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6207100000004

第4章 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1)

五谷杂粮皆治病——揭秘藏医饮食疗法

大师手记

《四部医典》的《总则部》第五章中记载:“医治疾病的善方有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共四种。”还在《后续部》第二十六章中所载:“调养治法虽然有一千零二种,然而概括起来,只有饮食、起居、药物、手术外治等四种。”上述所说四种治疗方法中吃的食物和喝的饮料两部分分类方法为首要。此方法的有益和有害作用在《论述部》的《食物章》中有详细的记载:合理的饮食会使身体健康长寿,如果在饮食方面发生低、超、反的情况,便会生病,甚至生命受到危害。因此善于安排饮食是很重要的。

——强巴赤列摘自《中国藏医学》

养生馆

藏医是中国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藏族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汉医及印度医学理论而形成的。在藏医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识渊博、手到病除的藏医大师,其中就包括国医大师强巴赤列。强巴赤列是现代藏医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前辈们的诊疗经验,还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保健思路。

强巴赤列根据藏医最重要的著作《四部医典》所述,将藏医的治疗方法分为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种类型,指出饮食是最好的疗法,只有当饮食疗法失效之后,才去寻找其他的疗法,如药物疗法。强巴赤列在临床与研究过程中总结了许多藏医饮食保健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在藏医学中,食物可分为谷物、肉类、绿叶蔬菜、油脂和各种饮料等很多类。谷物类又分成有芒类和荚类。前者指粮食类作物,而后者指豆类。芒类包括稻米、小米、荞麦、大麦、小麦、青稞等。其中,青稞性重而凉,主要作用是增加体力,也增加污物;大米性轻而凉,可使体内精液增多,隆、赤巴和培根病性减少,尤其对肌肉松弛有很好的疗效。骨折患者应多吃小米,但小米有使体内炎症加重的趋势。荚类即豆类(包括芝麻类食物),性质基本上轻而甘、凉,具有增加血液、赤巴和脂肪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腹泻。

肉类是藏族人民常吃的食物,所以对肉食的分类很细,共分8类,如穴居、水居、家畜等,藏医认为所有肉类都属味甘、性凉、轻而粗,但平原所产动物的肉则性温而重。一般性凉轻粗的肉类用于治疗培根发热病,而性温重的肉类则予治疗胃痛、背痛,疗效较好。值得注意的是,死动物的肉均有毒性,不能食用。

藏医认为,蔬菜类食物应区别其生长地区,以定其性质。如生长在干燥地区则性温而轻,生长在潮湿地区则性凉而重。前者用于治疗肾病及风湿病,后者可治疗发热性疾病。油脂类食物的性质属凉、重,其味甘,对身体具有滋补作用,对于体弱的老年人、妇女更有好处,可以多服。酥油是藏民日常不可缺少的食物,藏医认为它性凉,使人气色好、精力充沛,但年久的酥油可使人产生健忘、体力衰减,所以不能食用。

在饮料等液态饮品中,藏医最为重视奶类和水的治疗作用。牛奶味甘,可使人面色红润、皮肤有光泽,但其药性凉而重,可产生培根。奶牛的牛奶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眩晕、咳嗽、口渴、饥饿、尿频等症。山羊奶药性轻,用于治疗呼吸困难、腹泻及因发热而迫血妄行等出血性疾病。生奶药性重而凉,即挤出的乳有如甘露,营养价值极佳,不过纯奶并不容易消化。

藏医同样重视水的治疗作用。藏医认为,雨水、雪水、河水、泉水、井水、海水等均能供治疗之用,其中以雨水质量最好,其次是雪水,依次越差。凉水可用于治疗酒精中毒、昏迷、恶心、头晕等症。沸水晾凉之后,对赤巴症有效。藏医认为,酒精可以助消化,有助于消化之火,其药性甘、酸、辛,对失眠症有效。适量的饮酒对体瘦的人有一定益处,陈酒对隆病、培根病有益。但是,饮酒不能过多,否则等于自饮毒药。另外,藏医也讲究食物相克,认为有不少食物不能同吃,如牛乳与核桃、杏仁,芥子油与蘑菇等,如果放在一起共食,就会中毒。

健康锦囊

和中医一样,藏医也经常用药膳来祛病强身,这里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藏医常用的滋补药膳。这些药膳的主要材料均为藏区特产,其中还有一些是名贵药材,身体较虚弱且有条件的朋友可以一试。

1.红花羊排

【材料】藏红花少许,羊排骨1千克,盐8克,水搅豆粉10克,生姜5克,酥油适量。

【制法】先把少量藏红花放入冷水中浸泡。羊排骨切成块状,在化好的酥油中烧好,放入盐、生姜、水,快要烧熟的时候加上事先浸泡好的藏红花和水搅豆粉,再烧至出沸泡即可。火候中等。

2.虫草鸡块

【材料】冬虫夏草15根,鸡胸肉200克,鸡蛋1个,豆粉9克,生姜5克,胡椒10克,葱5克,水搅豆粉10克,盐3克,酥油300克。

【制法】先把虫草蒸熟。鸡胸肉切成块状,鸡肉表面涂上搅和好了的蛋清豆粉,然后在熔化成液体的酥油中炸熟。再用微火化好酥油后加上盐、生姜、胡椒、葱、炸鸡块、蒸虫草、水搅豆粉,煨上片刻即可。

3.蛋插人参果

【材料】鸡蛋14个,煮熟的人参果10克,盐3克,酥油50克,水搅豆粉10克。

【制法】洗好的人参果在水中煮熟。鸡蛋的蛋清和蛋黄分开,加上盐和水搅豆粉后放在蒸笼中蒸熟。蒸熟的蛋清、蛋黄切成块状,摆在菜碟中,上面插好人参果。菜锅中再放少许酥油,在微火中化成液体后加上少量的水搅豆粉,煮至出现沸泡的时候浇在菜碟中的鸡块上,就做成了。注意火不宜过旺。

每天一碗长寿粥,缓解疲倦胜仙药

大师手记

吃早饭之前,她给我吃一小碗(长寿粥),不多,但是内容很丰富,有好多种吃了对身体有益的食品……每天都吃,除了出差,在家里每天一碗,这个对我的健康,对我的精力的恢复,对我的衰老的延缓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一直持之以恒,常年吃它。

——朱良春摘自《中华医药》

养生馆

“忙碌着,疲劳着”是当今许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我们似乎永远有忙不完的工作,总是处于疲劳状态。有很多人还不到40岁,就已经身体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已经93岁高龄,每天仍然忙个不停,但从来不会感到疲惫。这个人就是家住江苏南通的国医大师朱良春。

2010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的《中华医药》栏目播放了对朱良春教授的专访,镜头里的朱老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动作灵敏、谈笑风生,让人很难想象这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据了解,如今朱老的工作量仍然十分惊人,每周至少要应诊三天,每天接待的人数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而且大多是重症患者。除此之外,他还常常被邀请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出席会议和讲学,经常是下了门诊就往飞机场赶。最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这样的高龄,这样高的工作强度,朱老居然很少感觉到疲倦!难道他真的有所谓的仙丹妙药不成?其实,仙丹妙药没有,只不过是一碗粥而已,朱老称之为“长寿粥”。长寿粥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

【材料】黄芪250克,绿豆50克,薏仁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

【制法】把黄芪放到沙锅里,加适量水先泡20分钟,然后煮15分钟,把水滗出来,再加一碗水,煮开之后也滗出来,最后把这些水合在一起,用这个水去煮粥。

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倒进沙锅,再倒进黄芪水,盖上盖,开大火,煮开之后换小火煮40分钟,把洗干净的枸杞倒进去,再煮10分钟即成。

【用法】煮出来的粥是五天的量,可一次由五个人分食;也可每天吃一碗,分五天食。另外,如果人数不定,煮粥材料也可按比例增减。

关于长寿粥的来历,我们要从60多年前说起。1938年,朱良春正跟随老师章次公在上海行医,恰逢当地霍乱盛行,求诊者络绎不绝,朱良春每天都要看上百号病人。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他渐感体力不支,总是觉得疲惫,人也逐渐消瘦。在这种情况下,朱良春和母亲一起创制出了长寿粥。母亲每天给他做一碗,吃了几个月以后,精神逐渐好转,不再感觉疲劳。后来,朱良春就每天坚持吃,一直吃了60多年。

那么,为什么长寿粥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而苦入心,带点苦味的莲子正好能够清心养心,同时绿豆也是入心经的,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肝藏血,主筋,肝经气血充足则筋得其养,体力强健,而枸杞是入肝经的,是补肝的佳品。脾主运化、升清,是后天之本,承担着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营养不良,而红枣、薏仁、扁豆都是健脾的。肺主气、司呼吸,管人体氧气供应和输送,肺气足了生机才会旺盛,薏仁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非常好。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则脑髓失养;而莲子、薏仁、枸杞都入肾经,对肾有补益的作用。总之,这几样东西合在一起就能滋补调和五脏,使正气充足,精力体力旺盛,再加上大补元气的黄芪,的确比灵丹妙药还管用。

健康锦囊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对于现代人来说,缓解脑疲劳、做好脑部保健已刻不容缓。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通过手部活动来缓解疲劳的方法。

1.手指交叉法

当感到大脑迟钝、精力不集中时,让双手手指交叉扭在一起,就可以适当缓解。哪只手的拇指在上,产生的效果不同,故应交替进行,一般交叉3秒钟就要换一次。各扭10下之后,再把使手指朝向自己,从手指根部把双手交叉在一起,并使双手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一起。同样,两手拇指上下交差各进行10次。

2.十指相敲法

双手的十指相对,互相敲击。这种方法刺激手指上的井穴,既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练了肝气,对大脑也很有好处。手脚冰凉的女孩一定要经常十指相敲,这样,血脉可以通到四肢末梢。

3.揉核桃法

这是一些老年人喜欢用的锻炼方法,其实对年轻人也有帮助,就是把两个核桃放在手心里揉来揉去。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活动每根手指,平时没事或上班等车、坐车之际多揉几下,不仅可以缓解脑疲劳,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4.拍手法

把手掌合起来拍击时会发出“嘭嘭”的声音,这个声音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可以增强大脑功能。如果早上爱睡懒觉,白天昏昏沉沉,记忆力不佳,注意力也不集中,就应该进行拍击手掌的锻炼。方法很简单:先把双手向上方伸展,强烈地拍击手掌3次。接着,把双手收回到胸前,再拍击3次,反复进行。注意,手腕要用力伸展,尽量使双手的中指牢牢靠拢。

李老一杯四药茶,共奏补气、补血之效

大师手记

我这杯茶气血双补,主要是调理气血,调理经络,通经活络。中医讲气血调和就百病不生,人的生病主要是气血不和,关键在个和,所以我这杯茶下去,不单是头昏方面好了,身体方面、皮肤方面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好处的。

——李济仁摘自《中华医药》

养生馆

李济仁教授是新安医学“张一帖”的传人,他的夫人张舜华女士同样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中医教授,夫妇二人一生育有五个子女,全部都是医学专家,其中有三个儿子相继成为博士后,四个子女被评为教授。“一门三博士,两代六教授”,在医学界传为美谈。而他们的大儿子,就是写出了《养生大道: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易经〉养生大道》、《一本书学会中医养生》等诸多养生类畅销书的张其成博士。

如今,李老已经年近八十,看上去脸色红润,肤质细腻,一点也没有衰老的迹象。而且李老的精神出奇的好,他每天都是晚上12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然后从8点开始坐诊,直到下午一两点才休息。这样的工作强度,连跟着他抄方的学生都有点受不了,但他并不感到疲倦。李老还喜欢旅游,基本上每年都要出国一两次。

这样好的体力与精力,让见到李老的人羡慕不已,于是总有人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保养秘诀。每当此时,李老就笑呵呵地告诉人家,其实也没有什么,只不过靠一杯茶而已。究竟是什么样的茶,居然有如此的神效?其实,这不是一杯普通的茶,而是李老精心研究出来的药茶。

【组成】黄芪10~15克,西洋参3~5克,枸杞子6~10克,黄精10克。

【用法】把药放到茶杯里,冲入开水,然后盖上盖子,闷5~10分钟就可以了。一天一杯,水没了就续一点,最后把杯底的药材吃掉。

普普通通的四味药,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配在一起就能够起到气血双补的作用。李教授50多岁的时候,由于工作压力大,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经常感觉头晕目眩。《黄帝内经》中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体健康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气血充盈而调和,血充足了,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才能够得到濡养,气充足了,这些濡养才能完成。作为中医专家的李教授自然知道,自己的情况属于气血亏虚,气血无法濡养头脑了,所以出现头晕的症状。于是,他经过缜密思考,给自己配制出了这帖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