从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开始猛涨,那些不断涨价的产品总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像粮食、蔬菜、玉米、食用油、煤炭、电力、自来水、天然气等,为什么这些生活必需品会涨得这么快呢?

生活必需品如粮食、蔬菜、食用油等,这些物品的价格上涨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因为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土地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有限的土地上种上的粮食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收获,而打下的粮食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吃,其余的才能做成饲料养鸡喂猪,所以说土地赚钱慢,于是越来越多的土地变成了住宅或厂房,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工业是速度致富的道路,这也是世界的趋势。所以在稀缺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也就稀缺了,从而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米、面、油、等必须品不得不涨了。我国的物价指数保持在7%的水平上,但真正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CPI指数实际上更高,只是被那些降价促销的耐用消费品摊平了。

价格必然上涨的原因,除了资源不可以再生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生活必须品的消费没有弹性。粮食贵不能不吃;水贵不能不喝;电贵也不能不用,所以这些必需品的价格必涨。如在2008年初南方雪灾时,一斤大白菜竟然卖到了20多元,一袋方便面卖到了30元的天价,因为人必须吃饭、必须喝水、必须用电,这都是没有弹性的。所以说与我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商品没有需求弹性或弹性极小,价格自然会上涨。

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进一步增加生活成本,影响居民的幸福。房价不断上涨,就有人发现买房不如买房地产股划算;黄金价格也不断上涨,于是买不起实物金还可以买黄金股;吃不起猪肉可以买农业股。通胀环境中,我们想到什么产品上涨就买产销这种产品的股票。这样就能够做到“跑不过刘翔,但我们能够跑过CPI”,但要注意的是把握好通胀概念然后再投资。

经济学家

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S.Phelps)

费尔普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美国经济学家,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是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55年获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曾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

歌女与医生的收入分析——利率

利率这个经济杠杆在使用时要考虑它的利弊,什么时间、什么幅度去调整是很有艺术的。

——周小川

关于利率,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举过一个杰出的例子:

他是这样说的,假定青年选择职业的时候,只考虑收入因素,哪里收入高就去哪里。现在有两种职业——歌女和医生——假定这两种职业一生中的总收入是相同的,那么请问青年应该如何选择?

张五常分析道:

歌女这项职业,年轻貌美时收入特别高,但随着年纪的渐长,收入就会开始下降,以至于到后来无人问津的田地。医生这项职业,在求学之际收入是零或负数,然后做见习医生时,收入也很少,三十岁后,经验在不断增长,顾客人数也在慢慢增长,但在四十岁后,求医的人便会踏破门槛儿,那时收入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就有了答案,应该选择未来收入折算成现金价值后,收入总额最大的那种职业。要将未来收入折成现金,就必须考虑到利率。利率高,则未来收入的现金价值低;利率低,则未来收入的现金价值高。因此,职业的选择由利率决定,利率高就去当歌女,利率低就去当医生。

歌女的早期收入较高,医生的较低,而因为利息率是正数,同样的收入较早的折合现金后财富较高。如果歌女一生的总收入与医生的总收入相等,那么财富一定是歌女的较高,选择此职理所必然。(非金钱收入除外)

如果作为医生,他的一辈子总收入较高,那么利率够低会使医生职业有较高的财富,而利率够高则会使歌女的财富高于医生的。那是说,如果医生的总收入是较高的话,有一个利率会使歌女与医生的财富相等。市场利率若高于此利率,那么可以选择歌女这项职业;低于此利率,就要选择医生这项职业。

利率不仅存在于择业之中,可以说,只要与金融有关的现象,都与利率存在着关系。那么什么是利率?我们来解释一下: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 本金*利率(Interest Rates),从表现形式来看,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关于利率的结构变化和理论,各经济学家看法不同:“古典学派”的说法是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而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凯恩斯则认为利率是“使用货币的代价”。马克思把利率看作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利率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如今,利率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当经济出现过热、过快、通货膨胀时,便提高利率;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再把利率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

利率的种类

利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和分类的,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从分类上看各种利率似乎没有联系,但是他们之间是相互交叉的。例如,某人存了3年期的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4.95%,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利率。各种利率以及内部之间都有着相应的联系,所有利率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个国家的利率体系。

影响利率的因素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金融变量,它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几乎所有关于金融的现象,都会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上面所说的,利率是各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所以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节节高升。

利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是决定利息多少的因素与衡量标准。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和影响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利率水平最终是由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首先,利率分别受到产业内平均利润水平、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决定因素的影响,其次,又受到物价水平、利率管制、国际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一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和人们收入的多少,决定和影响了储蓄供给与投资需求,也影响了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由于利率变动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各国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利率实施不同程度的管理。国家往往根据其经济政策来干预利率水平,同时又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经济。

总之,决定及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国经济活动的状况。

现实社会中钱的价格

利率在现实生活中就是钱的价格,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钱在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的资产中,价格都是不同的。利率则是直接对现金的定价。如我们把100元钱存在银行里,一年后取出来的是105元钱,则多出的5元叫做“利息”,也就是100元“生”出来的钱。利率的计算公式就是利息除以本金,在这个例子中本金是100元,一年“生”出5元利息,那么年利率就是5%。那么利率是如何制定的?原来,各个国家的央行都会根据各自国家的经济情况制定出基准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参照和标准,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都需要以这个基准利率做为参考。所以,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在商品化社会中,货币(钱)也是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有其自身的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利率。作为商品,其价格的根本决定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利率也不例外。国家通过对利率的调整来维护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从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来看,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有利于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近20年来,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共经历了六次调整,时间及原因如下

时间 调整为 调整原因

1985年 统一为10% 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1987年 从10%上调为12% 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1988年 进一步上调为13% 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1998年3月21日 从13%下调到8% 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

1999年11月21日 由8%下调到6% 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

2003年9月21日 由现行的6%调高至7% 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

利率决定着银行的“钱袋子”,如果银行利率提高,人们便会把手中的钱存入银行,反之银行的钱袋子便会空空如也。所以利率的调整对我国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体制改革本身就是要完善利率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管理体制,利率的调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解通货膨胀;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秩序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