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6203500000028

第28章 遇见未知的自己(15)

你永远要记得,自己缺少的不是时间。如果能放弃许多以前做的事情,那你就摆脱时间的压力了。

休息并不是在浪费时间

休息?浪费时间,要继续干,而且还要全力以赴!

生活中,大多数白领的工作任务多得简直没有时间休息。电话间隙快速喝一口咖啡,咬一口面包或巧克力当午餐。高节奏的人把休息看做是纯粹的浪费时间,为了完成各项任务,连周末都在加班。

经常没有休息时间,工作效率曲线必然会快速下降。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充电,“简化你的时间”并不是要你更快、更辛苦地工作,而是要更认真地分配自己的精力。

疾病保险公司敲响了警钟,如今不仅在体育界有兴奋剂,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采用服药的方法以求更好地应对工作的压力。据估计,超过80万的人为了能够不断地卖力工作而长期服药。不惜任何代价获得工作效率,这样就要承受许多副作用或药物依赖,长久下去没有人能够日夜保持高效率,工作压力带来急剧增加的心理疾病就是例子。抑郁、过劳死等症状已经成了今天的常见现象,每四个就业者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心理类疾病。其实真实的数字还要更高,只不过许多人不敢公开谈论自己的疾病,怕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甚至丢了饭碗罢了。

你最好在还精力还没透支的时候就休息。真正感到需要休息的时候,实际已经错过了最好的休息时间。正因为我们感到压力大,面前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我们才不能继续消耗精力。通常情况下每隔90分钟,最长120分钟就需要休息一下。每个人在两小时的节律中遵循一条特定的精力曲线。开始时效率上升,经过约90分钟后达到了顶峰,然后是持续的下降,约120分钟后达到低谷。这个时候是再也不能拖延的休息时间,我们的人体发出了各种信号: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走神、疲倦,打哈欠等。

每个人在休息的时间长度上也都有不同的要求,休息的最佳效果是在最初的几分钟里,短时间的休息之后也更容易继续先前的工作。不要免掉午休,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午休。特别重要的是:午休时间不仅用来吃饭,而且可以做点额外的运动让你的头脑清醒。中午小睡一会儿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力恢复效果,可以提高约35%的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事故率也得到明显下降。

整天坐在办公桌前的人必须安排一两次运动休息,甚至在工作期间也可以做到。你要养成习惯,只要电话铃一响你就站起身来,永远站着打电话;你阅读信件时可以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把打印机和复印机放到门外去,这样既能让办公室的空气好些,也能让你有更多的运动!

不仅在工作日要安排足够的休息,下班后和周末也不要做太多的事情。你打算做事的时间越少,余下来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精力用于日常工作。

如果一个人认为没有时间休息,他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他犯的错误会越多,成绩相对就更少,下班后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恢复。你应当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自己的工作安排得尽可能压力小,乐趣大!

你也能懒惰一下吗?

为何要想活着,先学会死

其实,生与死的距离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死是自然的。我们一出生,我们就订了一个契约,早晚我们都会死。我们对死亡诚惶诚恐,心浮气躁,表明我们并未意识到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以为由于我们是人,我们就与自然有别。任何东西,有生就有死。我们要接受这个简单却又非常深奥的道理。

有一天,一位冥想老师讲了一番话,她说:“莫里,你的生与死的观点或许要重新考虑。或许生死之间的距离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遥远。”我说:“你是说这不是个深坑—两山之间夹着一条大谷?你是说这只是一条小河上的一座小桥?”

人们总认为生和死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人们很难理解它们有什么不同。她说:“你是一个思想开朗的人,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想这件事吧,看看你能悟到什么程度。”你还有时间学着如何接受死亡,心存感激吧。

死亡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大家的事。许多路近黄泉的人说过同样的话,我觉得这话包含很多真理。不要等到行将就木才去承认这是唯一的生活道路。我们为什么听不进去?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应当互相负责、互相关照,这才是我们最讨人喜欢的行为。

在追求精神灵感的过程中,揽几个朋友进来。你或许就能不太困难地找到通往灵界的道路。只要你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获得许多东西,答案是什么是无关紧要。在整个社会上去开拓人们的胸怀,去触摸他们敏感和富有同情心的地方,这样我们就能认清我们共有的人性。即使你没有一个正式的团队,你可以征求一位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意见,问问他愿不愿意定期到家里谈谈。只要集中于精神问题,是绝不会缺少谈资的。

你一旦领会了我想表明的观点,当你真的面临死亡时,你才相信。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这条船迟早是要沉的。再过一百一十年,在座的没有人能活在世上。这么看问题,你就会觉得,筑起篱笆,囤积财富,以自我为中心,拒绝承认我们的共性,是多么荒谬。

过充实健全生活的最好准备,就是作好随时会死亡的准备,因为即将来临的死亡会促使你的人生目的更加明朗,使你明白什么才是对你真正要紧的。你觉得快到人生的尽头时,你就会更加珍惜对你来说宝贵的东西,尤其是你同你所热爱的人之间的关系。

你接近死亡时,同你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是不太容易实现这些目标的,因为你的时间更加紧迫。你越是致力于过一种无愧天地的生活,你就越不害怕接近人生的终点。学会如何生,你才知道如何去死;学会如何去死,你才知道如何生。

为什么我们常有“时过境迁,悔不当初”的感觉

从小到大是否因为某些事情而后悔?每个人都曾后悔过,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当事情发生时,后悔,还来得及吗?

多年来,阿华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每个星期六早上,利用别人不上班的时间,把自己的办公室彻底清理干净。平常下班回到家后,她也会在梳妆台前花一点时间,反省一天中发生的事,顺便对明天该做的事作计划。

自行创业以来,每年的业绩都是维持高增长。阿华则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往前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她知道,有一天假使荣誉不再,过去所有的辉煌都会一笔勾销。

数年前,阿华有过一次深刻的搬家经验。由这次搬家,她真正体验出人要随时懂得“舍”。譬如,有些当初爱不释手的摆设,等换了新房子之后,却和新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变成最碍眼的累赘,连味道、风格通通都走样了!

这个体验让阿华产生很大的警惕:原来,人是会变的。以前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并不保证自己会珍爱一辈子,不论是过去的收藏、衣服、品位、嗜好、成就、地位、财富,最后都可能不再属于你。

阿华常常被人问及:“你事业做得那么好,如果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一个选择,你要选择哪一样?”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除了家庭以外,我什么都可以放弃。”对阿华而言,“家”就是最适合进行心灵大扫除的场所。她很反对一些人,下了班之后到处找乐子,找地方狂欢,好像非得把所有的精力耗尽才罢休。

我们大都喜欢房子被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也好像突然得到一种释放。其实,在人生诸多的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清扫”。尽管有些东西我们仍然留恋不已,但不丢掉又会成为负担。

任何事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能重复发生。只有当我们走过了,才获得了经验。但是,一切都已时过境迁,永远也不可能有修正的机会了。人生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在这短暂的过程中,那些必然上演的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一幕紧接着一幕急于上演,不论留下的是什么,无愧还是遗憾,也都只是一晃而过。

我们总是在时过境迁之后,悔不当初。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当一切都已成过往,我们才发现已经错过了很多机缘,只是当时我们没有洞察其幽微,选择了最坏的结果,于是我们后悔、懊恼。一切也只是空叹,根本就没有付诸努力的决心。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其实这样的人生并不存在。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别把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该放弃的就潇洒地放弃。有些东西,虽然你可能很不愿意放弃,但是为了做事,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更多的东西,我们必须得舍弃它。

所谓破镜难圆,覆水难收。不要勉强去追究,于事无补,不如当做一次心灵的清扫,该丢的就丢,不让心灵背负太重的负担。在做事的过程中,每个人不都是不断地在积累经验和知识,当然也包括了挫折、压力、烦恼等。其实,在人生诸多的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清扫”,读书、就业、结婚、生子、换工作……每一次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弃该丢弃的,尽管有些东西我们仍然留恋不已,但不丢掉又会成为负担,会拖拽你向前的脚步。

其实,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保持你心灵的新鲜程度。