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弟子规·龙文鞭影(国学大书院)
62061600000006

第6章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1],但[2]学文,长[3]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4]己见,昧[5]理真。

注释

[1]力行:尽力去做。

[2]但:只是。

[3]长:增长。

[4]任:任意。

[5]昧:蒙昧。

译文

倘若不努力实践仁义,而只是学习经典文献,就会滋长浮华的作风,将来怎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努力学习经典文献,为人处事就容易只凭自己的见解去,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与假。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1]皆要。

方[2]读此,勿慕[3]彼,此未终,彼勿起。

注释

[1]信:确实。

[2]方:正,刚。

[3]慕:想。

译文

读书有三种方法,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都极其重要。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不要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那本。

宽为限[1],紧用功,工夫到,滞塞[2]通。

心有疑[3],随札记,就人问,求[4]确[5]义。

注释

[1]限:读书的期限。

[2]滞塞:迷惑困顿的地方。

[3]疑:疑问。

[4]求:寻求。

[5]确:准确。

译文

可以把学习的限期放宽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用功学习,只要细心努力探究,不懂的地方就会自然弄通。假如心有疑问,就要随时做好记录,虚心向别人请教,以求得准确的含义。

房室清[1],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2]。

注释

[1]清:清洁,干净。

[2]病:心浮气躁。

译文

书房里一定要收拾得清洁干净,墙壁必须保持洁净。书桌要做到整洁,笔砚要放得端正。若把墨磨偏了,说明学习时心不在焉。字写得很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够集中。

列[1]典籍,有定处,读看毕[2],还原处。

虽[3]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注释

[1]列:摆放。

[2]毕:完。

[3]虽:即使。

译文

摆放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读完一本书后必须把书放回原来的地方。就算有急事不看书了,也必须把书本整理好,假如书本有缺损,应该修补完整。

非[1]圣书,屏[2]勿视,蔽[3]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4]致。

注释

[1]非:不是。

[2]屏:摒弃,丢开。

[3]蔽:蒙蔽。

[4]驯:渐进。

译文

不是圣贤经书,就应该丢开不看。不好的书会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人一定不能自甘堕落,更不可以自暴自弃。圣人和贤人的境界,都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逐渐达到的。

评析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在“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三层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论述的。一是强调了学习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在家要孝敬老人,外出要尊敬他人,博爱众人,具有“仁”的思想,这一系列行为是在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之后,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做到。如果不学习诗书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仁”;只有认真、深入、细致、反复阅读体会儒家经典著作,才能悟得“仁”的真谛;只有亲身施行“仁爱”,在长期的“爱”与“被爱”的体验过程中,才能逐步提高自身德行。所以说应该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习经典著作。二是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点,并表明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家庭和学校要“学文”,在外出任职后要利用闲暇来“学文”;还要求学生要摆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工作,工作之余再抓紧时间阅读圣贤书,学习圣贤们的成德方法,不断使自己的工作及言行更加符合“仁”的标准。

现在的社会十分复杂,尤其是一些在学生的思想比较浮躁,喜欢追求一些表面浮华的东西,没有很高的素养,所以更应该教育现在的学子们虚心学习先贤们的经典著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以使自身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