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就用邓老“慢肝六味饮”
大师手记
治疗肝炎应注意“实脾”,故以健脾补气、扶土抑木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原则……拟方“慢肝六味饮”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基本方。
——邓铁涛摘自《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慢肝饮食也应当辨证分析,区别对待。若属正虚邪实而邪实为主时(如慢活肝),高蛋白饮食当不用或少用。若虚实并重,可酌加蛋白饮食,但不可过量。若以脾气虚为主,蛋白饮食当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若急于滋补,易导致“食复”。
——朱良春摘自《朱良春医论集》
健康攻略
肝炎,顾名思义,即是肝脏的炎症。导致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如自身免疫失常、酗酒等,但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从流行病学来看,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根据病程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反复难愈,而且很容易引起肝硬化,其症状表现为:胁痛、胁部不适、头晕失眠、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肢体困重、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症。
邓铁涛教授认为,肝炎的病位不单在于肝,更重要的则在于脾,从脏腑辨证而论,属于肝脾同病而以脾病为主。如果患者湿热邪气外袭内蕴于脾胃和肝胆,就会引发为急性肝炎;如果患者脾气本虚,或邪郁日久伤脾气,或肝郁日久横逆犯脾,或在治疗急性肝炎的过程中寒凉清利太过伤及中阳,都可能导致脾气亏虚,从而转变成慢性肝炎。因此,邓老主张治疗肝炎应注意“实脾”,以健脾补气、扶土抑木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原则。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他拟出了“慢肝六味饮”,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基本方。方剂组成如下:
【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5~30克,云苓15克,白术12~15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黄皮树叶15~3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如脾虚较严重,可加黄芪15~25克;如兼湿浊中阻,可加薏苡仁15克、白蔻仁6克;如兼湿浊上泛,可加法半夏10克、砂仁3克,有和胃降浊之功;如兼湿郁化热,加金钱草25克、田基黄(或鸡骨草)25克、土茵陈25克,并以18克太子参替换党参;如兼肝气郁结,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能够舒肝解郁;如兼肝阴不足,可加桑寄生30克(或桑葚子15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或五味子6克),以20克太子参替换党参,去掉川萆薢;如兼有肾阳虚,可加杜仲15克、巴戟天12克、肉桂(焗服)2克、楮实子10克,以温补肾阳;如兼肾阴虚,加何首乌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桑寄生30克、旱莲草12克,并以18克太子参易党参、12克怀山药易白术;如兼血淤阻络,加丹参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2克、土鳖虫10克,以活血化淤。
小贴士
焗服,又称“泡服”,是中药的一种煎服方法。主要是指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后容易破坏药效,可以用开水半杯或煎好的一部分药液趁热将需焗服的药物加盖浸泡,10至15分钟后滤出药汁,然后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
除此之外,朱良春教授对肝炎也颇有研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他总结了一些慢性肝炎的诊治经验及患者注意事项,这里一并介绍给大家:
1.《黄帝内经》说,“肝者,罢极之本”,具有藏血的功能。如果劳累过度,极易耗伤肝血,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故慢性肝炎患者必须注意适当休息,同时也要注意调摄情志和调理饮食,适量锻炼,如气功、太极拳,亦有助益。
2.慢性肝炎的形成都与过食膏粱肥甘之物有一定的关系。多数患者由于长期大量食用糖、鸡蛋、牛奶等,虽然体重增加了,但SGPT(谷丙转氨酶)多有反复,部分患者β-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均高于正常。因此,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也应当区别对待,属于正虚邪实而邪实为主(如慢活肝),应当不用或少用高蛋白饮食;如果属于虚实并重,可酌情加蛋白饮食,但不可过量;如果以脾气虚为主,蛋白饮食当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若急于滋补,极易导致复发。
3.所谓“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慢肝患者可以通过眼睛来观察自己的病情,方法为:如果出现视力疲劳、下降、视物模糊及复视,同时眼血管有显著变化,说明肝病日久,阴血被大量耗伤;如果眼血管扩张、弯曲、鲜红,说明肝经疫毒炽盛,病势进展迅猛;如果血管变细伸直,颜色转为淡红,趋向正常,说明病情趋于稳定。
4.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即过去所说的“澳抗”)呈阳性,除应坚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外,下面这个方子可以使之转阴:
【组成】生黄芪20克,鸡骨草、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各30克,夏枯草、贯众、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5.降低转氨酶,除应坚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外,单味药和经验方也可以参考:
(1)用五味子粉或五味子制剂,效果很好,虽然有的患者会出现反跳现象,但如果继续使用,仍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凡有苔腻、脘胀、纳呆的患者,暂时不宜使用,或先服健脾渗湿之品,等脾健湿化后再服。
(2)夏枯草、虎杖、垂盆草、龙胆草等用于湿热偏盛的慢肝患者效果较好,或在辨证治疗方中加入生白芍、生山楂,对转氨酶持续不降的患者也有佳效。
6.对于慢性肝炎黄疸长期不退的患者(胆汁郁积型),可以大黄、丹参、稀莶草(需用30~45克)为主,随症加味,效果较佳。
养生无极限
饮食安排是否恰当,对乙肝的恢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乙肝病人的饮食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呢?
1.宜多进食新鲜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黄瓜、西红柿等;多吃水果,如苹果、生梨、香蕉、葡萄、柑橘等。
2.乙肝病人一旦病情好转,即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但一定要注意逐步加量,不可急于求成。这类食物有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
3.乙肝病人体内往往缺乏锌、锰、硒等微量元素,部分病人还缺乏钙、磷、铁等矿物质。因此,宜补充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海藻、牡蛎、香菇、芝麻、大枣、枸杞子等。
4.乙肝患者不宜多食罐头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甜食、腌制食物等,尤其要少食方便面、香肠、味精、瓜子、松花蛋等食物。
5.乙肝病人饮茶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应注意适时、适量,在饭前1小时宜暂停饮茶,以免冲淡胃酸;不要在睡前和空腹时饮茶;茶水不宜太浓;一天茶水总量不要超过1000~1500毫升;幼儿患者不宜饮茶;服用补品、滋补药期间应避免饮茶,也不宜用茶水服药。
慢性乙肝,试试颜老的“犀泽汤”
大师手记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久不愈,故病机多为湿热浸淫营血,胶结不化,缠绵腻滞。这类患者常表现为低热绵绵,面色晦黄,巩膜混浊,神疲乏力,心烦易怒,口苦而黏,齿龈出血……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自拟犀泽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满意疗效。
——颜德馨摘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肝炎肝硬化专辑》
健康攻略
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慢性乙肝。其临床表现为:低热绵绵,面色晦黄,巩膜混浊,神疲管力,心烦易怒,口苦而黏,齿龈出血,鱼际红斑隐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胁肋胀痛或刺痛,溲黄赤,舌紫绛苔黄白腻。
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医多遵循“湿温”、“温疫”等温病的传变规律辨证论治。颜德馨教授则指出,如果本病从气分论治,投以疏肝、清气、祛湿、解毒等法,虽然也有效果,但疗程长,见效慢,且病情极易反复。他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悟出了采用清营泻热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思路,并自拟犀泽汤,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其方如下:
【组成】广犀角(锉末吞服)3克,泽兰15克,苍术9克,四川金钱草30克,土茯苓30克,平地木30克,败酱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湿热胶结,气、营分同病,见脘腹、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可加沉香曲、川楝子、大腹皮、枳实、广木香、姜半夏、陈皮等辛开之品;血络淤滞较甚而出现右胁刺痛,牙龈出血,舌质紫气,宜加丹参、桃仁、郁金、红花、赤芍、延胡索、三棱、莪术等通络之药;湿甚于热,以神疲肢重,不思饮食,溲混浊,大便溏而不畅为主者,配以藿香、佩兰、猪苓、茯苓、生苡仁、泽泻、木通等化湿利水之类;热甚于湿,以发热不退,心烦易怒,目赤口苦,齿龈出血鲜红,大便干结为主者,加入银花、黑山栀、夏枯草、蒲公英、连翘等辛凉泄热之类,热毒甚者则选用白花蛇舌草、龙葵、蜀羊泉、蛇石打穿、半枝莲、七叶一枝花(重楼)等清热解毒之类。
【功效】清营泻热,祛湿解毒,开郁通络。
颜老指出,有部分慢性乙肝患者经用犀泽汤治疗,病情好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但停药后旋即病情反复,这是因为病情初愈,湿热还没有清尽,骤然停药会导致病毒死灰复燃,故应在疾病初愈后继续用药1~2月,或以犀泽汤化裁,改制成丸剂服用,以巩固疗效。
国医验案
1975年,颜老曾接诊过一位24岁的男性乙肝患者,该患者谷丙转氨酶147单位/升,麝浊12单位/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先后服用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绛矾丸以及五味子、垂盆草、满天星等单方,皆无疗效。症见面色灰暗,神萎纳呆,胁痛心烦,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赤,苔薄白,舌尖红绛。颜老认为,此为湿热蕴于营分之症,故治当清营化湿,处方如下:
【组成】广犀角45克,泽兰60克,苍术45克,平地木60克,败酱草60克,银花60克,北沙参60克,夏枯草60克,白术60克,白芍60克,蒲公英60克,薏苡仁60克,天花粉60克,丹参60克。
【用法】上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每日3次。
患者服药两个月后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0单位/升,麝浊6单位/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自行停药。1个月后因劳累过度引致肝病复发,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45单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再以上方服用1个月,肝功能又复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体征和症状次第消失。颜老嘱其按上方丸剂继续服1月,以巩固疗效,之后再未复发。
国医妙方对治肝硬化
大师手记
此病(肝硬化)治疗效果与病之浅深成正比,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为重要。和慢性肝炎治疗一样,取意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健脾养肝肾,软坚化淤为治法。
——邓铁涛摘自《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对于肝炎后肝硬化,表现以脾大为主,腹胀满,胁肋胀痛,食少纳呆……通常以柔肝软坚与清热解毒合用,以自拟之软肝化症煎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屡用屡验。
——张琪摘自《张琪老中医临证备忘录》
健康攻略
肝硬化属中医“积聚”、“症瘕”范畴(肝硬化腹水属“鼓胀”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各种肝损伤的共同终末阶段,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发展而来的。发病年龄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与经济水平、生活习惯、营养条件、饮酒习惯、肝炎流行等因素有关。临床上按其病因分为:肝炎后、酒精性、胆汁性、淤血性、化学性、代谢性、营养不良性、免疫性、印度儿童型、隐源性肝硬化等10个类型。其中,我国以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最为常见。
邓铁涛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往往与硬化的程度成正比,硬化程度越浅越容易治疗。因此,他极力告诫肝硬化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切勿延误病情。一般来说,部分早期肝硬化患者会有如下表现:
1.全身症状: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