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6203500000082

第82章 日常生活原来是这么的不可思议(9)

尤其是考虑到他们被关在全是男性的监狱里,根本没有考察到对这些所谓“改造”的强奸犯对女性的态度有什么改变。给这些犯有重罪,包括人们称之为“邪恶”的罪行精确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指导,弄清楚谁该被关在监狱里,关多久,而谁又该放回社区。说句公道话,我要指出的就是有些被抓起来的男犯或女犯,尽管犯下了大家公认的“邪恶”罪行,实际上却已经真心忏悔,已经被“矫正”了,他们其实不再危险,可是却还要服完漫长的刑期,只因为同一技术条款把一些不该放出去的危险犯人提前放出去了

邪恶犯罪后,并不能笼统的对待,也许有些人只是一时冲动,犯下错误,在接受惩罚的时候悔过自新,就应该给他们一个重新自由的机会,而有些人确是穷凶极恶,那就不能手软,避免再度产生社会危害。

婚外恋中谁更奋不顾身

“婚外恋”是目前社会婚姻生活中的一大“杀手”。有人说,当男人陷入婚外恋时,大多是“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而女人就不一样了,她们大多会将所有感情投入到所爱的男人身上。所以有人说,女人一旦对自己的婚姻失望,开始寻找婚姻外的恋情时,会表现得比男人还要决绝。

一般来说,女性的婚外恋历程是“厌旧喜新”、“弃旧图新”,而很少“喜新不厌旧”,她们在追求婚外幸福时往往比男子更勇敢、执着,不少人敢于蔑视主流文化,顶住种种社会压力,甚至放弃子女抚养和财产利益,而与丈夫毅然决裂,却迟迟不见情人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至自己人财两空、进退两难。即使这样,女性还是容易在移情别恋时为爱不顾一切,常常破釜沉舟、执迷不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上几点:

首先,女性大多把爱情当做人生的主旋律,她们也只有在对情人“动心”真爱的前提下才会冒风险去尝试婚外恋,并在热恋中轻信心上人的承诺,从而痴迷地、忘情地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去“日吐情思夜织网”。现在的女人思想更为开放,也越来越重视人生的感觉,对不满意的婚姻,她们会反抗。外遇是女人反抗的一种方式。为了与心上人再结鸾凤,她们不顾事业前程,也不惜与父母、子女反目,甚至甘愿牺牲女性﹁最宝贵﹂的名誉,其中一些人即使在自己的夙愿已成黄粱一梦时仍苦苦地等待、美滋滋地遐想,乃至终身不婚或者以身殉情。

其次,妻子与婚外异性过从甚密,常会受到丈夫当众羞辱、粗暴殴打或******。即使一些女性有悔过意向,丈夫也往往因强烈的占有欲和嫉恨心而难以再对其建立起信任感,有的还对妻子的时间安排、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做了苛刻限制,使妻子的自尊心严重受损,终因无法忍受丈夫的猜忌、疏离和报复行为而起诉离异。还有些妻子原先只是对婚外异性有好感和正常交往,但丈夫采取的过激行为反而使其增添了与婚外异性的向心力,并毅然与丈夫分手。现代女性的独立程度远远高于过去,这也就是她们在受到伤害,对丈夫失去信心后,奋不顾身走出婚姻的理由之一。

再次,女性往往很难把性和情相分离,她们不像男子那样没有爱也可消遣、没有情也可获得性快感,而只有在自己的感情需求获得满足时才愿意付出性,并达到性情相融、灵肉合一。她们在与情人间的凝聚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与丈夫的关系则每况愈下,以至日益无法忍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煎熬,因此只有早日了断这令人难堪的多角恋纠葛,才能解除精神和肉体上撕裂般的痛苦。与男人更加偏重于性不同,女人想得更多的是性与情的完美结合,所以女人千方百计想去独占这个男人,企求这份爱能够永恒。婚外恋中的男人正好是她的忠实听者,时不时还给来点甜言蜜语,所以让女人完全沉醉在婚外恋的情感之中了。

总之,现实生活中,婚外恋获得圆满结局的实不多见,其中虽由于男子出尔反尔最终结束恋情的较多,但仅归咎于他们伪善、薄情难免失之偏颇。男子除了更看重事业前程、更现实外,还常因妻子无甚过错而不忍绝情离异。然而,有妇之夫既要承担对妻子的道义责任,就不该在当初放纵自己别有他恋,否则不仅自己骑虎难下,而且将给对重结鸾凤满怀希望的情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显而易见,对婚外情更执着、专一,也更投入的女性,在这美丽的陷阱中往往跌落得更深,也受到更多的伤害。她们的美好向往常与严酷的现实相脱节,她们的付出总得不到预期回报,她们在瞬间的甜蜜和幸福之后,常伴随着沮丧和酸涩,因此,反思和彻悟对于她们尤为必要。倘若她们对婚外恋的心理差异有所了解,并对自己“想要什么”和“能得到什么”是否吻合做出理性判断的话,或许在临近婚外恋地雷区时会更小心谨慎。而实际上,婚外恋问题也不能简单用男女性别上的感情差异来解释。只要双方在家庭中互敬互爱,经常进行感情的沟通,保持家庭的稳定和谐,婚外恋自然会失去存在的土壤。毕竟,对爱情较为执着专一的女性会更加注重保卫婚姻的完整。

沉迷于网络,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变得越来越依赖来,他们被称为宅男宅女,这些人工作在网上,买东西使用网购,与人沟通也是网上聊天,甚到是一日三餐也在网络上进行。难道我们就只生活在网络之中吗?

我们如果翻看每天的报纸和杂志,你会常常看到这个名词:网络成瘾。那么什么是网络成瘾呢?为什么有的人会网络成瘾,而有的人不会呢?网络成瘾,顾名思义,就是对于网络的使用已经到了沉迷和无法自拔的地步,已经背离了我们使用网络的初衷。

“上网的时候,我真的很快乐,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任何样子。可是,下了网之后,一切都照旧,我还是我,既不帅气也不出色,我感到更痛苦,于是只好再去上网。”

“在网络中,我可以拥有一切,拥有房子、车子和漂亮‘美眉’,所以网络让我很快乐。可是现实中我却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总上网很不好,我的学习都荒废了,可是我就是忍不住,我觉得活着特别累,压力好大,只有在网上我才无忧无虑。”

“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中我总是不能和别人很好地交流,我感到很孤单,可是在网上我有很多的朋友,我们每天都聊天,而且彼此感觉都很好,我很快乐。”

由此可见,网络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虚幻和不真实性,而这些网络成瘾者往往生活中过得并不开心,或者是因为缺少朋友、感到孤寂,或者是因为压力过大,还或者是生活中的许多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网络是他们逃避和躲藏的一种方法。

一份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很多青年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荒废学业,疏远朋友,走上犯罪的道路。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也许会获得暂时快乐;在刺激的网络游戏中,也可以体验到一种快乐的感觉。

但是,这些虚幻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快乐。我们参加的活动或从事的工作,不仅应该于己有益,让自己快乐,而且最好对别人,对社会也有帮助。

如果我们经常关注社会新闻,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网络成瘾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某在校大学生在网吧连续玩了几十个小时的游戏之后,忽然出现头疼、两眼发黑等状态,继而倒地猝死;而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在过度上网后导致狂想症,而造成伤害他人的惨剧。有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在全国犯罪的总人数中,青少年占了87%,而这87%之中竟然有70%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如果说开始玩网络的人还能从中感受到快乐,由于很多人的自制力不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沉迷于网络,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时间一长,不仅不感受不到快乐,内心也会充满了负罪感,一些青少年还为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可见,沉迷于网络之中,并不能带来长久和真正的快乐。那些快乐,就像我们童年时候所吹的肥皂泡泡,虽然美丽,虽然五彩缤纷,但是却一触即破,只是一种快乐的泡影。沉迷于网络的人得到的只是一种暂时的快感,如果我们长期沉迷于网络,那么感受的只能是更多的痛苦和绝望。

因此,那些让我们感觉快乐的事情并非都是真正的快乐,有时候空虚和沉醉会穿上快乐的外衣来欺骗我们。网络如此,任何不健康的沉迷都是这样。我们应该培养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爱好,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内心感到快乐。

谁来拯救这些孩子

虐待儿童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虐待儿童是家庭暴力中最严重的行为,因为受害者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未成年人。

在我国广东省发生过这样一起儿童命案:有位幼儿被亲生母亲彻夜吊起在卫生间,用衣服架抽打一夜,致使凌晨时分,年仅7岁的孩子,器官衰竭而亡。幼儿的父亲在旁边一直沉默着。由小天鹅变成丑小鸭、由优秀生变辍学生,家住广州碧桂园的港籍7岁女孩小羽,因长期被困于家中露台、辍学及吃不饱,皮包骨似的她日前跳楼觅食,被热心人士送往番禺救助站。媒体报道后,其生父和继母的行为让社会哗然。

7岁小羽骨体重只有14.5公斤,相当于3岁女孩的体重。香港时评人叶竹盛称,小羽事件若发生在香港,其父母可能触犯了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可能会受到10年监禁。如果虐待程度非常严重,将按相应的故意伤害甚至杀人罪等刑事罪名定罪。

上诉情况的发生不占少数,迫于生存压力,孩子无力抚养,稍有差池就成为父母发泄压力的借口,通常以教育的名义,而孩子从谩骂中,没有得到任何的启迪,只是认为自己笨,这是情商低的父母,把自己的情绪化强加给孩子,在他的人生萌芽阶段,就否定他的一切,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样隐形的残害在社会中普遍存在。有些家长却采取最直接最暴力的手段,打骂,毒打,信奉的棍棒之下出孝子。

对于生育孩子,要谨慎,他们不是人类生理放纵的副产品,如果担不起这份责任,宁肯不要,免得害人害己,亵渎生命。如果父母心理压力不能承受,宁肯选择放手孩子,没有精力就不要太多的“管”,让他的天性得以发挥,不想赞扬,就沉默,不要扼杀他的天给予的天赋,父母是没有权利责骂和否定孩子的,是一种隐性的犯罪。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的,他有自己的人生,人各有所长,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要去对比别人孩子的优点,为何不反之呢? 放下父母太要强的心,给孩子自由的空气,让他们有个舒适的生存空间,才可能挖掘天赋!

最为可怕的是,对于养育孩子没有精神准备,没有能力储备,仓促有了孩子,生活中的所有压力,就认为是孩子所压给自己,仇恨心理,潜伏已久,只要天真孩子有一点犯事,生命就危险了。如果自己经济或是能力实在不能养育孩子,通过正当的渠道,取得谅解,尤其是孩子的谅解。因为这是为父母者的过失,不是孩子的过失!同时,求的社会原谅后,通过正当渠道转让孩子的抚养权,让孩子有个正常心理状态的港湾。

最需要避免的是,切不可交给不可靠的人买卖儿童。社会应该建立弱势儿童的庇护所,让他们暂时有个安全的存身处。受虐待儿童的精神损害主要表现为,自卑、抑郁、悲观失望、敌意、******行为、精神失常以及自杀等。儿童虐待现象有的来自家庭内部,多发生夫妻关系恶劣的家庭,有的则来自家庭外部,一些心理不健全的人群。

为避免现在的儿童以后长大后养成随意杀生的习惯,养育鱼虫花鸟的家庭,要培养孩子的慈悲心,不能无视宠物的生死,死后的宠物,要祷告掩埋,尊重生命的心,是从小种植的。此以后,下一代的悲剧当才是从根上避免。

生命,是上天的恩赐,为父母者不可随意掌控生命,哪怕是未出世的生命,如果发现自己有虐儿倾向,请及时拯救你的孩子吧!

现代高压社会夫妻仇杀心理分析

高压社会下,被捆绑的夫妻,在狭窄的空间,在美曰“家”的狭小的空间,如果不懂距离的调试的话,很容易陷入审美疲劳过后的相互厌恶期、仇恨期,行同相互撕咬的困兽,如果因为有了孩子,或是传统观念重,反而不能接受离婚的名声的话,或是即使费尽心血再婚了,发觉又陷入相互厌恶的怪圈,那么,让对方死亡,成为丧偶方,成为潜意识的概念。于是,生活中,夫妻暗害、暗自对杀、心理交战、甚至摆明了对砍,成为都市一幕黑红色的阴暗写照!

林某本系四川安县城边的一小混混,与妻子芳结婚后他好赌如命,本性善良的芳被林某的花言巧语骗到家后,他的好赌,懒惰脾气暴躁全部暴露出来了,结婚不久,芳便遭到了毒打。

在芳嫁到林家后,只要把打工挣的钱全部都给林某,事事处处都依着他,随便他怎样赌,家里就可以获得暂时的平静,要不然,芳休想得到安宁。但芳十分好面子,在家所受的委屈和毒打从来不告诉父母,以免父母埋怨。只要芳在家挨了打,身上的伤没好完,她是不得回娘家的。芳经常挨打,其父母还是从芳的女儿口中东一句,西一句得知芳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