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6203500000060

第60章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15)

如果有人对这种刺激并不畏缩,说明他的痛点不怎么敏锐,也就是痛点比较高。如果测试者对会因为疼痛而逃开,并且出现可怕的面部表情,就说明他是个对痛觉敏感度极高的人。

可见,敏感度高的人对疼痛痛的感受越强烈,痛点很低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成熟,这说明他们对事情的承受能力较弱。里伯曼博士认为敏感度高的人甚至会将肠蠕动的收缩也会感觉成是一种疼痛。

如果哪天我扪心自问:“自己的身上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吗?”接下来你的身体就再也不是正常状态了,我们可能很容易就找出一个疼痛部位:要么在脚底下,要么在下腹部,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说不出是什么地方,就会忽然产生剧烈的疼痛。好多人疼痛的时候会脸色发白没有一点血色,这都是疼痛很正常的反应。

不过,由于刺激而产生的疼痛和血管收缩产生的疼痛以及肌肉痉挛产生的疼痛都是无法解释的病症,因此很多病人在遇见这样的疼痛时常常不知所措,并会由此产生更紧张的情绪,造成恶性循环。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人处在紧张状态时,疼痛就会产生、加剧,甚至恶化。而处在愉快和幸福状态中的人们是不容易感受到疼痛的。随着情绪的转变,如果你感染上了痛苦紧张的情绪,疼痛就会降临。尤其是情绪紧张的时候,背部最容易发生疼痛。因此,当你背痛时,想想是不是情绪的原因。

朱莉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人,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发火。朱莉的同桌张刚却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平时里,有同学拿他开玩笑也不生气。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打防疫针,由于防疫的这种流行病很严重,打针比较痛。每个人的胳膊上都留下了一个小伤口。多数同学不用涂药,两天就痊愈了。而张刚只是觉得伤口处有点痒,并没有在意,课余依然是打乒乓球,伤口第二天就好了。

朱莉感到伤口有些灼热,有事没事就看伤口好了没。有时候甚至上课,也只想着伤口,结果,她又是涂药又是抹碘酒,几天后才痊愈,并且还留下了一个小伤疤。朱莉看到同桌张刚给没事人一样,而自己一个小伤口却折腾了三四天。她心里很困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样的伤口伤而不同的人身上,愈合的时间却相差两三天。这是因为脾气的好坏与伤口愈合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关系。医学界认为,脾气来得快,伤口好得慢。意思是说,脾气暴躁,容易发怒的人,伤口愈合的时间就慢。而那些好脾气,不爱发火的人,伤口则好得快。

针对于此,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研究人员招募了98名志愿者,在其前臂上制造小的烧伤,然后进行连续8天的观察。志愿者事先都接受了一定的心理测试,以评估他们日常发怒的频率,然后被按“发怒等级”分类。研究人员,受调查者不包括服用某些特定药物、抽烟、喝过量咖啡的人,也不包括体重过高或过低的人。

结果发现,对于不能控制愤怒情绪的人来说,测试中的小伤口需要4天以上才能痊愈,约是好脾气的人的3倍。研究人员推测说,易怒的人应激激素皮质醇分泌量比较高,这可以是他们伤口难以痊愈的原因。

看来,脾气不好的人,受病痛的折磨时间也长。这跟他们的情绪容易激动有关,如果某个人不小心肌肉扭伤了,这时候恰恰情绪又不好,痛觉就有可能愈演愈烈,甚至造成无法行走,要是这时处在快乐情绪中,或许不仅没有疼痛的感觉还立马能跑去运动了。

因此,当我们感受到身体有或轻或重的疼痛时。不要让直将注意力集中到疼痛的部位上,否则,我们的身体中有可能时时处处都会有疼痛。因为我们总是想到这处的疼痛,这种感觉肯定也会愈演愈烈,直到我们转移了注意力或者用医术手段消除。

小心细微动作出卖你

我们知道人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掩饰自己的心情与想法。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掩饰,总是有暴露点。生活中,一些貌似细微的动作往往最容易“出卖”我们。像搓手掌、把口袋里的铜钱弄得叮当响等,都暴露了我们内心的想法,反映我们的心理活动。

揉搓手掌暗示人对东西和事情的兴趣期盼。有一个谈判的录相带,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有人快速地揉搓双手,像是在期望着什么东西。开始谈判时,一方看到这个姿态感到十分惊讶,会立刻暂停,询问对方是否预先有其他的安排。被问的一方会一脸微笑,然后告诉询问的一方,他搓手的动作,只是想让别人相信他知道并且非常喜欢即将到来的事情。小孩子看见母亲从超级市场推出一车子的物品,他很可能搓揉手掌,作出期盼的姿态,希望车子里有他想要或喜欢的东西。或者,有位60岁的公司总裁正主持一项重要会议,这时秘书送来一张字条,他看完后,站起来揉搓着手说:“各位,我们争取到了××公司金额巨大的合同。” 人们在进行一项活动之前,常常洗手似的揉搓双手。除非他的手冷,否则即是暗示自己对那项活动很有兴趣。也许这也是赌徒在掷骰子之前,总要先揉搓一番双手的缘故吧。

另一种姿态则显得心情不是特别好,就是慢慢用布等揉搓弄湿的手。这种姿态不是表达上面所说的期盼中的自信,而似乎是紧张、不安的情绪。许多人紧张的时候,经常会在某种东西上擦干他们汗湿的双手。对于男人,用来擦拭的物品通常用裤子;对于女人,则经常是手帕或卫生纸。上法庭作证、新人发表演说或运动员等着出赛,都常作出某种擦掉掌上汗水的姿态。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些人在那些情况下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将中指压在食指上的姿态,往往暗示一个人内心的期待盼望。这个动作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童年时代。年幼的孩子对父母撒一个无关紧要的谎时,或是盼望好运气时,常常会交叉着手指。

中指放在食指上的动作原来流行语欧美,如今在谈判场合,无论东西方,人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该动作。桑·费德曼博士在《言语和姿态的习性》中,声称这是“不管邪是由心生或外来,这都是一种有魔力、避邪的姿态。”一位朋友搭机旅行,要在一个以总是晚点而闻名的机场转机,他便交叉着手指对别人说:“也许这样,就可以赶上转搭的飞机。”

在谈生意或社交场合,这种姿态比我们所知道的常见得多,往往做得非常隐秘,很快交叉之后随即分开。在很多紧张的情况下,这个姿态被拍摄下来。当一方提出一项请求或要求时,就略为交叉手指,表示希望他的愿望得到认可。

在某些拉丁美洲国家,交叉手指的姿态表示两人非常亲密。在美国,两人把各自的一个手指并在一起而不交叉,并且还说:“我俩像这样亲密。”

弄响口袋里的铜板,看似平常,也可能出卖人。桑·费德曼博士观察到,经常把口袋里的铜板弄得叮当响的人,不是很重视钱就是缺钱。去过拉斯维加赌场大厅的人,一定记得在玩掷骰子、吃角子老虎或其他赌具的人,口袋里的铜板总是叮叮当地响着。这些摆弄铜板的人,要不就是嗜钱如命,要不就是穷得叮当响。

有一个人是某电影公司的制片人,他总是习惯把裤袋里的铜板弄响,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的答案是:“提醒我记得当年没钱的时候。”看看,以前没钱的人变得多重视钱。

你是否注意到乞丐是怎么走过你身边的,他总是把铁罐里的钱弄得叮当响,表示他们需要钱。靠小费过日子的服务人员,似乎常常弄响钱币,作为把信息传给客人的手段。

由此看来,平常看似简单常见的小动作,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出卖了我们的真正想法。因此,一定要小心管好自己的手,不要在无意中被它出卖了!

成人磨牙多是心理受挫

入夜之后,人们大都一酣然入梦,然而有一些人在熟睡时却“咯咯咯咯”地磨起牙来。人在6岁至13岁都处于换牙期,为适应上下牙齿磨合都会有磨牙现象。但是,过了换牙期的成人常有磨牙的现象发生那就是一种病态,医学上称为“磨牙症”。磨牙症是指人在睡眠或醒着时有无意识的上下牙齿彼此磨动或紧咬的行为。磨牙症多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不少见,并呈逐渐增多趋势,不过,临床就诊者并不多。入睡后磨牙看似平常,实际上隐藏着磨牙者的心理状况。

口腔生理学与心理学一致认为,口腔是人体首先兴奋的源点,是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且口腔具有表现紧张、悲观、压抑等情绪的功能。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越演越激烈,每一个人都试图缓解生活或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体力运动和精神转移,而有些人则表现为磨牙。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磨牙症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成人磨牙比儿童及青少年磨牙的发病机理更为复杂,其危害也同样不可小视。其中精神因素引起的磨牙症尤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北京大学口腔医曾对80位16~45岁的磨牙症患者和80位无磨牙症的人作了对照研究,为他们做艾森克个性测定,结果表明:性格内向、压抑,特别是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个性是磨牙症发病的重要因素。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口腔疾病在磨牙症的发病原因中并不显得重要,心理因素往往占据首要位置。他们认为,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不少学者观察到,磨牙是心理受挫的一种表现,也是患者必须就诊于心理医生的一个证据。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此女算是别人眼里的顺利一族:老公本份、孩子乖巧、职业光鲜;家里大房虽尚有贷款,但不至于让家庭陷入财政危机。问题出在她是天生悲观主义者,非要把积极的外衣撕去,留下负面的苦果自己独尝。她的思路是这样的:老公虽然本份,但是缺乏激情;孩子尽管乖巧,但是体质欠缺,一咳嗽就会让她神经紧张;房子很舒服,可是高位买进,一直让她很是胸闷;单位不错,不过,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物欲横流总是难免的。比来比去,此女就越来越郁闷,夜夜磨牙以发泄怨气。因为有过磨牙史,她也没多在意。在近来磨牙愈演愈烈的时候,她终于有心上网查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病根是出在心理,而且,已到了需要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了。

心理学家戈伯氏认为,磨牙症是由于拒绝表示愤怒和憎恨,或无能力表示****所导致的一种现象。从精神角度分析,磨牙代表一种心理状况,是一种受挫和焦虑。属于潜意识中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生气、焦虑、愤恨、悲观和受虐待时,显得更为突出。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是,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许多学者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还表明,磨牙症者较非磨牙症者的悲观情绪更严重。也有人认为,成人磨牙是心理疲劳的一种特征,应当注意休息和调整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