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6207100000032

第32章 五官清爽,心中坦荡——国医大师五官科门诊(2)

近代医家根据老年性白内障的致病原理,创制了一套保健按摩操,配合药疗效果更好。具体方法如下:

嘱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其头前侧,首先用一指禅推法从睛明穴到攒竹穴,再沿眼眶做环形推摩治疗,每侧3~4分钟。再按揉攒竹、承泣、睛明穴各半分钟,然后按揉上眼眶下缘1分钟,继续按揉太阳、百会穴各1分钟。随即按揉两侧风池、翳明各1分钟,再从风池穴而下至大椎,反复按摩5~7遍,然后拿肩井穴,点按心俞、肝俞、肾俞每穴1分钟。嘱患者仰卧,用拇指指腹按点丰隆、光明、血海、三阴交穴3~5分钟,拿合谷穴,掐养老穴各1分钟。

清阳不升泛青光,补气升阳转回天——青光眼唐氏三方

大师手记

临床上对于高眼压症、开角型青光眼或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等导致的视神经损害,每以补气升阳为基础,或辅以辛散风药,如防风、蔓荆子、细辛、白芷等;或加入活血化淤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等以通调气血,使目窍得养,目视精明。

——唐由之摘自《名师与高徒二》

健康攻略

青光眼,临床表现以眼压升高、眼球变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头痛眼胀、视蒙、瞳神散大、视****凹陷萎缩为主征,属于中医的“绿风内障”、“青风内障”、“雷头风”范畴,多发于中年以上妇女,常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为眼科常见的致盲率较高的疾病。

唐由之教授认为,青光眼的病因就在于视神经萎缩,而视神经萎缩的病理关键又在于清阳不升,目系失于濡养,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所以在治疗上就应当强调补脾胃,升清阳之气。在临床上,唐教授常用参、芪补气,当归补血和营,取柴胡、升麻、葛根等药升发之性,引气血上行。与此同时,还要辅以辛散风药,如防风、蔓荆子、细辛、白芷等;或加入活血化淤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等以通调气血,使目窍得养,目视精明。

以下三帖方子为唐老临床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方,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1.青光1号方

【组成】丹参15克,川芎12克,当归15克,红花9克,枸杞子20克,炒白术12克,炒白芍12克,菟丝子15克,生黄芪20克,车前子(包煎)15克,泽泻15克,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行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淤型青光眼患者,证见情志不畅,舌暗,苔薄,视力下降。

2.青光2号方

【组成】丹参15克,川芎15克,赤芍药20克,紫草20克,大蓟15克,小蓟15克,生地黄15克,丹皮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地肤子15克,泽泻15克,生黄芪25克,怀牛膝15克,生、炒枣仁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补益目窍,适用于气虚血淤水停型青光眼,多见于老年青光眼患者。

3.青光3号方

【组成】猪苓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药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枸杞子30克,覆盆子20克,女贞子20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巴戟天15克,生黄芪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利水、益肾、明目,适用于肾虚水停型青光眼患者,见眼红胀痛,舌红、苔薄白,伴头痛、恶心。

养生无极限

青光眼主要是由眼内房水的产生与排泄不相平衡,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的。因此,治疗青光眼的关键是降低眼压,以下食疗方具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可选择食用。

1.金针赤豆汤

【材料】金针菜30克,赤小豆30克,蜂蜜3匙。

【制法】将金针菜与赤小豆加水煮,待赤小豆烂后加入蜂蜜。当点心,每日服1次。

【功效】本方具有利水除湿的作用,长期服用可降低眼内压。

2.香橼糖浆

【材料】新鲜香橼2只,麦芽糖60克。

【制法】新鲜香橼切片入碗,加麦芽糖,加盖隔水藏至香橼化水,待冷后成香橼糖浆。每日2次,每次1汤匙,开水冲服。

【功效】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伴头痛眩晕者。

3.赤豆鲤鱼汤

【材料】鲤鱼1条(约重500克),赤小豆40克,葱花、料酒、精盐各适量。

【制法】鲤鱼活杀洗净,加赤小豆(纱布包),入锅同煮,至鱼熟汤浓,加葱花、料酒、精盐调味,去赤小豆。喝汤食鱼,每日2次,每次1小碗。

【功效】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眼睑水肿、小便不利者。

4.二冬粳米粥

【材料】天冬15克,麦冬15克,粳米120克,冰糖适量。

【制法】粳米洗净,加天冬、麦冬所煎之水,煮成粥。加冰糖适量,每日2次,每次1小碗。

【功效】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伴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者。

5.桂圆红枣汤

【材料】桂圆肉20克,红枣20枚。

【制法】桂圆肉与红枣同煮。每日食1剂。

【功效】适用于老年人青光眼缓解期少气乏力者。

6.鸡肝明目汤

【材料】发银耳15克,鸡肝100克,枸杞子10克,茉莉花10克。

【制法】鸡肝洗净切片,汤勺置火上,放入清汤,放入料酒、姜汁、食盐和味精,随下银耳、鸡肝及枸杞子煮沸,打去浮沫,待鸡肝刚熟,倒入碗内,撒入茉莉花即可。每日3次佐餐服用。

【功效】本方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适用于青光眼后期、肝肾亏损、视神经萎缩者。

针药齐用,对治耳聋、耳鸣

大师手记

暴聋(听力突然消失)者多因外感风热、风寒、肝火等引起,多属实证;久聋者,听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消失,多由中气不足或肝肾亏损引起,多属虚证。

——路志正《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五官科分册》

本病(耳聋、耳鸣)的发生与多种原因引起的耳窍闭塞有关。病因外有风热上受,客邪蒙窍;内有痰火,肝热,蒸动浊气上壅;或因久病肝肾亏虚,脏气不足,或脾胃气弱,清阳不升,不能上奉清窍……慢性耳聋、耳鸣多与肾精不足有关。

——贺普仁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贺普仁卷》

健康攻略

耳聋、耳鸣是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耳聋以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为主症,耳鸣为自觉耳内鸣叫,如闻潮声,或细或暴,妨碍听觉。路志正教授与贺普仁教授,一个是药剂专家,一个为针灸高手,对耳聋耳鸣的认识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认为,虽然造成耳聋耳鸣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总结起来不外乎外受风热、肝火上逆、痰浊内积、肝肾亏虚、脾胃气弱几大类。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病因导致的耳聋耳鸣,其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凡由风热造成的,往往会突然耳鸣或耳聋,兼有表证;由肝火引发的,则耳窍轰鸣,攻逆阵作,发怒的时候病情加重;痰浊容易引起耳鸣眩晕,时轻时重,感到烦闷不舒服;肾虚容易造成慢性耳聋耳鸣,患者耳鸣声细,如蝉声持续,其中兼有腰酸面目憔悴者属于气虚,耳鸣时常发作,体重减轻,劳累加重,阴虚者通常会有午后加重的情况。

在临床上,老年性耳聋耳鸣最为常见,一般多是由肝肾亏虚所造成的。因此,治疗上当以“益气活血,补肾添精”为原则。路教授常以下方对治:

【组成】党参15克,黄芪15克,丹参12克,川芎9克,骨碎补12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五味子9克,灵磁石30克,黄精12克,首乌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补肾添精,益气活血。适用于老年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药毒性耳聋。

如肝肾亏虚性耳聋兼有肝阳上亢者,一般表现为:持续性耳鸣,耳鸣如蝉,听力下降,伴有头晕头沉,周身乏力,腰部酸痛,失眠等症状。路老常用下方对治:

【组成】桑寄生15克,川续断10克,生山药15克,制首乌12克,枸杞子10克,炒菟丝子12克,炒蒺藜10克,白僵蚕8克,仙灵脾10克,知母l0克,生龙骨(先煎)20克,生牡蛎(先煎)20克,紫石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肝肾,潜肝阳,适用于由肝肾不足,虚阳上亢导致的神经性耳聋。

小偏方

治鸣醒聋汤

【组成】木香15克,川芎20克,木通20克,香附20克,枣仁20克,枳壳30克,蝉蜕20克,菊花20克,泽泻20克,合欢20克,胆草15克,柴胡20克,石菖蒲20克,夜交藤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肝泻胆,理气开窍,适用于由肝火上逆、痰浊内积导致的耳聋耳鸣。

在对于耳聋耳鸣的治疗上,贺普仁教授常以“通利少阳,益肾平肝,醒神开窍”为治则,取穴方法如下:

【主穴】听宫,翳风,中渚。

【配穴】实证可配合谷、太冲,虚证可配太溪、筑宾。

【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毫针刺(家庭治疗可用梅花针扣刺法或按摩法)。

贺普仁教授指出,耳聋、耳鸣的临床上实证多由肝胆之火上逆,少阳经气闭阻,或感受外邪,壅遏清窍所致;虚证则由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治疗法则前者为清泻肝火,后者为补益肾精,主穴听宫、翳风、中渚均为阳经穴,可疏通耳部气血,止鸣复聪,配四关穴(手脚之合谷与太冲穴,两个腧穴、四个部位)清泻火热,开窍启闭;肾经原穴太溪与筑宾善于滋阴补肾,肾气充足则耳窍得养。

养生无极限

耳聋、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国民间有许多验方、奇效方,下面择其优者介绍给大家:

1.猪肾粥治老年性耳聋:猪肾1对,粳米160克,葱白2根,人参1克,防风6克,共同煮粥,食用。

2.黑豆炖狗肉治肾虚耳聋:洗好的狗肉500克,黑豆100克,用姜、盐、五香粉及少量糖调味,炖烂食之。

3.干百合治耳聋:干百合研末,温水冲服,每服6克,每日服2次。

4.枸杞粥治耳聋:枸杞子15克,大米适量,煮粥服食。

5.菊花治耳鸣:菊花30克,芦根30克,冬瓜皮30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

牙痛不是病,艾草一熏立即停

大师手记

手足阳明经分别入上下齿中,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可致肠胃蕴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热之邪循经上炎而发为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亦可致牙痛。

——贺普仁摘自《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二》

健康攻略

牙痛是口腔疾患中的常见症状,正如俗语所言“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本症发作时疼痛异常剧烈,常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耽误工作。根据致病原因,中医将其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类,其中实证是由体内蕴热,过食辛辣厚味,复感风邪,侵袭阳明经络,郁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导致的;虚证多发生于肾阴不足之人,所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导致牙痛。在此基础之上,贺普仁教授又将牙痛细分为风火、胃火、虚火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

1.风火牙痛:牙痛阵发,遇风发作,得冷痛减,牙龈红肿,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舌红苔薄白等症状。

2.胃火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或有溢脓,伴有口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等症状。

3.虚火牙痛: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龈无明显红肿,牙齿松动,牙痛日轻夜重,舌红苔少。

在牙痛的治疗上,贺普仁教授往往以“散风泻火,填精益肾”为原则,在主穴的基础上,根据类型增加相应配穴。其方如下:

【主穴】合谷、下关、颊车。

【配穴】风火型配外关、风池;胃火型配内庭、劳宫;虚火型配太溪、行间;牙龈红肿较剧配阿是穴。

【手法】艾灸疗法,太溪、行间用补法,余穴用泻法;牙龈红肿较剧取阿是穴放血法。如条件不具备,按摩相应穴位也能取得一定疗效。

小贴士

艾灸治疗牙痛效果显著,止痛快,效力强。对因龋齿感染、坏死性牙髓炎、智齿等所致牙痛,应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贺老指出,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其脉入上齿中,下关、颊车为局部取穴,其所属足阳明经入下齿中,三穴疏通经气、利齿止痛,共为主穴。另外,外关、风池疏风散热,内庭、劳宫清胃泻火,太溪、行间滋补肾阴。红肿较剧者,放血使血随热散,肿痛得消。

养生无极限

关于牙痛的治疗,民间有许多偏方,往往能够见奇效,这里择其优者给大家介绍几条,配合针灸治疗,效果会更为显著。

1.牙痛的时候可以切生姜一小片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睡觉的时候含在口里也无妨。

2.花椒10粒,白酒1两,将花椒浸在酒内,10分钟后将酒含入口中,几分钟即见效。一日2次,每次10分钟,3~4天痊愈。适用于神经性、过敏性、蛀牙性牙痛。

3.荔枝10颗,在其肉内填入少许食盐,用火煨干后研末,擦痛处即可止痛。

4.取大蒜适量捣烂,温热后敷在痛点上可以缓解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状。

5.取蜂房适量,加纯酒精适量,点火燃烧,待蜂房烧成黑灰时,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可止痛。

6.取六神丸1至2粒,碾碎置于患齿牙龈上5~10分钟,每天1次,一般不超过3次。

7.冰敷:就像治疗淤伤一样,冰敷牙痛部位的脸颊,可缓解疼痛。每次敷15分钟,一天至少3~4次。

8.用牙签挑取一点云南白药加上开水一滴,调成糊状,再用牙签蘸着云南白药糊塞到牙疼的地方,一般3~5分钟后就能止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